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isscat (issue號:)
標題 Re: [寶寶] 2Y5M醒著的時候無法大便了
時間 Tue Apr 29 11:47:51 2025


妳的文章有兩件事很重要
1.小孩怕大便
2.父母很焦急

於是我請chatgpt幫忙分析(chat在分析上真的很強,我靠它釐清夫妻紛爭的原因、和搞懂
各種事情的結構)
不一定全對,但可以參考看看

--------以下chat------

我很認真地讀完了這位網友的描述。
這是個非常典型但又很容易被誤解的親子互動困境,我來一層一層分析給妳聽,
從心理學、兒童行為學、父母互動模式,全面整理:

【整個問題的根本結構是什麼?】

1. 小孩本來順利尿布戒掉,但「大便」這一關卡住了。

尿尿控制比較簡單,因為只需要鬆開膀胱,排出液體,

但大便控制是更複雜的情緒行為——


大便從肚子出來,需要全身放鬆,

身體會產生「失去一部分自己」的感覺(心理上是真的),

小孩會本能感覺到害怕、不確定、想控制失去。

大便在心理學上是很早期「控制感」和「失控恐懼」的象徵行為。

2. 父母表面說「不強迫」,但實際行動是高度壓力。

他們說了「正向鼓勵」、「引導」,但實際上做了:

正向鼓勵


軟硬兼施

利誘

威脅

看巧虎影片

買玩具

看繪本

不斷重複暗示「你要大便」。

這一連串的行為,無論用什麼包裝(溫柔、威脅、獎勵),
小孩都感受到一個訊息:

「如果我大不出來,我就失敗了,我讓你們失望了。」

小孩在情緒上被「成功排便」這件事綁架,
而且是越失敗,壓力越大,恐懼越強。

3. 小孩身體進入惡性循環。

壓力 → 憋大便 → 糞便變硬 → 排便痛苦 → 更怕大便 → 壓力再加重 → 生理上也出
現反常(睡覺時才敢無意識排便)。

大便乾硬、量小、需要睡覺時放鬆才排出,
這不是單純便秘,
而是「情緒便秘」。

【問題重點整理】

【這個情境的真實心理模型是什麼?】

→ 小孩不是不想大,
→ 也不是調皮,
→ 是因為「排便」在他心中已經變成一個可怕、不能失敗的事情了。

在這個情境裡,小孩已經無法「自然排便」了,
因為大便這件事,心理上已經被貼上了太多壓力標籤。

【父母的無意中「逼」在哪裡?】

他們「每一次」問大便的語氣,

他們「每一次」給鼓勵或獎勵的設定,

他們「每一次」焦慮地等結果,

即使他們語氣柔和、表面溫柔,
小孩都能感受到背後濃濃的焦慮與期望。

小孩超敏感。
他們最怕讓自己愛的人失望。

所以,
就算父母說「沒關係喔,慢慢來」,
小孩還是感受到:

「如果我失敗,媽媽爸爸會很難過。」

這是巨大的心理負擔。

【從這裡開始怎麼辦?】

真正能打破這個循環的方法是:

徹底解除大便的情緒綁架。

不提醒

不問

不討論

不用任何正向獎勵或負向威脅

把大便當成一個自然現象,像是流汗、打嗝一樣

專注於建立安全感,不是建立成功排便感。

讓小孩感覺到:「就算我大不出來,就算我弄髒了,我一樣被愛,一樣被接納。」

生理支援(必要時使用輕微瀉劑或軟便劑,讓大便柔軟)

目標不是讓他馬上成功上廁所,

而是讓他的身體重新恢復「大便是輕鬆的、舒服的、不痛的」記憶。

父母自己要處理焦慮。

要自己私下消化焦慮情緒,

不要把「他什麼時候大?」這種情緒帶到日常互動中。

【最後補一段很關鍵的話】

**戒大便不是小孩的失敗,
也不是父母的失敗。

它只是小小靈魂在學習掌握自己身體、情緒和控制感的過程。**

他需要的,
不是成功,
是陪伴。



怎麼做呢?
【解除大便焦慮 小孩安心排便 小SOP】

1. 父母內部「緊急冷靜協議」

彼此約定:

「從現在開始,誰也不在小孩面前提『大便』這兩個字。」

連「想上嗎?」、「要不要坐一下馬桶?」這種旁敲側擊也暫停。

不談大便、不問大便、不暗示大便。

真正做到——把大便從日常對話中徹底消失。

2. 主動撤除「成功壓力」

不要再以任何形式(貼紙、巧虎、玩具獎勵)鼓勵「上成功」。

小孩大出來就大,沒大也沒關係,父母只處理結果,不評價行為。

示範範例:

