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abyMother作者 ppoi123123 (咦?)標題 關於母乳...我們能了解什麼?時間 Thu Aug 25 01:53:12 2022
#感謝版主協助修改分類嗎
老人少了PCMAN真的連修標題都不會了 哭
真的萬分感謝
看了最近版上許多母乳相關文章
有些心得想跟大家分享...
文非常長 真的
先背景介紹一下
我本身親餵大寶+二寶目前邁向第七年
在生完大寶之後 深感育兒之博大精深
我考取保母證照
於今年再考取CCLI泌乳指導證照
目前持續進修中
看到這裡各位可能會覺得我是要推崇親餵母乳至上的崇高理念
如果是這樣 那可以左轉
只是會有點可惜啦
------正文開始-----(怎麼現在才開始)
我是個平凡人
沒有任何醫護背景
大寶剖腹出來後
我經歷了幾乎一半以上媽媽都會遇到的問題
拼死命擠出一滴母乳吸進針筒交給嬰兒室
然後護理人員默默搖搖頭說不夠的時候我也是在病房哭了整整一小時
半夜每兩小時調鬧鐘起床擠奶
就為了衛教時他們說的一句
”夜間泌乳激素比較多...”也是哭著起來擠
然後擠不出半點母乳
請先生幫忙,雙乳瘀青,我也都經歷過
小孩體重沒有增加
長輩們站在旁邊”關愛”
等等等等各位想得到的崩潰事
產後兩周我都遇到了。
後來我到了毛醫師那
看過一次,甚至當下毛醫師的醫囑是
教我如何在親餵後補充配方奶
跟著毛醫師調整過的姿勢
在寶寶沒有哭鬧時肌膚接觸
適時補充微量配方奶並建立自己奶量
三天後我就轉成全親餵了
我到現在都很謝謝他
我想
我角色比較特殊
第一胎時是同大家一般的新手媽媽
現在有上過一些些課程及訓練
可以跟大家分享
究竟在哺餵母乳這件事情”之前”
我們可以先了解什麼
@產後前幾天的身體變化
其實產後前三天分泌的乳汁並不會太多
但產後頭幾天是建立母乳量的關鍵(多多按摩手擠乳刺激乳房等等)
受體內催產素跟黃體素等荷爾蒙影響
(有興趣的可以上網查詢)
@手擠乳的姿勢跟力道(真正擠乳是不痛的,不滑動,不硬推,誘發排乳反射等可上yt看毛
心潔醫師示範影片)
@親餵時如何判斷寶寶有沒有正確吸吮(正確吸吮的方法,深淺吞嚥及安撫吸乳時如何安全
退出乳房)
@寶寶到底有沒有吃飽(吃飽孩子會放鬆,尿布量判斷,生理性脫水後體重增加幅度等等)
@寶寶餓的徵兆有哪些(哭著餵寶寶時寶寶往往吸吮不易,且媽媽會很焦慮,飢餓徵兆可上
網搜尋)
@母乳性/生理性/病理性黃疸的差別
這部分非醫事人員很難判斷
但很多母乳性黃疸的寶寶會因此被要求停餵母乳(因為母乳性黃疸持續時間可能會比較久)
@脹奶/乳腺炎/小白點的處置
什麼時候該冷敷/熱敷?
有硬塊了要大力推開?
拿針挑小白點嗎?
到什麼情況下我應該要趕快就醫?
@瓶餵時
母乳擠出來後的保存方式?
餵食寶寶時怎麼觀察他是喝飽還被灌飽
嬰兒主導瓶餵是什麼
手擠跟機器擠乳的時機或是差異性在哪
這些在當下可能護理師是沒辦法仔細告知或是觀察的
甚至很遺憾的是
有很多推文也有提到
很多護理師可能不清楚或不知道如何協助媽媽們判斷/改善
這是目前比較可惜的地方
上述我提到的任何一點
可能找答案都需要好長一段時間
但寶寶在旁邊哭泣的時候,又
很難能認真找資訊
更不可能在短短的住院期間就能學會這些
然而在院內的日子很快就過了
出院後更沒有護理人員可以協助了
@什麼是國際泌乳顧問(IBCLC)
跟泌乳師通乳師有什麼不一樣?
