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25-07-11 14:18:35
看板 home-sale
作者 標題 Re: [閒聊] 年薪兩百萬中產階級都快買不起北市房了
時間 Thu Jul 10 00:40:45 2025
家戶或個人所得介於全體所得中位數75%至200%者
家戶或個人所得介於全體所得中位數75%至200%者
家戶或個人所得介於全體所得中位數75%至200%者
家戶或個人所得介於全體所得中位數75%至200%者
家戶或個人所得介於全體所得中位數75%至200%者
"台灣" 72-192
"台灣" 72-192
"台灣" 72-192
112年臺北市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數及中位數分別為144.8萬元及131.8萬元
2023年
目前2025年
98.85-263.6
收入還是可支配所得
75%講的是稅前個人戶
200%講的是稅前雙薪戶
http://i.imgur.com/PRy3vpi.jpg
![[圖]](https://i.imgur.com/PRy3vpih.jpeg)
112年收
台北
1房 其他不限
實價登錄
http://i.imgur.com/9PjiEhS.jpg
![[圖]](https://i.imgur.com/9PjiEhSh.jpeg)
總價有400多萬的 算500萬吧
房價所得比
http://i.imgur.com/Xk8NxYf.jpg
![[圖]](https://i.imgur.com/Xk8NxYfh.jpeg)
依據公開資料計算
謝謝指教
台北中位數所得倍率越是台灣1.6倍長期穩定
所以用國富報告
可以推估2021年中位數淨資產約1400萬
現在2025年
可以推估大致上約為1900-2000萬
中位數
如果用0.75去看
在台北淨資產1400以上叫 中產底層
4000萬淨資產大約是OECD 的中產頂標
還不到頂層
推估淨資產大概要6000萬
不然去貴族學校一個一個問淨資產會不會低於6000萬好了?
※ 引述《TrySoHard (夢永遠都只是夢)》之銘言:
: 每次提到類似的事情,都會有一堆人用自己身邊經驗來講....
: 關於中產階級~
: 上網搜尋可以找到國發會網站有近年的研究~臺灣中產階級所得變動趨勢之研究
: https://www.ndc.gov.tw/nc_415_36623
: 作者~
: 連賢明(政大財政系教授
: 楊子霆(中研院研究員、台大、政大副教授
: 曾中信(東吳副教授
: ps.以上是網路上搜尋的,若有錯請告知
: 內文有寫,他們的研究是採用OECD所使用之中產階級定義,即家戶或個人所得
: 介於全體所得中位數75%至200%者。
: 台灣2023年的家庭可支配年所得中位數為96.1萬元,如果以這個來算,75%~200%
: 大約是家庭可支配年所得72萬到192萬
: 所以家庭年收200萬算中產? 應該已經差不多不算了吧,因為超過了
: 如果覺得這個太低,一定要用中位數5.10倍當中產,那是你的事,或是說為什麼
: 不納入家產去算,你可以去跟那些經濟學者辯論....
: 一堆人都採用身邊的樣本然後說出什麼年收300.500以上才算中產
: 就很像說蘋果供應鏈的某老闆身價一百億,但是因為他認識的都是身價幾百、上千億
: 、甚至上兆的,然後覺得自己不算有錢人一樣,有什麼意義?
: 至於中產階級買不買得起台北,我覺得常常這種文都沒有聚焦...
: 這種太攏統的問題實在很無言...
: 問題要問清楚,例如~
: 1.怎樣叫買得起?買一個台北蛋殼區的50年套房+凶宅+房貸40年算買得起嗎?
: 2.然後一定會有人講家產,對~這很重要,所以這問題是不是先說清楚家裡是0後援
: ,或是有多少後援的情況?
-----
Sent from JPTT on my Vivo V231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64.224.159 (臺灣)
※ 作者: kusomanfcu 2025-07-10 00:40:45
※ 文章代碼(AID): #1eRfkG-D (home-sal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752079248.A.F8D.html
※ 同主題文章:
07-08 22:42 ■ [閒聊] 年薪兩百萬中產階級都快買不起北市房了
07-09 08:48 ■ Re: [閒聊] 年薪兩百萬中產階級都快買不起北市房了
07-09 23:52 ■ Re: [閒聊] 年薪兩百萬中產階級都快買不起北市房了
● 07-10 00:40 ■ Re: [閒聊] 年薪兩百萬中產階級都快買不起北市房了
07-10 15:14 ■ Re: [閒聊] 年薪兩百萬中產階級都快買不起北市房了
→ : 最低中產階級 要買房還真的可以1F 07/10 00:41
→ : 72萬那個 海灣新城 房價所得比低於1
→ : 還有一堆地方可以更低因為是“台灣”中產階級
→ : 還有此數字排除 非綜合所得部分
※ 編輯: kusomanfcu (106.64.224.159 臺灣), 07/10/2025 00:54:32→ : 72萬那個 海灣新城 房價所得比低於1
→ : 還有一堆地方可以更低因為是“台灣”中產階級
→ : 還有此數字排除 非綜合所得部分
※ 編輯: kusomanfcu (106.64.224.159 臺灣), 07/10/2025 00:56:37
→ : 不用計算資產這麼複雜啦,5F 07/10 00:57
→ : 人人都是中產不是皆大歡喜嗎!
