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ar
作者 dcoog7880 (給貓)
標題 [新聞] 豐田每輛車利潤與特斯拉相差3倍
時間 Thu Nov 18 10:35:57 2021


標題:豐田每輛車利潤與特斯拉相差3倍
來源:日經新聞
內文:在全球車企面臨半導體短缺的背景下,豐田的2021年7~9月財報(國際會計準則)交
出了凈利潤創出歷史新高的成績單。不過,分析已出爐的主要車企的財報,豐田每輛車的凈
利潤比美國特斯拉差了近3倍。從總市值來看,截至11月15日豐田為34萬億日元,而特斯拉
則達到3.4倍的118萬億日元。


豐田的每輛車的利潤為25萬日元。特斯拉則高達73萬日元,差距與1年前相比增至3.2倍。美
國通用汽車(20萬日元)和德國福斯(18萬)也遠遠落後於特斯拉。

特斯拉此前的盈利支柱是在美國、中國和歐洲向其他企業出售溫室氣體排放配額(積分)的
收入。不過,7~9月的銷量也達到了24萬輛,比1年前增加7成,汽車價格最低為400萬日元
左右,以高檔車為核心。大部分銷售不通過店舖,而是在網上完成。


美國高盛集團的分析師馬克· 德萊尼(Mark Delaney)針對特斯拉評價稱,「(不依賴積分)
僅憑藉汽車創出利潤新高,今後有望保持較強盈利性」。特斯拉控制了半導體短缺的影響,
中美2座工廠的量産也走上軌道。軟體收費也將作為利潤不斷增加。


QUICK FactSet的數據顯示,特斯拉7~9月的毛利潤率達到27%。車型包括中低端小型車的
豐田(19%)自不必説,甚至比梅賽德斯· 奔馳的母公司德國戴姆勒(21%)高出5個百分
點以上。


特斯拉盈利能力強的原因之一是軟體帶來的收入。汽車控制軟體在線升級的「OTA(空中下
載,Over The Air)」搶在其他企業之前實現盈利。每天改進自動駕駛等系統,從客戶收取
每月的費用。豐田高管也透露,「我們重視安全性,但這個領域必須向特斯拉學習」。


特斯拉7~9月的凈利潤約為1800億日元,還不到豐田(6266億日元)的3分之1。但總市值差
距巨大,原因是豐田的PER(市盈率)約為11倍,而特斯拉達到逾170倍,相差懸殊。

SBI證券的遠藤功治指出,「特斯拉作為純電動汽車企業的估值佔一半,軟體收費等盈利模
式的估值佔一半」。他認為雖然均處於難以進行客觀評價的水平,但兩家企業的總市值差距
直接體現出未來預期的差異。


正如剛剛發佈首款量産型純電動汽車「bZ4X」一樣,豐田的純電動汽車戰略從現在開始加速
。計劃到2025年將純電動汽車增至15個車型,2021年截至9月僅為1.4萬輛的純電動汽車和燃
料電池車(FCV)銷量到2030年計劃提高至200萬輛。


不過,豐田為了抑制溫室氣體的排放,整體上不局限於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車,還將推出
汽油車和混合動力車(HV)。採取「全方位戰略」,也就是考慮到發電站的能源平衡等業務
環境、從汽車生産到淘汰的過程,按地區提供最佳汽車。


如果向市場相關人士廣泛聽取意見,證券分析師和一部分投資者對此給予了積極評價。東海
東京調查中心的杉浦誠司表示,「在2030年增至200萬輛這一目標達成的基礎上,如果産生
豐田的高性能純電動汽車銷售進一步增加的預期,豐田股價具有上漲空間」。


另一方面,很多海外投資者懷疑:「由於現有的車型更賺錢,豐田可能對純電動汽車持否定
態度」。

 百達(Pictet)投信投資顧問的糸島孝俊表示,「由於豐田擁有賺取現金的能力、大量員
工和零部件企業,這一戰略看起來像是無論(環保政策和電動汽車的趨勢)轉向哪個方向都
不會失敗」。東京證券交易所的統計顯示,豐田股票的海外投資者佔比截至2021年3月底降
至21%。低於上市企業的平均30%和運輸設備領域的平均26%。


