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ilitary
作者 mmmimi11tw (Ulana Khomyuk)
標題 [分享] 美國海豹部隊再度演練快速垂降到潛艦上
時間 Sun Mar 19 10:09:33 2023



如題啦

最近美國的海豹部隊
再度演練了從空中快速垂降到核子潛艦上


海豹部隊們搭乘了一架CV-22魚鷹到希臘附近的海域上面

這時候有一艘俄亥俄級的巡弋飛彈核潛艦浮上水面
這一艘是SSGN-728 USS Florida
http://i.imgur.com/rKlAhvU.jpg
http://i.imgur.com/oGQ8Vst.jpg
 

http://i.imgur.com/vGQ2Ccp.jpg
可以看到潛艦的甲板畫了一個白色的X當做降落基準
於是海豹部隊就利用繩索快速降落
http://i.imgur.com/kFpkBj6.jpg
http://i.imgur.com/cypohbU.jpg
http://i.imgur.com/ZPwjuWL.jpg
http://i.imgur.com/EFn9bDh.jpg
   

這時候希臘海軍的MK-V巡邏艇也來到潛艦附近
http://i.imgur.com/Afn6nZa.jpg

並利用充氣小艇也順利的到達潛艦
http://i.imgur.com/kPBq3kp.jpg

並進入了潛艦改裝後新增的DDS乾船塢轉接艙
(Dry Deck Shelters,就是甲板上面那個圓柱體結構)
http://i.imgur.com/bOAsXlj.jpg


此次演練是要利用潛艦本身的隱密性
快速的把突擊部隊送往任務地點而不被雷達等偵測



而俄亥俄級原先是作為一種彈道飛彈核潛艦
後來美國覺得不需要這麼多的數量
所以把頭四艘改成搭載戰斧巡弋飛彈的巡弋飛彈核潛艦

原先的24個垂直發射管當中的22管被改造成戰斧飛彈的發射器
每一個發射管可以容納7枚
http://i.imgur.com/xKMsXcp.jpg
也就是說一艘滿載可以搭載154枚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戰斧飛彈

