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terievv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4-02-10 15:54:46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stanagain (甜心小寶貝)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 25 淑女墓的八卦呢??
時間 Mon Feb 10 02:34:27 2014


我無限懷念與景仰的台灣女權運動 鄭至慧女士
曾為這二十五位年輕的芳英之魂寫過一篇台灣社會史發展史上的經典好文
我每讀必哭
我也曾把這篇文章拿來教我以前的高中學生
也曾在法國語言學校作文化報告時介紹這一個故事
希望大家能記住台灣的經濟發展是靠剝削多少人的福祉與安全才換來的成就
願未來所有人都能關注所有其他人的生活權
不再有工殤悲劇發生



鄭至慧  (20060615)

    照片上的女孩大多稚氣未脫。有人留著清湯掛麵的學生頭,看上去像小學生,神情卻稍嫌嚴肅,若有所思;難道已有預感:這是此生第一張,也是最後一張畢業照了?年紀大些的已把頭髮燙了,但服裝依然樸素,多是簡單大方的翻領衫。是為了去加工出口區應徵工作,才特地穿上最心愛的衣裳,照了這張相片嗎?三十多年了,這二十五名女子不老的容顏一直嵌在墓塚上方,齊齊遙望海洋。

    民國六十二年九月三日清晨,旗津島上的中洲港風平浪靜,碼頭上卻紛紛攘攘。
    中洲地區不過一萬多居民,倒有四百多人在對岸的前鎮加工出口區上班。這天正逢星期一,搭船的幾乎清一色是通勤的女作業員。
    六點多,郭麗香就在人群中翹首遠望。她還不滿十四歲,連當童工的資格都沒有,卻已經在加工區工作了一年。輪渡站上和她情況類似的女孩很多,吳秋香、李麗華與她同年,張楚雲、郭阿玉比她還小一歲。她們是聽著「阮想欲來去都市做著女工度日子」這樣的歌曲長大的,拿吃苦當吃補,只因為「世間總是著愛自己打算才合理,青春是毋通耽誤,人生的真義」。

    旗津原是三面環海的半島,自從開闢高雄港第二港口以來,半島變為孤島,出入全靠渡船,很不方便。同時,面積不足五平方公里的小島上,竟然也有重北輕南的現象。北端的旗后航線由市公車處經營,南面的中洲航線則由民營公司經營,其運輸能力、船隻設備、監督管理都遠遜於旗后航線。旗津人每每自嘲是被遺忘了的高雄市民,貧窮的中洲地區更受到雙重冷落。

    ●

    眼看著「高中六號」靠岸了,女孩兒們急忙一擁而上,心裡只惦念著一件事:說什麼也要擠上這班渡輪,否則,這個月的全勤獎金就沒指望了。她們或許不盡了解「薪資結構」的意思,卻很清楚女工本薪微薄,要靠名目繁多的獎金和津貼來貼補;遲到一次就意味著無法保持全勤記錄,等於要被扣掉八分之一以上的薪水──那可是好幾百塊錢呢。

    高中六號是一艘年久失修的逾齡木殼船,按規定只能載客十三人,但船老闆獨家經營,動輒超載到百人左右,港警所也不聞不問。清晨六點五十分,高中六號一如往常,載著八十多名乘客,吃力地開向前鎮。十幾分鐘後,渡船晃動了好幾次,艙裡的乘客更發現船艙進水,嚇得大叫:「停船!救命!」頃刻之間,船上亂成一團。

    這時,無照的駕駛員做出了一連串錯誤的判斷。不遠處原有一艘挖泥船可供停靠,駕駛員卻繼續航向前鎮;後來看到情況不妙,突然改道駛向六十一號碼頭搶泊,又因未按規定配備兩名以上的船員,不能同時綁好船頭、船尾的繩纜,使得渡船失去重心。當船尾下沈時,會游泳的人紛紛跳入海中,唯獨艙內的乘客逃生無門,束手待斃。

    有史以來,高雄港內還沒有發生過如此慘重的海難,總共有二十五人在這場人為疏失中喪生,五十一人受傷,死者全為女性。市府立即決定由市公車處接管這條航線,從此中洲人總算有了較為舒適安全的公營渡輪,多情的鄉親至今仍然感念二十五位女子死後澤被鄉人之恩。