量産型純電動汽車bZ4X是SUV,産量和價格仍未公佈。今後將相繼發佈SUV以外的純電動汽車
新車型。預計將出現電池採購、各工廠的生産分配、主要國家的銷售計劃和具體上市時間等
話題。在美國市場,純電動汽車初創企業Rivian Automotive於11月10日上市。對於以純電
動汽車為核心的汽車股市,豐田將提供哪些話題?股市的評價或將大幅轉變。


網址:https://reurl.cc/V5ggk6
豐田每輛車利潤與特斯拉相差3倍 日經中文網
日經中文網官方網站。日經中文網是日本經濟新聞社的中文財經網站。提供日本、中國、歐美財經金融信息、商務、企業、高科技報導、評論和專欄。 ...

 

心得:我記得Toyota不是每量車的利潤都是車廠的前段班嗎?
結果輸Tesla這麼多...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5.58.50 (臺灣)
※ 文章代碼(AID): #1XbRmFd4 (car)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37202959.A.9C4.html
mingchaoliu: 豐田是薄利多銷啊!1F 11/18 10:38
jacvky: 特斯拉利潤有這麼高喔..有點意外。2F 11/18 10:39
asdhse: 特斯拉就一堆老盤啊,很意外嗎?3F 11/18 10:40
sxnz: 傳統車廠把保養利潤算進來應該也滿高的吧4F 11/18 10:42
kncc31: 傳統車廠是賺後面零件保修這些5F 11/18 10:43
kazami: 淨利潤是沒把保養收入算進來嗎?6F 11/18 10:45
rainingkid: 盤7F 11/18 10:46
chorngbin: 賣碳權的收入吧8F 11/18 10:47
SALEENS7LM: 上好美盤9F 11/18 10:47
krit1009: 阿就高單價牛排vs路邊陽春麵啊10F 11/18 10:47
LebraDcup6: 買油車往後十年被剝10年的保養有比較好嗎...11F 11/18 10:48
segio: 以後OTA要繳月租費?12F 11/18 10:48
overno: 所以model3還有再降價空間?13F 11/18 10:55
sdiaa: 不用層層經銷商就差很多了...14F 11/18 10:55
a8330028: 溢價?15F 11/18 10:56
aimlin: 電動車利潤很高,油車經濟實惠16F 11/18 10:56
Nexus5X: 頭又大保養是要多少錢17F 11/18 10:56
sdiaa: 像台灣給和泰 分給X都 再給各門市 每層都要抽頭
OO長 XX長 OX長養一大堆都是成本阿18F 11/18 10:58
toto123: 越便宜的車 利潤越少 = 常識
高級車利潤越高 但是你要本是賣高價看看 luxgen
傳統車廠的保養利潤 你是不是覺得請人 店租不用錢20F 11/18 11:01
sdiaa: 便宜的車零件數工序又不會比較少~23F 11/18 11:02
toto123: 特斯拉很多車主抱怨維修據點少 據點要不要錢?XD
電動車 不用換油但是要不要 維修、出保??
連toyota 換油都養不起 真的不要學人開車了24F 11/18 11:03
zyx12320: Tesla在簡化工序上面花很多心力 效率是領先傳統車廠的 連福斯CEO都公開承認27F 11/18 11:04
toto123: 真的摳的還會自己帶油 里程數很少一年保養一次
省成本=簡化工序29F 11/18 11:05
tmjrich: 賺錢是和泰車不是豐田,豐田該來台灣取經怎麼創造利潤。31F 11/18 11:06
hg32658: 副教還有三秒抵達33F 11/18 11:07
toto123: 但是超級貴的車,消費者也很挑剔就是34F 11/18 11:08
mingdao: 去查什麼是gigapress吧 某些特黑井蛙留言笑笑就好35F 11/18 11:11
CORSA: 對比五菱與BYD 就知道特斯拉韭菜有多大把36F 11/18 11:12
cityport: 牛頭牌都用祖傳引擎居然還輸37F 11/18 11:13
z85917131: 看rain4跟cc就知道豐田都偷灌水38F 11/18 11:18
toto123: 車廠除了維修之外 還有一塊是保險的利潤
店面租金很貴的
服務廠出險 維修 大概最好賺39F 11/18 11:18
as6633208: 可是豐田品質和妥善卻比特斯拉好,可見豐田下很多成本在品管上
利潤低品質又好,說豐田是佛心來的沒問題吧42F 11/18 11:19
asdhse: 反觀特斯拉,那個陽春內裝還有組裝公差,難怪大賺45F 11/18 11:24
vmcjormp: 高利潤的車又不是豐田追求的目標46F 11/18 11:24
asdhse: 豐田輸在CEO造神失敗,吸引狂粉能力大輸特斯拉47F 11/18 11:26
as6633208: 其實豐田在國外評價也很好啊,是台灣國產豐田...咳48F 11/18 11:28
