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核彈,講話沒人聽" 張憲義叛逃粉碎老蔣20年核武夢!? 馬西屏 黃創夏 20160428-2 關鍵時刻 - YouTube 沒有核彈講話沒人聽!? 張憲義叛逃竟粉碎老蔣20年的...? 台灣竟然不得不認核試爆!? 《劉寶傑》官方粉絲團 《關鍵時刻》粉絲團: 《關鍵時刻》頻道訂閱:

 








【關鍵時刻2200】九鵬基地神秘核試爆 美國AIT拿照片興師問罪之謎!?1020318 - YouTube 產量部署雲峰中程飛彈 屏東外海拍到的火柱是...?! 台核武夢「新竹計畫」破滅 當年美方殺到中科院封爐?!

 





看板 ott
作者 ott (寶貝)
標題 張憲義叛逃 氣死蔣經國
時間 2013年02月26日 Tue. AM 10:22:31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jcw62020041101235006

他毀了台灣核武大夢 張憲義叛逃 氣死蔣經國
 
 
劉台平






[圖]
 











民國七十七年元月九日,中科院核能所副所長張憲義叛逃美國,元月十三日,總統蔣經國吐血暴卒,兩者時間僅僅相差三日,難道蔣經國的死與張憲義有關?說得更明白些,蔣經國是張憲義氣死的?


核武洩密案 壓垮病軀


擔任蔣經國貼身侍從十數年,前七海官邸老人翁元對這個推論不願做直接的表態。但是,他以隨侍小蔣身邊如此長的日子的經驗,認為經國先生末年的身體狀況,已是可用「油盡燈枯」四字來形容。任何一個大的刺激,都可能是致命的原因。據他表示,經國先生在暴卒前並無明顯異狀,但像張憲義叛逃這麼大的案子,誰也不敢壓!經國先生應該知到這件事。

據時任參謀總長的郝柏村也認為,張憲義叛逃案其嚴重性不下於江南案。而中樞核心階層評估,張憲義將我國研發核武的祕密洩露給美方,其嚴重性絕對高過江南案。

據當時紀錄顯示,張憲義是在元月九日外逃,十日中科院發現他失蹤,展開追查,十一日證實他已出境,並立即上報院長黃孝忠,黃院長速報參謀總長郝柏村,經參謀本部協同國安單位及情治系統查證無誤,第二天也就是十二日,由郝柏村面報蔣經國,全程依照軍方重大危機事故處理,應該至遲不會超過十三日。

據翁元表示,經國先生在死前一晚睡得十分不安穩,幾乎是徹夜未眠,起來時就表示身體不舒服,直嚷著好痛好痛。翁元透露,經國先生每到周三中常會的前一晚(按:十三日適逢星期三),一定睡不穩,情緒較低潮,這時若有什麼大的刺激,對油盡燈枯的身體,當然是絕對的不利。

但是翁元表示,他不知經國先生何時知道張憲義叛逃案?他說,經國先生有令,官邸的人不得到外面,外面的如總統府、中央黨部的侍從,不得到官邸來。因此他說,要知道誰向蔣先生報告這件事,誰就比較清楚總統當時聽後的身體變化。


父子密晤後 吐血暴卒


他透露,通常能走到總統身邊向他報告此事的,應該是總統府、中央黨部、國安會議三大祕書長,以及參謀總長郝柏村、總統的三子蔣孝勇共五人。

據他透露,孝勇每周二、五晚上八點會定期與父親密晤,外人都不能接近,蔣經國過世的前一晚就是十二日周二,父子倆談了一晚,第二天早上總統就直嚷著身體不舒服,原本堅持要去中央黨部開中常會,也因身體劇痛難忍而無法前往,乃躺在床上休息到一點鐘就大量吐血而逝。

經國先生是否從孝勇處知到張憲義叛逃案,而一夜難以成眠,加劇了病情,早上起來,想到不知無如何處理張案?原本要到黨部開會處理此事,又想到面對黨國大老,不知如何啟齒?想到軍情單位老是給他闖禍,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他的心頭當然是沉痛的!

再想到,張憲義將中科院的核武祕密都透露給美國,美方一定不會放過他,如何善後又是一關難過!












[圖]
 















http://zh.wikipedia.org/wiki/張憲義

叛逃事件

1988年1月12日,張憲義偕同全家人到桃園機場搭機到美國度假[2]。但在1月12日傳出滯美未歸,並在美國政府的安排之下,在華盛頓特區居住[2]。外界原認為是美方安排飛機讓張憲義從台中清泉崗機場逃亡,但之後據軍方表示,張憲義為持護照出境[3]。坊間也傳出另外一種說法,是台灣政府方面已經知情,在美方的壓力下任由張憲義全家以觀光名義前往美國。

叛逃事件三天後(1月15日),美國會同國際原子能總署到核研所突擊檢查[2],並要求核研所拆除與發展核武有關的所有設施。


事件之後

事件之後,中華民國軍方將張憲義指責為「間諜」。張憲義遭到中華民國國防部發布通緝令追捕。張憲義原本被美國安排在華府居住,但住所被台灣核研所駐美專員查出來之後報知記者,讓記者去採訪。張憲義受到驚嚇後連夜搬家[2],目前可能居住在愛達荷州。他在1998年曾傳真給《聯合報》,宣稱:

	
我們已完成蔣公和蔣總統所交付的任務 - 我們有能力,但絕不製造核子武器[3]。
	













郝柏村出版《教戰記》批判張憲義

 

 


【記者王銘義台北報導】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蔣經國總統逝世,全台頓時陷入政局動盪的不安氣氛中。不過,當時另一個震驚黨政軍各界的「張憲義叛逃事件」,亦幾乎同時引爆。雖然,當年受僱於美國政府中央情報局的「軍官間諜」張憲義,在一九八七年底即已攜帶有關台灣發展核子武器的機密資料潛逃出境,而蔣經國的突然逝世,使得「張憲義叛逃事件」的事實真相,更加蒙上詭秘的傳奇色彩。

 當年擔任參謀總長,並兼任中山科學研究院院長的郝柏村在張憲義叛逃之後,因其負責軍令決策,並直接督導國防科技研究,以致曾面臨了極大的壓力。在「張憲義叛逃事件」過了整整十年之後,郝柏村預定在今年一月底出版的︽教戰記︾軍事理念專書中,將首度披露當年他在案發後對張憲義事件的評價,以及他對科技軍官思想教育與忠誠度問題的憂慮。

 ︽教戰記︾中曾收錄一篇郝柏村於一九八八年七月二日主持中正理工學院應屆畢業典禮的講話。當時張憲義叛逃至美國已有六、七個月之久,郝柏村曾當著中正理工學院全校師生的面前,大罵這位出身中正理工的校友,「出賣自己、出賣國家」。郝柏村並強烈地罵道:「我想除非他此生永遠隱姓埋名,否則,人人都知道他是過去中華民國一個叛逃的科技軍官、一個唯利是圖受僱於外國人的間諜,一個出賣祖國的無恥漢奸!」儘管郝氏在演說過程亦未透露案情的具體內容,但這是近十年來,郝柏村對張憲義事件最直接、最激烈的一次評價。

 郝柏村雖然在這次公開場合的演說中,對張憲義叛逃事件曾表達他個人非常痛心、憤慨與難過的心情,但是,郝柏村也認為:「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倒覺得這是由於我們國防科技發展的能力與成就,才使得嫉妒我們的人,不得不使用這種卑鄙下流的手段來對付我們,所以,我們如果從反面來看,這件事也是對我們能力的一種肯定!我們雖然為此痛心,但也由此應該對自己更有信心而絕不灰心!」

 美國近日出刊的︽原子科學家公報︾,曾刊載一篇資深分析員奧布萊與蓋伊的研究報告,指稱台灣自一九六○年代以來秘密進行的一項核子武器計畫,即因中山科學研究院核能研究所上校副所長張憲義於一九八七年底叛逃,並向美方提供秘密證據文件,而被迫暫時中止。

 美國︽紐約時報︾於去年十二月廿日亦引述中央情報局資深官員、曾任美國駐北京大使、駐台北代表李潔明的話說,現在應該是公開承認這是一項「情報成功案例」的時候了。對於張憲義叛逃,並提供台灣發展核子武器的機密情報給美方,使美國國務院得以對付台灣,並要求台灣中止核武發展,李潔明也坦承,這是「經由監聽、空中監視所得不到的情報」。

 不過,美國報刊最近對這樁「間諜案」的評價,與當年郝柏村的反應態度,卻呈現相當的差異。根據︽教戰記︾披露的資料,郝柏村在案發約半年後首次評論「張憲義叛逃事件」時,對張憲義洩漏給美方的情報資料,曾發表如下評價:「我們處理這種事情,是要以國家的利益為前提,我們和友邦長久以來就一直在軍事合作中,本來就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何況張憲義個人『所知也有限』,所以,他的叛逃誠然給我們國家帶來損失,可是我們並不認為這種損失會影響到我們國防科技的繼續發展。」

 郝柏村並認為,張憲義這次的行動是非常的不智、非常的不值得,希望大家拿張憲義做面鏡子來自省自覺,拿張憲義這種無恥行為給自己做最好的精神教育,要知道張憲義的行為,是背叛國家民族的行為,即使他並沒有真正「洩漏什麼了不起的機密」,沒有真正妨害到國家安全,也是不能為國人原諒的,因為他這種行為,在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的立場上,是一項莫大的恥辱!


 然而,當時的「軍事強人」郝柏村也坦率指陳:「像張憲義這樣一個受國家栽培厚遇的人,竟甘心出賣自己的國家為外國人利用,這可以說是我們思想教育的徹底失敗!」對於張憲義叛逃後的處境,他並質疑說,張憲義能夠毫無愧怍的跟現在美國的所有中國人見面嗎?「我非常為他可惜,我不知道他這一輩子在人世間怎樣抬得起頭來?張憲義是我們國家培植的科技軍官,但他竟然作出背叛國家民族的可恥勾當,根本忘了國家民族對他培育的恩情,我們細讀歷史,就會發現無論古今中外,任何背叛國家民族利益的人,都必定為人所唾棄。」

=======================================
提到「張憲義」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都會想到無所不在的CIA,以及過去台灣研發核武,卻功敗垂成的那一段故事。當然,對於一些軍方人士而言,張憲義無異是「漢奸」、「賣國賊」的代名詞,郝柏村一直到十二年後的今天,依然堅持用「漢奸」來形容張憲義的行為。


  張憲義當年究竟如何逃出台灣?現在又身在何處?直到如今,仍是一個解不開的謎。有趣的是,坊間也流傳著不同的說法,有人說張憲義當年是由美軍用直升機載走,再從清泉崗基地出境;有人說張憲義是偷渡出境;更絕的是,還有人說張憲義是採用「彭明敏模式」,在化妝易容之後,持假護照大搖大擺的走出海關。


  但問題是,張憲義究竟在哪裡?他會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嗎?他後來和台灣親友有接觸嗎?


