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ott
作者 ott (寶貝)
標題 清朝大事記(1)
時間 2011年07月31日 Sun. PM 05:54:28

   
 


	
	
http://fjxx.lqedu.org/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67

清朝大事記(1)
[ 作者:佚名轉貼自:論壇點擊數:3263 更新時間:2004-11-10 文章錄入:心兒]

清朝大事記(1)


商周時期:稱“肅慎”。
兩漢三國時期:稱“挹婁”。
南北朝時期:稱“勿吉”。
隋唐時期:稱“靺鞨”。
北宋末:女真族首領阿骨打統一各部。
1115年:宋政和五年建立“金”。
1117年:宋政和七年,與北宋聯合滅遼。
1127年:金天會五年,推翻北宋政權。
1153年:金天德五年遷都燕京(今北京),轄境北至外興安嶺上的火魯火疃謀克,東臨海,西以“界壕”與蒙古為鄰,南達淮河,與南宋並立。
1234年:南宋端平元年金被元所滅。
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出生,他是明初建州左衛指揮使猛哥帖木兒的後裔,他早年喪母,因生活所迫,投奔到明遼東總兵李成梁部下。
1583年:明萬曆十一年,建州蘇克素護部圖倫城主尼堪外蘭,勾引明軍鎮壓建州首領王杲之子阿台時,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給明軍帶路而被誤殺。 努爾哈赤承襲祖父職位為建州左衛指揮使,成為建州女真的首領之一。 他打著為祖父、父親報仇的旗號,以“遺甲十三副”宣布起兵。
1583年5月:萬曆十一年五月,努爾哈赤聯合諾米納、噶哈善、常書、楊書,兵不滿百,披甲者30人,取圖倫城,尼堪外蘭逃往靠近撫順關的嘉班城,史稱“太祖起兵”,揭開了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的序幕。
1588年:萬曆十六年克完顏城,消滅了完顏部。
1589年:萬曆十七年攻克兆嘉城,完成了對建州各部的統一,明政府封努爾哈赤為“都督僉事”,建州女真內部稱之為“都督”。
1593年:萬曆二十一年,努爾哈赤擊敗了葉赫等9部聯軍,招撫珠舍裡部,攻滅訥殷部。 1595年:萬曆二十三年,明晉封努爾哈赤為龍虎將軍。
1599年:萬曆二十七年,吞併哈達部,
1607年:萬曆三十五年,吞併輝發部,
1613年:萬曆四十一年,吞併烏拉部。
1615年:萬曆四十三年,在黃、白、藍、紅四旗基礎上增設鑲黃、鑲白、鑲藍、鑲紅四旗,合為滿洲八旗。
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正月,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境內)稱汗,建立“大金”,年號“天命”,史學界稱為“後金”。
1618年四月十三日:天命三年,後金國汗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以“七大恨”告天,誓師攻明,努爾哈赤率主力,乘隙攻入撫順,守城官李永芳投降。
1619年:天命四年(萬曆四十七年),明楊鎬領兵進攻後金,大敗於薩爾滸(今新賓縣西,史稱薩爾滸大戰),努爾哈赤亮出金國的牌子,稱明政府為“南朝”,自稱金國,鑄“天命金國汗印”,不再使用“建州左衛之印”。 努爾哈赤乘勝攻陷開原、鐵嶺,吞併葉赫,完成女真的真正統一。
1621年:天啟元年,努爾哈赤率領大軍相繼攻占瀋陽、遼陽等70餘城。


[圖]
 


 
1621年:天命六年七月十四日,頒布計丁授田令。
1622年:後金天命七年(天啟二年八月),明派孫承宗以輔臣身分經略遼東。
1626年正月十四日:天命十一年(天啟六年),努爾哈赤親率大軍13萬攻寧遠。
1626年正月二十三日:努爾哈赤兵臨寧遠城下,大敗,損失慘重,悲憤至極,積鬱成疾,1626年八月六日:病勢加重。


[圖]
 