PhenomII950: 修但幾咧 這是平均 請問豐田車均售價多少?
這什麼亂七八糟分析50F 11/18 11:29
sorkayi: 胡說 我們全家都豐田腦粉52F 11/18 11:29
mingdao: 在井蛙眼中 特斯拉的科技突破他們也聽不懂53F 11/18 11:34
ru04hj4: 豐田入股和泰有差嗎54F 11/18 11:35
sazabik: 日本人搞軟體就別搞笑了,乖乖做工匠比較實在55F 11/18 11:37
pmes9866: Toyota每台車賺的錢是除了豪華品牌以外最高的  屌打平價品牌比什麼福特福斯本田都還高 再把數量乘進去就是利潤世界第一  絕對不是什麼薄利
http://i.imgur.com/itw5vv0.jpg56F 11/18 11:40
SALEENS7LM: 科技突破,只自己去撞貨車60F 11/18 11:42
pmes9866: 難怪特斯拉股價會井噴61F 11/18 11:43
rainsilver: 這是什麼奇怪的算法 不是這樣比吧62F 11/18 11:47
bakuman: 換句話說買特斯拉就是…63F 11/18 11:56
qazxc312: 所以台灣人重視C/P值應該抵制特斯拉改買豐田64F 11/18 12:00
mingdao: 還是一堆人捧錢搶買特斯拉阿 明年產能快用完了
放眼世界看不到一款量產車要等半年以上的吧65F 11/18 12:00
sdiaa: JIMNY??67F 11/18 12:02
asdhse: 樓上,有些人眼裡只有特斯拉68F 11/18 12:03
thepstar: 你不看一下豐田賣幾台69F 11/18 12:05
sisley5566: 偷灌水那個真的太幽默了70F 11/18 12:07
kanehhh: Toyota的獲利是在後勤吧71F 11/18 12:15
Nexus5X: 一堆都要等半年好嗎XDD72F 11/18 12:20
SALEENS7LM: 等半年以上,輸出去:73F 11/18 12:27
csshs: 特斯拉一堆盤子 在買的74F 11/18 12:31
bon362: 傳統車廠 都靠賣刀片賺錢75F 11/18 12:31
Ho1liday: 下一間NOKIA76F 11/18 12:35
xsoho: 保養是經銷商在賺的
跟豐田有啥直接關係?77F 11/18 12:36
TRYING: 不是,你要問問看高層老屁股有多少人在領油車的高薪卻跟不上時代啊79F 11/18 12:37
xsoho: 光是氫燃料計畫就被老屁股搞到2266
現在市佔率都落後韓國81F 11/18 12:40
rulDD: 特不是用各種方式降低造車成本 怎麼利潤這麼高83F 11/18 12:43
geniept: 每5000就要回去宰一遍 利潤超高84F 11/18 12:47
good5755: 特斯拉利潤有一半是賣碳權85F 11/18 12:58
kyo699: 盤子多到車不夠賣也是人家的本事了啦86F 11/18 13:00
eric112: 樂見特斯拉這種公司破壞式的創新,造福消費者87F 11/18 13:04
km612tw: 笑死 證明特斯拉超盤 跟納智盤87%像88F 11/18 13:15
suitup: 特粉三本柱還有30秒抵達戰場!89F 11/18 13:19
okmijnuhyex: trsla賣碳權才是本行阿
"Tesla"90F 11/18 13:35
puffycat: 油車是賺保養92F 11/18 13:44
SEEDA: 請猴子組裝要花什麼錢?93F 11/18 13:46
p1227426: 雙B一台賺多少94F 11/18 13:47
silentdriver: 又不是豪華車,品質也不怎麼樣,為什麼要讓它賺這麼多利潤?95F 11/18 13:59
KBchen: 還在講賣碳權的是活在2019年嗎?97F 11/18 14:04
hanchueh: 又是一個搞錯的記者 OTA完全是免費的
真正能賺錢的兩個軟體是FSD跟某些車型可提升性能
FSD軟體台灣賣22萬 美國一萬鎂 但美國也提供訂閱
訂閱制是每個月付$500鎂 差不多一萬五台幣
https://i.imgur.com/yskELWy.jpg
特斯拉碳權占營收的比例是每季越來越少
2020Q3還有397/7611=5.2%
2021Q3只剩279/12057=2.3%
說利潤有一半碳權的大概小學數學要重讀吧
最多的時候頂多15% 現在不到10%98F 11/18 14:11
good5755: 你為什麼把營收當分母 而不是淨利或毛利?108F 11/18 14:36
hanchueh: 把營收當分母是5%掉到2%
把淨利當分母是19%掉到8% 不管哪一種算法
從來就沒有到50%
Sorry上面應該是毛利不是淨利 但重點是跟50%差很遠109F 11/18 14:37
good5755: https://reurl.cc/6DMzy5113F 11/18 14:41
今周刊 - 特斯拉的祕密:賣車並不賺錢?去年獲利另有來源 - 今周刊
特斯拉日前公布2020年首度實現全年盈利—但並非因為賣車給顧客。 ...

