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看板 CityNight
作者 Ctea (Ctea)
標題 [轉錄] 【不平等的秘密生活】 為何我們心理內建"怪罪被害者"之功能?  #公正世界假說 #檢討受害者
時間 2018-05-15 Tue. 21:42:13


Why we're psychologically hardwired to blame the victim | US news | The Guardian
[圖]
We want the world to be fair: the good will be rewarded, the evil punished. As a result, we blame the victims of misfortune.
 

關聯閱讀:Outclassed: The Secret Life of Inequality | Inequality | The Guardian
Journalist Alissa Quart and neuroscientist Maia Szalavitz lift the lid on the many faces inequality can take – and how it impacts our everyday lives.

- - - -

中文翻譯版來源:為什麼我們會在心理上不自覺地責怪受害者?(簡體中文)

譯:錦衣Reload / 編輯:vicko238 / 校稿:vicko238、Ent

- - - -

「既然t'a那麼壞,你們為什麼不早點分手呢?」

「之前你們發生過爭執嗎?」

「你在街上把那些鈔票拿出來,才會引起小偷注意的……」

「你當時穿的是什麼?是晚上幾點,哦,一個人嗎?」

> CteaX55 - 去年暑期班時,講到了「蕩婦理論」

> 被撿屍活該嗎? (via

> 土耳其男集體穿裙 「衣著並非強暴藉口」 (via

> 憂晚間出門被性騷 印尼亞齊省對婦女宵禁via


> 【存活者信託】 「罪惡衣物」必看!最挑逗的時裝秀 (via

> 性受害者為何總是隱忍不揚?《青春勿語》透過「不潔女孩」描繪社會對性犯罪的扭曲反應 (via

你可能聽說過類似上面的質問。即使面對罪行確鑿的侵犯者,受害者也不得不為自己的行為做出辯解。這也是責怪受害者文化的運作方式。

 強姦和性騷擾的受害者被詢問她們穿了什麼、做出了怎樣的反擊。

 同時做三份工作卻沒能支撐起一個家的窮人會被認為懶惰又失敗,即使他們遭遇了不景氣經濟的打擊。

儘管有#MeToo活動和越來越多記錄不平等現象的反抗事件出現,但是「責怪受害者」的暗流卻還在持續不斷地湧動。研究表示,這其實是人類對公平的渴望帶來的一個古怪副產品。了解指責受害者的現象為什麼會出現,可以帶領我們找到新的反擊方式。

人們期待公平,卻學會合理化不公平

這種「公正世界偏見」(just-world bias)的出現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希望這個世界有可預測性。因此,我們寧可傾向於把不公正歸罪於受害者,而不肯拋棄令人安心的善惡有報世界觀。

> 世界是正義的嗎? Just World Theory#歸因Attribition #邏輯學上的非形式謬誤 #簡化問題 #去脈絡化
> https://imgur.com/euBwGgX

「人們強烈希望好人有好報」這句話倒過來就會出現錯覺「如果有什麼壞的事情發生在你身上,一定是因為你做過壞事遭了報應。」塞沃尼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雪莉· 漢比(Sherry Hamby)說。

這一假設最初由梅爾文· 勒納(Melvin Lerner)在20世紀60年代初提出。公正世界偏見可以在各種情況下看到。受害者因為自己的不幸而被指責,無論他們遭遇的是虐待、性侵犯、犯罪還是貧困。

勒納最初的實驗找了一些女性作為被試,她們需要觀看有人通過懲罰來學習的情景。當那位學習者(實際上是一名演員)給出一個錯誤答案,她就會遭到疼痛的電擊。之後,觀察者被要求描述她們對受害者的看法,這些受害者表現得有多招人喜歡或者道德上有多值得尊重。

> 刻薄之人皆因無助? ──關於公正世界的實驗

兩組被試觀看了受害者接受重複電擊的場景。剛觀看完就被要求評價的一組女性傾向於貶低受害者。而另一組在發表評價前,被告知受害者並沒有被嚴重傷害到。與前者相比,這組就沒有出現責怪受害者的情況。

勒納解釋說,這些結果表明看見無辜的人受到傷害且無法解決的情況,違背了觀察者的公正世界觀。為了抑制這種感覺,他們會認為這種命運是受害者應得的。勒納其他幾次重複實驗表明,在困境無解的情況下,實驗者越讓受害者顯得「無辜」,受害者遭受的貶低就越多。從那時起,其他人做的包括貧窮在內的、涉及各種迫害類型的研究就出現了這一理論假設。

對於公正的偏愛在人類小孩中幾乎普遍存在,具有可預測的發展階段。只要是有兄弟姐妹,或者養過不止一個孩子的人,基本上都親眼見過這種場景,雖然確實不同文化也有點差異。

「這不公平!」三歲小孩子會在其他兄弟姐妹拿到更「好」的玩具時抱怨。這種尋求公正的行為在生命的早期就會出現。最初,孩子僅僅能在自己利益受損的時候感知到不公平。不過等他們長到八歲的時候,就能感知到涉及他人的不公平了 ──以及,他們也開始就無家可歸之類的境遇提出不好回答的問題。

所以,為什麼我們似乎感受到如此強烈的需要,要把世界看成是公平的呢? 明明它顯然常常是不公平的?