→ : 中產買不起房就是社會問題政府無能,
→ : 就這麼簡單,可以結案了
→ : 人人都是中產不是皆大歡喜嗎!
→ : 中產買不起房就是社會問題政府無能,
→ : 就這麼簡單,可以結案了
→ : 中位數資產1900萬 可以有一半的人沒有 所以同溫層體感9F 07/10 01:04
→ : 問題 數字冷冰冰
→ : 問題 數字冷冰冰
推 : 其實爭論這些定義沒用,11F 07/10 01:10
→ : 買不起就是買不起,不會因為你是不是中產而改變~
→ : 頂多嘴起來比較爽...有用嗎
→ : 買不起就是買不起,不會因為你是不是中產而改變~
→ : 頂多嘴起來比較爽...有用嗎
→ : 這主題很好笑,就是超多人想買北市價格自然漲14F 07/10 01:25
→ : 大家都要買當然看財力,200萬為什麼一定要買得起?
→ : 買北市是看你PR多少欸 PR如果再細分呢? 順序不就排到後面
→ : 大家都要買當然看財力,200萬為什麼一定要買得起?
→ : 買北市是看你PR多少欸 PR如果再細分呢? 順序不就排到後面
推 : UBS三週前的全球財富報告17F 07/10 01:45
→ : 台灣人均是312075,中位數是114871
→ : 2024台幣算32元就是人均約1000萬,中位數約370萬
→ : 包含房地產並扣除負債
→ : 台灣人均是312075,中位數是114871
→ : 2024台幣算32元就是人均約1000萬,中位數約370萬
→ : 包含房地產並扣除負債
推 : 正常人到底買不起 只是眼高手低而已21F 07/10 01:47
→ : 正常人到底誰買不起
→ : 正常人到底誰買不起
推 : 買得起的不想要 想要的買不起 很容易變成這樣23F 07/10 02:11
→ : 只要跟你看上同房子的比你有錢 你就會輸
→ : 不管對方錢從哪來
→ : 只要跟你看上同房子的比你有錢 你就會輸
→ : 不管對方錢從哪來
→ : 另外人家去年年初的金字塔那張圖應該都看過26F 07/10 02:13
→ : 3000萬淨資產約在前3.8%
→ : 2000萬的話叫ChatGPT用對數分布算,大概7%
→ : 只能說還好台灣不只台北一個城市
→ : 3000萬淨資產約在前3.8%
→ : 2000萬的話叫ChatGPT用對數分布算,大概7%
→ : 只能說還好台灣不只台北一個城市
→ : 3000萬淨資產有這麼前面喔30F 07/10 02:17
推 : 推爭論定義沒用,買不買的起是看"錢",不是看"名稱"31F 07/10 02:37
→ : 在怎麼左派的政府,也不會推個你符合"中產"的定義給你買
→ : 你想買的房子和你想買的價格
→ : 在怎麼左派的政府,也不會推個你符合"中產"的定義給你買
→ : 你想買的房子和你想買的價格
推 : 新店有180萬的房子,他不用一年就可以全款,買不起房子34F 07/10 03:00
→ : ?
→ : 新店有房子只有180萬,不用一年就可以全款,買不起房子
→ : ?
→ : 新店180就有房子了,買不起房子?
→ : 抱歉,LAG重複推文
→ : ?
→ : 新店有房子只有180萬,不用一年就可以全款,買不起房子
→ : ?
→ : 新店180就有房子了,買不起房子?
→ : 抱歉,LAG重複推文
噓 : 真的假的啦,四年台北市中產階級淨資產中位數直接噴5-60040F 07/10 03:17
→ : ?
→ : 經濟學跟體育老師學的就對了?
→ : 9%年化增長,你當台北市經濟增長打雞血阿搞笑
→ : 我不曉得你所謂中產底層的數據怎麼推來的
→ : https://is.gd/fhCSXH
→ : 可能可以多著墨,這是我找到的資訊
→ : ?
→ : 經濟學跟體育老師學的就對了?
→ : 9%年化增長,你當台北市經濟增長打雞血阿搞笑
→ : 我不曉得你所謂中產底層的數據怎麼推來的
→ : https://is.gd/fhCSXH
→ : 可能可以多著墨,這是我找到的資訊
台灣中產階級消失中 富者愈富 吃掉中產財富8個百分點 | 寶島大小事 | 台灣 | 世界新聞網 時隔30年,主計總處在4月底再次公布國人家庭財富分配調查報告,讓不少人心驚,尤其是兩個關鍵數字的增減,落實了長久以來大家... ...