  張憲義的家人不願再提往事

  為了解開這一連串的謎題,本報記者輾轉經由張憲義過去在核研所的同事,間接得知張憲義在美國的現況,也聯絡上了張的老長官和在台親人。儘管事情已經過了十二年,張憲義家人面對外界的探訪仍如驚弓之鳥,不願再提及這段往事。


  張憲義在美國的生活情況,據張的一位友人指出,張憲義在十二年前成功潛逃至美國後,曾經換過好幾個住處。一開始,張憲義確實曾在美國田納西州的「橡樹嶺研究所」(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附近住過一陣子。值得一提的是,橡樹嶺研究所是全美幾個頂尖核能研究機構之一,所內擁有五千名以上的工作人員,也是美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之地。


  之後,張憲義又隱姓埋名的居住在維吉尼亞州附近。據瞭解,張憲義當時所待過的住宅區,其實也有CIA由其他國家吸收的線民。一直到幾年前,張憲義才輾轉搬到美國西岸黃石公園附近,並在一家民間核能顧問公司任職,主要負責民間核電廠的技術諮詢工作。


  而事實上,張憲義在美國雖然極力避免接觸華人圈子,但後來仍有不少台灣人與張憲義在海外「不期而遇」。


  舉例來說,張憲義某次參加一場在比利時舉行的核能研討會時,就巧遇同樣赴歐洲開會的原委會官員,雙方也彼此交換名片。據悉,原委會一位已退休的莊姓官員,也曾在美國見過張憲義。


  張憲義透露:台灣確有核武計畫

  有關人士透露,對於自己當年被稱為「叛逃」的行為,張憲義依然認為自己的做法沒錯,錯祇錯在政府打算製造核武的政策,祇會為台灣帶來災難。


  除了兩年前一封給某媒體的傳真之外,張憲義一度打算在一九九八年一月與台灣媒體接觸,但後來考量到在台親屬的感受,以及某些人可能有的反感,最後還是宣告作罷。


  值得一提的是,張憲義前一陣子也聽說郝柏村出版了《八年參謀總長日記》一書,並在書中痛批張憲義的叛逃行為。據悉,張憲義曾對台灣友人透露「自己已經看過郝柏村的書」,但張憲義卻也強調,在他當年前往美國之際,台灣確實有製造核武的計劃。


  由此看來,張憲義十二年來的想法並未改變,也不認為自己背叛了台灣。唯一不同的是,過去喜歡打橋牌、禪修的張憲義,在兩年前受到妻子的影響,受洗成為基督徒。


  不過,也有一位前核研所官員強調,張憲義的說法根本是「謬論」,「台灣應否發展核武」當然是可以討論的問題,「但背叛國家就是不對!」


  這位官員強調,張憲義之所以會對核研所不滿,後來又叛逃,其實是他自己「心裡有鬼」。舉例來說,在張憲義升上副所長之後,依然不定期往國外跑,但張的頂頭上司周仁章認為,副所長的職責是行政工作,應該把出國考察機會讓給一般的研究員。


  為此,張憲義就自認為在所內被打壓,而且還扯上「外省人欺負本省人」的說法。但這位官員認為,張憲義過去並無行政經驗,卻被前所長劉光霽一下子提拔為副所長,怎能說成是打壓。反倒是周仁章在他叛逃後,一肩背下所有黑鍋,後來還被調離現職。


  而另一位前核研所研究員也提到,過去張憲義與周仁章等人到德國波昂受訓時,張憲義的人緣就不大好,原因便出在其他同事覺得張憲義喜歡高談闊論,工作卻不夠認真。但這位研究員也強調,雖然周仁章對張憲義的印象不好,但以周仁章厚道的個性而言,還不至於做
出「打壓」張憲義的動作。


  特搜行動追索張憲義的蹤跡

  當本報記者告知這位研究員,張憲義目前正在某民間核能顧問公司任職後,該位研究員則認為,以張憲義所受過的專業訓練而言,美方根本沒有重用張憲義,頂多是「賞他一口飯吃」。


  至於張憲義在叛逃十二年後,在台家人的情形。根據本報記者實地訪查的結果,張憲義的父母目前仍居住在台中市漢口路的老家,張憲義的兩個兄弟張憲振、張憲勇,也在台中附近工作,而且時常會回家陪伴八十多歲的老父。


  而十二年前張家所擺的麵攤,雖然還可看到麵攤、早餐店的招牌,但似乎早已停止營業。據瞭解,張憲義的父親張曜能過去曾在台中清泉崗基地工作過,也開過鐵工廠,雖然學歷不高,但對張憲義的家教極為嚴格。同時,張憲義還是張家唯一拿到博士學位的孩子。


  當記者打電話向張曜能查詢張憲義目前的生活狀況時,張曜能表示,他也十幾年沒有見到張憲義了,雖然逢年過節都會接到張憲義的越洋電話,但主要還是從媒體瞭解自己兒子的現狀。


  問到張憲義目前究竟住在美國何處,張曜能則用台語回答「好像是在New York」,還要記者去詢問張憲義在美東的一位友人。但在這個時候,電話又到了另一位小姐的手裡,該位小姐則向本報記者解釋,張家其他人都沒有張憲義那麼高的學歷,實在不曉得張憲義在做些什麼。


  當記者實際至台中拜訪張家時,張憲義的一位兄弟突然打電話給記者,要本報記者不要再追查張憲義的消息,因為他的父親已經八十幾歲,而且身體不好,經不起再一次的打擊。

至於張憲義的現況,這名自稱是張憲義兄弟的男子則說:「我們很少會和張憲義聯絡!」談到張憲義的其他資料,這名男子的答案也一律是「不知道」。


  通緝時效將屆滿 下半年即可返台

  不過,張憲義一位不願具名的家人倒是指出,張憲義到美國已經十多年了,而張憲義究竟是對是錯,也應該交由歷史去判斷。


  事實上,根據前國防部長蔣仲苓的說法,國防部對張憲義的通緝時效是十二年半,換言之,就法理而言,張憲義今年下半年就可以返台探親,而且不會遭到司法機關的逮捕。張憲義如果真認為自己「叛逃」是為了台灣好,其實就應該回台面對媒體、同胞,把當年台灣研發核武的內幕「說清楚,講明白」。(tJ)

=================================================

張憲義:叛逃是「中美兩利」

【記者呂昭隆台北報導】軍方知情人士指出,張憲義當年叛逃,是由中正機場持護照搭機離境,軍方並未默許,事前也不知,事後調查確定張憲義叛逃,隨即對他發布通緝令。據指出,張憲義走得相當匆忙,因為他懷疑自己替美國情治單位工作的身分已經曝光。


 針對張憲義日前寄信給媒體,稱其叛逃行為是「中美兩利」說詞,軍方相關人士指出,張憲義的行為就是「叛逃」,出賣國家利益,因此,當年確定他失蹤後,國防部便發布通緝令追捕,迄今仍有效。張憲義現在若回國,將依法到案接受軍法偵辦。

 張憲義日昨傳真信函給某媒體表示,他要向所有當年參加核武計畫的同事表達敬意,因為其犧牲奉獻,已完成蔣公和蔣總統交付的任務,「我們有能力,但絕不製作核子武器。」張憲義也認為,應該從世界觀來看待此事。


 軍方知情人士指出,張憲義就是通稱的「間諜」,被美國相關情報單位吸收工作;張憲義叛逃,軍方事前不知,更不可能默許,而張憲義之所以選擇棄職逃亡,可能是懷疑自己身分已被軍方察覺。

 張憲義叛逃後,最大的謎團便是台灣是否正在製造原子彈。多年來,外界一直有兩派說法,一派說法是,張憲義陸續交給美方的情報,價值極高,且能證實台灣正在進行原子彈製造;另一派說法則稱,張憲義掌握的資訊,只能證明台灣已有能力製造原子彈,而非正在製造原子彈。軍方則始終保持緘默。


 唯據多位軍方知情人士透露,張憲義交給美方的情報,僅是證明台灣已有製造原子彈的能力。而台灣並未做原子彈,所以張憲義也不會有正在進行製造原子彈的資訊。一位相關人士便指出,蔣經國生前曾強調,台灣「有能力,但不會製造原子彈」,蔣先生既然會說「有能力」,當然是有依據的,而張憲義交給美方的資訊,就是台灣有能力研製原子彈的證據。

 此外,有關張憲義離境的方式,傳聞紛紛,甚至出現張憲義離境是美方派人來台,在台中清泉崗空軍基地接走的說法。然而,根據軍方相關單位事後調查,認為張憲義是從中正機場持護照直接搭機出境的。

 張憲義事件,係十年前轟動一時的間諜案,張憲義任職中科院一所(核研所)副所長,七十六年元月間,棄職赴美。

 張憲義事件後,軍方總政戰部曾多次派員赴美清查中科院在美官員的背景。


 張憲義事件發生時,中科院院長係由參謀總長郝柏村兼任,調查告一段落後,郝柏村自請免兼中科院院長一職,由當時副參謀總長葉昌桐上將兼任;當時的政戰主任呂夢顯中將,於張憲義事件後並未調職,又後調升總政戰部副主任,再轉任總統府 政風處長,最近一、兩個月會退休;而繼任中科院政戰主任熊德銓中將,也曾赴美對中科院派駐或留學的科技人員晤談。熊德銓現任職黃復興黨部秘書長一職。

====================================================
張憲義,是過去中山科學院核研所副所長,也是國軍上校軍官,在一九八八年以前,他是國家發展核武的重要人物,一九八八年以後,他搖身一變,成為一手毀滅台灣發展核武的關鍵人物。當一九八八年一月九日全家在美國旅遊的張憲義突然消失無蹤後,我國的核武發展,也注定了收攤關門的一天。

  張憲義的失蹤,基本上和美國有直接關係。爾後美國紐約時報果然證實,由我國軍方一手栽培出來的張憲義,早在學生時代,就已被美國中央情報局吸收,成為監視我國核武發展的間諜。

  
張憲義在核武研發關鍵時刻,出奔美國,提交台灣核武資料,促使美方依據資料派遣技術人員來台,卸走一切有關核能轉化為核武的設備及材料,我國從一九六九年以來,長達二十三年的核武發展就此中止。

  
台灣滋生核武政策,源於一九六五年十月,中共進行第一次核子試爆,對當時的國民政府造成相當大的威脅,蔣中正為此下令發展核武。不過,此舉並沒有得到科學顧問吳大猶的認同,蔣中正在「禍福相倚」的考量下,決定成立中科院,並且向加拿大購買核子反應爐,以研發核子科技,但是核武發展暫緩。

  不過中科院畢竟還是走上發展核武之路。至於改變蔣中正命令的人是誰?一般指向蔣經國。不過蔣經國忽略了,最不樂意台灣取得核武並非中共而是美國,因為,對美國而言,核子壟斷保護美國的核子專利,藉以維護強權地位,也是美國利益所在,不容任何盟國破壞,因此在台灣核工部門佈置一名像張憲義這樣的種子間諜,就美國的對外干預歷史而言,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

