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蔣時代,台灣走在韓國前面,沒有一個產業是落後韓國的。今天,在李登輝和陳水扁執政二十年後,台灣全面被韓國超越,沒有一樣是領先的。台灣人天天清算兩蔣難道沒有一點羞愧之心嗎?台灣在兩蔣時代有經濟發展奇蹟,成為亞洲四條龍之首,但最近這廿五年卻統統在吃老本,台灣的發展不見谷底,「這樣的民主是台灣人民所要的嗎?」
二十五年以前,台灣是亞洲四小龍第一,經濟成長、國民所得是亞洲首屈一指;但是經過我們自己選出來的政黨與領導人來執政後,今天變成四小龍之末。尤其十二、三年前,台灣是一萬兩千美元,韓國六千美元,今天台灣兩萬美元,韓國快要達到三萬美元了,台灣的一半變成超越台灣。台灣現在的平均薪資也是四小龍之末.
土地改革/375減租/9年國民教育/建故宮/運黃金保衛台灣不被赤化難道不是老蔣幹的?十大建設/竹科/亞洲4小龍之首/解嚴民主化難道不是小蔣幹的?台灣科技之父李國鼎,一手創設科技園區、培訓高科技人才,「沒有李國鼎就沒有台積電」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一句話道破李國鼎在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地位,七零年代李國鼎就已經看準趨勢,決定在台灣發展資訊工業.李國鼎是真正拚經濟的政治家,造就台灣20年GDP平均成長率達到8.2%,創造台灣經濟奇蹟。
在台灣最艱困的年代,國民黨一群外省專業菁英,專心為台灣打拚未來,打造台灣的經濟奇蹟。他們是尹仲容、李國鼎、俞國華、趙耀東、孫運璿等人,協助蔣經國推動十大建設、突破兩次石油危機,對抗通膨,穩定和美國斷交的危局,帶領台灣走出政治困頓,走過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
孫運璿任職於台電的18年間,共完成9座水力電廠、3座火力電廠,「讓輪流停電成為歷史名詞」。更完成了難度極高的東西輸電線路,使「台灣電力,變成電利台灣。」
除對台灣電力的貢獻外,孫運璿在擔任經濟部長、行政院長期間,也分別透過設立工研院、新竹科學園區,帶動台灣產業轉型,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孫運璿先後出任交通部長、經濟部長,那時台灣的處境十分艱辛。擔任交通部長時規畫中正機場、北迴鐵路、南北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是當年策畫國家十大建設的靈魂人物。出任經濟部長時,台灣退出聯合國、面臨石油危機等重大衝擊。他克服困難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新竹科學園區,更重要的是和李國鼎決定派人出國學習,並決定發展積體電路,也才有今天的台積電、聯電,造就了台灣電子工業。
以孫運璿擔任院長期間為例,雖然期間歷經兩次石油危機,每人GDP仍成長3倍,經濟成長高達8.28%,為世界第一,並使台灣躍升亞洲四小龍,台灣經濟奇蹟因而享譽全球。而俞國華擔任行政院長期間,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近乎10%,外匯存底僅次於日本,為世界第二。
若當時沒有破釜沉舟舉債推動十大建設,台灣何來高速公路及桃園國際機場等現代硬體設施,運輸產品出口,促進台灣外貿成長?當時若無高瞻遠矚積極引進人才的膽識,成立新竹科學園區及工研院,單憑美援與日本殖民者30年前留下的建設,就能創下高科技產業的一片天?
回顧1978至1984年間孫運璿擔任行政院長的時代,從10大建設、12項建設的執行,到科學園區和文建會的成立,使台灣得以由勞力密集走向技術密集的發展模式。當時台灣社會是ㄧ個大跳躍的時代,GDP從1977年的1182元一路攀升到1984年的3134元,「6年內翻了3倍,從這個數字就知道當時台灣出現了多大的轉變。」
俞國華內閣5年期間,台灣經濟仍能維持每年兩位數百分比的成長,無論外匯存底、外銷實績、產業生產值,均呈猛烈竄升狀態。
在財經方面,俞內閣首度高舉「自由化、國際化」大旗,為往後台灣經濟發展樹立標竿。
如果沒有這些外省優秀技術官僚,讓最愛台灣最顧本土的民進黨執政,現在的台灣不知會變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