1626年八月十一日:天命十一年,去世,終年68歲。
1626年:天命十一年九月一日即汗位。
1627年:天聰元年正月,皇太極為緩解攻明顧之憂,派大貝勒阿敏和濟爾哈朗、阿濟格、杜度、岳托、碩託等率大軍進攻朝鮮,不到半月攻陷平壤,朝鮮國王遣使求和,阿敏派代表與朝鮮訂立“平壤之盟”,盟誓後阿敏違誓,縱兵搶掠3日,獲大批財物人畜而回;袁崇煥被迫辭去遼東巡撫職務,議和也就停頓下來。
1629年:天聰三年(崇禎二年)十一月,後金兵突然出擊,克遵化,兵臨北京城下,崇禎帝中反間計,以“倡為和議”、“賣國欺君”等罪名處死袁崇煥。
1631年:天聰五年,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直屬於汗,由八旗貝勒分別掌管部務。
1632年:天聰六年,滿文改革家達海改進了初創時期的滿文,在字母旁加圈加點的辦法,區別原來難以區別的語音,改進的滿文稱之為“加圈點滿文”或“新滿文”;皇太極遠征察哈爾林丹汗,回軍深入襲擾大同、宣府等地。
1635年,天聰九年,金國取得了征服漠南蒙古的勝利,皇太極鞏固了統治地位。
1636年:天聰十年三月,改文館為“內三院”,即內秘書院、內國史院、內弘文院;四月,皇太極即皇帝位,改國號“大清”,改元“崇德”;五六月間,設立都察院,更“蒙古衙門”為“理藩院”;清兵五月三十日出發,八月十二日清兵襲奔至長城腳下,派多爾袞、多鐸另領一支部隊佯攻山海關,牽制明軍,阿濟格率領八旗將士約10萬人馬,分三路入獨石口,撲向北京北面的延慶州,突入居庸關,攻取昌平州,迫使明總兵巢丕昌投降,焚毀明熹宗朱由校的陵墓,未圍北京,從西山腳下奔良鄉,轉掠沙河、清河等鎮,旋攻陷定興、房山、寶坻、文安、永清、郭縣、遷安、雄縣、安州、定州、香河、順義等州縣,攻克12城,戰56次皆捷,共俘獲人口、牲畜179820,北京附近城鄉,遭到嚴重破壞,明兵部尚書張鳳翼與宣大總督梁廷棟援救不力,引咎自殺。 八月三十日過冷口東歸,九月二十八日返抵瀋陽,用時四個月;十二月,皇太極親率大軍攻陷朝鮮義州,平壤、漢城先後陷落,朝鮮被迫與清訂城下之盟,朝鮮由明藩屬國變成清藩屬國。
1638年:崇德三年(明崇禎十一年)八月二十七日,清軍兵分兩路襲擾關內,左路以多爾袞為主帥,豪格、阿巴泰為副帥,於九月四日離瀋陽,九月二十八日至青山口,乘明軍無備,毀邊牆突入,越過遷安、豐潤,至通州以西地區,繞過北京,南下涿州,向西穿行,分兵八路,於京師南部各縣往來擄掠,蹂躪京師南部數十州縣之後,突然轉頭南下山東,1639年(崇德四年)正月,攻陷濟南,明朝官員及德王眷屬大部被殺,德王朱由樞被軍活捉並押往瀋陽。 大肆屠殺擄掠濟南府城廂和山東許多州縣,二月間,多爾袞率清軍經天津衛,渡過運河東歸,三月間,仍從青山口出關,返回瀋陽,共克城34座,降6城,敗敵17陣,俘獲人口257880;右路以岳託為主帥,杜度為副帥,於九月二十二日從密雲北的牆子嶺毀壞長城衝入內地,共克19城,降2城,敗敵16陣,殺明二總督及守備以上官共100餘員,生擒親王、郡王、奉國將軍各一,俘獲人畜共204423,掠金4039兩、銀977406兩;皇太極率大軍佯攻錦州、寧遠,牽制明軍。
1641年:崇德六年(明崇禎十四年),開始長期圍困錦州。
1642年:崇德七年十月,清以阿巴泰為奉命大將軍與內大臣圖爾格率領滿洲、蒙古、漢軍各固山額真等軍出發徵明,進行第三次大規模的奔襲戰,從界嶺口毀邊牆進入,攻陷山海關附近的石城和雁門關,沿運河南下,攻陷山東充州府,殺死明魯王朱衣孤及樂陵、陽信、東原、安丘、滋陽諸王、官吏數千人,克88城,降6城,獲黃金12250兩、白銀2205270兩、珍珠4440兩,俘獲百姓369000口、牲畜321000頭。
1643年:崇德八年八月九日,皇太極猝死,多爾袞提出由皇太極年僅6歲的第九子福臨繼皇位,並由叔父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為輔政王,攝理國政;十二月十五日,濟爾哈朗和多爾袞定議:今後國家大政的決策權屬於兩位攝政王,不再由眾貝勒大臣公議,六部不由貝勒貝子兼理,改由六部長官——尚書受理,多爾袞實際上掌握了國家最高的決策權。