    行船三分險,旗津人的成長經驗中原就充滿了海難的記憶。但這一次,有二十一個家庭同時失去了風華正茂的女兒,其中年齡最大的不過二十九歲,最小的才十三歲,絕大多數未滿二十,姊妹三人或二人同時喪生的也有三起。除了與親人天人永隔之慟,有些人家的家計還受到嚴重的打擊。

    ●


在那貧困的年代,討海雖是旗津人的主業,卻不足以養家活口、供子女念書。更因漁民容易出事,一般人總認為要生下三個男孩才保險,因此人口出生率高於台灣的平均值;孩子一多,生活更加困難。民國五十五年底,台灣第一個加工出口區在前鎮落成,中洲人多了一條出路。男孩要服役,要受較多的教育,平均到二十歲才出外就業;女孩則通常較早輟學,平均在十五歲時就外出工作,不僅為父母分勞,為弟妹乃至兄長賺取教育費用,更為國家賺取外匯。雖然從民國五十七年起,台灣就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但許多女孩並未享受這項福祉。尤其是長女,讀完小學就就業的比比
皆是。

    郭麗香就是典型的例子。她是家裡的老大,下面有三個妹妹和兩個弟弟,父親是船員。一年前,麗香剛從小學畢業,隨即借用別人的證件,冒名進入博士電子公司當女作業員。船難喪生的二十五名女子中,和她一樣未滿十四歲,冒名在工廠就職的共有六位。她們因未用本名投保,領取醫藥補助費與撫卹金都成問題,對家人而言無異雪上加霜。

    加工出口區在成立之初,就大量招募女作業員。一般來說,她們的工資比起男性要少三分之一以上,但當時社會上極度欠缺兩性平等的觀念,女性也只能逆來順受,抱著「假使少錢也要忍耐三冬五冬,為將來為著幸福甘願受苦來活動」的態度,向「路邊的賣煙阿姐」問一聲:「對面彼間工廠是不是貼告示欲用人?」正是這些豐沛而低廉的勞動力奠定了台灣經濟起飛的基礎。

    每天下班時間,五萬一千個女作業員像潮水般湧出前鎮廠區,這是台灣婦女史上無比壯麗的場景。她們任勞任怨,許多工廠主卻軟土深掘,不僅用不合理的薪資結構來箝制她們,還經常拖欠遲發工資。在戒嚴體制下,女工無法組織有力的婦運、工運團體來爭取權益,只能以離職、跳槽來表達不滿。等到高流動率對廠方造成困擾時,資方就違法雇用不足齡的童工──當然又以女性居多。這種剝削婦孺的現象存在已久,卻要等到七十餘位中洲勞動女性傷亡後,才獲得些許關注。

    ●

    依今日的標準來看,勞動者從住處往返就業場所途中發生事故,是明顯的工殤事件,但在昔日的時空背景下,卻被窄化為單純的交通事故。女工與童工的辛酸、就業性別歧視的不公不義並未因此引起重視,大部分媒體在報導時也只聚焦於她們年輕、未婚的特色,忽略她們的職業身份內涵。在後續的紀念活動中,官方與媒體的觀點失焦更表露無遺。


十八歲的莊清盆是罹難者之一,父親莊進春是個有心人,他一再向市長陳情,希望把高中六號在六十一號碼頭就地保留,當作交通事件紀念碑,但未獲同意。基於同樣的理由,他也力主設公墓合葬二十五位死者。許多人想當然耳,以為他為的是解決未婚女性不能在家裡受祭祀的困境,其實不然。他本人不拘泥於迷信,人家說,白髮人送黑髮人,起柩時要鞭棺譴責子女不孝,他嗤之以鼻。在他心目中,初中畢業就為一家九口打拼的次女是「這麼乖的孩子,哪有不孝?」他實在是痛惜愛女,同時愛屋及烏,希望這群女子凝聚成一個龐大動人的意象,永遠留在世人記憶中,才極力
爭取購地合葬。儘管有些家屬因埋葬方位、排位、土地等問題產生歧見,莊進春仍賣力奔走協調,並立下咒言:若因合葬而影響罹難者家屬,罪過由他一人承擔。家屬為之動容,終於達成共識,建成「廿五淑女之墓」。當時公墓位於中興里與中和里之間,後來為了配合中興商港第四貨櫃儲運中心擴建,於民國七十七年遷葬現址。生前死後,她們的命運始終與高雄的發展緊密相連。據家屬說,當時她們紛紛托夢,表示對遷葬沒有怨言,請家人寬心。或許這也反映出在親人心目中,她們就是這樣忠厚的孩子。