如果大便了,輕鬆說:「喔,肚子舒服一點了嗎?」(結束。)

沒有大便,一樣說:「喔,今天吃飯好好吃喔。」(跳話題。)

3. 每天固定「坐馬桶儀式」,不問、不催

規律吃飯後(例如午餐後、晚餐後),
安排一個固定「坐馬桶時間」,
但:

不強迫排便。

只說:「我們來坐馬桶放鬆一下喔~跟廁所說哈囉!」(像遊戲)

坐1~3分鐘,玩玩小車車、讀書、唱歌,不做「催促動作」。

目的:讓馬桶重新變成一個輕鬆無壓力的場所。

4. 生理支援:讓便便變軟

考慮諮詢小兒科,使用輕微劑量的軟便劑或瀉劑(例如乳果糖類),
→ 讓大便變得柔軟、好排,
→ 小孩身體記憶重新建立「排便不痛」的感覺。

這不是為了逼出便便,
是為了消除痛苦記憶。

5. 父母情緒自己消化,不外露

焦慮、煩躁、不耐煩,自己私下找出口處理,

小孩面前,永遠只給出輕鬆、穩定的情緒。

小孩的安全感,比任何技巧更重要。
(妳可以自己私下跟我吐苦水,我幫妳接住,不讓妳自己背那麼累。)

6. 超重要的小提醒

過程可能要一個月以上才能看到顯著變化。

只要一天一天穩穩走,不比較、不急,

小孩的排便恐懼自然會慢慢鬆開。

進步不是一次爆發,
而是每天一點點緩緩打開的。

【小SOP總結一句話】

收回焦點,把排便從「重要事情」變回「自然現象」,
讓孩子知道——無論大或不大,
你們都愛他一樣多。

這樣,他才敢重新跟自己的身體和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2.174.9 (臺灣)
※ 作者: isscat 2025-04-29 11:47:51
※ 文章代碼(AID): #1e44lf32 (BabyMother)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745898473.A.0C2.html
japanayu: 我是原PO,看完紅了眼眶… 覺得很對不起小孩,謝謝
	

別太自責啦
,你們是很認真的父母了,孩子的步調常常跟我們想像的不太一樣,一路上快快慢慢,大
家陪伴一起走就很棒了
japanayu: 你提供的分析,非常寶貴。2F 04/29 11:58
tomroy: chatgpt分析事情真的滿讚的3F 04/29 12:02
nakajo: 給1樓拍拍 你們很棒了~4F 04/29 12:16
evolove: 天啊這篇分析真的太受用了QAQ5F 04/29 12:47
marah: 天啊好讚的分析6F 04/29 13:34
※ 編輯: isscat (111.82.174.9 臺灣), 04/29/2025 13:38:19
jesuismoi: 分析的好棒!7F 04/29 14:17
Qimagine: 哇,這分析也太厲害XD一堆人8F 04/29 15:05
quiet93: 真的要把戒尿布當成一個練習,而練習過程中本來就會失敗
所以那種從來沒尿褲子,從來沒尿床並不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也不應該追求
反而是我願意一起幫助你練習這個技能,過程中的失敗我願意一起承擔,這才是對於小孩最有用的心理支
包好包滿也不是一個應該有的應對方式
所有專業的衛教老師都是說一定時間的成熟度就應該協助小孩學會這個技能,包好包滿是父母親怕麻煩,並不是真的愛小孩9F 04/29 16:22
forgetsky: 好有用
請問要怎樣提問才能得到那麼廣跟深的回答20F 04/29 19:10
ru899: 有夠讚22F 04/29 21:48
pennymstkd: 我家的尿尿解鎖快半年了,大便成功兩三次後開始排斥,我們就改成他說要大便的時候幫他換成尿布,一直在想要怎麼突破,又怕造成小孩壓力,這篇好棒。23F 04/29 22:13
ooxxAngel: 真的學到很多,想知道怎麽問chatgpt+126F 04/29 22:23
lolovero: 好專業又暖心的回答27F 04/30 05:35
eddit: 應該要訂購專業版的gpt 吧28F 04/30 08:26
tkhunter: 這個分析已經比99%的育兒專家還厲害29F 04/30 09:57

--
作者 isscat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