※ 引述《wahaha99.》之銘言:

1. 清朝GDP總量所占的世界比例在中國近三千年歷史上最高

2. 康熙,「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以及外來農作物的引進等影響,清朝人口大大提
升。

3. 康熙,任用靳輔和于成龍治理黃河與大運河。

4. 乾隆,六次南巡,改建高家堰,高堰、武家墩面北河堤改用磚砌,歲修老鹽倉一帶百
餘里柴塘,增坦水石簍,蠲免江浙、安徽上千萬兩銀。

5. 乾隆,下令編纂《四庫全書》,與《古今圖書集成》成為全世界最龐大的類書。

6. 嘉慶,殺和珅、斬鄭源鸘、絞富綱、平反並停止文字獄。

7. 同治,建立現代銀行體系、現代郵政體系、鋪設鐵路、架設電報網。建立翻譯機構同
文館,開設礦業、建立輪船招商局、江南製造總局與漢陽兵工廠等製造工廠與兵工廠,同
時也建立新式陸軍與北洋艦隊等海軍。

8. 光緒,籌設資政院,預備立憲,並籌備在各省開辦諮議局。頒布《各省諮議局章程及
議員選舉章程》,命令各省在一年之內成立諮議局。同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以確立
君主立憲制政體,成立代議會。


照某些人的邏輯, 不知道清朝又是哪一點對不起中國?
有沒有清朝要被推翻的八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52.107
※ 文章代碼(AID): #1QBe1giS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12996970.A.B1C.html
nestea911399: 9.1F 12/11 20:56
threebig: 就錯在血統不對2F 12/11 20:56
timlin: 打輸洋鬼子就是廢阿3F 12/11 20:56
打輸共產黨就不廢 嘖嘖
※ 編輯: wahaha99 (1.171.52.107), 12/11/2017 20:57:33
xxssgg1234: 功不能抵過4F 12/11 20:57





 

 
















《女人要有錢》20160816 - YouTube
《女人要有錢》20160816 寶物鑑定團-何篤霖 明星二手拍-李㼈 《女人要有錢》

 





[圖]
 





[圖]
 







[圖]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八旗


隨著1589年建州三衛的統一,牛錄的數目也不斷增多,努爾哈赤另編紅旗軍親領,將黑旗軍交由胞弟舒爾哈齊指揮。1601年,努爾哈赤於每個牛錄設牛錄額真1員[註 1],5牛錄為1甲喇,設甲喇額真1員[註 2];5甲喇為1固山,設固山額真1員[註 3],同時又分設白旗軍,由長子褚英指揮。


[圖]
 


牛錄製度及紅白黑三旗軍是為後來八旗制度的主要基礎[參 13]。1615年,建州已經吞併除葉赫之外的所有女真部落,而且蒙古、漢人也多有歸附。麾下牛錄已有百倍於起兵之初的規模[參 14]。因此,努爾哈赤於該年將紅白黑三旗軍及所領牛錄析設為八個旗:原紅旗軍分為正黃、鑲黃二旗;原白旗軍分為正白、鑲白、正藍三旗;原黑旗軍分為鑲藍、正紅、鑲紅三旗。正四旗旗幟為純色四邊形,龍首朝後;鑲四旗旗幟為五邊形,黃、白、藍三旗鑲紅邊,紅旗鑲白邊,龍首朝前。