烏特勒支大學的基斯· 博斯(Kees van de Bos)研究了公正世界偏見的不同分級以及不同情況下責怪受害者的情況。在他看來,部分是因為人生中的許多回饋有一定延遲。

他舉了個例子,許多人之所以爭取好成績,是為了得到一份高薪工作。如果這個世界是不公平且不可預測的,為了日後的快樂選擇現在去做家庭​​作業就是毫無意義的事情。實際上,研究發現在混亂環境中長大的人更少會推遲享樂,這從他們的角度來看十分合理。

「我們想要認為,如果我們在做正確的事,那麼一切都會順利的。」漢比說,「看見別人遭遇不順會威脅到我們的願景,所以我們想提出一個為什麼這件事將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的解釋。」

後續研究發現,這種公正世界信念與健康有關聯 ──不出意料,如果你相信事情會朝最好的方向發展,那麼你抑鬱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果你相信未來充滿友善,那麼你更有可能會好好照顧自己。

不幸的是,這會讓人們在發現事情不公正的時候感到威脅,也會讓人們傾向於將事情合理化,比如責怪受害者。

更強的約束價值觀,更強的責備受害者傾向

「貶低受害者是為了防止個人世界觀崩塌的防護反應。」勞拉· 尼米(Laura Niemi)是杜克大學的心理學博士後,她解釋說這個過程通常是內隱的。

尼米和她的同事萊恩· 楊(Liane Young)主導了一系列實驗,試圖找出能更好地解釋這種趨勢的理由。研究在2016年發表。她們發現,那些有著更高層次「約束價值觀」的人 ──也就是秉持一系列加強團體凝聚力的道德原則的人,更可能認為受害者至少要為他們的命運負一部分責任。

尼米和楊在研究中發現,當描述強姦或搶劫的故事時,那些具有較高水平約束價值觀的人更容易貶低和指責受害者。根據尼米所說,在指責受害者問題上,比起性別、政治取向等其他因素,約束價值觀造成的影響更大。

當人們害怕團體或社會遭受威脅時,責怪受害者的傾向會增強,但這並不代表這種傾向不可改變。作者發現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最大化降低這種傾向的影響。在尼米和楊的另一個實驗中,她們比較了曝光案件中受害者遭受責怪的情況,這些報導有的側重作惡者,有的則關注受害者。當報導的語言側重於作惡者的行為時,受害者所受的責備減少了。

所以比起關注受害者的行為,我們要做的是提出更多問題。我們應該質疑為什麼作惡者會持續做出暴力行為,以及在我們大多數人想要一個公平世界的情況下,為什麼有些人能被允許得到遠超公平的份額。

--
※ 作者: Ctea 時間: 2018-05-15 21:42:13

人類總愛「檢討受害者」?心理學:本能不這麼做會崩潰

你相信正義,相信公平嗎?這個答案每個人心理的尺度都不同,你可能覺得這個社會不公不義,但至少相信努力多少會有回報。某種程度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公平,這是人類心理自然而然的本能。但......對公平的期許,卻正是造成不公平、讓人類傾向檢討受害者的原因。

今天正好有一篇新聞:台中夾娃娃機有iPhone8!他砸1990元爽夾 打開一看超傻眼,當事人花了1990元,在夾娃娃機夾到「iPhone8」,開盒後卻發現只是一塊塑膠展示機。他到派出所提告詐欺,「台主」至今還沒有出面。這件事上了新聞後,PTT的網友留言,大多數都在怪當事人自己「又貪又蠢」。留言像是「真的有夠87」、「夾娃娃+iphone=兩倍智X」、「2000給你夾i8 這你敢信?」、「貪小便宜的下場」。

[圖]

或許1990元夾到iPhone真的不可能,但該台娃娃機上,不但沒有寫出盒內是展示機,還寫上「絕非行動電源」。可能有人覺得砸錢被騙的男子不太聰明,但更該譴責的,難道不是意圖誤導人的商家?

