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ilitary
作者 MartianIT (Martian Institute Tech)
標題 Re: [討論] 米酵菌酸的化學戰劑實用性
時間 Sat Mar 30 01:11:29 2024


米酵菌酸是脂肪酸類似物 因為是脂溶性 特性是
1. 口服容易吸收 (bioavailability)
2. 容易分布到全身 (pharmacokinetics)
3. 容易通過細胞膜 進入細胞並抑制粒線體ANT
4. 低致死劑量 (LD50~1.5mg)且作用快
5. 穩定性 (vendors spec sheet是說-20C 但看來室溫可能還好 而且可以烹煮)

1.5mg很少 (一滴沙拉油就差不多100mg了) 要混進食物很容易
當暗殺用應可行
就不知致死率能不能滿足暗殺者的期待了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1.233.74.239 (美國)
※ 作者: MartianIT 2024-03-30 01:11:29
※ 文章代碼(AID): #1c1lP3SQ (Military)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711732291.A.71A.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討論] 米酵菌酸的化學戰劑實用性
03-30 01:11 MartianIT.
jetzake: 暗殺這檔子事 有時候會有宣傳需要的1F 03/30 01:13
Pegasus170: 加入食物暗殺是蠻好用的,當化學戰劑就不及格。說到飲食安全,為了滿足好人鷹及我最近對中台韓辣椒2F 03/30 01:14
jetzake: 任務成功之餘 必須昭告天下「就是我幹的」效果才好4F 03/30 01:14
Pegasus170: 製品的缺乏信心,現在改吃這兩家的辣椒醬:
https://i.imgur.com/PyvQaoJ.jpg
左側是墨西哥製,右側是義大利製。5F 03/30 01:14
[圖]
jetzake: 比如普丁這幾下 搞成「就是我幹的不然你要怎樣」
這樣對國內外的宣傳效果就到位了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 美國人用刀片飛彈打恐怖分子
車上一個小洞 裡面的目標就死了 司機竟然還無傷
跟這些例子比起來 下毒暗殺就顯得猥瑣卑劣得多
而且 真可以下到毒 能弄死人的物質多了去
要給你毒下去人死了驗不出來 殺手會不會被賴帳啊?8F 03/30 01:15
cruise: 跟ricin比起來不知道哪個比較強,最近看NCIS有一集15F 03/30 01:27
MartianIT: 蓖麻毒和米酵菌毒比較呢? 一個蛋白質一個脂質16F 03/30 01:31
cruise: 出現,描述前蘇聯用雨傘戳一下就能暗殺別人
而且無藥可救...17F 03/30 01:31
MartianIT: 蓖麻毒LC50注射要1-2mg 口服或吸入的致死劑量更高19F 03/30 01:33
patentshit: 用罕見毒素暗殺有個好處是醫院一時三刻之間也只能從常見藥物猜測跟做化驗,即使有特效解毒劑也會錯失良機20F 03/30 01:34
wahaha99: 問題是很難製備 只有實驗室用的標準品23F 03/30 01:36
patentshit: 幾年前南投催芽劑毒殺案一開始也是從症狀判斷是肉毒桿菌素中毒,後來是檢警在案發現場找到催芽劑,才推論是催芽劑並做化驗,不過都來不及了24F 03/30 01:37
MartianIT: 天馬大說到重點 適材適用 用戳的可選蓖麻毒 用吃的27F 03/30 01:38
geesegeese: 不吃辣。
朝鮮某胖子:毒劑暗殺想學嗎?
搞笑惡作劇的路人抹一下就可以28F 03/30 01:38
MartianIT: 米酵菌酸或鉈 搞化學戰還是選小分子或氣溶膠 蛋白質和脂肪酸不適合空氣傳播的大規模殺傷31F 03/30 01:40
NewCop: 如果暗殺者能混進食物的話,那毒性比這強好幾倍的東西多的是
現在要擔心的是新聞鬧大以後,會不會開始出現有一般民眾自製米酵菌酸來對討厭的人下毒33F 03/30 03:49
Pegasus170: 米酵菌酸沒那樣容易合成啦!
要自製到確定致死量,也要有實驗體確定當量。37F 03/30 04:23
NewCop: 不用合成啊,直接拿個米製品或椰子在室溫下泡水兩到三個禮拜讓他自然產生就好
普通人下毒也不會非要毒死對方不可,只要讓對方出問題就能滿足他的報復心理了39F 03/30 04:35
birdy590: 這個要製備應該不會很難 就像釀酒或醋的流程
門檻不像釀酒那麼高 至少沒人會要求它的"風味純正"只是世界上大部份國家並沒有理由去研究這種毒物
有人有查到對岸論文 用木耳上採到的菌種比較毒性
結果也跟釀酒類似 有些菌株非常毒 有些甚至無毒43F 03/30 04:43
imruck: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1.5mg很少 以二級代謝物來說量超多48F 03/30 07:16
birdy590: 呃 實驗裡泡發木耳 比較毒的菌株大概就一朵木耳的量所以除非是要做純化(像標準品) 沒必要用化學合成的所以結論還是一樣 不適合做化學戰劑 但拿來暗殺可怕吃進去不會馬上生效 大概兩三天後才會死49F 03/30 07:20
mmmimi11tw: 米酵菌酸由於需要經由口涉入才有效果
原則上不具任何的傳染性 所以他的軍事價值很低53F 03/30 07:23
Pegasus170: 那個Cholula辣椒醬也是要從嘴巴攝取,然後加一些滷五花肥肉+滷豆干配上關廟麵很好吃^_^55F 03/30 07:32
verdandy: 分子式複雜的化合物,能用發酵或提煉的,都比化學合成還簡單+便宜+能大量製備
就連分子式相對簡單的麩胺酸(納)(就是味精啦~)
很多人都嚷嚷說三小化學合成不健康
事實上如果用的是純化學合成的,那價格加下去之前57F 03/30 07:38
birdy590: 目的是拿來毒死人 並不需要講究風味純正 @@62F 03/30 07:42
verdandy: 會先掂量荷包肥瘦。商業產品用的是發酵物萃取
不過米酵菌酸專家說要中性環境,這在非實驗條件
比較難達成,但在實驗室控制環境下是相對容易的
至少不必擔心其他微生物的二次代謝物造成的pH變化63F 03/30 07:42
geesegeese: 中國怎麼都在研究這些有的沒的67F 03/30 07:52
geordie: 有發現嗎,這些中毒的受害者都有腹瀉的症狀,有可能表示這種毒素很容易被排出去,無法全部吸收68F 03/30 07:53
birdy590: 呃 這在致命量裡面應該已經考慮進去了70F 03/30 07:56
kdjf: 首先被發酵的東西要含致命毒"菌株" (這隻菌種不是常態存在,會大量產生這個毒素的菌株更少見。接著發酵菌群要歪掉,正常菌群往往先出現黴菌(和酵母)產生其它味道。接著要確認需要的劑量等等... 直接用蓖麻之類的一樣難被即時發現71F 03/30 08:09
birdy590: https://rb.gy/sc1191
這個研究方向應該可以讓一整批煙酒生畢業76F 03/30 08:31
Identification of Burkholderia gladioli pv. cocovenenans in Black Fungus and Efficient Recognition of Bongkrekic Acid and Toxoflavin Producing Phenotype by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 PMC
[圖]
Burkholderia gladioli pv. cocovenenans is a serious safety issue in black fungus due to the deadly toxin, bongkrekic acid. This has triggered the dema ...

