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ar
作者 chandler0227 (錢德勒)
標題 Re: [問題] 底盤很好是甚麼感覺?
時間 Tue May  2 09:21:35 2023


※ 引述《yuanpu (yuanpu)》之銘言:
: 魯叔沒開過太多好車,車齡20年,
: 擁有過97年牛頭A秀、09年三菱Lancer Fortis、
: 16年鳥牌Octavia Combi RS、19年本田喜美FK8,
: 目前持有後兩台。
: 大概從換鳥牌後才開始感覺到什麼是底盤稍微好一點的車。
: 我多數時間都在開高速公路,比較能體會的大概只有高速穩定性
: 跟上匝道的過彎極限,
: 好壞基準就以三菱那台當分野,這台就一般國產車水準,
: 相信比較好體會。
: 高速穩定性,我覺得跟車體剛性、空氣力學設計有關。
: 鳥牌開120體感速度大概90,FK8開120體感大概70。
: 鳥牌開超過160其實開始會怕,但FK8感覺跟開100~110差不多,
: 這都包含切換車道的穩定性,看來大尾翼不是裝飾用的
: 至於過彎極限,前幾篇剛好錢大有提到這兩項,
: constant circle和slalom ,對應過彎極限跟連續過彎操控性。
: 去了fastestlaps.com上查,
: 鳥牌阿塔控比67.9 kph
: FK8 70.2 kph
: Supra 71.0 kph
: 暴力鴨 72.1 kph
: 有注意到下面有個Lateral acceleration,蠻多沒此數據,

lateral acceleration正是constant circle(radius)測試

其中一項重要的數據

constant radius屬於ISO 4138裡面的Method 1(最常使用)
(ISO 4138: Passenger cars — Steady-state circular driving behaviour)
https://i.imgur.com/7qJsdgN.jpg

類似的還有GB/T 6323.6-94



以我自己的測試經驗

在標準測試場地有導引線的圓形路徑(半徑30公尺)

由較低時速出發(ex: 30km/h)

以不超過0.5m/s^2的條件下緩慢增加車速(時速表每秒只能增加1.8)

這項測試是要測出車輛最大的側向加速度,所以縱向的加速度越低越好

摩擦(橢)圓
https://i.imgur.com/ZULvIwp.jpg



隨著車速增加

1. 出現轉向不足的現象
   方向盤角度必須打更大才能維持在圓形路徑上
   轉向梯度變化
   https://i.imgur.com/2pTIbYh.jpg

2. 車身側滑角度變明顯
   也就是車頭方向與車輛行進方向呈一個角度
   https://i.imgur.com/gBZOJ8V.jpg

當然駕駛&乘客也越來越不舒服

可以想像一個逐漸增加到0.8g的側向力把你往外側推



車速增加到一個極限值後

輪胎失去抓地力,整台車瞬間往外滑駛離路徑

用繞圓半徑和最高車速換算,就能推算車輛側向加速度極限



用模擬的例子來說

模擬條件
https://i.imgur.com/FBBkQmT.png

模擬結果(車速)
https://i.imgur.com/w2Y7uch.png



一般側向加速度極限取決於兩個關鍵因素

1. 車輛在穩態轉彎過程的重心轉移
2. 輪胎本身的性能

輪胎側向摩擦係數與側滑角的關係
https://i.imgur.com/Xd0wLY2.jpg

繞圓轉彎的過程外側輪荷重增加

輪胎隨著荷重增加,側向摩擦係數也會跟著變小

所以基本上越能減少重心轉移,對提升車輛極限側向加速度越有利

再來就是輪胎,性能胎能提供的側向摩擦係數極值較高

反而跟四驅與否關係不大



: 列幾個有查到的:
: Corolla 1.8(19年) 0.81G (應該差不多=神A)
: Model3 P 0.96G
: FK8 1.05G
: Supra 1.07G
: 去科普一下找到這個:
: https://www.mrwaynesclass.com/circular/index08.html
: 範例1問題b有匝道過彎極限問題。
: 剛好今年開通74接國4,我北上通常時間都很晚,
: 自從崇德封了就少走國1大雅了,改走74接國4。
: 第一次開FK8是春節半夜回台中時走國4接74往快官方向,
: 後來北上時走74往東接國4,那時就覺得這兩個匝道都有點彎,
: 去查了此匝道設計,是限速50,最小半徑80米的彎。
: (怪了,剛好跟範例一樣,國外就限速45 mph=72kph)
: 套公式算了FK8的過彎極限,
: 3.6*根號(1.05*9.8*80)=103 kph,
: 若換成範例的馬3 0.81G=90.7 kph(跟神A應該差不多)
: 我大概只敢開8X過,可以想像換成一般車例如馬3或神A剩7X過,

匝道又多很多影響因素

1. 路面上下坡度,前後軸荷重也會影響側向加速度極限
2. 路面內側低外側高,會提供一部分向心力
3. 路面品質,如果有碎石或是壓到畫線,都會影響輪胎能提供的摩擦力

所以完全不建議拿匝道判斷車輛極限過彎能力啦

而且如果前方有突發狀況需要煞車

產生縱向加速度,一旦超過輪胎摩擦圓範圍車子就會打滑



: 加上其實大多數人是不會開這麼快,
: 難怪74靠這附近都很塞

也不需要到極限,一般側向加速度0.4~0.5g的體感就不舒服了

之前試車場地做整天的測試,包含
1. double lane change(板上最愛提的麋鹿測試)
2. constant radius(等半徑繞圓)
3. slalom(繞錐)