推 : 貴族學校的中產比你想像中的多,一樣用數據去看就好了47F 07/10 05:33
→ : ,學生人數跟淨資產破億的人數
→ : ,學生人數跟淨資產破億的人數
推 : 你這篇是個人資產還是家庭資產呢49F 07/10 05:34
→ : 高估自己資產的一狗票,等到真的出問題或是要變現的時候50F 07/10 05:38
→ : ,才發現自己是那個沒穿泳褲的呵
→ : 沒有變現或是現金流沒有增加就是小丑一個:)
→ : ,才發現自己是那個沒穿泳褲的呵
→ : 沒有變現或是現金流沒有增加就是小丑一個:)
推 : 台灣前10%也有230萬人,你就是要跟這麼多人競爭53F 07/10 06:51
→ : 相反的後20%是廢物,也有460萬人在拖累
→ : 相反的後20%是廢物,也有460萬人在拖累
→ : 講廢物過分了吧呵55F 07/10 06:57
→ : 買房子一定是看家庭資產56F 07/10 07:17
→ : 怎麼只單純看個人薪水
→ : 怎麼只單純看個人薪水
推 : 用年輕時的薪資跟別人老人家的資產比幹嘛啦,何必這麼過58F 07/10 07:41
→ : 不去
→ : 200萬收入的累積到老也不見得會輸
→ : 生活也不會比那些老人過得差
→ : 不去
→ : 200萬收入的累積到老也不見得會輸
→ : 生活也不會比那些老人過得差
![[圖]](https://i.imgur.com/dSYob3Th.jpeg)
![[圖]](https://i.imgur.com/q5Oask5h.jpeg)
推 : 我以前住過內湖公寓,論可動用收入比起來,200萬絕對不會64F 07/10 07:44
→ : 輸住內湖老公寓的多數人啦
→ : 輸住內湖老公寓的多數人啦
→ : 一堆可憐人66F 07/10 07:45
→ : 你買房子 一定是包含看家裡有沒有贊助 或是夫妻一起繳67F 07/10 07:45
![[圖]](https://i.imgur.com/qEN4selh.jpeg)
推 : 公寓很多擠超過5個成人的69F 07/10 07:46
→ : 想要比人家的居住品質高,花費比別人更多,不是應該的嗎
推 : 然後家產又算老的資產,又算小的資產,跟老公寓的比資產
→ : 幹嘛啦
→ : 想要比人家的居住品質高,花費比別人更多,不是應該的嗎
推 : 然後家產又算老的資產,又算小的資產,跟老公寓的比資產
→ : 幹嘛啦
→ : 75%-200% 看就知道73F 07/10 07:52
→ : 最低的75%是用稅前中位數資料算個人戶
→ : 最高200%是稅前雙人收入戶
→ : 有些人就自以為聰明
→ : 別人在喊中產大量消失 然後有人把中產圈成超級多人
→ : 最低的75%是用稅前中位數資料算個人戶
→ : 最高200%是稅前雙人收入戶
→ : 有些人就自以為聰明
→ : 別人在喊中產大量消失 然後有人把中產圈成超級多人
→ : 公寓一堆返鄉住爸媽家的......感覺混不好。78F 07/10 07:55
推 : 光是不結婚,中產就少超多人啦XD79F 07/10 07:55
→ : 現學現賣,達克效應呵80F 07/10 07:55
→ : 全世界都知道兩極化 然後同溫層 不繳稅的實質負稅率每81F 07/10 07:55
→ : 天說繳稅的和他同層
→ : 天說繳稅的和他同層
→ : 1.後面的人會補上來83F 07/10 07:56
→ : 阿不就吸血鬼米蟲84F 07/10 07:56
→ : 2.大家不婚不生,經濟體縮小,資產規模自然跟著縮小85F 07/10 07:56
→ : 越圈越大人人都中產就沒有財富差距了是吧 那也剛好阿86F 07/10 07:57
→ : 買不起的中產叫活該 一堆人都買的起了
→ : 買不起的中產叫活該 一堆人都買的起了
→ : 不會因為你不婚不生就不用競爭,你沒看到的問題還在後面88F 07/10 07:57
→ : 等著你w
→ : 等著你w
→ : 一堆自以為聰明 整個到處矛盾的90F 07/10 07:57
→ : 所以正中間的推估中產就是家戶稅前中位數的137.5%
→ : 然後112年的數字是接近180萬收入,當然也代表一堆人體
→ : 感200萬才能過的像個人是正確的
→ : 因為你剛好過半
→ : 所以正中間的推估中產就是家戶稅前中位數的137.5%
→ : 然後112年的數字是接近180萬收入,當然也代表一堆人體
→ : 感200萬才能過的像個人是正確的
→ : 因為你剛好過半
推 : 這個看起來蠻合理的95F 07/10 08:27
推 : 他不是或嗎,你理解錯了吧96F 07/10 08:42
→ : “全體中位數” 家庭 個人97F 07/10 08:55
→ : 最低必然是個人
→ : 沒有或這個東西
→ : 最低必然是個人
→ : 沒有或這個東西
