看板 Baseball作者 can18 (18號)標題 Re: [討論] 理論上OPS>1是不是就該直接保送時間 Thu Jul 8 18:41:58 2021
※ 引述《Bz5566 (只剩協志和仁甫的5566)》之銘言
: OPS=上壘率+長打率
: 假如今天一個打者 每場五打席尻一發全壘打 沒有其他安打也沒有保送
: OPS剛好會等於1
: 又假如一名打者 每次一上場就是被敬遠 永遠摸不到球
: 他的OPS也會等於1
: 但是和每五打席被尻一發全壘打比起來 每次上場就保送 看起來殺傷力低得多
: 而且數據上OPS>1的打者 他的績效已經超越每次都領保送的打者了
: 代表你跟他正面對決造成傷害的風險會比保送還高
: 所以是不是理論上每次面對OPS>1的打者 就應該直接敬遠 不要讓他碰到球比較好?
我覺得「強打者是不是該全部IBB」這個討論滿有趣的
所以我用了 Monte Carlo method 來模擬棒球比賽
簡單的說就是輸入 MLB 打者的數據跑 10000 場取平均得分
得分越高代表投球策略越失敗
先講結論:
無條件每個打席都 IBB 某位打者絕大部分都不是正確的做法
關於模擬的方法,為了簡化複雜度(X)我懶(O),用了很多簡化的條件來模擬球賽
每場模擬的球賽9局,每局3個出局數,每個打席我都派出 2021 所有打者平均數據來抽
樣打席的結果
並且只考慮6種結果:1壘安打, 2壘安打, 3壘安打, 全壘打, 保送, 出局
其中幾壘安打就推進幾壘,但一壘安打如果2壘有人會送回本壘,2壘安打如果1壘有人會送回本壘
而出局壘上的人都不會動
不考慮雷射肩阻殺,鳥安,高飛犧牲打,盜壘,失誤,雙殺.....等等
並且設置了 5 種條件進行比較
(1) 1~9棒用MLB平均數據打者
(2) 2棒換大谷數據,其他用MLB平均數據打者,並且都不 IBB
(3) 2棒換大谷數據,其他用MLB平均數據打者,並且都對大谷 IBB
(4) 2棒換一個 [真.只會打全壘打不會打其他安打] 的打者(HR Rate 25%),BB 機率用聯盟平均其他同上,
不 IBB
(5) 2棒換一個 [真.只會打全壘打不會打其他安打] 的打者(HR Rate 25%),BB機率聯盟平均其他同上,
對他全 IBB
結論(如下圖)
(1) MLB 平均打者每場平均得 4.44 分 (與目前 MLB 數據平均每場得 4.46 分非常相
近)
(2) MLB平均隊友+大谷 NO IBB 每場平均得 5.18 分
(3) MLB平均隊友+大谷 IBB 每場平均得 7.76 分
(4) MLB平均隊友+25%HR NO IBB 每場平均得 5.73 分
(5) MLB平均隊友+25%HR IBB 每場平均得 7.76 分
https://i.imgur.com/gG5DtYR.jpg
我跑了許多次,每次的趨勢都是與這個非常一致
可以看到
1. 對上如大谷或 25%HR 這種強打者,盲目 IBB 堆壘包反而平均會失更多分
2. 只會打全壘打真的沒關西,2成5打擊率但都 HR 甚至能比大谷貢獻更多
而要對上多強的強打者才適合用全部 IBB 這種手段?
我把 [真.只會打全壘打不會打其他安打] 的 HR Rate 從 0% ~ 100% 跑模擬
發現至少要 42% HR Rate 以上的強打者每次都 IBB 才能夠平均失一樣或更少分
(如下圖)
https://i.imgur.com/m1XEx6E.jpg
當然這次是很簡單的模擬拋磚引玉一下
資料來源是 MLB Stats 爬下來的
其他如壘上有人才 IBB 等等之類比較複雜的模擬就請板友延伸了XD
補充版友提到的有趣數據
大谷隊分數 約等於 [真.只會打全壘打不會打其他安打] 的 HR Rate=20% 的打者隊
----
Sent from
BePTT on my ASUS_X00QD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7.1.225 (臺灣)
※ 文章代碼(AID): #1WvjPul8 (Baseball)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625740920.A.BC8.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討論] 理論上OPS>1是不是就該直接保送
07-08 18:41 can18.
