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abyMother作者 yvonne72 (形狀)標題 [寶寶] 寶寶教我的那些事-別再說我高需求時間 Wed Aug 28 00:41:32 2019
*這一系列的文章,大多是下班時反思,一些在嬰兒室裡頭發生的事,我自己也還沒有生
孩子,所以能提供的經驗不多,如果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希望提供給需要的父母們。
———————————————
一天上安撫課時,請媽媽們提出自己最困擾的問題,
大家很熱絡地交流著現在遇到的困境,跟安撫的經驗。
一個一直很安靜的媽媽,突然發表了意見。
『我的寶寶是高需求寶寶,妳們講的對我來說都沒用,她就是需要我而已,沒有其他辦法
了。』
我想可能有點突然,讓場面瞬間有點尷尬。
『媽媽幫大家提出一個了很好的問題,辛苦妳了,我想妳的寶寶應該讓妳花了很多心思,
不過我很好奇,是什麼原因讓妳覺得寶寶需要妳呢?』
媽媽愣了一下,然後露出一個不可思議的表情
『她就是需要我啊!』
我看著她,等待她繼續說話。
『她喝奶也不好好喝,睡眠很容易中斷,不吃奶嘴,哭起來很激烈,一直需要我啊!』
礙於課堂時間限制,也覺得不宜在公開的場合處理私人議題,
在簡單回應媽媽以後,便開始了那堂安撫課。
但我其實很想再問她一次
『是什麼原因讓妳覺得寶寶需要妳呢?』
不過我猜,在得到答案前,我會先被客訴。
————————————————
「你在玫瑰身上所花費的時間,讓你的玫瑰花變得如此重要。」
——〖小王子〗
我很喜歡小王子裡頭的這句話,小時候覺得很浪漫,長大後開始想,玫瑰真的需要小王子
花時間在她身上嗎?
————————————————
寶寶沒有指定妳要用什麼方式滿足她
也暫時不會指定只能由誰、要花多少時間來滿足她。
像這樣總是感覺喝不飽又哄不住又不知道在哭什麼的寶寶,很容易被寫上一個名字
『高需求寶寶』
我其實不是很喜歡這樣的名字,當一個人被歸類到某種類型、或某種診斷、疾病裡頭時,
很輕易就阻擋了這個人的獨特性,彷彿也有個更方便的理由,一個可以不用真正的去理解
對方的理由。
所謂的高需求,僅是因為某些原因,比別人更無法感受到安心,如果能理解原因,至少就
能減少一些,不了解自己為什麼無法安心而產生的不安(好饒舌)
————————————————
其中一個比較好被理解的原因,大概就是口腔了,但不表示所有的寶寶都只因為這一項原
因而難以安撫。
『妳有認真的觀察過寶寶的口腔嗎?』
在安撫課裡我時常這樣問新手爸爸媽媽們。
『醫生檢查都說正常,所以沒有特別去看』
最常聽到的答案就是這個。
就像一個很會跑步,和一個不太擅長跑步的人同時去醫院檢查,醫生都會說很正常一樣,
因為沒有緊急醫療需求,跑得快慢也不會異常到影響健康,所以如果未來沒有要往運動方
面發展,也不致於因此妨礙到其他人,自然就不需要特別去處理。
秉持著『能喝能拉』就好的標準來看,所有健康寶寶的口腔構造都符合『正常』這個標準
,但是要能喝能拉又要『讓大人們好安撫』,對口腔的要求就會高出許多。
—————————————————
『寶寶的口腔是否能有效地形成真空狀態?』
每一個健康的寶寶,要能成功吸到東西(乳房、奶瓶、安撫奶嘴),都要能使口腔變成真
空的狀態,在這個過程裡,會動用到的腦神經、要運動到的肌肉、要滿足的口腔條件,是
難以想像的複雜的。
如果寶寶在親餵或瓶餵時,越能讓口腔毫不費力的產生真空狀態,就越能吸吮到比較足夠
的奶量,也就能達到普遍認為天使寶寶的行為模式『吃飽睡,睡飽吃』,即使中間因為睡
眠循環起床,也可以輕鬆地吸上奶嘴再睡一個循環。
但如果寶寶的口腔條件比較辛苦,每一次吸吮對她來說,都比其他寶寶要來得困難許多,
吸吮效果不好,在親餵時容易睡著,都只吃到含乳糖成分比較多的前奶,消化速度快,腸
蠕動快,就容易醒來或是因腸蠕動而躁動不安。
瓶餵因為時常有餵不完的情形,照顧者沒辦法判斷該如何針對寶寶的口腔改善,只好一直
把奶嘴洞換大,奶量流速快,的確是解決了大人的困擾,但寶寶長期對於喝奶有壓力,容
易開始拒絕瓶餵,慢慢的每次瓶餵都像在喝農藥一樣,妳會想,為什麼厭奶厭得這麼快?