    ●

    三十多年來,她們墓穴相連,像下了工還依偎在一起的親愛伙伴,依出生時辰先後,整齊地排成三列。可惜墓碑上除了姓名、堂號,只有骨甕重新入土的日期,卻沒有出生日期,墓碑上的對聯也一律是「淑德長留遺萬世
女嫻永駐照千秋」。看來這裡果然是個沒有差別待遇的世界,不過如果能為每人立個小傳,或對聯能因人而作,讓憑弔者認識她們各自不同的生命內涵,應有更深刻的紀念意義。再趨前細看,愕然發現每個墓塚上的照片幾乎都遭破壞,像一張張被毀容的臉,令人怵目驚心。據家屬推測,這是賭徒來此拜求明牌失利後採取的報復行動,所以修繕後不久又遭破壞。

    台灣原有向陰廟求明牌的風俗,但民間以訛傳訛,將此地視作姑娘廟,恐怕與當初所設定的紀念意涵不夠明確脫不了干係,也有違家屬的原意。市府所立的紀念碑上「少女雲英未嫁」等用語如同陳舊的標籤,將觀者的注意力引向死者的婚姻狀況,強化了民俗中將未婚往生女性怪力亂神化的傳統,美艷女鬼戀慕異性或靈力傷人的傳說不脛而走,不啻使死者受到二度傷害。

    兩年前,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建議市府確認她們為工殤受難者,肯定她們做為職業女性、家計負擔者、經濟發展尖兵的貢獻,檢討政府與資方對她們的虧欠,為此一歷史事件提出具有性別敏感度和工安省思的說明,破除刻板印象對未婚往生女性的迷思,還她們應得的尊嚴,並為廿五淑女之墓正名。同年,高雄市勞工局在國際工殤日舉行儀式,將廿五淑女之墓正名為「工殤紀念公園」。

    事隔兩年,廿五淑女之墓的景觀改造計畫還在起步階段,正式名稱要等民調完成後方能決定。愛女情深的家屬希望勞工局多聽聽他們的意見,把目前肅穆卻冷硬的整體環境修葺得像公園一樣溫馨宜人,同時把早期台塑公司棄置在旗津的石化廢棄物從墓園四周移除,讓電石渣不再污染旗津的環境,也不再污染旗津人的視覺。眷戀女性屐痕的人經過踩風大道時,也請在此駐足,為即將成形的新地標獻上祝福與關切。

    (文中引用的歌詞皆出自「孤女的願望」,葉俊麟詞。本文轉載自「女人屐痕:台灣女性文化地標」一書,文化總會、女書文化共同出版)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11051301+20060615+news,00.html
藝文新聞|中時電子報人間|■人間---高雄廿五淑女之墓
照片上的女孩大多稚氣未脫。有人留著清湯掛麵的學生頭,看上去像小學生,神情卻稍嫌嚴肅,若有所思;難道已有預感:這是此生第一張,也是最後一張畢業照了?年紀大些的已把頭髮燙了,但服裝依然樸素,多是簡單大方的翻領衫。是為了去加工出口區應徵工作,才特地穿上最心愛的衣裳,照了這張相片嗎?三十多年了,這二十五名女子不老的容顏一直嵌在墓塚上方,齊齊遙望海洋。 ...
 




引述《doublecroxx
(雙十)》之銘言:
: 高雄的二十五淑女墓..
: 也就是現在的勞動女性紀念公園
: 據說現址原本是不在這邊的(有被遷移過)
: 原本應該是未婚勞工女姓因為乘船超載造成不幸
: 卻因為習俗所以不能列入牌位...
: 以前似乎也聽說過一些靈異傳說
: 不曉得有沒有25淑女墓的八卦呢??


--
Sent from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9.159.227.169
BONBONTONBOY:果然是用iphone的水準就是不一樣1F 02/10 02:47
goshfju:你用iphone可以排版成這樣 太強惹2F 02/10 02:49
kill90206:莊家算是中洲那邊的一個望族 其他還有陳家 孫家3F 02/10 04:39
clarafly:推,以前都只聽同學說那邊很陰,從不了解背後故事4F 02/10 08:26
KSDenilson:5F 02/10 09:23
kfboy:只能淚推了6F 02/10 09:37

--
※ 看板: terievv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259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