更不用說我們看過更多的,性騷擾或強暴的受害人,不論男女,往往都會被貼上標籤:「你是不是穿太少?」、「男生怎麼會被性侵,一定是你自己也想要」。可是,如果沒有那個出手的犯罪者,不是根本就不會有這些問題嗎?最近的#MeToo運動也是,總有不少人評論,受害者發生可能只是想紅,或是事後想起某次性行為覺得後悔。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類會檢討受害者,可能正是因為你覺得「不這麼做會全身不對勁」。

回到開頭:人們期待公平,卻學會了合理化不公平

這被稱為「公正世界偏見」(just-world bias):我們的大腦希望這個世界有可預測性、希望善有善報、希望只要我們在做「正確的事」,未來就會正確地發生好的回報。然而在這種信心下,就會出現一個反面的錯覺:「如果一個人遭遇不幸,一定是因為你曾經做了什麼才導致惡報」。所以,人類的大腦寧可傾向把出現的不公正歸罪於受害者,而不是質疑自己那套善惡有報、令人安心的世界觀。這套理論在1960年代就被提出,直到現在,我們也都還會聽到「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有本書名叫《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這兩句話就好像成功秘訣一樣流傳,幾乎人人都琅琅上口。但在花枝看來,「為失敗找藉口」其實是人類的天性,因為我們希望幫每一件發生的事情找到因果關係,我們的世界觀才能繼續維持下去不至崩蹋。而且花枝認為,我們每個人真正在做的,其實是「幫別人的失敗找藉口」:「他會失敗一定是因為有做錯事,我一路上這麼努力這麼小心,難道也會失敗嗎?怎麼可能!

在幾場心理實驗中,我們觀察到,受到同樣傷害的被害人,看起來越無辜、越無助,反而被受試者認為更令人厭煩、「他自己肯定也有問題」。人們去貶低受害者,就是防止自己世界觀崩毀的防衛性反應。當人們害怕自己所處的團體(或社會)會遭受威脅時,責怪受害者的傾向就會更加增強

例如一個窮人,可能是因為父母債留子孫而身無分文,他兼了三份工、勉強養家,最後還是撐不住而倒下......。在這種故事裡,弔詭的是,當政府越不受人民信賴,人們反而越覺得是窮人自己有問題。因為你愛國、但已經無法相信這個政府,而要你承認是政府失能導致人民受苦,就坐實了「這個國家真的很差」的想法。所以你會避免這樣思考,轉而認為窮人自己一定有什麼地方沒做好,才會陷入如此田地,他該對自己行為導致的結果負責。

心理學家也發現,越是符合刻板印象中「成功人士」標籤的人,也更有這種「認為受害者該為自己的不幸負責」的傾向。對這些成功者來說,是從小到大的每一個選擇造就了今天,因此失敗者應當也是因為做出錯誤選擇,才造成不幸,而這些人該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

說到這裡,人性似乎令人絕望。我們天生就是希望這個世界總是只獎賞走善路的人,卻無法接受世界並非如此運作。為了讓自己能繼續相信善有善報、相信努力會有好結果,我們心裡另一面,陰暗扭曲地認為那些沒有好結局的人,勢必也有自己做不好的地方。否則,如果人生沒有做錯什麼也會遭逢失敗,那我們該如何自處,還有什麼動力能讓我們努力下去?

好在我們還有希望。杜克大學的心理學研究者內米(Laura Niemi)與楊(Liane Young)發現指責受害者的傾向是可以改變的,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在新聞案件中,報導內容改為側重加害人,而非像現在一樣關注受害人有多慘、故事有多獵奇。如果人們對加害者的認知比較多,就比較不傾向譴責受害者。

所以說,我們還是有機會讓自己更善良、更有同理心。比起關注受害者做了什麼、為什麼被害,我們可以提出更多問題。例如為什麼作惡者會犯案、為什麼我們明明都希望世界是公平的,卻能夠允許一些人拿到遠遠超過自己應得的東西。