推 : 一堆人意淫其他人薪資100F 07/10 09:35
推 : 我超過200萬很多,也不會想買台北市,台北市居住成本太101F 07/10 09:41
→ : 高了。
→ : 高了。
→ : 如果不在台北市工作,本來就不用買台北市啊XD103F 07/10 09:44
推 : 台北市明明居住成本就不高,一堆便宜的資源,選擇很多104F 07/10 09:44
→ : 有問題不會把我這篇文章印下來去找教授問喔105F 07/10 10:38
→ : 不是很喜歡蝦鬼扯嗎 印下來拿去找教授問
→ : 不是很喜歡蝦鬼扯嗎 印下來拿去找教授問
推 : 推定義正確107F 07/10 11:30
推 : 看一看很可怕, 中位數 = 門檻一直提升, 連當中產都很難
推 : 看一看很可怕, 中位數 = 門檻一直提升, 連當中產都很難
→ : 2020之前有股票,黃金,不動產,資產價格都暴衝以倍數計109F 07/10 11:42
→ : 算,中位數沒衝一倍以上就反應有多少人是無產了
→ : 算,中位數沒衝一倍以上就反應有多少人是無產了
推 : 這雖然籠統但是貼近真實情況太多了111F 07/10 11:43
推 : 這五年台灣人均淨資產成長112F 07/10 11:46
→ : ‘’至少‘’50%以上絕對不是空口白話,
→ : 不說房地產,股市指數都翻倍了,
→ : 你可以說不是人人都可以獲利,
→ : 是,成長的果實永遠不會被均分,
→ : 越靠前的資產持有者可以吃更多,
→ : 中位數1400‘’只‘’成長到1900很合理,
→ : 然後淨資產3000萬絕對沒有PR96以上
→ : 甚至連PR90都很困難。
→ : ‘’至少‘’50%以上絕對不是空口白話,
→ : 不說房地產,股市指數都翻倍了,
→ : 你可以說不是人人都可以獲利,
→ : 是,成長的果實永遠不會被均分,
→ : 越靠前的資產持有者可以吃更多,
→ : 中位數1400‘’只‘’成長到1900很合理,
→ : 然後淨資產3000萬絕對沒有PR96以上
→ : 甚至連PR90都很困難。
推 : 說大家都成長很多不見得 但真實PR50上面的樓梯是越隔越遠121F 07/10 11:49
→ : 以前PR80跟PR90可能只差三千萬 現在可能差兩三億
→ : 以前PR80跟PR90可能只差三千萬 現在可能差兩三億
推 : 推quiet大講的話123F 07/10 12:00
推 : 房版滿滿的資產焦慮,沒資產一億的人來這,真的只有得
→ : 到滿滿的負面情緒~我好窮好窮阿
推 : 房版滿滿的資產焦慮,沒資產一億的人來這,真的只有得
→ : 到滿滿的負面情緒~我好窮好窮阿
推 : PR80 90的差距沒那麼大,126F 07/10 12:15
→ : 幾億大概是8x 跟 95up的差距
→ : 差距從8位數拉開到9位數
→ : 幾億大概是8x 跟 95up的差距
→ : 差距從8位數拉開到9位數
推 : 其實我覺得用流量來定義階級有根本上的錯誤...129F 07/10 12:30
→ : 雖然是OECD的標準啦 但我蠻不以為然的 財富是存量
→ : 的意義大於流量
→ : 流量只能說是變動的方向 (階級提昇或下降的可能性)
→ : 在國家統計上 流量是容易取得的數字 存量是不容易精
→ : 確的數字 所以OECD才從流量去當標準吧 我猜
→ : 雖然是OECD的標準啦 但我蠻不以為然的 財富是存量
→ : 的意義大於流量
→ : 流量只能說是變動的方向 (階級提昇或下降的可能性)
→ : 在國家統計上 流量是容易取得的數字 存量是不容易精
→ : 確的數字 所以OECD才從流量去當標準吧 我猜
→ : 講話前還是多動動大腦135F 07/10 12:39
→ : Pr80跟90差兩三億,少的你補嗎
→ : Pr80跟90差兩三億,少的你補嗎
推 : 6000萬太扯了,我家老台北人目前沒那麼多。如果是平行137F 07/10 12:46
→ : 宇宙的我光我自己可能就超過了。
→ : 宇宙的我光我自己可能就超過了。
→ : PR90有5000萬都很難吧XD139F 07/10 12:59
→ : 沒灌水的話肯定是沒有140F 07/10 13:02
推 : 根據國富報告 2023年底PR90是3400萬左右 當時是這波141F 07/10 13:02
→ : 股市多頭的起漲點 現在的話抓4500~5000萬是合理的
→ : 股市多頭的起漲點 現在的話抓4500~5000萬是合理的
→ : 看你是要相信大行的財富報告,還是要信鄉民唬爛143F 07/10 13:03
推 : 我會信政府的國富報告 然後再高抓一點(考慮海外資產144F 07/10 13:04
→ : 一年半增長抓15%就很多了145F 07/10 13:07
推 : 可能一直在講台北市 家戶 講到我也有點混再一起146F 07/10 13:08