上網爬文後也不知道該讓她繼續厭下去,還是該尋求協助。
因為瓶餵速度快,大腦還沒有感覺到飽,就已經喝完了,在口慾很強的狀況下,只能靠安
撫奶嘴度過,但安撫奶嘴時常因為形狀、材質不適合而吸不住,吸不住時寶寶就會開始哭
鬧,哭鬧時因為肌肉緊繃僵硬,就更加無法成功吸上安撫奶嘴,時常看到寶寶因為緊張的
肌肉張嘴用力哭,大人也因為很緊張就拼命放嘴進去,寶寶就更加緊張更加用力的哭泣。
最後兩個人都好焦急,只好抱起來或繼續餵奶,但是因為寶寶已經哭到無法自己,親餵不
上,換成瓶餵又很抗拒,每次都在哭到累癱以後才睡著。
總之妳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沒有辦法讓她感覺到,現在可以安心了,因為她就算再怎麼拼
命想安心下來(有效吸吮),也無法真正安心下來。
我想,正在面臨這種狀況的新手媽媽們,在寶寶被定義為『高需求寶寶』或是妳正在邁向
『高焦慮媽媽』之前,妳們都會更希望能溫柔的聽到一句
『妳也不是故意的呀,只是妳感覺不到可以安心了而已。』
—————————————————
不管是星座、性向、天使寶寶、惡魔寶寶...所有的定義與分類,都是在尚不了解生命獨
特性的狀態下,幫助人們快速接納彼此的方式,如果能暫時拿開所有的定義與分類,給自
己一些機會去理解,終能看到一個真正的存在。
因為無法造成有效真空的原因與構造有太多,這一篇僅先提到寶寶的狀態,
下篇與下下篇,會寫出大致上的構造與可能的改善方式,因為更新的速度比較慢,
如果有察覺到寶寶,是因為親餵或瓶餵等無效吸吮造成的問題,
也可以考慮直接請離妳所在地最近的泌乳顧問評估與轉介。
—————————————————
在處理寶寶的問題之餘,不妨也空出時間處理這個問題。
『是什麼原因讓妳覺得寶寶需要妳呢?』
有些時候,就算寶寶有好好喝奶,好好睡覺,吃得住奶嘴,哭得不那麼激烈,這個問題背
後,那個屬於妳自己的原因,還是會一直存在著。
有可能,並不單純只是寶寶需要妳,而是沒有其他家庭成員,可以共同參與安撫(處理問
題),或是能獲得妳的信任一起參與安撫(處理問題)了。
只是這個問題太難被處理或面對,所以“有些事情該被處理”的重心,就放到寶寶身上,
至少,解決了寶寶的問題,就有事情被解決了(就不用真的去解決很難的事情了)。
—————————————————
這朵玫瑰應是屬於玫瑰自己的,她的重要,不是用妳花費的時間,所感覺到的委屈,還有
一切的犧牲交換來的。
她的重要,是因為她本來就很重要,在妳們還沒有見過彼此的時候,在小腳還在肚子裡踢
來踢去的時候,妳們,就已經知道了。
—————————————————
這系列都是代PO文章,因為原PO上班的關係,更新文章的速度會比較不穩定,如果要
回應心情,可以直接回在下方,如果要分享或是有小疑問,可以直接到FB分享跟發問,
會比較方便。
Ps.新生兒是指滿月以內的寶寶唷!每個階段的寶寶需求跟照顧方式不太一樣,希望幫助
新手爸媽們先順利渡過第一關。
『為什麼你需要控制寶寶不哭?』
https://reurl.cc/V9NlR
『寶寶到底在哭什麼?』
https://reurl.cc/9l7aV
『寶寶安撫-很雜唸的實戰篇』
https://reurl.cc/nKrAD
『寶寶安撫-該讓寶寶哭多久?』
https://reurl.cc/AQ9RZ
『寶寶安撫-沒耐心怎麼辦?』
https://reurl.cc/0LDjk
『寶寶安撫-不會吸的寶寶?』
https://reurl.cc/NzEQp
『寶寶安撫-有種餓,叫...覺得妳餓』
https://reurl.cc/oDzr1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4.65.101 (臺灣)