=國際泌乳顧問(IBCLC)是全球性的國際證照
在台灣目前依照考照順序由初級到高是
CCLA-CCLI-CCLC-IBCLC(最頂)
每一階都要先上滿基本的時數課程(包括基本乳房構造,身體激素,所有哺乳問題等)
然後以我”非”醫護背景的來說
我從LA要”報考”LI之前,我必須在一位IBCLC旁邊實習超過一百個小時(我當時是在醫院
婦產科,直接接觸產後婦女,必須醫院同意實習,給予實習證,接受醫事人員規範)
實習後我才有”報考資格” 再參加筆試跟術科考試(好險後來過了 哭)這證照還有期限..
.非終身的...(繼續努力中(握拳
泌乳師通乳師 相關課程及認證我不清楚,不方便發表言論
台灣有非常多位優秀的醫師同時具有IBCLC身份(可上華人泌乳顧問協會查詢各地區名單)
上面那麼多(其實還有更多)
只是這幾點應該是最普遍的了
都是想要哺餵母乳的您
(沒有特指親餵瓶餵)
可以在”產前”先做好功課
找好相關資源
產後遇到問題時比較不至於慌了手腳
當然上述問題都敵不過旁人一句
退奶海闊天空
饒了自己
快樂媽媽才有快樂寶寶
配方奶寶寶一樣長的頭好壯壯
是
這幾句話句句屬實句句血淚
沒有人希望產後每天哭泣寶寶哭眼淚跟著掉(是的我當初有一點點產後憂鬱症)
但很多時候,發問的媽媽可能需要的是
”心理支持”
他們是想繼續努力的,只是沒有方法。
放棄固然簡單,
有時候看到只差臨門一腳過不去的時候,往往有些遺憾
通常這時候
我們都希望回到媽媽本身身上
”媽媽您現在想怎麼作?”
想再嘗試母乳,我們就來討論改善方式
想餵配方奶也沒有不可,配方奶真的是很偉大的發明,不是什麼妖魔鬼怪
但是決定餵配方奶的同時
@媽媽要了解如何漸進式安全退奶
(絕對不是讓乳房硬個兩周就痛到退了)
@要了解配方奶的成分差異(什麼是1號2號,水解非水解,泡奶的溫度拜託一定要70度以上
)
@母乳跟配方的營養差異
這部分確實是有的
但我認為
說到比較聰明或是體質皮膚比較好
都跟遺傳/後天/環境比較有關係......便不贅述
我兩個寶寶都親餵
一個是異膚到爆炸兼鼻過敏兒
另一個頭好壯壯白泡泡幼綿綿......
說了那麼多
孕婦手冊可能只有短短的一頁
母乳最好 @#$_##$_
造成了很多媽媽
還沒有從生產後的疼痛恢復過來時
又要面臨胸部的”雙”重打擊
再加上一旁哭哭的嬰兒
不崩潰都難
不管你是希望能夠哺餵母乳
或是打定主意生完直接退奶的媽媽
都可以先認識並了解在哺餵母乳/配方奶時可能發生的問題
請查詢”醫事人員的衛教文章”
(而非網路農場文)
網路時代很妙的地方是
一個醫師根據實驗做出來的paper數據
跟二十個普羅大眾經驗談
大家往往會相信經驗談(韭菜何辜)
相信在哺餵甚至育兒的時候
會更有自信一些
也才能在婆媽有意見時堵住悠悠之口
依照自己的方式前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5.8 (臺灣)
※ 文章代碼(AID): #1Z1cMAcF (BabyMother)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61363594.A.98F.html
※ 編輯: ppoi123123 (101.10.5.8 臺灣), 08/25/2022 01:57:43
推 greensdream: 回文章列表長按標題就有修改標題的選項了,插入 [ ]補上分類喔1F 08/25 02:18
感謝 還有好長的一段路 但我會繼續努力
推 yulya: 謝謝,加油!6F 08/25 05:18
推 pocky0o0: 推一個!您文中提到剛生完的部分真的很多人都心有戚戚焉!我自己是覺得母乳哺餵的資訊(非本版爬文)沒有到很全面,真的很難讓人有遇到如此大困難的心理準備QQ...7F 08/25 05:38
推 tetazure: 推!文裡說的那些的確是我產後哺乳面臨到到問題,若是推!文裡說的那些的確是我產後哺乳面臨到到問題,若是產前有做好功課真的不會那麼手忙腳亂(產後才做功課的自己一度因為母乳憂鬱嗚嗚)10F 08/25 06:38
我第一胎也是,更甚至第二胎偶爾遇到哺乳問題時都還會懷疑自己!!(雖然只懷疑了五分鐘吧)
連我們上過課的都會這樣,何況是新手媽媽
但重點是在遇到問題時如何快速找到"最能解決當下問題"答案
推 tin0319: 推!