→ : 我只是想表達PR高階的每一階越差越多
→ : 但PR低的增長非常低 可能比薪資增長還低
→ : 我只是想表達PR高階的每一階越差越多
→ : 但PR低的增長非常低 可能比薪資增長還低
推 : 我之前大概估過,2024不含自住房149F 07/10 13:09
→ : 淨資產3000萬應該可以摸到PR90左右
→ : 淨資產3000萬應該可以摸到PR90左右
→ : 台北市大樓中位數總價3450萬 自有率算一算 無貸款率下去151F 07/10 13:09
→ : 富人集中其他資產算一算 台北市數字應有全台灣的大約2倍
→ : 富人集中其他資產算一算 台北市數字應有全台灣的大約2倍
→ : 單論台北市的位階差距更大沒錯153F 07/10 13:10
→ : 因為中間幾千萬的人真的太多了 隨便一兩間房子就超過154F 07/10 13:11
→ : 真的敢全部資產放股市的也沒那麼多,扣掉生活開銷還要繳155F 07/10 13:11
→ : 稅等等,15%甚至是高估
→ : 稅等等,15%甚至是高估
→ : 但真的要高資產的 地產比例是逐步降低的157F 07/10 13:11
→ : 但沒有那麼針對性的數字,只能用推算,158F 07/10 13:12
→ : 儲蓄、股利所得、海外繳稅、房價交易流量,
→ : 去回推跟估算
→ : 儲蓄、股利所得、海外繳稅、房價交易流量,
→ : 去回推跟估算
→ : 房產佔資產比例最高是大概23千萬以下的族群 後面一直降161F 07/10 13:12
→ : 十億以上族群之前是說只有14%左右的資產是房產?
→ : 十億以上族群之前是說只有14%左右的資產是房產?
→ : 另一點:賺到的都繼續滾,經濟是運轉不起來的163F 07/10 13:12
→ : 目前的價格跟貸款政策來說164F 07/10 13:13
→ : 淨資產過4 5000萬,無法都放住宅用的,
→ : 當然不是完全不能,只是效益問題
→ : 淨資產過4 5000萬,無法都放住宅用的,
→ : 當然不是完全不能,只是效益問題
推 : 2023年底台積電才500塊 那是谷底167F 07/10 13:13
→ : 喜歡穩定或是熟悉標的的照樣可以玩,168F 07/10 13:14
→ : 但就要特化收租或是滾動式高頻買賣
→ : 但就要特化收租或是滾動式高頻買賣
→ : 等兩三年後主計處公佈2025年底的數字可以再來檢視170F 07/10 13:14
→ : 換個方式講:富人的消費能力被嚴重低估171F 07/10 13:14
→ : 富人的消費能力會有閥值172F 07/10 13:15
推 : 意思是淨資產過五千萬,無法都投入房地產投資嗎?效益173F 07/10 13:17
→ : 太差?
→ : 太差?
推 : 房地產的上限大概是兩億淨資產吧 5~10間房子扣貸款175F 07/10 13:19
→ : 超過十間的話就要開公司了 也就是投入房地產實業
→ : 超過十間的話就要開公司了 也就是投入房地產實業
推 : 是的,豪宅線、間數限制、增貸限制,177F 07/10 13:19
→ : 第1項限制高總增值效益跟租金收益差,
→ : 2、3項限制你的槓桿、資金利用
→ : 第1項限制高總增值效益跟租金收益差,
→ : 2、3項限制你的槓桿、資金利用
→ : 那樣就比較不算個人投資 算是經營事業180F 07/10 13:19
→ : 你可以轉商或是地,但不會是純住宅用181F 07/10 13:20
→ : 我有說 是自然人購買住宅用房地產
→ : 甚至目前來說夫妻各一間就是最大化,
→ : 一人掛兩間都很不划算,關鍵在
→ : ‘’後續不可增貸超過已還本金‘’
→ : 我有說 是自然人購買住宅用房地產
→ : 甚至目前來說夫妻各一間就是最大化,
→ : 一人掛兩間都很不划算,關鍵在
→ : ‘’後續不可增貸超過已還本金‘’
→ : 他們有的資產不會全是股票,也不會全是台積電股票186F 07/10 13:23
→ : 無限輪迴現金買掛4,也很難到‘’高總量‘’規模187F 07/10 13:24
推 : 嗯好啦 其實我覺得4000/4500/5000萬都可以 大概就188F 07/10 13:25
→ : 在那個範圍 反正不會是上億 也不會是不到3000
→ : 在那個範圍 反正不會是上億 也不會是不到3000
美國富人成經濟「大主力」! 總消費額佔全美一半|財富自由
吳孟峰/核稿編輯許多美國人正受通膨之苦,支出須更精打細算,但富裕人士卻大肆消費。《華爾街日報》報導,經濟學家馬克詹迪(Mark Zandi)估計,光是高收入前10%族群的消費,就貢獻美國近3分之1的GDP。根據穆迪分析的最新數據,美國收入最高的10%家庭(家庭年收入約25萬美元或以上)的消費支出現已 ...