  台灣為核武投下大量的金錢及心機,但是在美國和張憲義的攜手合作下,台灣二十三年的核武發展,畢竟成為一場無痕的春夢,很難評估,張憲義如此的作為,究竟是叛國還是愛國,因為核武的意義本來就具有戰爭與和平的雙重性。

  
一九九八,離開國門十年的張憲義,依舊不曾在人海中現身,做這則筆記,我們找不到任何相關者接受訪問,因為,這畢竟是一個間諜的故事。



  核武,假象的安全下,覆蓋有毀滅的請帖
==================================================

《專題》CIA募叛逃17年 張憲義現居美國愛州

--------------------------------------------------------------------------------

【大紀元1月17日訊】
〔自由時報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15日報導〕台灣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十七年前攜妻小逃往美國,將台灣核武發展的最新資料提供給美國中情局(CIA),不但終結了台灣發展核武的計劃,張憲義本人揹上叛國罪名,「張憲義」事件也成為台灣核武發展史上的一個大謎團,以及美台關係中一個隱痛之處。而到今天,國際間還因為張憲義事件對台灣是否會重啟核武計劃有諸多質疑。

雖然張憲義一家目前定居在美國愛達荷州,對於媒體詢問這段歷史仍三緘其口,但是兩年多前張憲義曾因父親健康狀況不佳,興起過返台探親的念頭。長期追蹤張憲義事件的華府資深記者王景弘是少數真正見過張憲義的媒體記者,並且一度說動張憲義接受訪問。

他在去年出版的「慣看秋月春風」這本個人回憶錄中還花費一個章節,描述了他如何在無意間打聽到張憲義定居在維吉尼亞州的泰森角附近,並且帶著妻子直闖張憲義家的經過。王景弘一度幾乎要說動張憲義受訪,卻因美國出面阻止而功敗垂成。

但是1998年蔣經國逝世十週年前夕,張憲義將一封信傳真到台北的聯合報,表示核武事件的落幕是美台雙贏的結果,「我們已完成蔣公和蔣總統所交付的任務- 我們有能力,但絕不製造核子武器」。

不過張憲義在這篇傳真中也批評了聯合報評論他個人的「黑白集」有義和團味道,令他相當感冒。但是聯合報刊出的文章中刪除了這一段文字,令一直努力和張憲義聯絡的王景弘不滿,決定多年後在書中還原「真相」。

王景弘最近將書中的資料傳真給張憲義參考。王景弘透露,出書前曾和張憲義聯絡,但張憲義表示不願再談這段往事。張憲義因為住所曝光而搬遷,最後定居在愛達荷州。

王景弘透露,他最後一次和張憲義通話是2002年。張憲義因為父親健康因素動念返台,當時國防部為了要不要通緝一九七九年從金門叛逃到中國的知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而鬧得滿城風雨,林毅夫能不能返台探親成為全台話題焦點。

張憲義在電話中談到,不知道自己被通緝的時效是否已過?王景弘表示可以向當時的國防部副部長康寧祥詢問,但是考慮到文書往返無法保密,最後因為沒有親自見到康寧祥而作罷,幸好張憲義父親並無大礙,他也就打消了回台灣的念頭。

張憲義除了和王景弘有數次的書信往來,還曾經考慮接受紐約時報專訪,但是都在妻子和美國相關單位勸阻下打消了念頭。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在其回憶錄中毫不客氣地指責,張憲義一九八八年叛逃到美國是對台灣核武發展的最大打擊。


不過王景弘表示,張憲義提到他被台灣視為CIA募一事就生氣,雖然絕口不提自己和美國中情局的關係,但強調自己絕不是募。他數度有話要說,兩年前新新聞以專題報導張憲義並造訪過張憲義在台親人後,張憲義也曾去函要求外界不要打擾其親屬。

王景弘表示,張憲義的妻子比他善於應對媒體,也更堅持要過平靜生活,不願先生受訪,所以張太太把他的電話碼號藏起來,免得張憲義動念想對外發言。他打到張家的電話,也多半是張憲義的太太接聽。

目前在約翰霍普金斯專攻亞洲研究的卜道維,在張憲義事件發生時是國務院主管官員,而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丁大衛目前在華府學術圈仍然活躍,但是他們對此事也都三緘其口。

曾經花費許多心力要求美國政府解除機密檔案,讓不少台灣研發核武資料曝光的美國國家安全檔案室研究員柏爾表示,他們也曾嘗試要求美國政府將這段歷史解密,不過美國政府至今仍以機密性過高,拒絕對外公佈。

無論張憲義當年出走的動機是什麼,美國因此獲得大量台灣核武研發資料是事實,一位當年參與中科院核武研發計劃的骨幹人士形容,他們當時是流著眼淚看著美國強迫台灣無條件接受拆除相關設施,接受美國查核。心中的屈辱和沈痛是筆墨難以形容的。

中科院不但在蔣經國全力支持下進行核武的研發,天馬計劃也同時進行中程彈道飛彈的研發,顯見為了對付已經成功擁有核武的中國,台灣當時已考慮戰略嚇阻能力的建構。

雖然台灣政府及國防部近年一再重申,台灣不會研發核武。但是北韓所掀起的核武話題被炒熱時,日本、南韓和台灣往往同時被美國學者點名,視為亞洲最有潛力發展核武的國家。去年美國智庫出版的新書「核武觸點:國家重新思考核武選項的理由」一書,就再次提出類似觀點。

===============================================


這一時期,臺灣“清華大學 ”的核子彈係和核能研究所備受當局重視。該校校址設在新竹,是臺灣惟一培養核能人才的園地,每年有100名畢業生,其中70%的人派出留學深造,有許多人至今仍在美國核技術研究機構工作,它與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均有密切關係。校圖書館藏有臺灣最豐富的核能和原子能文獻,據1983年統計,約有42萬冊。蔣經國時期,臺灣核武器研究“一路順風”,到1987年年底,估計只差一兩年時間就可以製造出原子彈。


   
80年代後期:美國一手策劃的“張憲義出逃事件”使臺灣當局的核武器計劃再次功虧一簣。蔣經國在獲知此事的當日猝死。


   
正在這個節骨眼上,美國精心策劃的“張憲義事件”發生了。1988年1月9日,臺灣核能研究所副所長張憲義上校竊取臺核武器計劃機密文件,在中央情報局協助下叛逃美國,隨後又在美國國會秘密聽證會上作證,將其掌握的臺灣研製核武器的內幕和盤托出,並說臺灣準備在射程為1000公里的“天馬”導彈上安裝核彈頭,而“天馬”的研製已接近完成。

頓時,全美上下一片譁然。美國立即向臺灣施壓,要求終止其核計劃。據後來披露的一些消息稱,張氏叛逃絕非偶然,美國對臺灣當局一直放心不下,在臺的核武計劃中布下暗子,張憲義早年赴美學習期間就已被中央情報局策反成為“間諜”,並安插在臺灣核武器研製核心部門,臺灣核武器計劃的一舉一動盡在美國的掌握之中。張憲義叛逃事件發生後,臺灣當局極度震驚,蔣氏父子幾十年的苦心經營前功盡棄。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在獲知此
事後的當日下午15時55分,因心臟病突發而死。五天後,美國代表團抵臺,開始拆除臺灣價值18.5億美元的重水反應堆。臺灣當局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在慘重的懲罰面前,不得不承諾,以後將不再發展核武器。臺灣第二次發展核武器的計劃再次功虧一簣。


   
90年代中期:李登輝時期公然討論核武器的使用,並將核火力寫進軍隊條令。


   
蔣介石父子雖然沒有搞成核武器,但臺灣卻掌握了不少核武器研製的經驗,同時其民用核能事業得到了空前發展,積累和儲備了大量的核技術人才和能力,留下了一筆豐富的核能遺產。李登輝接手執政時,臺灣島內已有了六個核能研究機構,直接從事核能研究和技術開發的人員就有1400餘名,尤以“中山科學院”核能研究所的力量最為雄厚。該所有研究人員500名,碩士、博士佔30%以上,技術人員580名,行政管理人員170名,總計
1250人,佔臺核開發研究人數的89%。臺灣核能研究所的主要核設施有:重水研究堆、水池反應堆、沸水堆、年產10噸的二氧化鈾轉化工廠、700萬伏電子伏特加速器、100萬居裏鈷源輻射廠、強放熱室及檢驗設備、核廢料處理設施和多種非破壞性的檢驗設備等。臺灣的核技術發展已形成規模,達到發達國家水準,尤其是年產10噸的二氧化鈾轉化能力和天然鈾提煉技術、乏燃料卸出量,以及發現富鈾礦床等,標誌著臺灣已具有不可輕
視的核能潛力。臺灣當局還在臺北技術學院設立了核子科學系。每年選派百餘名具有一定學位或三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到美國的研究所或大學學習。同時加大核能研究的投資,1989年,臺灣的總科研費為208.
6億元新臺幣,而核能研究費就有20.54億元,約佔總費用的10%。


   
隨著,“以武拒統”分裂祖國的野心越來越暴露。1995年7月28日,李登輝在臺“國大”會議上突然提出,“從長遠的觀點看,我們應該重新研究核武器的問題”。雖然三日後李登輝矢口否認,但引起國際輿論強烈反響。1998年初,李登輝又故伎重演,提出臺灣有發展核武器的能力,第二天又派“總統府 ”改口更正。在李登輝的唆使下,臺灣軍方多次開會研討能否發展核武器。據稱,李登輝數次主持召開“國防計劃會議”,制定臺灣發展核武器的“興華計劃”,明確提出要搞“不經過核試爆的核武器”。並揚言要透過黑社會從美國、加拿大、南非等國購買核技術,提出“臺灣必須因應情勢,根據時機,加快核武器擁有,不在量多”。在派核技術人員赴美學習的同時,還考慮高薪聘請前蘇聯的核技術人員到臺從事研究工作。


   
1999年臺灣《全球防衛雜誌》3月號又發表署名文章“臺灣應否發展戰略核武”認為:“如果因為中共威脅‘假如臺灣部署核武’便將武力犯臺,而自縛手腳,則正中了中共的下懷。”臺灣“有必要向國際說明為了生存被迫發展核武的事實”,“用來作為在國際上談判的籌碼”。文章稱,“要採用類似美國在冷戰時期的核子嚇阻觀念,在核戰略上,透過打擊敵方的經濟與政治中心來嚇阻戰爭爆發”,提出“面對中共龐大優勢的傳統兵力,一旦擁有核武,可以嚇阻解放軍傳統武力方式的進犯”。至於如何使用,文章提出“核武及其投射工具部署地下化、機動化甚至海底化,以降低其易毀性”。“借用水下發射的短、中程彈道導彈”,“把導彈吊艙拖曳到北京、上海、廣州的外海部署,然後以遙控引爆。臺灣只要擁有20枚低易毀性、配備核子彈頭的水下遙控發射型彈道導彈,同時公佈核武戰略的政治底線與臨界點,便足以收到戰略嚇阻之效”。