--
http://i.imgur.com/z6hyIeo.jp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64.114.117 (臺灣)
※ 作者: mmmimi11tw 2023-03-19 10:09:33
※ 文章代碼(AID): #1a5cxW03 (Military)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79191776.A.003.html
Howard61313: 雷恩博士:我也快速垂降到潛艦          旁邊的海裡1F 03/19 10:10
NTUT56: 好酷2F 03/19 10:15
Lesiho: 好像拍電影3F 03/19 10:19
idunhav1: 約翰康納都不等潛艦上浮 直接從機上跳海裡的4F 03/19 10:31
munchlax: Alec Baldwin:5F 03/19 10:48
kji590929: Red October6F 03/19 10:53
bicedb: 那身裝備好帥7F 03/19 10:54
DiMammaMia: 請問簽名檔是哪部?8F 03/19 10:59
tomlin121283: 好像 Jack Ryan的劇情10F 03/19 11:12
a58461351: 這部我看過11F 03/19 11:16
NTUT56: 會不會下去潛艇換水下載具,像絕地任務那樣12F 03/19 11:16
AfterDark: 簽名檔這樣洗不乾淨啦 哭啊
每次有人這樣洗我去摸都摸得到殘留物13F 03/19 11:20
mmmimi11tw: 可以,那個艙室是可以容納一艘特戰用的潛水器15F 03/19 11:27
※ 編輯: mmmimi11tw (106.64.114.117 臺灣), 03/19/2023 11:27:27
AfterDark: 一定要加裝轉接器才行嗎? 我還以為可以直接開空彈艙然後滑進去16F 03/19 11:29
movieghost: 這部我看過18F 03/19 11:37
kenny112402: 好奇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坐潛艇,要從機上垂降?19F 03/19 11:44
VANNN: 裏面都有說訓練目的了,,20F 03/19 11:46
saviora: 有臨時行動時就要這樣做21F 03/19 11:46
moonrain: 核潛艇平常是在海外巡弋 不一定靠港22F 03/19 11:46
driver0811: 用類似建築用垃圾輸送布袋,效率會不會好一點,會不會安全一點23F 03/19 11:48
kevin020792: 從某艘船艦載具上出發的特種部隊搭著直升機到指定海域跟潛艇會合後搞從海底出擊,比起直接搭直升機變成黑鷹墜落來得隱蔽多了。25F 03/19 11:48
IMGOODYES: 地球人應該是沒辦法鑽進戰斧的發射管28F 03/19 11:50
kevin020792: 23樓有如果是人用的話比較接近「消防逃生救助袋」,丟垃圾的通道不會考慮人掉下去會不會進醫院或阿靈頓,然後那種通道限制很多,一個歪掉走鐘或高度不對都會出事。29F 03/19 11:55
NTUT56: 這些照片一定是Michael Bay拍的,風格很像33F 03/19 11:57
junkuo: 從魚鷹垂降到核潛,真的有夠像末日電影34F 03/19 12:01
Wall62: 簽名檔XDDDDD36F 03/19 12:04
money501st: 照片裡的手機殼應該是Juggernaut 的37F 03/19 12:05
NTUT56: 射程超過兩千公里,那地中海的第六艦隊要打黑海的目標打得到耶38F 03/19 12:08
a36464: 美軍現在很重視公關和媒體,搞不好真的私下有請Michael Bay當顧問40F 03/19 12:19
MeiHS: 那剩下兩管tube封存起來嗎?42F 03/19 12:37
mmmimi11tw: 原本的一號二號發射管用做那個DDS的連接設施43F 03/19 12:45
※ 編輯: mmmimi11tw (106.64.114.117 臺灣), 03/19/2023 12:46:06
MeiHS: 有道理,thx44F 03/19 12:47
vt1009: 過世的光頭主持人有說過他鑽過魚雷管,好冷好黑普通人容易引發恐懼症45F 03/19 12:51
mmmimi11tw: 一艘滿載的俄亥俄級巡弋飛彈核潛艦
可以在六分鐘內射完全部154枚戰斧巡弋飛彈47F 03/19 12:55
mmmimi11tw: 不過要注意的是其他的飛彈發射管
也可以改用做DDS的相關設施,最多兩具
http://i.imgur.com/66QliKv.jpg50F 03/19 12:58
moonrain: 傳說中的SSGN啊53F 03/19 13:06
hsinhanchu: 讚,如果紐約被俄軍攻陷的話就可以下去搶一艘奧斯卡打沉俄軍的艦隊54F 03/19 13:07
junkuo: Ohio class 當初設計的時候就是要保證報復和毀滅的一艘可以毀滅全世界的敵人都不為過56F 03/19 13:09
a36464: 紐約被攻陷劇本是當時大家誤以為俄軍世界第二的狀態下製作的,現在做這種劇情大概會被嘲笑58F 03/19 13:15
stuj9019: 是說白天戴夜視鏡幹嘛60F 03/19 13:16
David4160: 紐約被攻陷噢,舊的MW3第一關黑色星期二就是,不過後來入侵者還被踢走了61F 03/19 13:17
LI40: 舊MW2的俄軍還打下D.C 只不過被趕出去xd63F 03/19 13:18
stormcrow: 笑死 說什麼隱密性不被偵測 這不就被希臘海軍發現了嗎?(?64F 03/19 13:21
mmmimi11tw: 人家一起訓練 一下就找到了☺66F 03/19 13:22
weimr: 這般搭配,海豹部隊真的可以全球出任務!67F 03/19 13:40
patrickleeee: 筷子這樣洗怎麼會乾淨(重點錯)68F 03/19 13:54
adwn: 怎麼這麼屌69F 03/19 13:58
TUMUASHUN: 直升機垂降那幾張真的拍的不錯 有帥到70F 03/19 14:10
BlackBass: 畫面兩個人 筷子一堆?71F 03/19 14:10
Schottky: 我一個人住也是買了一打筷子啊72F 03/19 14:13
fman: 筷子要分才洗才乾淨啊,這樣包在一起洗裡面的會洗不到,洗筷子也是很重要的,畢竟影響到個人衛生健康73F 03/19 14:18
Schottky: 對,要一支一支分開洗才行,不可以整把搓一搓就交差75F 03/19 14:21
Howard61313: 軍武點:軍用規格的筷子(誤76F 03/19 14:38
rommel1990: 撤離行動訓練77F 03/19 15:18
sas1942: 只不過看到現在俄軍的表現 就覺得舊MW2 3的劇情真的唬爛到爆XDD78F 03/19 15:40
skyhawkptt: 不要害我想複習羅禮士的入侵美國.....XD80F 03/19 16:21
LegioGemina: 好多人在討論筷子 哈哈81F 03/19 18:12
h311013: 約翰康納是吧 反抗軍移動指揮中心82F 03/19 18:23
David4160: 嘿阿,編劇會被罵死,舊的MW2 and 383F 03/19 18:50
yellaw: 可能實際執行垂降以夜間為主吧 白天訓練比較好拍宣傳照這樣84F 03/19 1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