吳孟峰/核稿編輯許多美國人正受通膨之苦,支出須更精打細算,但富裕人士卻大肆消費。《華爾街日報》報導,經濟學家馬克詹迪(Mark Zandi)估計,光是高收入前10%族群的消費,就貢獻美國近3分之1的GDP。根據穆迪分析的最新數據,美國收入最高的10%家庭(家庭年收入約25萬美元或以上)的消費支出現已 ...
推 : 台灣高資產消費本來就很高啊 客座三星主廠36000/人193F 07/10 13:39
→ : 都開得出來了 Bellavita 牡丹卡是年消費1000萬元
→ : *三星主廚
→ : 都開得出來了 Bellavita 牡丹卡是年消費1000萬元
→ : *三星主廚
→ : 名目gdp 2019:21540,2025:30507196F 07/10 13:42
→ : 這個gdp是美國的,長期來看兩個東西不會脫鉤太嚴重
→ : 文章裡面說財富的增長是大概45%,名目gdp大概是41.6%
→ : 這個gdp是美國的,長期來看兩個東西不會脫鉤太嚴重
→ : 文章裡面說財富的增長是大概45%,名目gdp大概是41.6%
推 : 美國是內需型經濟體 台灣是出口導向 gdp的組成比例199F 07/10 13:44
→ : 差很多 你不能拿美國套台灣 美國GDP就是消費趨動
→ : 台灣不是 台灣GDP是出口趨動
→ : 台灣的內需消費角色主要是在出口表現不佳時保底的
→ : 差很多 你不能拿美國套台灣 美國GDP就是消費趨動
→ : 台灣不是 台灣GDP是出口趨動
→ : 台灣的內需消費角色主要是在出口表現不佳時保底的
→ : 所有經濟體都應該是消費驅動203F 07/10 13:46
→ : 所有經濟體都內需趨動 那發展中國家永遠不用發展204F 07/10 13:47
→ : 沒有出口導向政策 發展中國家無法累積財富 翻身到
→ : 沒有出口導向政策 發展中國家無法累積財富 翻身到
→ : Gdp本身就是開支法跟收入法206F 07/10 13:47
→ : 已開發國家207F 07/10 13:47
→ : 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他們不會脫鉤208F 07/10 13:48
→ : 你講的根本脫離世界現實和歷史 台灣南韓香港新加坡209F 07/10 13:48
→ : 你賺到的錢,要在國內運作起來,那就會變消費驅動210F 07/10 13:49
→ : 從開發中國家翻身到已開發富國 完全不是靠內需211F 07/10 13:49
→ : 內需成長是國家富起來之後的附帶效應而已
→ : 內需成長是國家富起來之後的附帶效應而已
→ : 問題就是不會改變他們最終就是不會脫鉤啊213F 07/10 13:51
→ : 平衡點行成以後不脫鉤才是合理
→ : 平衡點行成以後不脫鉤才是合理
推 : GDP是流量 財富淨額是存量 你覺得流量和存量的成長215F 07/10 13:55
→ : 率掛鉤的邏輯 就等於是說一個人年薪和資產的成長率
→ : 是掛鉤的
→ : 率掛鉤的邏輯 就等於是說一個人年薪和資產的成長率
→ : 是掛鉤的
→ : Gdp是整個經濟體,你的收入資產是個人哪裡一樣218F 07/10 13:56
→ : 經濟體運轉起來就是會有平衡點在
→ : 用收入來想,你的資產價值更多本來就是你的現金流所決定
→ : 所有人都變很有錢,通脹率就不會是我們看到的那麼低
→ : 經濟體運轉起來就是會有平衡點在
→ : 用收入來想,你的資產價值更多本來就是你的現金流所決定
→ : 所有人都變很有錢,通脹率就不會是我們看到的那麼低
![[圖]](https://i.imgur.com/VlpAkiv.jpeg)
![[圖]](https://i.imgur.com/mZbo6TRh.jpeg)
→ : 補個圖224F 07/10 14:11
推 : 你說的那個gdp和財富累積掛鉤只有在一個政治實體生225F 07/10 14:15
→ : 命週期的上昇到觸頂端才是這樣
→ : 和個人的情況類似 你只有在生命週期的上昇段時是
→ : 年收成長率和財富成長率高度相關的
→ : 命週期的上昇到觸頂端才是這樣
→ : 和個人的情況類似 你只有在生命週期的上昇段時是
→ : 年收成長率和財富成長率高度相關的
112年國富統計台股多頭助攻 平均每戶家庭資產1889萬創新高 | 產經 | 中央社 CNA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112年國富統計,儘管當年受到終端需求疲弱、庫存調整影響,全年經濟成長率僅1.12%,但台股迎來多頭行情,全年大漲逾2成,連帶推升家庭財富,112年底家庭部門平均每戶淨值創新高達新台幣1889萬元,年增率則達6.56% ...