※ 編輯: can18 (180.177.1.225 臺灣), 07/08/2021 18:44:44
推 KanadeYu: 全部IBB會多掉兩分以上 差距比想像中大耶7F 07/08 18:48
推 a2156700: 哈波被IBB幾場好像狀態就炸裂了8F 07/08 18:49
→ can18: 原因可能是在我的設定中
IBB = 之後的打者如果打 2 壘以上安打就多得1分
而且我沒有考慮雙殺之類的
而且這個設定滿壘也會 IBB (雖然也發生過啦)11F 07/08 18:51
→ shifa: 原本命題是OPS=OBP+SLG>1是否直接IBB
但理論上要每次打擊(AB)都能超過1個壘包 IBB才會賺
所以直接看SLG>1就好了吧?15F 07/08 18:54
推 Cishang: 因為強打者打擊率三成 IBB就變成100% 不是單純算壘數19F 07/08 19:00
推 pololo: OBP 是率,最高是 100% / slg 是值,最高是 4。把一個率跟一個值加總當成一個指標,而且這個值的最大值還不是 1,本來就有很多不適切的地方21F 07/08 19:01
→ pololo: 直觀上 ops 的定義就低估了上壘率的重要性。原文下方推文有用極端例子舉例,雖然實際上不可能,但很明顯可以看出次次保送的傷害絕對大於 5-1 的 HR
出局數的運動,能不出局才是最重要的26F 07/08 19:07
推 APNA: 讚讚31F 07/08 19:08
推 matiss: 推數據~另外(4)的0.250打擊率都打全壘打ops是1.250比現32F 07/08 19:10
→ matiss: 在大谷高不少,得分比大谷高是合理的,如果試試0.210打擊率(ops1.050)結果不知是否會相近34F 07/08 19:11
→ can18: 這次心得確實如p大
出局數的運動
次次 IBB 效果可以等於 42% HR 非常強大
m大你直接給我 1/2/3/全壘打機率比較好跑
ops 1.05 有很多可能 不知道跑哪個36F 07/08 19:11
推 star07: 認真模擬給推43F 07/08 19:14
推 matiss: 可以試試全壘打機率21%的三圍應該是0.210/0.210/0.840,感謝!44F 07/08 19:19
如果假設完全無 BB
0.21 打擊=全壘打
平均得分是 5.05
如果考慮 BB (用聯盟平均BB率)
平均得分是 5.32
P.S. 我原文章都有考慮 BB
大谷用大谷的 其他用聯盟平均
推 mtyk10100: ops就一直被詬病低估上壘率 或者說高估長打率47F 07/08 19:19
→ Harusame: IBB還是要看場上情況 還有出局數吧48F 07/08 19:19
沒錯
有空我再試試看
但富堅的機率滿高的
→ Harusame: 比如說1~2人出局 1壘空著2或3壘有人此時IBB可能就效益好49F 07/08 19:20
推 i4303348: IBB應該就是一直增加OPS,但SLG不會變?51F 07/08 19:20
→ Harusame: 但無人出局1壘或12壘 此時IBB可能反效果
或是說 IBB能推進壘上跑者的情況 可能會負面效果52F 07/08 19:20
推 Harusame: 不考慮雙殺這點很可能也是影響數據的原因55F 07/08 19:27
推 Luxyboy: 因為棒球出局數很珍貴 我大學排棒次也是這樣排的56F 07/08 19:27
→ Harusame: 未滿兩人出局有時IBB的考量就是賭雙殺或變全封殺之類
不過原本命題就是無腦IBB 似乎就不會因為場上狀況調整了57F 07/08 19:27
※ 編輯: can18 (180.177.1.225 臺灣), 07/08/2021 19:34:02
※ 編輯: can18 (180.177.1.225 臺灣), 07/08/2021 19:43:06
推 Xalan: 推推62F 07/08 20:17
推 mouz: 棒球板需要更多認真文63F 07/08 20:17
推 matiss: 推!感謝!68F 07/08 20:33
推 tom80114: 再IBB大谷試試看 下次直接舉布條69F 07/08 20:34
推 vvnbear: 壘上沒人的時候不用考慮保送70F 07/08 20:47
推 yccm: 推有趣74F 07/08 20:58
推 tfe: 推認真模擬75F 07/08 21:06
推 sanma: 有趣推76F 07/08 21:19
推 crime: 推你認真77F 07/08 21:26
→ mose56789: 哇 認真給推
笑死 CD==
補推78F 07/08 21:32
推 howdou: 推,覺得2棒以外因該用比聯盟平均稍差的成積,因為2棒拉高了平均~83F 07/08 2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