=====================================================


美國華盛頓智庫人士近日撰文指出,1995年大陸軍事演習期間,李登輝一度主張重新研發核武。直到現在,臺灣仍保有核武計劃所需的完整藍圖及資料。


   
詹姆士城基金會《中國演示文稿》最新一期(第六卷第一期)有一篇有關臺灣核武的文章,由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譚慎格執筆。文中指出,10多年前臺灣核武計劃因曝光而被迫放棄,但又秘密重新激活。

   
曾任美國國務院情報嚴攜官員的譚慎格透露,1969年,臺灣從加拿大購買了4萬千瓦的研究用反應器,同時臺灣的核能研究所從法國、德國、美國購買設備,開始研發核燃料再處理。其後3年內,臺灣核能研究所悄悄地從南非購買了100噸鈾,其數量比反應器所需多了1倍。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臺灣有了完整的鈽燃料化學實驗室和可以從事複雜的核技術,包括精煉鈽所需要的設施。臺灣的動作未能嚴格保密。1974年,美國中央情報局指
“臺北心裏想著把小型核子計劃變成武器,這是很清楚的。再過5年,臺灣將可製造此種裝置”。雖然國際原子能機構在臺灣的核能研究所設有完整的監控機制,並且設置了監視系統,但是在1976年清點時,仍然發現丟失了10支燃料棒,意味著半公斤的鈽不翼而飛。


   
面對質疑,當時的蔣經國語帶玄機地說,“我們有能力,也有設備製造核武,但我們絕不製造。”當美國威脅要停建臺灣的核電廠時,蔣經國下令核能研究所關閉並拆除再處理設備。

1979年美國與臺灣“斷交”時,美國國會擔心“臺灣可能因為沒有協防條約而考慮發展
核武”,於是在“與臺灣關係法”中強化了美國對臺灣的安全承諾。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中央情報局埋伏的張憲義角色日趨重要。這位臺籍陸軍上校被中情局吸收近20年。早在70年代早期,臺灣第一個原子彈計劃被美國發現時,中情局即策動他設法進入核子工程領域。此時,張憲義已升遷至核能研究所副所長。1987年,上級密令重新激活鈽的再處理工作,數周之內,張憲義通報美國,並開始提供數千頁有關核武計劃的文件。當時美國暫且按兵不動,直等到張憲義及家人都到了泰國度假,並經由中情局安
排進入美國之後,裏根總統才在1988年元月派遣特使前往臺灣,提出最後通牒:停止核武計劃,並且關掉反應器,否則美國的軍事支援及核電廠燃料即告中止。


   
雖然剛接任的李登輝簽字承諾停止研發核武,但是根據當時的“參謀總長”郝柏村的日記,郝認為有些科學家仍會繼續“非正式的研發”。短時間內,核武計劃雖然結束,但並未遺忘。


   
文章說,今天在臺灣,只有高層領導人確切了解臺灣的核武計劃究竟如何。當然,核能研究所仍然保有激活此一計劃所需的全部藍圖及資料,同時臺灣的核電廠的6座反應爐可繼續產出含鈽豐富的燃料棒。


   
對於上述報道,臺灣“國防部”予以否認,軍事發言人黃穗生說,軍方目前沒有任何發展核武的計劃。
===================================================
【元智大學 /林煒舒教官】

「中共的核武建軍,完全改變了臺海攻防態勢,要偏安臺灣生存下去,就得思考如何嚇阻強敵。」這是臺海的現實,也是我國不得不面對的重要戰略環境。臺灣史上曾有一段發展核武的歷史,眾所周知,卻又諱莫若深。全世界專家都知道,臺灣永遠是名列具製造核武能力的資優國之一——起碼在4年前是這樣的。


國內最知名戰略家——清大核工所鍾堅教授甫於2004年3月出版的《爆心零時——兩岸邁向核武歷程》一書,內容豐富,可讀性與知識性並具。作為我國最重要的戰略家之一,鍾教授以其於核能方面的專業,提供讀者許多對核子科學實在、透澈的見解。有趣的是,鈕先鍾教授也曾寫過《核子時代的戰略問題》專書,惟書中僅就核子戰爭的「戰略」問題提出深刻而明晰的見解。而鍾教授於《爆心零時》所提供的觀點則較偏向「技術面」,其在核子戰略學理的見解實可補足鈕教授於「技術」面的不足。因此依筆者淺見,兩部書應一起閱讀,如此在「戰略」與「技術」兩部分,皆會有相當大的收獲。毛奇的名言:「戰術勝利時,戰略就退讓!」在此處是完全正確的見解。


由於《爆心零時》水準極佳,內容也確實豐富,因此本文僅就其與臺灣核能發展有關及需予校正部分提出看法,也希望經由此書傳播,能減少大家對核能的誤解。

 

一、臺灣需要核武?

時序定在1988年元月時節的初春時分。1月8日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休假4天,4天之後張憲義並沒有銷假回到單位;情報顯示,張已經透過美方的安排潛逃出境,家屬亦於事發之前以觀光名義出國。蔣經國總統於第一時間,得知國家花費心血金錢栽培的核工軍官竟然叛逃,頓時義憤填膺,13日便與世長辭。15日美國中情局、國務院、國防部及IAEA(國際原子能總署)等武檢官員立即聯手突檢中科院核研所,抽掉012館TRR的重水緩和劑,將020館全部熱室以預拌混凝土灌漿。中科院核研所的筋脈盡斷,我國原定於1990年擁有第一枚核武的計畫,自此煙消雲散。


巧合的是,同年的雙十國慶日,鈕先鍾教授出版了《核子時代的戰略問題》一書,我不知道鈕教授此書出版時間之巧合,與「張憲義」事件是否有相關性,或許鈕教授執筆之時,心中也對我國核武之路的受阻有著無限的慨歎吧!


核武與核能工業的界限是相當模糊的。發展、研製核武必須要有原因、有企圖、有決心、有條件、有實力,方能完成核武大夢。我國的軍事力量若單以空軍戰力而論,絕對有能力排列全球前10名空軍強國,海軍實力其實也不弱,甚至,如果我國的地理位置是在非洲,「絕對可以縱橫黑暗大陸」。


面對國家安全環境的威脅性質,我國的國安環境其實還算不錯。相較於烏克蘭、以色列、芬蘭、南韓、新加坡及二次大戰時的瑞士,我國擁有海峽天塹守護,雖然北、西、東邊都有世界一流的強權環伺,只要列強的均勢狀態未被破壞,「中華民國」就是最好的保命護身符,也是團結民心及精神戰力的大戰略運用最強而有力的「口號」,也因此,我們絕不能做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蠢事。


政治戰略的運用層次絕對在軍事戰略之上,這是無庸置疑的。克勞塞維茲在《戰爭論》中不斷提醒:「戰爭不僅是一種政治行為,而且是一種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繼續,是政治交往透過另一種手段的實現。如果說戰爭還有什麼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它的手段特殊而已。」

(So sehen wir also, daß der Krieg nicht bloß
ein politischer Akt, sondern ein wahres politisches
Instrument ist, eine Fortsetzung des politischen
Verkehrs, ein Durchführen desselben mit anderen
Mitteln. Was dem Kriege nun noch eigentümlich
bleibt, bezieht sich bloß auf die
eigentümliche Natur seiner
Mittel.)

換句話說,任何一種戰爭行為,都不能超越政治方針和意圖達成的目標。鈕教授告訴我們:「所謂威脅,不一定要用核子武器,甚至不一定要用軍事權力。」這個思想指導不但正確,而且超越時代思維。


隨著時代不斷進展,科技不斷推陳出新,核武或將成為明日黃花,淹沒於歷史潮流之中。那麼現時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主軸——核生化武器,將會被什麼樣的武器取代?鍾教授提出「基因武器」的新概念,並認為未來,基因戰爭將是種族之間的戰爭。也因為如此,2003年掃過東亞洲諸國的SARS風暴,對華人造成的傷害遠大過於對白種人的傷害。鍾教授寫道:「……讀者絕對沒有注意到,歐美白種人對此『特別感興趣』的原因。」就是基因戰爭的戰略意涵。至於某些人士仇視性的喊出:「中國肺炎!」就顯示出另一種型態的戰略無知。


SARS所代表的意義正在於:我們必須思索並研究下一場戰爭的新型態。如果我們的戰略思維還如同二次大戰之前的英、法一般,停留在上一場戰爭的邏輯中,那麼戰略無知的傷害或許將於下一場未知型態的「新」戰爭中,徹底的消滅我們。

 

二、原子爐就是原子彈?

     
聯合報國際新聞版2004年3月24日報導:「……俄羅斯海軍總司令庫洛耶多夫23日表示,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的彼得大帝號情況非常危險,隨時可能爆炸,他已下令該艦返回基地維修……」這個報導不但很有問題,甚至可能是反核專家的空穴來風。該報導並特別強調庫洛耶多夫的說法:「……該艦情況非常危險,隨時可能爆炸……該艦有核子反應爐,特別危險!



     
鍾堅教授曾在《爆心零時》一書中澄清造成許多人對核子誤解的「專家」意見,如原子爐常被反核人士曲解為「不定時炸彈」——這是很可笑的。雖然原子爐也是以鈾-235為核燃料,且最關鍵的開閉角色也是中子,但要認清的是:原子爐與原子彈根本就是兩回事,因為兩者之間的運轉機制與現象完全不同,理由如下:

(一)目的不同:原子是產生核能,用於和平用途;原子彈雖同樣產生核能,但目的則為軍事用途。


(二)過程不同:原子爐使用大量的緩和劑將中子減速,利用慢中子撞擊鈾-235遂行核分裂;原子彈則直接利用中子,不作任何減速動作,遂行快中子核分裂。


(三)機制不同:原子爐是控制自如的核分裂鏈反應——開爐時一變二,二變四……;達到滿載時則一變一;停爐時就一變零,用的是「控制棒」,吃中子的機制。原子彈則不作核分裂鏈反應的控制,1微秒內即爆完。


(四)純度不同:原子爐核燃料中鈾-235的純度通常低於5%,不可能瞬間爆開;而原子彈彈材鈾-235的純度卻高於99%以上。


(五)效應不同:就算類似前蘇聯車諾比的核災現場,除了瞬間輻射與放射性落塵與原子彈類似外,原子災變並不會產生核爆效應(如電磁脈衝、高溫火球與高壓震波)。

(六)設計不同:原子爐從爐心向外看是層層屏蔽,防護緊密,並非專為核爆而設計,絕不可能內藏引爆用的化學炸藥;原子彈則不論構造或外型,均內藏化學炸藥。


鍾教授並特別以好萊塢戰爭片「K-19」來講述一些近乎無知的核能知識。片中,前蘇聯第一代H級核戰略導彈潛艦(K-19)艦上的菜鳥核能輪機官,經由導演刻意醜化,讓全世界誤認蘇聯核潛艦軍官是無知之至,其輪機官竟然旁白:「艦上原子爐冷卻系統一旦失效,不但導致爐心增溫熔毀、輻射外洩,更有可能衍生高溫熱核爆炸。」鍾教授認為,「原子爐爆炸」只是天方夜譚,不但不會核爆炸,最壞情況頂多只是爐心熔毀、輻射外洩。航行中的艦用原子爐若發生核事故而沉沒,由於海水吸熱及屏蔽功能,只要湧升洋流夠強,連輻射外洩至海面的機率都很低。


