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看板 Practice
作者 DrPlague (Plague Doctor)
標題 [簡報] 簡報:中國經濟令全球擔憂;誰「挽救」了蔡英文 #20180121 #紐時
時間 2019-01-23 Wed. 11:56:43


簡報:中國經濟令全球擔憂;誰「挽救」了蔡英文
EMILY CHAN 2019年1月21日

第二次「川金會」二月舉行;中加外交危機觀察;孟宏偉之妻向法國尋求政治庇護……以下是今天的重點新聞:

• 習近平「挽救」蔡英文政治前途?
就在幾週前,台灣總統蔡英文還深陷政治泥潭:民進黨在關鍵的地方選舉中慘敗,她爭取連任的前景岌岌可危。然而,她從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得到了幫助:習近平。

習近平本月就台灣問題發表的強硬講話引發島內民眾焦慮,而蔡英文一改平時謹慎作風,以維護民主價值為由,斷然拒絕「一國兩制」提議。據台灣媒體報導,表明立場後,蔡英文支持率飆升。分析人士指出,她藉此把「九二共識」等同於「一國兩制」,給了支持「一中各表」的國民黨一記重擊。

目前還不清楚,這波激增的支持率是否會提高蔡英文連任的機會,因為她所面臨的挑戰仍然沒有改變。但蔡英文政治前景的恢復確實突顯出,在提供統一方案上,北京日益威權的政府面臨重重挑戰。
_____

• 世界需要中國經濟的火花,它卻在降溫
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曾是全球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推動跌入低估的世界經濟走出困境。但這種「救場」可能不會再出現了。

去年夏天以來,中國汽車銷量大幅跌落、智慧型手機銷量下滑、房地產市場陷入停滯,消費者信心持續低迷。與此同時,與西方的貿易摩擦,加上中國政府對外國投資者的強硬政策,都使國內外企業都對進一步投資持謹慎態度。在世界經濟前景同樣暗淡的困難時期,中國的疲軟顯得愈發嚴峻。今日中國將公布2018年全年GDP,外界普遍預計經濟增速將探底28年來新低。

現在最大問題是,中國發生的事情會留在中國,還是會波及全球?如果政府決定通過發債和支出來促進經濟增長,那麼目前存在的問題,影響可能有限。而看起來它似乎正在這樣做。儘管多數經濟學家對短期內中國經濟的未來仍然表示悲觀,仍有不少人對這個國家過去40年快速擺脫低潮的記錄有信心。
_____

• 加拿大來信:中加外交裂痕是如何加深的?
一年多前,加拿大總理杜魯道還在訪問北京,希望達成一項自由貿易協定。轉瞬間,加拿大似乎已經成為中國政府的頭號敵人。是什麼讓這兩個昔日友好的大國迅速翻臉?

時報最新一期「加拿大來信」指出,華為高管孟晚舟被捕是導火線,也是癥結。三名加拿大人則為兩國的外交衝突付出了高昂代價,特別是被判販毒、處以死刑的謝倫伯格。對他的判決在加拿大國內被普遍認為是用來在孟晚舟案上要挾加方。

另一方面,現在中國公眾對加拿大的看法如何?仍在中國工作生活的外國人又怎麼想?在中國生活了20多年的時報駐京記者儲百亮(Chris Buckley)也分享了他的見聞感受。歡迎閱讀本文中文版。
_____

編輯推薦:時報專欄 | 在中美間「走鋼絲」,德國還能堅持多久?

隨著中美貿易僵局繼續惡化,世界其他地區都成為焦慮的旁觀者——最焦慮的當屬德國:中國是它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美國則是它長期以來的親密盟友,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德國《每日鏡報》編輯對此進行了深度分析。

自川普上台以來,美歐關係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德國突然發現,在氣候變化等某些議題上,與其意見一致的是中國。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德國外交官不得不左右逢源。但過去六個月的地緣政治動盪,讓德國從戰略上意識到兩面討好的風險。它開始調整對華政策,變得更為警惕;在堅持舊的跨大西洋關係的同時,也更為積極地捍衛自身利益。