孔子說人之所以和其他動物不同,是因為有仁義,花枝的解讀是:因為我們願意犧牲自己一點點,用小小的不方便,讓所有人能過得更幸福。所以說,當你想質疑受害者的時候,不用太過譴責自己,因為這是正常的心理防衛反應。但,我們更可以多想一下,了解到自己大有機會變得更善良,別真的把難聽的話說出口。如果有一,所有人都願意給予被害者公正的評價,那世界一定就會和平許多了吧。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05-15 21:55:56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從畢業演講看台灣的「成功者情結」 via [轉噗] 【沒有人】 很有趣的觀察。台灣各大專院校所請的演講者,幾乎都是老態龍鍾所謂的「大佬成功者」。這些人先別提很多本身當年成功的手端就充滿爭議,今日所談的產業願景跟人生觀,與年輕人也有巨大的鴻溝,甚至有偏頗過時之嫌。- #k479hd - Plurk
[圖]
Plurk by 生活中找樂趣 - 16 response(s)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筆劍浮世繪】一盤之間的貧富差距──階級複製的故事 1. http://i.imgur.com/3mgIl2F.gif #貧富議題 #社會議題 #有錢真好 #成功者情結 #菁 - #l0liyh - Plurk
[圖]
Plurk by 生活中找樂趣 - 16 response(s) ...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轉噗] 【皇冬】 如果你要讓一個人變得自私自利、除了自己之外甚麼都不關心,其實很簡單─把讀書考試變成他唯一的生活目的就行了。[猜謎] 我們的教育出了甚麼問題? - #l4voku - Plurk
[圖]
Plurk by 生活中找樂趣 - 5 response(s)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放棄百萬年薪去種田,有什麼了不起?這種「勵志」故事,反映台灣最可怕價值觀-風傳媒 我們不是為他人而活。說真的,「成功」由誰定義?為何我們活得高興卻又要被酸活在自己小世界?那些人是沒辦法成功或過得爽才在酸吧?華人社會上課時常以安貧樂道當宣導,卻又雙重標準人 - #lztntt - Plurk
[圖]
Plurk by 生活中找樂趣 - 22 response(s)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輕賤無形專業的社會將自食惡果 --上報 許多勞心工作者的無形專業都被輕賤,無法獲得相應的報酬,有能力者紛紛出走,扭曲而畸形的標準主導市場發展 via http://tinyurl.com/zqec76k via - #lzvrp0 - Plurk
[圖]
Plurk by 生活中找樂趣 - 18 response(s)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05-15 22:24:32

https://goo.gl/3jN3CF / https://goo.gl/51JwH4

* 實測西門町100元「夢想販賣機」!噴水小馬桶是三小阿~ | 鍵盤大檸檬 | ETtoday新聞雲

* 「百元販賣機」抽夢想?網:幾乎都彈珠和10元飲料! | 哈特夯聞 | 熱搜話題 | OOPS! 新鮮事

* 花上千元清機台沒大獎 百元販賣機遭投訴-民視新聞 - YouTube (備分連結

* 「百元販賣機」好夯 中市議員質疑「真有大獎嗎?」 | 中彰投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05-15 22:33:50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被撿屍活該嗎?
 - #kv2opk - Plurk

[圖]
Plurk by 生活中找樂趣 - 54 response(s)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我們離印度有多遠?——譴責受害者的性侵文化 整天取笑"印度為KOBE之國"的鄉民們,你們真的覺得台灣對女性很友善? #尊重女性 #兩性尊重 #鄉民 - #ku3bbh - Plurk
[圖]
Plurk by 生活中找樂趣 - 50 response(s)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media 【今夜看上週】美國的"多元"性教育:保守派的性教育 看完只有生氣 + http://youtu.be/szgPP5EBR8o #保守份子嘴臉 - #l8tbn3 - Plurk
[圖]
Plurk by 生活中找樂趣 - 47 response(s)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轉錄] 性侵與陪伴,停止你的責備 「真相明明赤裸裸的在眼前,卻沒人選擇相信真相。 (略) 希望你們想起在角落的那一群人,他們還活著,痛苦絕望地活著。他們比小雪還勇敢,但卻沒人去關注他們...或許有個 - #l3dssa - Plurk
[圖]
Plurk by 生活中找樂趣 - 22 response(s)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性受害者為何總是隱忍不揚?《青春勿語》透過「不潔女孩」描繪社會對性犯罪的扭曲反應 - The News Lens 「我知道妳沒做錯事,但這個世界不是根據是非黑白運作的。」 如果一個人選擇主動的不道德行為(比如外遇),他隨時有終止、重新做人的機會;但女孩若曾經發生過性醜聞, - #lartig - Plurk
[圖]
Plurk by 生活中找樂趣 - 19 response(s)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我不想要讓學校知道,我怕老師會有異樣眼光」性侵13歲女網友 大學生判七年多 加上網友的反應,可見我們社會真的還有待改進、改變 - #lg1svy - Plurk Plurk by 生活中找樂趣 - 32 response(s)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05-15 22:44:02, 22:46:52

https://www.plurk.com/p/mrmlpf
#公正世界假說 #檢討受害者 #被害人二度傷害 #心理學 #網路霸凌 #性侵 #蕩婦羞辱 #成功者情節 #合理化 #夾娃娃機詐騙 #iPhone展示機 #百元福袋盒販售機 #酸民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05-15 22:49:53

https://today.line.me/TW/pc/article/BzjOJG?utm_source=lineshare&via=2cat
via https://www.plurk.com/p/mrhebr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05-17 21:41:01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Re: [心情] 厭女犯罪 #仇女厭女 #女性權益 #女權與性別平等平權 #女性主義 - #lnqa8w - Plurk
[圖]
Plurk by 生活中找樂趣 - 33 response(s) ...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05-28 14:44:55

https://images.plurk.com/1sts6xAQuEkDOLxfR9kKyA.jpg
[圖]
 

via 郭ꙭ̮✴︎

See also:

- https://www.plurk.com/p/kv2opk#!
- https://www.plurk.com/p/luqhu6
- https://www.plurk.com/p/kqzkq7?response-6978331668

#撿屍 #酒醉 #喝醉酒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08-30 21:08:39, 21:10:11

https://images.plurk.com/LM6iZTtkHEAvlXxUpg0dV.jpg
[圖]
 

via 郭ꙭ̮✴︎

See also: https://www.plurk.com/p/mocagt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08-30 21:12:17


你們教導他這不是他的錯。

我酒喝太多,調情,而且穿得太短。

是我讓自己被強暴的。

他把我留在一個停車場的樓梯間。

我的(前)男友作賤我,叫我蕩婦,叫我妓女。

我罪有應得。

我的朋友用輕蔑的眼神看我。

他們喚我垃圾,沒意識到這也可能發生在他們身上。

這個文化,你們的文化,我的文化告訴我,這是我的錯。我為此受罪。但,我的強暴犯並不知道他是個強暴犯。

我不覺得羞愧。我會出庭做證。

See also: https://imgur.com/yrz8Jia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08-30 21:13:46, 21:14:46, 21:15:25, 21:15:53

https://www.plurk.com/p/mxd93e

#談女性的人身安全和人權,反對方在哭自己的求偶困境和男性自尊不被滿足
#仇女厭女沙豬嘴臉帶歪風向離題 #檢討受害者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08-30 21:48:56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219
《漢娜的遺言》:沈重的校園懸疑劇,妖魔化的性侵恐懼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圖]
《漢娜的遺言》的播映,讓全球得以聚焦在自殺、性侵、校園霸凌議題,進而廣泛討論。以影集對照臺灣近日事件,你將發現男性霸權的歧視是不分國界地存在。因此我們更應該正視這些議題,杜絕遺憾的發生。 標籤: Netflix, 漢娜的遺言, 性侵, 13 reasons why, 青少年, 美劇, 同志, 霸凌, ...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08-30 21:51:41

https://www.instagram.com/p/By7nBiXHQkd/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6-21 02:07:28

> https://www.plurk.com/p/mrmlpf

https://www.ettoday.net/dalemon/post/35596 via https://disp.cc/b/261-aC0f
橘貓懸坐32層樓...摔下碎骨!貓9條命是謬論 人們只看到倖存者

#生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 #存活者偏差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5-14 21:28:09, 21:29:01 (台灣)

【圖文不符 X 上課囉】為什麼,我們會指責受害者,而非加害者呢?/ The Mystery of Victim Blam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HZ7faTTaqA&ab_channel=UCNPb2zCBVK6CQCfEpCBuW0A&y5goht67

- - - -

 被性侵 = 自己穿太清涼 或是 太晚還在外逗留

 遵守交通規則還被車撞 = 那就是你還是不夠小心 即便對方酒駕還是你的錯

 生病感冒 = 誰叫你身體虛弱

 工作過勞死 = 本來身體就有病 跟老闆無理加班無關

我們社會就是這麼有病。補個e04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10-26 16:55:23 (台灣)

https://www.plurk.com/p/m8sor5 【一口吃心理學】為什麼你不應該信任成功人士的建議? #生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

via https://disp.cc/b/261-bszc

※ 編輯: Ctea 時間: 2021-01-15 03:45:47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1-03-25 01:17:11, 01:17:21 (台灣)

> https://disp.cc/b/261-dW9U#:~:text=柬埔寨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94/article/12582?3ds4nr5v
不要譴責受害者!與人口販運倖存者的愛心互動指南

 柬埔寨人口販運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94/article/12499

 杜拜詐騙新聞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11101soc011/

via https://www.instagram.com/p/Cgt6oBCB3PQ/

from https://disp.cc/b/261-fd78#:~:text=CgQj5VnBOFd

※ 編輯: Ctea 時間: 2022-08-26 14:28:31 (台灣)
※ 看板: CityNight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442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