推 : 一個盲點是不是所有人的資產都歐印風險標的,成長幅230F 07/10 14:16
→ : 度不一,甚至還有停損的,所以不能說股市漲多少標準
→ : 就應該提高多少
→ : 度不一,甚至還有停損的,所以不能說股市漲多少標準
→ : 就應該提高多少
→ : 你可以去看一下Ray dalio那本 變化中的世界秩序233F 07/10 14:16
→ : 裡面很好的解釋了帝國興衰的週期性
→ : 裡面很好的解釋了帝國興衰的週期性
→ : 文章裡面有寫到1. 112年底家庭部門平均每戶淨值創新高達235F 07/10 14:17
→ : 新台幣1889萬元,年增率則達6.56%。2. 112年雖然整體經濟
→ : 成長放緩,但是台股表現亮眼,台股加權指數全年上漲26.83
→ : %
→ : 新台幣1889萬元,年增率則達6.56%。2. 112年雖然整體經濟
→ : 成長放緩,但是台股表現亮眼,台股加權指數全年上漲26.83
→ : %
→ : UBS今年也提到台灣百萬鎂人口約76萬人,跟去年比沒239F 07/10 14:17
→ : 有特別顯著的成長
→ : 有特別顯著的成長
→ : 因為國家興衰的週期很長(150~300年) 你只拿美利堅治241F 07/10 14:17
→ : 世的一段時期來看 可能就會得到gdp與財富成長率掛勾
→ : 世的一段時期來看 可能就會得到gdp與財富成長率掛勾
→ : 好哈,感謝分享,我其實挺喜歡思考這些問題243F 07/10 14:17
→ : 的結論 但是歷史帝國的下行週期(荷蘭/大英帝國)時244F 07/10 14:18
→ : 那些國家的GDP成長率和人均財富是脫鉤的
→ : 那些國家的GDP成長率和人均財富是脫鉤的
→ : 我還沒有看過,但直覺感覺這個脫鉤應該是指實質gdp246F 07/10 14:19
→ : 單純就是流量和存量脫鉤247F 07/10 14:19
→ : 流量先往下,但存量有慣性,所以還在緩慢成長
→ : 流量先往下,但存量有慣性,所以還在緩慢成長
→ : 得到這個掛勾是思考後的結果,不是先找到相關問說他們會249F 07/10 14:20
→ : 掛勾
→ : 思考完才去找數據佐證
推 : 挺有趣的晚點來看看,突然找書看好不習慣哈,最近幾乎都
→ : 是看影片,書我基本只有在看財務報告分析報告那種哈
→ : 有影片欸!
→ : https://is.gd/NkBI1i
→ : 多提一個觀點,個人的話應該是年紀大之後收入跟資產反而
→ : 才會掛鈎
→ : 沒有量的時候是沒有平衡點的
→ : 掛勾
→ : 思考完才去找數據佐證
推 : 挺有趣的晚點來看看,突然找書看好不習慣哈,最近幾乎都
→ : 是看影片,書我基本只有在看財務報告分析報告那種哈
→ : 有影片欸!
→ : https://is.gd/NkBI1i
→ : 多提一個觀點,個人的話應該是年紀大之後收入跟資產反而
→ : 才會掛鈎
→ : 沒有量的時候是沒有平衡點的

推 : 起步段的時侯肯定是資產成長率遠大於收入增速259F 07/10 14:32
→ : 以台灣來說 經濟起飛那段資產泡沫時期 房地產和股
→ : 市的漲幅是遠大於gdp的名目增長的
→ : 以台灣來說 經濟起飛那段資產泡沫時期 房地產和股
→ : 市的漲幅是遠大於gdp的名目增長的
→ : 對喔哈,除非投對胎w262F 07/10 14:33
→ : 等到過了起步段 進入穩定的上升段時 這兩個成長率才263F 07/10 14:33
→ : 會慢慢靠近
→ : 所以說啊 一個是存量成長率 一個是流量成長率 從數
→ : 學和邏輯來說 這兩個成長率是兩回事啊...
→ : 會慢慢靠近
→ : 所以說啊 一個是存量成長率 一個是流量成長率 從數
→ : 學和邏輯來說 這兩個成長率是兩回事啊...