※ 文章代碼(AID): #1TPLq-02 (BabyMother)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66924094.A.002.html
推 mumuge: 很棒的新觀點,我從不對二寶說他惡魔,但他確實缺乏感,從小瓶餵親餵都較哥哥差3F 08/28 01:00
※ 編輯: yvonne72 (61.224.65.101 臺灣), 08/28/2019 01:05:50
推 cplv: 值得大推 我也好討厭隨便就聽到高需求寶寶...6F 08/28 01:18
推 COTOYO: 大推 寫得好好,學到很多,謝謝7F 08/28 01:24
推 vvindcat: 謝分享,想到當初月嫂稱讚寶寶奶嘴吸的很好的時候我還很疑惑這有什麼特別的?9F 08/28 01:33
推 eldora: 很棒~謝謝分享11F 08/28 01:38
推 nanaling: 大推!很討厭高需求的標籤被濫用
很多明明就只是正常寶寶,或高緊張媽媽12F 08/28 01:43
推 qqqm: 我倒覺得有些時候是媽媽高需求,是媽媽需要寶寶需要她,而不是寶寶本身高需求16F 08/28 02:36
推 ting1o: 推!很不喜歡隨便就說是高需求寶寶+118F 08/28 02:43
推 miconches: 我好想說……自己覺得自己的寶寶氣質是高需求是礙著誰了 自以為21F 08/28 03:33
推 zzzziii: 推m大 是礙著誰了XD23F 08/28 03:39
推 nieco: 真的不喜歡那種給寶寶貼標籤的說法25F 08/28 05:43
推 nanaling: 對呀,愛怎麼給自己小孩貼標籤就貼個夠,沒礙到誰唷嘻嘻
反正小孩不會說話不能抗議,家長愛怎麼說他都行26F 08/28 05:43
推 nieco: 高需求媽媽就是 一直不斷提醒別人寶寶高需求 自己很無奈(看狀況解決問題 貼標籤幹嘛29F 08/28 05:46
推 nanaling: 高需求明明就是有定義的。但現在搞得好像小孩不能整天躺在那裡就叫高需求一樣。反感的是這種,自己不了解嬰兒發展、不想花心神就污名化寶寶的。如果不是的家長也不用對號入座玻璃心。
對於真正高需求寶寶的家長我是很敬佩的31F 08/28 05:47
推 imgodma: 我的寶寶剛出生就被醫院護理師說需求高口慾強(?)我自己顧到現在9個月,完全沒有發現難帶的地方...37F 08/28 06:20
推 elmor: 真的有量表測出來是高需求寶的 不是隨便講講 我自己的感覺是高需求寶其實多半是非常敏感的孩子 我的三個寶貝其中一個就是 但我現在真的覺得敏感是一種天賦 敏感的孩子小時候非常非常難帶 但大一點也真的特別貼心 比較能講理甚至”我覺得”特別聰明39F 08/28 06:36
推 justalittle: 太自以為是+1,我兒子小時候也是高需求寶寶,長大後也很明顯是高敏感兒,他的感官感受感受都異於常人的敏感,我們才反推他小時候的高需求是其來有自,但這樣的孩子也有發光的時候,不過真的帶他很辛苦44F 08/28 06:45
推 dandyism: 新手爸媽需要的是支持不是批評。不喜歡自以為溫暖但批判的論調還要騙FB點閱率49F 08/28 07:05
推 yunicew: 講的很好啊,真正的高需求寶寶是有量表評估的。但如果一切推給高需求,爸媽心情會好一點也是可以啦!51F 08/28 07:09
推 meli: 看過真的高需求寶,覺得這篇批判意味太重,我也不喜歡惡魔寶或是高需求的標籤,但這篇也在貼標籤sorry53F 08/28 07:14
→ episold: 這篇也是在貼標籤+157F 08/28 07:30