對德國來說,單打獨鬥顯然是行不通的,一個可行的戰略是團結歐洲盟友,以人多勢眾求安全。但歐洲太過分裂,行動緩慢。在瞬息萬變的國際環境下,這個國家是否有能力應對挑戰?歡迎閱讀本篇專欄文章中文版。
_____

每日一詞: Smear | 抹黑
為了維護自身名譽,這家美國投行正在努力讓馬來西亞當局相信,公司的前合伙人是個大騙子——是他讓高盛陷入了這場巨額詐騙的陷阱。時報報導指出,高盛在馬來西亞欺詐案中的策略,就是抹黑前合伙人(smear an ex-partner)。

根據韋氏辭典,smear指的是粘稠物質或該物質造成的污漬;也指塗抹在一些表面上的物質。在新聞報導中,smear的常見意思是針對個人或組織未經證實的指控,如smear campaign(抹黑行動)。另一個與抹黑行動意思相近的詞是squid tactics(烏賊戰術)。

抹黑在美國政壇極為常見,經常是兩黨相互較勁、政治人物用來摧毀政敵的技巧。去年,當時還是最高法院大法官候選人的卡瓦諾法官面臨性不當性行為指控,他予以否認,還說它們是民主黨人策劃的「抹黑行動」(「smears」 orchestrated by Democrats)。而在中國,「五毛黨」可能是「中國式抹黑」的最佳寫照。知名作家慕容雪村曾在時報發表觀點文章,介紹中國五毛黨的網路抹黑運動。
_____

商業與科技
• 「十年挑戰」(#10YearChallenge)風行社群媒體,不管是明星還是普通人,大家紛紛曬出自己十年前後的對比照。然而,我們是否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幫助了Facebook等大公司改進人臉識別的算法?
• 特斯拉宣布裁員7%,超過3000個工作崗位將受此波及。馬斯克表示,此舉意在保持公司活力,同時壓縮成本,以降低電動車Model 3的價格。特斯拉股價應聲下跌13%。
• 為什麼貝佐斯離婚會令亞馬遜的投資者擔憂?他和妻子將如何處置共同擁有的巨額股權,將對公司、市場,甚至其他科技巨頭產生重大影響。
• 三菱指控前董事長卡洛斯· 戈恩違規獲取900萬美元報酬。戈恩再次遞交保釋申請,提出了更高的保釋金額和安保承諾。
_____

一分鐘要聞
• 川普將於2月底與金正恩舉行第二次會晤。而在美國國內,政府何時重開仍是未知。川普提出延長對非法移民的臨時保護以換取修牆資金,遭眾議院議長拒絕。(《紐約時報》)
• 中國公安部原副部長、國際刑警組織前主席孟宏偉之妻向法國尋求政治庇護。因腐敗指控,孟宏偉去年被中國拘捕。(《紐約時報》)
• 四次習金會後,朝中關係更趨緊密。本週三,朝鮮藝術團將應邀對中國進行訪問演出。(新華社)
• 今日圖片:雖然2018年炎熱乾燥的夏季給種植糧食的農民帶來了毀滅性打擊,但德國釀酒師看到了氣候變化帶來的好處。(《紐約時報》)
• 「偷油"惹禍:墨西哥石油管道發生爆炸,造成至死73人死亡,74人受傷。事故原因確認為燃料盜竊,該國總統誓言要加強打擊力度。(《紐約時報》)
• 誰動了中國男演員的耳環?一家中國網路影片平台決定對男演員的耳朵進行一番「審查」,鏡頭中戴耳環的耳朵均被模糊處理。這一行為在社群媒體引發爭議。(BBC)
_____

別錯過這些時報中文內容:

• 漫畫:德蕾莎· 梅伊的脫歐輪盤賭
• 切片披薩何以成為最「紐約」的食物?傳入美國後,披薩迅速贏得了人們的心。而讓它從義大利美食轉身變為紐約美食的,則是切片披薩。紐約有幾百家移民開設的披薩店,在那裡,關於紐約的多元夢想成了現實。
_____
今日食譜:花椰菜米飯,快捷、營養、百搭。

--
※ 作者: DrPlague 時間: 2019-01-23 11:56:43
※ 看板: Practice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38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