 
hanchueh: 上面連結只有2020年的資料 所以證明你活在去年
把淨利當分母其實也很奇怪 碳權就是營收的一部分
這跟花錢研發還有蓋新廠有什麼關係114F 11/18 14:44
good5755: 碳權是政策的一環 成本趨近0 用利潤算比較恰當117F 11/18 14:52
hanchueh: 那像2019年碳權是5.94億 淨利是-862億
Sorry -8.62億
比例就是-69% 請問負的比例有何意義
說碳權成本趨近0也很奇怪 做電車剛開始一定比油車貴118F 11/18 14:53
good5755: 這篇新聞標題也是用利潤來比啊 你可以跟記者抗議XD122F 11/18 14:56
hanchueh: 有很多新的東西要研發 要重新發明
像Dyson就是因為做電車成本太高而放棄123F 11/18 14:56
good5755: 用營收來比 特斯拉一定輸豐田125F 11/18 14:57
hanchueh: 這些成本就是最後能大賣電車的關鍵
你沒有花這些成本 怎麼可能大賣碳權
記者碰到特斯拉就變腦殘也不是第一天的事126F 11/18 14:57
good5755: 豐田油電和氫燃料電池也要研發成本啊 怎麼算129F 11/18 14:59
hanchueh: 過去太多例子可以證明
豐田氫燃料根本一年才賣一萬台 不夠賣碳權
你知道碳權的量是跟新環保能源車的銷量有關嗎?
賣比較多的才能把累積的碳權賣給賣比較少的
豐田Mirai一年才賣一萬台 是要賣給誰
這篇新聞講碳權是收入的一部分 然後是利潤支柱130F 11/18 14: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