臺灣地狹人稠,能源短缺問題嚴重,戰略上應是西太平洋的「衢地」,也是列強在東亞利益的「結」點,本應以「經濟」立國,並以經濟戰略防衛本土。一旦人民生活愈過愈好,對國家的向心力與認同感自然增強;一旦中產階級力量壯大,防衛臺灣最強而有力的武器才會成型。反之,無產階級力量的增加只會將臺灣帶入混亂與失序的恐怖狀態。


也因此,為了國家的強大,人民生活的幸福,鍾教授認為,「能源多元化,來源分散化」才是跨世紀國家該有的能源政策,核能發電不僅不可輕言廢止,更應占相當的配比。這是現實,或許也是臺灣面對世界強大經濟壓力與國家生存時,不得不深加思索的。


 

三、對「戰略」運用的見解

     
「戰略」這個辭彙既是法定軍語,也是通用名詞。換言之,這應該是個定義明確的辭彙。但定義的範圍,其實也因解釋的寛泛而有所不同。


     
鍾教授在《爆心零時》中提到:「戰略(strategy)是個舶來品,在國內已遭濫用與誤用。戰略的定義涉及武裝部隊的『戰理』與『將道』,因此這個名詞僅能用在與軍隊直接、間接有關的事務上。國家有國防武力,故國家可倡言戰略,公司企業不可有戰略,考前用功與愛情長跑更不可有血腥決戰的『戰略』;公司、企業、考試與愛情只能有策略。」有趣的是,鍾教授的見解與鈕先鍾教授的見解並不相同。


     
鈕教授在《戰略研究入門》中曾提及:「誠如老夫子所云,必也正其名乎?我們所說的戰略,其原義即為英文中的『strategy』。我們只使用這一名詞,也只有一種解釋。其他的名詞則最好不用,以免導致誤解。」他的原意是,當人們使用「戰略」一詞時,常將之與「謀略」、「策略」混淆,因此容易導致誤解。


     
「戰略」源自希臘文中的「strategama」,譯成英文則為「strategems」(鈕教授可能拼錯了,因為英文找不到這個字,英文是拼作stratagems,英文原文的釋義為“from Greek strategos a general, from stratos an army +
agein tonlead”其原意的闡釋可能也有問題)。鈕教授認為:「其意義並非戰略,而是戰爭中所用的『詭計』(ruses de guerre),也就是孫子所謂的『詭道』,那只是戰略的應用,而非戰略的本體。近來常有人用『謀略』來翻譯『strategems』,並創造一個『謀略戰』的新名詞。在戰爭中可以採取各種手段來造勢或欺敵,那都可以總稱之為『謀略』,但謀略並不等於戰略,二者之間也不可以混用。」


     
鈕教授更認為,財經、管理學界常將「strategy」譯為「策略」,其實也未嘗不可。日本人將「strategy」譯成「戰略」,我國再將此一意譯原封不動搬過來,從清末至今也不過百餘年的歷史。財管學界或許不知道「strategy」源自軍語,原始意義只包涵純軍事性質,戰略被引用於非軍事領域,只是最近的發展。「西方人將戰略應用於非軍事領域時,仍保持原有名詞,並未創造新名詞,只是擴大詞義解釋而已。所以,我國若用『策略』來代替戰略,不僅會一名兩譯,徒增困擾,而且足以顯示一般社會人士對於戰略原義缺乏了解。」可見鈕教授與鍾教授的看法是大相逕庭。


鈕教授於《爆心零時》第六章的論述中提到:「『邪惡軸心國』巴基斯坦與北韓已先後進行核武戰備,中共遂鼓勵並安排『邪惡軸心國』伊朗,去找同為『邪惡軸心』的巴基斯坦與北韓幫忙。」這段講法是有問題的。關於「axis
of evil」這個名詞,最早是由小布希總統於2002年1月29日提出,共列出3國,其原文為:「……Iran,Iraq and North Korea as an axis of evil.」也就是「伊朗、伊拉克與北韓」名列第一榜單;同年5月更追加3國,即「Cuba,
Libya and Syria」,也就是「古巴、利比亞和敘利亞」(巴基斯坦目前絕不可能列名榜上)。


眾所周知,巴基斯坦、以色列、土耳其、烏克蘭、烏茲別克等都是美國於歐亞大棋盤上最重要的地緣戰略棋子。其中,巴基斯坦儘管坐擁核武,但仍為美國牽制南亞第一強權——印度的棋子,除非巴基斯坦如當年的伊朗一般,推倒政府,建立反美的伊斯蘭政權,否則美國決不會將其列名邪惡軸心之列。

======================================================

以色列有,台灣也有

Mordechai Vanunu爆料後2年,台灣就發生「張憲義事件」,時任中科院核能研究所副所長張憲義因反對發展核子武器,逃往美國,向美國檢舉台灣發展核武,原本就已對台核能研究進行監視的美國,即派員取走反應爐研究最重要的重水,讓1960年代即進行的軍方核武研發之「新竹計畫」告終。

據媒體報導,前中研院院長吳大猷在1967年回到台灣時,曾知道軍方要採用德國西門子的核能設施研製核武,他雖向蔣中正總統表達反對,但軍方仍由中科院進行核武研發。而張憲義在2000年時,曾傳真向國內某家媒體表示,當年中科院核子武器計畫同事已完成蔣公和經國先生所交付的任務,至於任務內容如何?台灣是否如外傳擁有兩枚核彈頭,台灣人民仍然無從證實。

迄今仍被視為「叛逃」的張憲義可能比 Mordechai Vanunu幸運一些,得以在美國自由生活,但在台灣同事與其他國人的譴責下,他等於無期徒刑地流亡在外。新近政府大力推動「非核家園」,林義雄等以苦行爭取核四公投,要為台灣的「非核化」政策鋪路,然而卻沒有人公開提及這一位讓台灣政府停止發展核武的關鍵人物,也不會有人記得他當時為了自己的信念,如何地背負罵名的代價。

=============================================
◇ 台灣研制核武器內幕
--------------------------------------------------------------------------------
發信人:
s320887@student.uq.edu.au (清風), 信區: Military
標  題: 台灣研制核武器內幕
發信站: IFCSS Chinese Community Information Center
(Mon Jan 20 04:16:53 1997)
轉信站:
Maxwell!netnews.ntu!linux2.tpml!UUserv.Net.tw!aidebbs!spring!news!news-
Origin: s320887.slip.cc.uq.oz.au

台灣研制核武器內幕

     □苗生
     ****蔣經國泄露天机****

  1975年4月﹐蔣介石死后的一天﹐當時擔任台灣“行政院院長”的蔣經國﹐在“立法院”曾一語惊四座﹐他說﹕“我們具有制造核子武器的設備﹐也具有制造核子武器的能力。”此言一出﹐立即在台灣引起了“核震蕩”。

  有人說這是“聳人听聞”﹐有人說這是“台灣的驕傲”﹐而更多的人則認為這是     “故意威懾對岸以防患于未然”……

  事隔不久﹐一位負責台灣這個“一級國防机密”研究的軍方將領對記者說﹕“台灣已具有核能反應和核廢料再處理工厂﹐并擁有核子武器的設計研究机构﹐如果台灣想做﹐它可以在兩年內造出核子彈。”

  然而﹐具有制造能力与實際擁有核武器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兩者之間有著質的區別。


     ****蔣家殘夢****

  蔣介石對大陸的失陷始終耿耿于怀﹐連做夢都擔心人民解放軍橫渡台灣海峽。于是他早就想擁有一件“鎮山法寶”。在他的授意下﹐台灣當局一直對核武器孜孜以求     ﹐有時達到不惜代价的地步。

  南非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鈾礦﹐在購買者的名單上﹐70年代初就有了台灣。台灣在60年代為從事核物理系統理論研究与實驗﹐專門成立軍事研究机构中山科學院。70年     代便開始了實物研究。

  1973年下半年﹐台南某山區秘密建成了一座專門提煉天然鈾的燃料制造工厂﹐工厂由許多身著便裝的軍人管理。當然在這里提取的核燃料只是一种初級物質﹐既可民     用(如核發電)﹐也可以進一步加工用于軍事目的。

  不久﹐台灣向加拿大購買的一台4000万瓦特的重水反應器和向美國購買的一台6     .36億瓦特的沸水反應器相繼運抵台灣。

  位于台北市郊的中山科學院的科技人員會同軍方專家﹐一直在從事各种物理實驗。到1976年﹐已經能夠在小型核反應爐設備中對核原料進行再處理。据透露﹐每年可以從中提煉出0.03磅的 。這樣兩年的產量就可以制造一枚小型原子彈。

  台灣當局為此花費了數千億台幣的軍費。長期以來﹐這個“一級國防机密”一直秘而不宣。一位台灣軍方高級將領曾說﹕“這樣做的目的之一﹐是為了避免引起島內民眾對這項耗費巨資計划的不滿情緒。”
   
  況且﹐擁有核武器決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技朮問題或軍事問題。

  台灣的核計划隨著蔣介石之死而告一個段落。蔣經國繼位后沒有在這方面走得更遠﹐台灣在“擁有制造核武器能力”的水平上停止了前行的腳步。


     ****李登輝新夢****

  但是在李登輝掌權后﹐這個封存已久的“秘密計划”又被提上議事日程。1995年7﹑8月份﹐台灣進行中程導彈及核武器的研制計划﹐先后被“國防部長”蔣仲苓和“     總統”李登輝做了間接說明。

  台灣軍方知情人士透露﹐當時中山科學院共有“天馬”﹑“天弓”﹑“天戈”三項研制計划。“天馬”是可攜帶核彈頭的中程戰朮導彈﹐射程約為950公里﹐可從台灣飛至上海。由于台灣當時中止了核計划﹐因而“天馬”導彈也就成無弓之弩﹐這也是台灣軍方研制轉向的原因。不過蔣仲苓曾表示﹕恢复“天馬”計划是很容易的事﹐