 
MartianIT: 樓上論文black fungus是指黑木耳?78F 03/30 08:36
birdy590: 對 結果大致上顯示, 在黑木耳產地危險的菌株很多79F 03/30 08:41
mmmimi11tw: black fungus 對阿 就是黑木耳80F 03/30 10:23
smallreader: 推知識81F 03/30 10:30
fragmentwing: 所以吃黑木耳其實很危險嗎?82F 03/30 11:02
kdjf: 不會,次級代謝物沒那麼容易出現和累積83F 03/30 11:14
mmmimi11tw: 正常情況下木耳是沒有任何危害的
會產生致病源都是有經過感染或污染的情況84F 03/30 11:19
birdy590: 在木耳上面的時候算是共生關係 通常會有種平衡在
畢竟很快把宿主搞死了 對細菌來說沒有什麼好處
已知拿去泡水就有危險了 因為平衡瞬間被打破86F 03/30 11:24
alex4605: 如果是討論暗殺那有很多其他選擇,包含 鈽210或VX,藥品的製備跟途徑也需要考量 (印象中俄國有搞過用雨傘發射毒株的暗殺)89F 03/30 11:36
mmmimi11tw: 是釙  鈽沒有210這種同位素XD92F 03/30 11:39
alex4605: 另外其實有解毒劑的毒物其實真的是少數,對於毒化物患者有時候其實只有支持性療法。甚至考慮大家生活中常見的藥物過量中毒,在有些病人身上因為患者常常都是多種藥物一次乾杯,有時使用解毒劑並不一定對患者比較好。例: 可能我A藥解了A毒,但實際上 A毒正在壓制 B毒的效果
打錯 感謝揪出XDDDD 前文是指Po210沒錯XD。Pu210這什麼可怕不穩定的N/P值 天XD93F 03/30 11:40
Schottky: 釙 Polonium 這個元素名是從「波蘭」來的101F 03/30 13:10
skyhawkptt: 感謝美食建議(大誤) 蓖麻毒鉑銥合金球加雨傘是冷戰時期蘇聯愛用的暗殺手法...近年則改用鉈102F 03/30 13:22
smpian: 這軍事用途大概就烏克蘭阿嬤毒死俄軍的等級104F 03/30 13:48
zyic: 暗殺不需要解毒,但化學戰劑需要解毒105F 03/30 13:55

--
--
作者 MartianIT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
(MartianIT.): Re: [討論] 米酵菌酸的化學戰劑實用性 - Military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