在八旗成立之初,旗的名目上並無民族屬性之分。在清太宗皇太極即位後的1629年,開始有蒙古二旗的記載[參 15]。1635年,後金在征服察哈爾部後,對眾多的蒙古壯丁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重新整編,組建為若干蒙古牛錄分屬八旗[參 16]。漢軍本為後金進入遼瀋地區所獲之漢人軍民,在天命後期被以奴僕的形式分撥給諸貝勒、大臣等。皇太極即位後,以編組漢人牛錄、科舉取士等手段,提高他們的待遇,使他們脫離奴僕身份,成為擁有單獨戶口的旗籍之人[參 17]。漢軍單獨編旗始於1631年,1637年分為二旗,旗色玄青,1639年再分為四旗,旗色為正青旗和黃、白、紅鑲青邊。1642年漢四旗撤編,組建為若干漢軍牛錄分屬八旗,正式成為八旗的組成部分。滿洲、蒙古、漢軍均由同一旗主管轄。因為有了這三個部分,一些史料又誤將八旗稱作「二十四旗」[參 18][參 19],實際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的正確稱謂應是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是各旗之中族源不同的組成部分


1615年,努爾哈赤創建八旗之時的各旗旗主是:正黃旗主多鐸、鑲黃旗主阿濟格、正白旗主皇太極、鑲白旗主杜度、正藍旗主莽古爾泰、鑲藍旗主阿敏、正紅旗主代善、鑲紅旗主岳托。

1626年,皇太極繼承汗位之後,為表明正統及鞏固權力,將自己親統的正白旗改色為正黃旗,又奪取原屬杜度的鑲白旗交由長子豪格並改色為鑲黃旗。而將多鐸、阿濟格二人統領的正黃旗與鑲黃旗改色為正白旗與鑲白旗。1635年,正藍旗主莽古爾泰意圖謀反遭誅,該旗由皇太極所得,皇太極將其與自己親統的正黃旗混編重組,成為新的正黃旗和鑲黃旗,並從中分出8個牛錄給予豪格統領的鑲黃旗,又再次將其改色為正藍旗。

1643年,皇太極去世,此時各旗的旗主是:兩黃旗主皇太極(已逝,應由皇子繼承)、正白旗主多爾袞、鑲白旗主多鐸、正藍旗主豪格、鑲藍旗主濟爾哈朗、兩紅旗主代善。為爭奪皇位,正藍旗與兩黃旗支持皇長子豪格、兩白旗支持皇弟多爾袞,雙方幾近刀兵相向,最後在兩紅旗主代善的協調之下,六歲的皇太極幼子福臨繼位成為順治帝。

1648年,豪格因5年前的繼位之爭被攝政王多爾袞陷害下獄暴亡,他統領的正藍旗為多爾袞所取,多爾袞將其與自己統領的正白旗混編重組,成為新的正白旗和鑲白旗,而將胞弟多鐸統領的鑲白旗改色為正藍旗。此後八旗旗色再未變化。

1650年,攝政王多爾袞去世,十三歲的順治帝開始親政。他為了加強掌控皇權,親自統領了原屬多爾袞的正白旗,這樣由皇帝控制的正黃、鑲黃、正白三旗,稱為上三旗;由諸王公、貝勒掌控的鑲白、正藍、鑲藍、正紅、鑲紅五旗,稱為下五旗,此後終清再未有任何改動。到了雍正年間,清世宗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他以儒家「天無二日」之論發布諭旨,將下五旗旗員與旗主王公、貝勒的從屬關係徹底廢除,僅保留各屬下包衣的直接控制權[參 29]。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領,也由皇帝直轄。清世宗還以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居左,稱為左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居右,稱為右翼。

八旗剛剛建立之時全民為兵。平時從事生產,戰時從征。入關以後,為了鞏固統治,同時也是為了解除八旗官兵的後顧之憂,建立了八旗常備兵制和兵餉制度,此後八旗兵成為了職業兵,用於駐防或征戰[參 30]。不過,清代兵有常數,餉有定額,隨著滿族人口的不斷增加,並非所有人都有機會披甲,披甲人數的比例也越來越小。此後,因八旗生計日漸困難,一部分漢軍因此出旗為民[參 31]。清末,八旗官兵的職官額數約6680人,兵丁為12萬人。在教育方面,八旗興辦宗學、覺羅學、各類官學等,以教授其子弟[參 32]。









 


 








满洲语歌曲:我的八旗 - YouTube
满洲语歌曲:我的八旗

 














--
※ 編輯: ott 時間: 2017-12-20 18:25:13
※ 看板: ott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582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