研制開發時間也不需要很長﹐因為“天馬”導彈的技朮与已開發的“天馬”導彈的技朮在許多方面是相似的。

  “天弓”是地對空防空導彈﹐主要用于針對空中目標﹔而“天戈”導彈則是美國“針刺”型導彈的翻版﹐這是一种肩射式短程導彈。

  由于預算經費方面的原因﹐軍方最后決定集中力量發展“天弓”導彈﹐而暫時停止對“天馬”和“天戈”的開發。因為“天馬”計划僅執行了一年﹐所以最終沒有成品﹐也未進行試射﹐不過倒派生出一個“副產”——“青蜂”導彈。這是一种射程在150至200公里的短程導彈﹐台灣軍方一共生產了10枚這种導彈﹐后因“天馬”計划
的停止﹐也未再繼續生產。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中程導彈与核武器是“兩位一体”﹐二者互為依賴﹐密不可分﹐從台灣曾經研制過中程導彈的事實﹐以及1995年7月李登輝關于“是否發展核武器﹐值得進行研究”的談話﹐可以看出台灣當局試圖躋身世界“核成員俱樂部”的     野心。


     ****張憲義事件****

  張憲義是台灣中山科學院核能研究所副所長﹐獲過美國田納西大學核工程碩士及核反應器動態控制博士學位。返台后﹐張憲義出任台北中山科學院核研究所“反應器控制動態模擬小組”負責人。他是台灣核計划中的重要角色﹐但是這位軍人學者卻于  1988年1月9日突然不辭而別﹐通過清泉空軍机場逃美定居。

  張憲義的出走﹐使台灣秘密核計划得以曝光。在張憲義逃美一周后﹐美國的一個專家小組便抵達台灣﹐他們在“參觀”了核研究所的重水反應器之后﹐台灣軍方奉命開始拆除這個反應器。据信這是在受到美方的要求之后﹐台灣不得以而為之。因為美台雙方曾訂有“共同防御條約”規定﹐美國給台灣以安全保障﹐而台方的重大軍事步
驟必須征得美國的同意﹐美方一直擔心台灣方面的任何過分舉動﹐會導致台灣海峽局勢的動蕩﹐從而使它失去其在西太平洋上的這個支點。因而﹐不難看出美國的出發點仍是為了自身的利益。

  此事件令台灣軍方高層十分惱火﹐台灣軍方公開下令通緝張憲義。當年4月1日當時的參謀總長郝柏村被免除了中山科學院院長職務﹐由當時的副參謀總長葉昌桐接替此職。

  雖然張憲義本人﹑美國和台灣三方﹐均未對這一事件作什么正式的評論﹐但當時的《紐約時報》卻將此事昭世于天下﹐稱﹕“台北一座核子反應爐在美國壓力下宣告關閉。”近年來﹐軍方高層人士也紛紛私下証實了“張憲義事件”与台灣發展核武器有關。

  据透露﹐張憲義因不滿台灣的核發展計划而遭到軍方的調查﹐在這种情況下﹐他是通過美國方面的幫助离開台灣的。他去美后定居在華盛頓市郊的某個地方﹐并曾在     核能學朮會議中露過面。

  “張憲義事件”說明﹐島內并不是人人都支持當局的核計划。正像島內一些有識  之士所認為的那樣﹐台灣發展核武器是极不明智的﹐原因有三﹕

  其一﹑台灣若想打核戰爭﹐無論如何不會是別人的對手﹐因為無論從當量上還是從攻擊能力上講﹐都無法与對手匹敵。

  其二﹑狹小的地理條件使台灣的抗核打擊的能力极弱。像台灣這樣的彈丸之地﹐打核戰爭的結果﹐只能是將其從世界版圖上抹掉。

  其三﹑一旦台灣加入“核俱樂部”﹐反而可能成為核打擊的目標。因為它將不再受國際核公約中“不向無核國家和地區使用核武器”的條款的保護。從這個意義上講     ﹐反而使台灣的安全更加沒有保障。

     的确﹐台灣當局早就應從迷夢中惊醒。○
     (責任編輯魯蓬)


=====================================================
顧樁﹕搜集大陸情報CIA滲透台灣




軍事博覽報透露,近來美台情報合作活躍。美國及時將中國大陸“神舟5號”太空飛行的照
片通報給台灣,而且還表示台購賣美遠程預警雷達后美將提供實時情報。實際上,美台之間
一直保持著情報合作,中央情報局及美國其他情報機構在台灣的活動十分活躍。同時,台灣
的情治部門也想借助美國的先進技術和設備,加強情報工作。(chinesenewsnet.com)


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台灣布置了“明、暗”兩股情報力量。所謂“明”,就是位於美在台協會
內部的中情局分站。在這裡工作的中情局人員是以“外交人員”身份到台灣的,人員一般三
四人,一名組長,一名副組長,組員通常是美籍華人。為便於掩護,他們通常被編制於美在
台協會技術組。這種技術組目前共有三個:其中一個是負責和台灣“國防部”情報次長室聯
絡﹔一個是勤務組,平時和台軍方、警方聯絡﹔另一個就是中央情報局駐台北分站。
(chinesenewsnet.com)

中情局駐台北分站“站長”,正式職務是組長,基本任期兩年,有時會延長一年。現任組長
是一位女性,於1999年初到任,過去曾在柬埔寨及東南亞等國有過任職經歷。中情局駐台組
組長的軍銜相當於台軍上校或少將,部分會講中文,目前中情局駐台人員有的還會講廣東話
。作為在台工作的一部分,他們平時要和台灣各軍兵種總司令、總參謀長、“國防部長”等
軍隊系統的要員進行接觸。(chinesenewsnet.com)

日常工作中,中情局駐台人員還與台“國安局”處長以上級別官員進行接觸,並將雙方所需
情報進行交流與互換。台“國安局”官員與美中情局人員接觸后,通常被要求向“國安局”
局長辦公室提交詳細報告,講明雙方所談內容。因此,“國安局”官員在同中情局人員談話
時,非常注意分寸。哪些話能講,哪些話不能講,他們早已心中有數。如果遇到重大或突發
事件,中情局代表會主動要求會見“國安局局長”,並就此交換意見。
(chinesenewsnet.com)



美在台協會內部的中情局分站是美國明的在台灣情報力量。圖為陳水扁夫人吳淑珍(左),
9月20日上午接見美在台協會代理理事主席(AIT)代理理事主席施蘭旗(Barbara
Schrage)(右)。(中央社)

(chinesenewsnet.com)

中央情報局在台灣“暗”中布建的情報力量,其人員及活動特點,甚至連台灣的情治部門也
難以掌握。一般來講,這些中情局秘密人員大多是台灣本地人,他們有的在政府部門任職,
有的在民間公司工作,定期將與台灣有關的情報向總部匯報。這些秘密情報人員,大部分是
其在美國留學期間被招募的。(chinesenewsnet.com)

另外,中情局也會根據實際情況需要,不定期向台灣派遣人員。這些秘密到台的情報人員,
會以各種不同身份作為掩護,如學者、銀行家、環保人士等。這些人身份隱蔽,來去自由,
讓台灣情治部門防不勝防,甚至有時中情局駐台代表也認不出這些從美國來台的“同事”。
(chinesenewsnet.com)

雖然中情局在台人員經常與台灣軍方、政界人士接觸,但他們的“對口單位”卻是主管國際
情報的“國安局”第一處。雙方主要業務往來是情報交換,其中有關中國大陸的情報佔了相
當比例。據透露,中情局的高科技技術情報和信號偵察情報比台灣強得多,台灣的強項則是
搜集中國大陸的“內部文件和其他有關資料”。(chinesenewsnet.com)

美台之間最重要的一次情報合作是1996年台海“導彈危機”期間,當時,中情局提供的衛星
偵察圖片成了台灣研究中國大陸導彈部隊動態的最重要依據。但美方隻向台“國安局”出示
沒有解讀的衛星圖片,而且是“隻借不給”,即新圖片出來后,中情局派人送至“國安局”
,讓相關人員看后立即收回,不將衛星圖片留給台方。(chinesenewsnet.com)

鑒於台灣在搜集大陸情報中所處的優越地理位置,美國從台撤軍后,就在台北的陽明山 留下
一個海軍情報監聽站。近年來,在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協助下,這個監聽站不斷得到充實與壯
大。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道,此站坐落於台灣的軍事禁區內,正式稱呼為“資訊處理
中心”,它既是美國馬裡蘭州美商電訊公司的台灣總部,也是台灣及美國家安全局的合作監
聽中心,其直接目標指向是中國大陸的無線電通訊及衛星信號。(chinesenewsnet.com)

目前,這個監聽站加裝了一套美制的電腦半自動化系統,可以對距離台灣數千公裡、東沙數
百公裡的廣大區域進行雷達偵測與監聽監視。配合美國設在菲律賓及泰國的監聽站,美台可
以對整個南海地區進行全方位的監聽監視。所有這些情報站所獲情報,在發往台灣軍事情報
部門的同時,也通過衛星發往美國本土的國家安全局。(chinesenewsnet.com)

前不久,美國在台灣的“NSA監聽體系”剛剛完成了一項為期5年的系統升級與人員培訓計劃
。美國宣稱:這是針對中國大陸通信設備現代化、通信手段多樣化、光纖通信網建立及移動
電話迅猛發展的現狀作出的,其目的是:提高對特殊用途信號的搜集與處理能力、提高系統
資料處理能力,淘汰昂貴的、過時的及多余的設備,配備任務急需的新設備,提高全系統的
工作效率,使原來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天才能得出結果並上報的工作流程壓縮到一分鐘內完成
。(chinesenewsnet.com)

對台灣來說,美國在台灣的情報工作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美國利用地理優勢掌握不少
大陸的情報,台灣也從中“受益”,但另一方面,台灣本身也是美國情報機構滲透的目標。
美國在與台灣進行“情報合作”的同時,卻從未停止過對台灣的情報活動。
(chinesenewsnet.com)

台灣高層官員一直是美國情報機關拉籠的重點對象。可以肯定,目前台灣政府中有一批人正
在為美國中央情報局工作。美國招募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金錢收買。台“中央社”曾透
露,前台灣“新聞局局長”鐘琴的機要秘書陳正強在民進黨執政后,離職前往美國進修,准
備攻讀博士學位。陳正強剛一抵達美國,數名自稱是美中情局官員的不速之客就找上門來,
直接對陳表示,“台海兩岸當前的情勢相當敏感,所以美國情報機構非常需要他這樣能運用
關系幫助美國獲得台灣當局內部動態的人”,“作為回報,美國中情局將提供極為豐厚的酬
勞”。(chinesenewsnet.com)

但是,中情局此次看走了眼,陳正強不但沒有同意,而且還迅速向他的台灣主子鐘琴匯報,
致使中情局的整個招募計劃宣告失敗。隨后,陳正強跟隨鐘琴在台灣“新政府”任職,從“
中華經濟研究院”轉到“行政院”,工作與“政務官”相當接近,顯然,陳正強因不願成為
美國的間諜而得到高升。(chinesenewsnet.com)