→ : 所以我有講啊,平衡點形成之後沒有脫鉤的理由哈267F 07/10 14:35
→ : 國家興衰週期到了 就會脫鉤了268F 07/10 14:35
→ : 衰敗期照理來說應該也是高度相關才對?269F 07/10 14:38
→ : 目前的直觀想法,脫鉤應該主要是因為錯誤的貨幣政策所致
→ : 但這點台灣跟美國目前是都不符合
→ : 目前的直觀想法,脫鉤應該主要是因為錯誤的貨幣政策所致
→ : 但這點台灣跟美國目前是都不符合
推 : 太多人累積過一輩子了 你能怎樣 否定他們的累積?不如272F 07/10 17:28
→ : 你自己開始累積 後代不就能吃香喝辣 你願意否
→ : 你自己開始累積 後代不就能吃香喝辣 你願意否
→ : 那影片剛出就看過了 無聊274F 07/10 17:36
→ : 呵275F 07/11 00:44
→ : 量你也看不懂
→ : 達克效應
→ : 昨天太累沒繼續講,流量存量的關係麻,我只能說再想想…
→ : 1.脫鉤不合理建立在經濟體的健康,過去這幾年這兩個國家
→ : 本來就是健康的經濟體
→ : 2.會先下降的是存量而不是流量,這是人們預期增長率為負
→ : 所導致,但即使如此兩者仍應該高度相關
→ : 這是折現率的問題,增長率穩定,流量定量就是正相關
→ : 巴菲特演講時舉的例子:一個國家的律師人口增長速度>人口
→ : 增長速度,所以有一天律師人口>總人口,這叫數學太好
→ : 不過這也都離題了,簡而言之世界總經濟跟總財富是高度正
→ : 相關
→ : 多講一點美國的經濟體其實沒有比較不賺錢,我是指消費導
→ : 向的部分,只有會花錢他就不是老美了
→ : 會完全脫鉤的是實質gdp(大家講經濟看的),但存流量你該
→ : 看的是名義gdp
→ : 其他東西扯到貨幣有點太遠就不扯了
→ : 3.最後一點,為什麼會說先反應的是存量,簡單舉個例子:
→ : 過去幾年的中國
→ : 說實話這種問題看什麼書其實意義都不大,別人講出來的通
→ : 常是結論,就算有給理由其實也一樣,思考模型自己沒建起
→ : 來,換其他問題就直接嘎了。這就是charlie munger說的建
→ : 立思考模型的重要性
→ : 量你也看不懂
→ : 達克效應
→ : 昨天太累沒繼續講,流量存量的關係麻,我只能說再想想…
→ : 1.脫鉤不合理建立在經濟體的健康,過去這幾年這兩個國家
→ : 本來就是健康的經濟體
→ : 2.會先下降的是存量而不是流量,這是人們預期增長率為負
→ : 所導致,但即使如此兩者仍應該高度相關
→ : 這是折現率的問題,增長率穩定,流量定量就是正相關
→ : 巴菲特演講時舉的例子:一個國家的律師人口增長速度>人口
→ : 增長速度,所以有一天律師人口>總人口,這叫數學太好
→ : 不過這也都離題了,簡而言之世界總經濟跟總財富是高度正
→ : 相關
→ : 多講一點美國的經濟體其實沒有比較不賺錢,我是指消費導
→ : 向的部分,只有會花錢他就不是老美了
→ : 會完全脫鉤的是實質gdp(大家講經濟看的),但存流量你該
→ : 看的是名義gdp
→ : 其他東西扯到貨幣有點太遠就不扯了
→ : 3.最後一點,為什麼會說先反應的是存量,簡單舉個例子:
→ : 過去幾年的中國
→ : 說實話這種問題看什麼書其實意義都不大,別人講出來的通
→ : 常是結論,就算有給理由其實也一樣,思考模型自己沒建起
→ : 來,換其他問題就直接嘎了。這就是charlie munger說的建
→ : 立思考模型的重要性
→ : 你以為現在才出嗎 都好幾年了299F 07/11 08:29
→ : 沒訂閱講的像有在看 笑死
→ : 靠北 一堆人自我感覺良好 連講出來的東西根本在自介他
→ : 自己還持續講
→ : 計算 中產 範圍房版2020前就出來了 新警察嗎 哈哈
→ : 去問問是誰找出理想算法的
→ : 前面好幾篇都在講資產年化報酬率了,然後講中產 哈哈
→ : 哈 真的很好笑
→ : 要修正短期可能就直接 irr 多簡單
→ : 數字冷冰冰
→ : 沒訂閱講的像有在看 笑死
→ : 靠北 一堆人自我感覺良好 連講出來的東西根本在自介他
→ : 自己還持續講
→ : 計算 中產 範圍房版2020前就出來了 新警察嗎 哈哈
→ : 去問問是誰找出理想算法的
→ : 前面好幾篇都在講資產年化報酬率了,然後講中產 哈哈
→ : 哈 真的很好笑
→ : 要修正短期可能就直接 irr 多簡單
→ : 數字冷冰冰
--
※ 看板: home-sale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3
作者 kusomanfcu 的最新發文:
- 家戶或個人所得介於全體所得中位數75%至200%者 家戶或個人所得介於全體所得中位數75%至200%者 家戶或個人所得介於全體所得中位數75%至200%者 "台灣" 72-192 …308F 48推 1噓
- 16F 1推 1噓
- 6F 2推 1噓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