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ossiping
作者 mk123458 (巨魔蠻卒)
標題 Re: [新聞] 千萬身價世界瀕危鬼蝠魟 台灣又掛掉了兩
時間 2017-01-04 Wed. 01:02:56


有些事情上,應該要從《個人的利益》來著手『調整』與『規劃』和『制訂』才對,
舉例兩個現實大家一定會碰到的問題,
(A)一個是你看得到的測速照相機,它就立直在那裡等候你超速

(B)一個告訴你這裡有拍照,但是卻未必有警察設置測速照相機的公告

人很有趣的一點,就是當一個非常非常明顯明確毫無需要質疑的東西在那裡的時候,
基本上大多數(可以講90%以上)的人,絕對不會笨笨的還刻意加速要達到吃罰款的門檻,
這是(A)的模式之下。

至於(B)的模式,就是兩個情況出現,【超速】還是【不超速】;
這樣聽起來好像都一樣,事實上這和(A)模式不一樣的,在於《僥倖的心態》,
若是【超速】有可能被開單,也有可能不會被開單(註:警察未必在那裡有設置儀器的可能性),
選擇【不超速】必然不會有上面的問題,無關僥倖的心態。


所以,法律的嚴謹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點,它(法律)是不被容許有灰色(關說)的空間
接著,法律的嚴謹如果無法溫飽,法律的嚴謹不會是一件好事,因此要提供遵守法律者獎勵


對於""不在乎的人""而言,這兩條魚死了,就結束了,
對於""會在乎的人""而言,這兩條魚死了,並不是結束,反而是災難與遺憾。


不同的人的《觀點》與《角度》,決定了『魚死亡』的〈後續效應〉;
如何讓〈後續效應〉可以發揮作用,簡單來講可以這麼形容...""不見棺材不掉淚""

當今天有一個很大的『驚嚇』出現的時候,""不在乎的人""才會開始有反應,
問題是...100個人當中真正有領悟到的人,大概是不會超過5個人,因為對於其他95人而言,
他們沒有直接的受到影響,也就是說《個人的利益》沒有增加或減少。


以前我讀書的時候,我的老師問了我一個很妙的問題,他問我說人要到了什麼情況之下才會有醒悟?
我們這些學生七嘴八舌的答案,都無法讓老師滿意,最終他告訴了我說...
""不見棺材不掉淚""

事實上,這句話真的沒有錯,因為就像是我曾經過的一個案例一樣,告訴人家該換輪胎了(沒胎痕),
對方就是覺得沒有關係還可以再繼續撐下去的想法一樣,什麼時候會讓這種人改變,
想當然就是他出了意外受傷又賠錢,才會有感覺了,不是正好呼應了""不見棺材不掉淚""嗎?



--
--
※ 作者: mk123458 時間: 2017-01-04 01:02:56
※ 同主題文章:
Re: [新聞] 千萬身價世界瀕危鬼蝠魟 台灣又掛掉了兩
01-04 01:02 mk12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