自己開是還好

當乘客有好幾小時被甩來甩去是真的滿暈的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51.209.54 (臺灣)
※ 作者: chandler0227 2023-05-02 09:21:35
※ 文章代碼(AID): #1aK6MYFC (car)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82990498.A.3CC.html
※ 同主題文章:
04-26 22:39 jumpballfan.
Re: [問題] 底盤很好是甚麼感覺?
05-02 09:21 chandler0227.
terry955048: 你底盤系?1F 05/02 09:23
darktasi: 專業的來了推!2F 05/02 09:25
primeblue17: 有點專業 先給推3F 05/02 09:27
kkro002000: 錢大是汽研系!4F 05/02 09:27
terry955048: "側向摩擦係數極值"這個輪胎廠會公佈嗎?5F 05/02 09:28
當然不會呀,輪胎不同荷重、不同胎壓條件
甚至不同路面都會影響,要拿哪個條件當標準
https://i.imgur.com/Xd0wLY2.jpg
https://i.imgur.com/egWpcvt.jpg

terry955048: 請教輪胎性能重要性占比大概多少是酸得出來的嗎?*算得出來6F 05/02 09:31
sammy98: 白話文「G值越大 就越好?」8F 05/02 09:32
這篇講底盤極限
一般路上開車99%不到極限,怎麼談底盤好不好
都馬只是談主觀的體感

說到體感,就以我測試過的繞圓極限來說
兩家歐系豪華品牌
V家在打滑前,不只乘客連駕駛都感到很不舒服了
B家在打滑前給予的安定感一直很夠,但超過極限的瞬間一樣打滑了
偏偏兩車都在60km/h上下打滑,側向加速度極限沒啥差異

sammy98: https://youtu.be/c_2fBH7Q9tM
這樣的話 軌道車操控一定很好9F 05/02 09:35
stevewu929: 專業文先推11F 05/02 09:35
victor0607: 硬派學理12F 05/02 09:40
yytseng: 請問一下有配備後軸轉向的話是不是繞圓極限強很多?13F 05/02 09:41
有一小部分的幫助(輪胎側滑角會小一點)
但最明顯的應該低速下是迴轉半徑降低
還有高速變換車道的穩定

sorkayi: 想問1. 重心轉移設計 主要是車重+避震器設定還有什麼因素會影響 2.輪胎應該就不用了 胎寬+配方+扁平比14F 05/02 09:46
車輛重心高度
車輛K&C的lateral stiffness
輪胎傾角(轉彎過盡量水平接觸地面佳)

simon301: 我也想問現在很多後輪轉向技術 是不是提升更大16F 05/02 09:48
Mentor: 推17F 05/02 09:51
cabin2501: 只能說開車感受真的很主觀xD18F 05/02 10:03
tzangyoung: 推19F 05/02 10:04
ren1072: 推,可以說懸吊越硬->越少重心轉移->表現越好嗎?20F 05/02 10:07
彈簧、避震器是一部分
另一部分是車輛本身的底盤懸吊連桿設定,不是外改改得來
例如lateral stiffness
https://i.imgur.com/7TqqjwG.jpg

handsomeGG: 推21F 05/02 10:08
whitestripe: 推22F 05/02 10:09
sorkayi: 推推 感謝23F 05/02 10:16
likeyousmile: 推24F 05/02 10:17
blackbrid: 推25F 05/02 10:23
chiro1982: 推 專業26F 05/02 10:24
davide68: 專業27F 05/02 10:31
Brioni: 推個28F 05/02 10:32
p74101318: 所以關鍵兩點,重心穩定跟輪胎抓

但你V家跟B經驗分享,我不懂,感覺矛盾
G值沒話說,他是客觀存在,不是主觀感覺
但安定感不就重心穩定帶來的?29F 05/02 10:56
whitestripe: 可能還有座椅的包覆性??  b的m座椅在非桶椅中給人的包覆還算不錯   這可能也是影響主觀的原因??34F 05/02 10:59
不只是座椅包覆
因為測試過程都是坐滿4人,V家連後座也明顯覺得不舒服些
我認為還有當下車身姿態(車頭方向跟車輛行進方向角度差異過大)
再來也有可能是差速器
然後B不是有M的那家啦XD
※ 編輯: chandler0227 (60.251.209.54 臺灣), 05/02/2023 11:07:58
whitestripe: 感謝錢大的解釋36F 05/02 11:14
Brioni: 之前就看過很多人說有些牛頭牌車型換輪胎真的有脫胎換骨感37F 05/02 11:55
kkl522608: 推!長知識39F 05/02 12:10
ghjkl5566: 我承認文章內容幾乎看不懂40F 05/02 12:35
truelove356: Ptt車板只認logo啦
Logo對了 0-100 8秒的雙B會說夠用 換個牌子會說牛
Logo對了 後座顛到不行會說路感明確 logo不對 檢討駕駛
Logo對了 中大型破300萬房車後座空間輸Altis也能硬說Altis小 前陣子才一篇41F 05/02 13:22
applewarm: 推啦,原來是這樣測試的48F 05/02 14:12
eulbos: 1.5T的動力就跟罩杯一樣 歐美規跟日台規能一樣嗎
跟LOGO無關49F 05/02 14:14
tim0821: 操控除了數據還有許多主觀成分,像駝鹿測試其實是一種主觀測試,天氣場地都可能影響測試數據成績,除了看成績以外,還要參考駕駛人對動態的感受與轉向之後的回饋
同一台車,光是在一般柏油路與機場跑道測試的數據都差很多,更不用說專業賽車手與一般人測出來的結果差異,要量化不單純只是幾公里通過駝鹿測試就完事,它只是測試數據的一部分參考值51F 05/02 21:19
ry3298: 推59F 05/03 08: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