美國在台灣進行情報搜集的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張憲義事件”。上世紀70年代末,台灣當局
憑藉其雄厚的民用基礎秘密發展核武器。1979年,台核能研究所在高雄中磷公司興建磷酸提
鈾先導工廠。同年5月,又與法國塞卡公司合作設立一座年產20噸二氧化鈾燃料丸的壓水式
反應器燃料束先導工廠。1986年,台灣已經有了在短期內生產核武器的能力,並曾在屏東九
鵬新武器試驗基地進行了小型核試爆。到1987年底時,估計隻差一兩年時間就可以制造出原
子彈。(chinesenewsnet.com)

然而,正在這個節骨眼上,1988年1月9日,台灣核能研究所副所長張憲義上校竊取核武器計
劃機密文件,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協助下,叛逃到美國,隨后又在美國國會秘密聽証會上作
証,將其掌握的台灣研制核武器的內幕和盤托出,並說台灣准備在射程為1000公裡左右的“
天馬”導彈上安裝核彈頭,而“天馬”的研制任務已接近完成。頓時,全美上下一片嘩然。
(chinesenewsnet.com)

美國立即向台灣施壓,要求終止其核武器發展計劃。原來張憲義早年在赴美期間,就已被美
國中情局策反成為間諜,並安插在台灣核武器研制核心部門,台灣核武器計劃的一舉一動盡
在美國的掌握之中。這一事件發生后,台灣當局內部極為震驚,蔣氏父子幾十年的苦心經營
前功盡棄。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在獲知此事后的當天下午,因心臟病突發而撒手西去。5
天后,美國代表團抵台,開始拆除台灣價值18.5億美元的重水反應堆。台灣當局在慘重的懲
罰面前,不得不承諾,以后將不再發展核武器。(chinesenewsnet.com)

當然,美國情報部門對台灣的搜集不僅限於招募人員這一種手段,美國的電子偵察系統也密
切地監視著台灣,不斷派出偵察機對台灣進行電子訊號偵察。台空軍將領透露說,對台偵察
最凶的就是美國的間諜飛機,除了EP-3E外,RC-135戰略偵察機也經常對台軍進行有規律的
周期性偵察,並且一次偵察行動就持續10多個小時,在特殊的時候,比如說台軍大演習或者
部隊調動期間,會增加偵察飛行架次,延長偵察飛行時間,甚至還動用地面台站和海上間諜
船對台軍進行全方位偵察。

====================================================
台灣在「張憲義事件」發生前早擁有製造原子彈的技術,並能使用計算機模擬試爆,因此不
需要從印度取得核武技術,就是因為「張憲義事件」,才想背著美國尋求與外國的合作生產
======================================================

朝核問題被日本視為開發核武的絕好契機,不斷借此輿論造勢,多方遊說,以至于跨出國界
在美國右翼政團尋覓“知音”

  日前,美國參議院共和黨政策委員會在參院散發的一份報告指出,“在敦促北京勸說朝
鮮停止核武器試驗的過程中,美國的決策者們應該強調日本搞核計劃或採取其他安全反應措
施的可能性”。“可以借允許日本發展核武器向北京施壓,讓中國政府明白,要麼幫助美國
消除朝核危機,要麼面對一個強大的核鄰國。”

  

  美國進行核實驗

  美日要打造中國的“核鄰國”
  
  《日本時報》22日轉發共同社的一篇報道說,美國參議院的這份報告得出結論認為,朝
核問題可能會對亞太地區的安全和政治動態構成的多種“深遠”影響,但同時也強調,現在
使朝鮮避免進行核試驗還來得及,這其中的關鍵因素主要在中國。

  
  報告稱,如果中國幫助解決朝核問題,美國會向中國解釋由此產生的、對美中雙方均有
利的後果。其中可能包括美國約束日本和台灣發展核武器的願望。但如果中國不同意以這種
方式解決朝核危機,美國可能會在其能容忍的范圍內,不限制該地區的核擴散舉動。

  
  報告還認為,為了與朝鮮抗衡,台灣、澳大利亞、韓國、日本以及美在東亞的其他盟友
可能會結成一個“聯盟體系”。發展聯盟或者僅僅是討論這個想法都會迫使北京“決定它是
否希望在解決朝核危機方面提供幫助”。

  
  在朝核問題和談陷入僵局之時,美國參議員炮制的這項報告,再次顯現美國的確存在一
股勢力,總是抓住“由頭”,附和日本發展核武器的論調。

  
  日本擁有一流核能開發技術
  
  事實上,這一論調在美並不罕見,只是乘朝核問題之勢再上新高。兩年前,《華盛頓郵
報》即發表過專欄作家查爾斯﹒克勞哈的文章,聲稱美國應該考慮支持日本擁有核武器,甚
至可以考慮給日本提供核導彈。華盛頓著名智囊機構──凱托學會上個月也曾建議政府,應
該允許日本擁有核武器,可以減輕美國負擔。該所資深研究員道格﹒班多爾直言不諱:“我
不覺得日本具有核威懾力量,這個世界就一定會不安全。”對此,不少媒體甚至懷疑,凱托
學會是否受到了日方的收買。

  
  雖然日本目前還沒有正式裝備核武器,但它的核能開發技術世界領先卻是舉世公認的。
在當今核技術研究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增殖反應堆技術領域,技術之復雜、投資之巨大已
遠遠超過核武器發展之需,某種程度上美國都望而卻步,而日本不惜代價,10年前就建成了
“文殊”中子增殖反應堆。在核技術研究的另一“熱點”受控核聚變技術領域,日本擁有著
世界上唯一的大型螺旋形核聚變實驗裝置,其受控核聚變裝置亦屬世界一流。
  
  除了一流的核能開發技術,以日本的當前的超級電子計算機技術,不難通過仿真實驗來
研制出實戰型核武器,再加上其先進的核彈頭投擲技術以及其核原料的長期厚重積累,幾乎
沒有人會懷疑日本擁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可以說,只要形勢需要,日本能夠在很短的時間
內作出建立核武裝的決定,並且以日本雄厚的經濟實力,日本的核潛力極具競爭力。

  
  美軍核武庫重返東亞
  
  從美國方面而言,據披露,上周美國國會一個委員會剛剛通過了2900萬美元研究核彈頭
的項目,5月16日,出席《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大會的國家紛紛質疑美國一邊喊無核化
、一邊發展核武的動機。

  
  另據美國《華盛頓郵報》5月15日披露:去年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簽署了絕密的
臨時性全球打擊備戰令,指示美軍隨時準備對伊朗和朝鮮等正在研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敵
國實施打擊,
其正式名稱為“應急計劃8022-02”。
  
  冷戰結束以來,美國一度淡化核武庫重要性。但“9﹒11”之後先發制人理論提出,隨
後“全球打擊”成為設在奧馬哈的美軍戰略司令部的核心任務之一。“應急計劃”設想對確
切的迫在眉睫的核威脅作出反應,比如朝鮮。一場反應迅速、精心設計的打擊將把精確轟炸
與電子戰爭、網絡襲擊結合在一起,使朝鮮喪失回擊能力,同時,突擊隊員會在敵國領土上
開展行動,甚至佔領核設施。

  
  如果情報顯示敵國即將對美國發動核打擊或有必要摧毀難以到達的目標時,“應急計劃
”會保留核選擇,使用配有特別裝置的穿地炸彈來摧毀深埋地下的設施。

  
  不僅如此,根據韓國媒體的調查和分析,韓國烏山和群山空軍基地現在可能秘密存有美
軍的核武庫。軍事專家指出,美國所有核潛艇和核動力海上作戰平台都配備有可裝載核彈頭
的“戰斧”巡航導彈,B-52、B-2等戰略轟炸機也可掛載空射核導彈,若東亞地區發生危機
,美軍核武器可隨時介入。而日本若獲取核武器,勢必對亞洲區域安全產生更為巨大的沖擊
波。

==============================================

由中科院一所研發原子彈,二所研製中程飛彈,一九七四年,美評估台灣有能力在五年內製
造核武,展開嚴密監控。

在美壓力下,一所正名核能所,中美斷交後,美監控更緊,一九八六年,我不但研發核武,
且可在短期內完成製造。

一九八八年,所有努力因張憲義叛逃而毀於一旦,美迫我接受所有條件,重水反應器停爐,
一切研究終止。

台灣秘密研發原子彈至今已有近四十年歷史。早期在美國人密切「注意」下,中山科學院的
核能研究所研發原子彈躲躲藏藏,美方數度前去突檢,七十七年張憲義叛逃,計畫全面終止


但此後風波從未停歇,美國注意到,隨著中共軍事威脅日升,台灣領導人或高層人士主張重
新研發核武的聲音不斷,連帶地台灣也一直在研發核武的可疑名單上。

受到中共在民國五十三年試爆第一枚原子彈刺激,蔣中正總統決定我們也要有。中科院成立
後,一所研發原子彈(後來的核研所),二所研製投射載具,即中程飛彈。五十八年,台灣
從加拿大購入一具重水反應器TRR,六十二年開始運轉,外表係和平用途,實則為研發核
燃料再處理和濃縮技術,並自製原子彈需要的原料。印度於一九七四年試爆第一枚原子裝置
,他們買的是同樣的反應器。

接著,中科院悄悄地從外國購入鈾燃料,相關研究在美國政府「默許」和原子能總署「監督
」的正反作用下,逐漸從實驗室規模進階到能夠製造完整核子裝置。六十三年,美國中央情
報局評估,台灣有能力在五年內可以製造核子武器。只不過,在美方嚴控下,要累積足夠一
枚原子彈內的鈽原料,需要技巧和時間。譬如TRR內被裝了監視系統,並不定時有人來突檢
,但曾於六十五年被查獲失蹤十支燃料棒,可以提煉半公斤的鈽。

其間,一所在美國壓力下更名為核能研究所,改隸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下;但實際運作仍由
中科院節制,警衛也是憲兵。當時蔣經國總統曾發表談話「我們有能力,也有設備製造核武
,但我們絕不製造」,引發許多聯想。六十八年中美斷交,據美國智庫研究,美方顧慮「台
灣可能因為沒有協防條約而考慮發展核武」,是促成制訂「台灣關係法」的原因之一。

中美斷交後,美方更有理由懷疑台灣真的想要擁有核武,所以掌握和監控比以前更緊。核研
所的工作,設法逃避美方監督之餘,仍要與時間賽跑,一點點累積可作為核武器用的鈽原料
。據郝柏村「八年總長日記」記載,七十五年四月核研所所長劉光霽向郝柏村報告,「一旦
奉有命令,可在短期內完成核子武器的製造」。此語至少顯示,核研究不但研發核武器,而
且在短期間內可聚集足夠的原料造出核彈,投入實戰。

不過,這些努力,都因七十七年初張憲義叛逃而毀於一旦。張憲義為美方工作遭到識破,張
舉家逃往美國,接著美國總統雷根派出特使到台灣興師問罪,除給李登輝總統一封信,要求
解決問題,並提出毫無談判餘地的協議書,要求我方在一周內簽字。