推 dancelight: 這篇的前提是文章開頭的那位媽媽也說不出高需求的觀察點吧,如果是量表評估出來的高需求寶寶跟她要講的就是完全不同的事了59F 08/28 07:38
推 mirrorhide: 這還有下篇跟下下篇的,她應該只是想說有些原因媽媽們沒去想到,所以找不到解除寶寶警報的方向,以為寶寶高需求,其實是方向還沒找到。62F 08/28 07:39
推 phinoex: 推這篇 從來沒聽過這個問題耶 感謝分享!67F 08/28 08:03
推 Hoppen: 推推 找原因比貼標籤成熟多了68F 08/28 08:03
→ ttshiba: 這篇在說高需求寶寶應該正名為口腔問題寶寶69F 08/28 08:06
推 mirrorhide: 看她分析很多不同特質的寶寶很有趣,但是都不脫離找出真正需求跟對應方式,其實這種文章比較適合出生前就看,出生後很容易慌亂很難慢慢吸收
不要亂講,她完全沒有說高需求寶寶要正名為口腔問題寶寶,她應該只是想提醒寶寶難安撫可能還有其他原因可循,例如口腔。71F 08/28 08:16
推 donflower: 是否是高需求寶寶 真的不是媽媽自己說了算的79F 08/28 08:24
推 catanita: 推。口腔只是觀察之一。而是父母有沒有真正了解及觀察寶寶所有的一切
是否是高需求寶寶,真的不是媽媽決定。會是全家人及左鄰右舍都共同認識的。80F 08/28 08:25
噓 dandyism: 案例中的新手媽媽已經崩潰哭了,還要攻擊她把自己孩子歸類成高需求然後被審問妳為什麼這樣覺得。還有人覺得這樣很可以?84F 08/28 08:27
→ donflower: 樓上 請問是哪裡有說案例媽媽在哭?87F 08/28 08:29
推 cagari: 這篇也很自以為是在批判88F 08/28 08:35
推 cat1224: 板上超多媽媽愛說自己孩子是高需求寶寶,明明就是正常的需要安撫關愛的階段而已89F 08/28 08:38
→ skitol: 我只想說:寶寶需要被安撫,但別忘了媽媽也需要91F 08/28 08:40
→ yunicew: 推文到底在崩潰什麼,我也沒看到原文哪裡有哭...通通別爭了,全部都是高需求寶寶謝謝92F 08/28 08:40
推 dancelight: 這篇裡面有被形容哭泣的從頭到尾只有寶寶吧?94F 08/28 08:41
推 linyap: 這篇指的是正常現象卻被緊張的媽媽喊成高需求吧
真正量表評估後的高需求 不屬於本篇討論啊95F 08/28 08:43
推 chiao218: 我自己覺得這篇(目前為止,因為還有下篇)只是在說不用馬上歸類寶寶為高需求寶寶,而是盡量找出她不安定的原因而已,也許她有我們不知道的需求
只是現在有些人喜歡動不動就說高需求這個詞而已97F 08/28 08:44
推 mozaki: 提出問題跟看法,交流跟學習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同觀點都有它存在的原因跟其必要性,妳不接受就不接受就好。沒必要搞得好像一篇文章是在言語霸凌哪些特定媽媽,而且內文的確感覺也只是提出另一種觀點,不必太敏感要跳出來罵東罵西的。另外我也覺得太多媽媽很喜歡過度臆測他人的看法跟想法,自己給自己增加很大的負面情緒跟壓力。255F 08/29 15:26
推 meli: 你的重點跟我討論的好像不太一樣,我也只是提出這篇也貼了標籤,可能你指的是其他推文綜合的看法,但我覺得這篇不需要用這個角度切入也能收到一樣的效果就是了,提供參考囉262F 08/29 1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