母乳性黃疸跟病理性黃疸真的好難。我的寶寶出院回到家後,黃疸在第五天飆高到18,小兒科醫師建議轉診到醫院照光,但剛生完要跟寶寶分開真的痛苦。家人、母乳志工第一時間也認為母乳黃疸是正常的,就多餵讓寶寶多便便,結果沒想到是因為蠶豆症所以黃疸特別高14F 08/25 07:04
辛苦了 但這真的要透過專業人員檢查判斷
→ pocky0o0: 我產前有去台大的親子教室,但我覺得沒有到很有用,我還是來爬版才知道更多有用資訊。昨天才剛去翻講義(還好沒丟)想跟大家分享覺得哪裡不太足夠20F 08/25 07:26
親子教室時間太短 當媽媽要學的議題太多
我當初還覺得怎麼沒有親子教室教我抱小孩
我都還不會安全的抱小孩跟我說甚麼橄欖式 系哩工殺毀
推 anniekinki: 推。妳寫得很中性啊,看了覺得很中肯。我覺得真的母乳至上文章很愛強調給寶寶安全感跟抗體之類的優勢,甚至還看過暗指親餵才能帶給寶寶心理健康的文章。說真的看了很不舒服,因為這些文章說的可能都是事實但卻完全忽略了媽媽本身的身心狀況。26F 08/25 08:03
我很努力哈,我怕過於強調親餵母乳益處這篇文會失焦
現階段來說我覺得產前都應該更了解所有會遇到的問題
才能見招拆招
我也有遇過產前篤定自己要24HR親子同室親餵
結果不幸疫情再起 月中/嬰兒室隔離母嬰
媽媽要全部重新了解擠乳跟瓶餵方式
很多計畫趕不上變化 但可以在了解後提前擬好很多計畫
推 cccandice: 找對人問真的很重要,在這裡通常說塞奶底下回文就會有一半以上(保守估計了)會說那卵磷脂再加量,然後1-2成說退奶海闊天空,我也是會覺得挺可惜的。所以如果問到對的人哺乳會事半功倍,在放棄之前或許還可以想想「還能怎麼做?」。36F 08/25 09:30
這就很像發奶物的感覺 有人有用也勢必有人沒用
當然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用很簡單的一句話回覆
但在每個人生理/環境條件不同的情況下 同一個方式真的都適用嗎?
推 iRilakkuma: 推這篇也推ccc大,問對人超重要,爬對文也很重要,討論文很多似是而非的資訊43F 08/25 09:50
推 farrah: 專業推推推45F 08/25 09:53
推 cityfish: 大推這篇 產前做母奶功課的人真的少之又少46F 08/25 09:54
推 ru88atgs: 也推ccc大,專業資訊普遍不足,讓人手足無措47F 08/25 09:54
推 farrah: 產前咨詢哺餵真的很重要,乳頭短小、凹陷就能知道並使用方法改善,比較有心理準備不會挫折48F 08/25 09:56
很多問題是可以透過輔具等方式練習克服的
所以回到原點 媽媽們想要怎麼作
我們就一起找方法解決
真的有強烈意願哺乳的媽媽 最後找不到方法被勸退的
少之又少
推 meowmond: 推這篇,可能剛好我遇到都是很溫柔問我想做什麼,鼓勵我維持母職信心比起外在給予的社會期望多更多,由衷感謝。50F 08/25 10:02
推 popo2059: 大家都在講塞奶問題..我則是奶少到連塞奶的經驗都沒有,後來無痛退奶。52F 08/25 10:03
辛苦了 相信當下退奶你也是有所掙扎
然而真正乳量少到無法哺乳的狀況不多(當然還是有)
可能要看回最一開始條件 本身有無手術過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等等
再回到文章內的問題 產後那幾天天我擠不出來真的是沒奶嗎?