在最後通牒威脅下,我方被迫接受美方所有條件,包括核研所「真正」改隸原能會下,與中
科院斷絕關係,TRR停爐,其運轉媒介酖酖重水全部被美方取走。至今十餘年來,核研所
已不從事核武的技術研發,當年參與核武計畫的科研人員四散,有的退休、出國移民、在校
教學,也有人還在原委會、核研所任職,工作性質也與核武脫節。
=========================================

由中科院一所研發原子彈,二所研製中程飛彈,一九七四年,美評估台灣有能力在五年內製
造核武,展開嚴密監控。

在美壓力下,一所正名核能所,中美斷交後,美監控更緊,一九八六年,我不但研發核武,
且可在短期內完成製造。

一九八八年,所有努力因張憲義叛逃而毀於一旦,美迫我接受所有條件,重水反應器停爐,
一切研究終止。

台灣秘密研發原子彈至今已有近四十年歷史。早期在美國人密切「注意」下,中山科學院的
核能研究所研發原子彈躲躲藏藏,美方數度前去突檢,七十七年張憲義叛逃,計畫全面終止


但此後風波從未停歇,美國注意到,隨著中共軍事威脅日升,台灣領導人或高層人士主張重
新研發核武的聲音不斷,連帶地台灣也一直在研發核武的可疑名單上。

受到中共在民國五十三年試爆第一枚原子彈刺激,蔣中正總統決定我們也要有。中科院成立
後,一所研發原子彈(後來的核研所),二所研製投射載具,即中程飛彈。五十八年,台灣
從加拿大購入一具重水反應器TRR,六十二年開始運轉,外表係和平用途,實則為研發核
燃料再處理和濃縮技術,並自製原子彈需要的原料。印度於一九七四年試爆第一枚原子裝置
,他們買的是同樣的反應器。

接著,中科院悄悄地從外國購入鈾燃料,相關研究在美國政府「默許」和原子能總署「監督
」的正反作用下,逐漸從實驗室規模進階到能夠製造完整核子裝置。六十三年,美國中央情
報局評估,台灣有能力在五年內可以製造核子武器。只不過,在美方嚴控下,要累積足夠一
枚原子彈內的鈽原料,需要技巧和時間。譬如TRR內被裝了監視系統,並不定時有人來突檢
,但曾於六十五年被查獲失蹤十支燃料棒,可以提煉半公斤的鈽。

其間,一所在美國壓力下更名為核能研究所,改隸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下;但實際運作仍由
中科院節制,警衛也是憲兵。當時蔣經國總統曾發表談話「我們有能力,也有設備製造核武
,但我們絕不製造」,引發許多聯想。六十八年中美斷交,據美國智庫研究,美方顧慮「台
灣可能因為沒有協防條約而考慮發展核武」,是促成制訂「台灣關係法」的原因之一。

中美斷交後,美方更有理由懷疑台灣真的想要擁有核武,所以掌握和監控比以前更緊。核研
所的工作,設法逃避美方監督之餘,仍要與時間賽跑,一點點累積可作為核武器用的鈽原料
。據郝柏村「八年總長日記」記載,七十五年四月核研所所長劉光霽向郝柏村報告,「一旦
奉有命令,可在短期內完成核子武器的製造」。此語至少顯示,核研究不但研發核武器,而
且在短期間內可聚集足夠的原料造出核彈,投入實戰。

不過,這些努力,都因七十七年初張憲義叛逃而毀於一旦。張憲義為美方工作遭到識破,張
舉家逃往美國,接著美國總統雷根派出特使到台灣興師問罪,除給李登輝總統一封信,要求
解決問題,並提出毫無談判餘地的協議書,要求我方在一周內簽字。

在最後通牒威脅下,我方被迫接受美方所有條件,包括核研所「真正」改隸原能會下,與中
科院斷絕關係,TRR停爐,其運轉媒介酖酖重水全部被美方取走。至今十餘年來,核研所
已不從事核武的技術研發,當年參與核武計畫的科研人員四散,有的退休、出國移民、在校
教學,也有人還在原委會、核研所任職,工作性質也與核武脫節。
===================================================
美智庫:台灣如恢復核武研發 不用太久

華盛頓記者張宗智/二十三日電
2004/07/24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在日前出版的一本專書中表示,已聲明不發展核武的台灣目前
雖仍有重新發展核武的人員及技術障礙,但如果台灣政治上有意願發展核武,不用太久就可
恢復研發。


這本由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資深副總裁坎柏主編、日前發表的「核武失衡點」專書,詳述八
個國家發展核武的歷史;其中有一章專門探討台灣發展核武的歷史,及未來重新恢復核武研
發的可能性,由該中心研究員、前美國國防部中國科科長米德偉撰寫。


文中提到,台灣曾透過中科院,在一九七○年代及一九八○年代秘密研發核武,但最後都在
美國發現及施壓下中止。一九八七年美國派到中科院臥底多年的張憲義上校攜帶台灣發展核
武的機密文件叛逃美國後,台灣被迫拆除相關設施,放棄多年的核武計畫。


如果不是張憲義叛逃,米德偉說,當時美國情報官員評估,台灣頂多再一、兩年就可以製造
出核子彈。後來接替蔣經國擔任總統不久的李登輝,還曾向美國總統雷根書面保證,台灣會
終結核武計畫,並關閉研究用的核子反應爐。


米德偉說,台灣目前並未發展核武,加上技術遠不如前、當年負責研發的科學家退休、國際
原子能總署將台灣核子反應爐也列入管轄範圍及美國有共識等因素,都是台灣成為核武國家
的障礙。


但米德偉也表示,台灣重啟核武計畫最關鍵的限制及最重要的因素,不在技術,而是政治意
願。


米德偉引用一份美國學者席格爾在一九九八年訪問台灣中科院研究人員的說法表示,「如果
有政治意願」,現有製造武器材料,在三到四個月內就可以;「如果台灣遭美國背棄,只要
不到一年,台灣就利用現有的民用核子反應爐,快速蓋出鈽再處理廠。」


不過,席格爾也表示,這位台灣消息人士談話可能嚇阻的成分較大,一般估計台灣如果重啟
核武計畫,至少要八到十年。


米德偉表示,如果台海軍力失衡擴大,台灣覺得靠美國保護無法因應中共一開始的攻擊,可
能會考慮成本及效果遠較傳統武器高昂的核武;此外,如果美國背離協防台灣的承諾,也可
能讓台灣當局毫無選擇餘地,考慮發展包括核武在內等極端手段。


米德偉說,雖然台灣目前並未發展核武,顯然也拆除了過去曾尋求發展核武的硬體設施;不
過,一旦內在或外在條件改變,迫使台灣改弦易轍,台灣恢復核武發展,不需要太多時間。


此外,米德偉也說,過去美台堅強穩定的安全合作關係,使台灣免於中共攻擊,也避免台灣
發展核武,但如果兩岸穩定的狀態有變,加上美國無法提供台灣抵禦中共「速戰速決」的可
靠防禦,以及東亞地區如北韓的武器擴散情況惡化,和台灣島內強勢民族主義日益增長,傳
統限制台灣發展核武的力量就可能消失。
=======================================
華府智庫新出版的著作指出,台灣目前沒有研發核武,即使要發展也有很多障礙。但是萬一
美國的安全保障不可恃,台灣內部的民族主義氣氛激化,情況就很難說了。書中說,關鍵在
政治而不在技術,一旦政治上決定發展,說不定很快會有重大進展。


《核子臨界點(The Nuclear Tipping
Point》一書,由布魯金斯研究院出版,主編之一是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副總
裁坎貝爾,他曾經是美國國防部主管亞太的副助理國防部長。書中詳細討論八個國家的核武
發展緣由、經過、現況、展望等,分別是埃及、敘利亞、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德國、日
本、南韓、以及台灣。



台灣一章由CSIS資深研究員米德偉(DerekJ.
Mitchell)撰寫,他曾經擔任美國國防部中國台灣蒙古科科長。文中指出,台灣曾經兩度發
展核武,分別是一九六七至七七年以及一九八七至八八年,兩度都在美國壓力下結束。另外
一九九五年中共在台海試射飛彈時,李登輝總統提及應考慮發展核武,不過只有幾天就因為
美國不滿而不再談。文中說,現在台灣沒有研發核武,而且也存在若干障礙。第一,台灣的
核子材料及處理技術已經遠不如當年。第二,當初研發核武的科學家多已退休,甚至已經過
世。第三,一九九六年起,國際原子能總署對核能反應爐的管制範圍擴大,台灣的核能反應
爐已經列在管轄範圍內,很難再偷偷轉換其他用途。第四,台灣和美國有共識,也有互信機
制,台灣很難違反規定。


但是米德偉指出,是否發展核武,最重要的因素是政治意圖。如果台灣真的在政治上決定發
展核武,很多基本技術,台灣早已擁有,所以需時可能不會太久。到底多久,他在本文及附
註舉了兩種說法,一種是「只要三、四個月,現有的武器級材料就可以發展為核武所需。所
以如果台灣真的被美國背棄,可能不出一年,台灣就能建起鈽的再處理工廠」。另一種說法
則是「全力研發,需時八至十年以重建核武發展能力」。


不過米德偉表示,即使只是政治一個因素,也仍然存在若干限制。第一,中共犯台的理由之
一是「台灣擁有核武」。中共宣稱不會以核武對付自己的同胞,同時中共也不容許台灣擁有
核武。第二,台灣是個民主社會,如果偷偷摸摸發展核武,很容易曝光。第三,台灣的政治
和軍事力量看法不同。軍方大多不認同民進黨的台獨走向,不願見到因為台獨而迫使軍人上
戰場,而核武可能具有不惜一戰的意涵。第四,台灣反核聲浪很強,連核能電廠都遭到很大
阻力,遑論核武。第五,美國強烈反對台灣發展核武,以免破壞美國在全球推動的反擴散工
作。第六,美國反對兩岸任何一方挑釁,台灣核武很可能被視為挑釁,並可能把美國捲入與
中共的衝突中。


文中說,美國可以藉凍結軍售逼使台灣就範。而且台灣對核電依賴度達二○%以上,核能原
料又全數從美國進口,只要美國停止供應核能原料,台灣的社會和經濟立即受到重大衝擊。


米德偉指出另一種可能:如果台海軍力嚴重失衡,台灣認為愈來愈無法抵禦中共的閃電攻擊
或全面進襲,台灣就可能把核武當作「撒手」,以嚇阻中共。或者台灣認為美國對台灣的支
持減弱,台灣別無選擇,只好發展核武。米德偉的結論是:堅強的美台安全關係,一方面可
以防範中共動武,一方面也可以約束台灣不要發展核武。但是如果美國不能保證阻止中共速
戰速決,而東亞的制止擴散機制又失效,同時台灣內部的民族主義情緒不斷上漲,各種約束
力量可能就有問題了。


 
 













--
 熱門文章         ott板 首頁        看板討論區          看板列表         ott板 熱門文章 


 





--
※ 作者: ott 時間: 2016-12-21 06:25:51
※ 編輯: ott 時間: 2018-05-17 21:33:56
※ 看板: ott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429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