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ar作者 hiphoprover (浪浪洛夫)標題 [分享] Kia EV6 一千公里測試 電車開法(i-Pedal)時間 Sat Nov 19 18:28:36 2022
先上 DDCAR 的完整測試影片
https://youtu.be/Wv_ysAc5VvY

再說我的結論
雖然測試的方法和之前 9.7km/kWh 的不一樣
而且還遇到天氣變因差距很大的情況
不過應該還是可以當作一個參考
雖然使用滑行測試的當天雨勢較大
但是開啟 i-Pedal 當天的均速是比較高的
理論上電動車均速越高越耗電
所以我認為這樣一來一往抓一下
應該還是可以佐證 i-Pedal 是比較省電的結果
以下為更多心得
i-Pedal 最大的優點是大幅減少踩傳統煞車的次數
雖然一開始很挑戰駕駛人的駕駛習慣
不過一般來說連續開 1 星期就會「上腳」
當初首先實作這件事情的特斯拉被消費者炮到不行
但是其它車廠們也都紛紛效法
而且實際上有良好的駕駛體驗 (只是需要適應期)
很多人習慣之後都會說回不去了
雖然一樣是動能回收,但是各家動能設計不同
把動能回收機制做在煞車踏板的 Taycan
雖然強調是為了維持品牌精神,強調操駕體驗
設計了兩段變速,但是續航里程依舊不算好看
如果同時能夠提供 i-Pedal 模式做為切換選項
動靜皆宜,勢必會變成更實用的車,而不是單純的 fun car
賓士 EQS 則是設計了更巧妙的 D-Auto 模式
除了動能回收,還會自動加入 ACC 功能保持車距
因此創造出不錯的省電結果,也有更舒服的駕駛體驗
這一點讓我真心覺得厲害,不愧是傳統大廠
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有更厲害的動能回收模式
或許不用等待電池技術的突破
也能夠繼續提升純電車的續航里程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0.85.94 (臺灣)
※ 文章代碼(AID): #1ZUA_MY_ (car)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68853718.A.8BF.html
→ pf775: 聽說韓國車毛病很多1F 11/19 18:44
推 hungmaxy: 他們沒搞懂現代起亞的動能回收設計,動能回收設為0放油門就是滑行踩煞車就是機械煞車,中間動能回收三段就是調整放油門的動能回收力道,靠煞車調整動能回收力度,所以不一定要ipadel模式,動能回收123段都能有相同電耗6F 11/19 19:10
Marco 之前跑 9.7km/kWh 的成績
就是利用撥片切換動能回收模式的方式替代煞車
應該是很清楚各種操作模式的意義
而且既然有動能回收力道的差異
應該不存在三段都有相同電耗的結果
頂多是差距不大而已 (這算是挑語病,如有冒犯請見諒)
動能回收設定有 Auto/0/1/2/3/i-pedal
所以理論上 i-pedal 應該是回收效能最強的設定
而影片的測試目的就是想看看
兩個極端設定的差異有多少這樣
→ benptt: 聽說很多人都是聽說~11F 11/19 19:40
聽說到最後還是比誰的臉比較黑
有些人就是都沒事,有些人偏偏一直回廠
※ 編輯: hiphoprover (36.230.85.94 臺灣), 11/19/2022 20:22:00
推 mingdao: 到底韓黑和特黑哪個比較蠢呢16F 11/19 21:59
推 ypoloii: 聽說韓國電車會吃機油17F 11/19 22:02
推 drums0000: 聽說不要入手韓國車,但國產車進口價情何以堪18F 11/19 22:11
推 hungmaxy: i-padel要比較省電是建立在煞車踏板純粹是機械煞車的車款,像是特斯拉,但如果像現代起亞可以用煞車踏板控制動能回收強度,i-padel的功用就是懶得踩煞車踏板才會用20F 11/19 23:49
推 hungmaxy: EV6 他可以自由調整放油門的動能回收力道,也可以用煞車踏板控制動能回收力道25F 11/19 23:54
所以 EV6 同時具備兩種動能回收方式?
除了加速踏板的動能回收力道
還有跟 Taycan 一樣的煞車回收
是這樣嗎?
那軟體設定的 1/2/3 段回收強度
是控制加速踏板的回收還是煞車的回收?
※ 編輯: hiphoprover (36.230.85.94 臺灣), 11/20/2022 00:39:17
推 Lightee26: 電門放掉的回充力道差別而已,煞車踩起來跟油電車一樣,還有個自動模式,根據前車距離決定回充力道28F 11/20 00:52
推 ray5607: 聽說在台灣開韓國車的幾乎都不是韓國人31F 11/20 07:45
推 inferce: Taycan其實單踏板跟像賓士的D-Auto都有,但我開下來最省的還是用煞車當動能回收,滑行最省
開Taycan要的是整體跟底盤紮實的爽度,有省到的電就當賺到的,哈哈32F 11/20 0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