推 yohappy: 我媽親餵我一年,哥哥兩三個月,說真的我心理素質也不見得比我哥好,親戚兄弟倆都吃配方奶長大,高中也都第一志願資優班上四大,餵啥奶沒差吧,方便就好54F 08/25 10:23
推 mayciy: 推這篇,希望不要因為沒分類被刪~很同意心理支持這點,當初餵母乳餵到很沒信心,找了泌乳顧問,她只是說「媽媽你奶量很夠、寶寶含乳姿勢和吸吮力都很好,你們都很棒」我就完全沒問題了,找對人問很重要57F 08/25 10:24
恭喜你 其實很多人缺乏的是 相信自己
但要做到並不容易
要先扛下旁人說嬰兒一直哭一定是沒奶肚子餓
你為什麼要害寶寶一直哭不泡奶給他喝
有時候我都想說根本是你自己開門嚇到他才醒來哭
推 luelue: 推 這真的是想嘗試母乳的媽媽應該先了解會遇到的問題 再決定後續如何操作61F 08/25 10:36
推 Timefly: 我親餵順利就一直餵 幾個月後想改配方小孩已不能接受 只好餵到兩歲自然離乳 我的問題不是姿勢或乳腺炎這種生理上的 而是生活模式的影響 沒人提醒過我親餵會讓喝奶與哄睡都無法假手他人 那種感覺有點孤獨 另外餵完兩年我感到身體內耗變虛 弱 我經濟不錯根本不差配方奶的錢 省了那些卻耗損母體 我覺得划不來 我倒希望可以推廣一下這個部分讓媽媽們思考63F 08/25 10:37
生活模式的改變確實是成為父母後的一大挑戰
但我覺得跟是否親餵沒有絕對性關聯
我也有遇過配方奶孩子只要媽媽分離焦慮嚴重的
也有協助過一開始配方後來轉全親餵
六個月後媽媽上班再改成早上瓶餵下班全親餵的寶寶
建議可以思考自己的生涯規劃再擬定哺乳計畫
推 cba1214: 推這篇,餵哺母奶的正確知識真的很需要廣為宣傳,毛醫生的文章真的很有幫助!
給樓上,親餵雖然只能自己餵奶,但哄睡是有方法的,真的不用只能媽媽處理喔,給寶寶符合月齡作息和睡眠也是台灣不太重視的地方70F 08/25 10:47
這裡可以再討論所謂睡過夜是甚麼 是大人可以睡過夜還是孩子?
寶寶其實睡眠周期跟成人不一樣的 並且隨著月齡會變化
如果產前能先了解 或許生產後半夜聽到孩子起床會釋懷一些
※ 編輯: ppoi123123 (101.136.223.156 臺灣), 08/25/2022 11:31:17
推 sunnie5566: 推,台灣母乳衛教真的不足,多半有順利的不是天賦異稟,就是媽媽本人真的自己主動大量的搜尋正確的母乳知識,或者是兩者兼具,老實說,很多自己摸索出母乳規則(?)的媽媽,甚至比某些護理師都更有經驗,在母乳方面媽媽本人要非常認真做功課,這也是很多人詬病的地方。(我自己很認真,但不得不說很多人不會想太多,可是也不能怪他們。)77F 08/25 11:04
推 angele: 可能跟小孩先天性格有關?我小女兒親餵,但帶大女兒去參加pg 活動留給婆婆顧時都挺好顧的,有次婆婆有事外出轉包給公公,回家小女兒在睡覺,我好奇的問公公怎麼哄的,他用妳們大驚小怪的表情說:「哪有什麼難的?放著跟她說自己睡唉兩聲就睡著了。妳們不要自己找麻煩抱著搖明明就很好帶。」XD84F 08/25 11:15
推 iRilakkuma: time大,我親餵但晚上哄睡都交給老公來哄,要從月齡還很小的時候就讓寶寶習慣爸媽都可以90F 08/25 11:21
推 ginger0911: 推這篇,其實媽媽剛生完需要的是有正確觀念的人協助,不是沒生產經驗護理人員的催促或指責93F 08/25 1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