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en00087 (狐狸仔)標題 幼童在公園與他人玩樂之安全討論時間 Thu Jun 19 11:02:42 2025
各位好,目前遇到一起還沒想出答案的事件,想請廣大爸媽提供不同想法。
昨日小犬A(3.5Y)下課後如往常到公園玩樂,期間有另一位男童也在公園玩。
昨日情況,2童各自公園內玩樂無任何互動,後來小犬A因好奇心,站在離男童B約兩步距
離下觀察對方,突然男童B拿著手上正方形塑膠玩具,往小犬A臉上丟,小犬A被丟後沒作
回應默默離開。
作為家長的我,第一時間因分心沒注意,且被丟東西當下我也愣住無任何動作,這點會深
刻檢討。
昨日事發後,僅男童B阿嬤說不要亂丟玩具,我也只有簡單跟小犬A說,以後遇到這種事,
要跟對方說不可以這樣。
討論點:
依據主觀判斷,從特徵及肢體看起來,男童B疑似不同於一般人,雖然此事件沒有造成人
員受傷,但想請問爸爸媽媽們,遇到該情況如何處理比較恰當呢?是否有在不刺激男童B
情況下,讓他學習應嚴禁此類傷害人的方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8.144.129 (臺灣)
※ 作者: ken00087 2025-06-19 11:02:42
※ 文章代碼(AID): #1eKttKH4 (BabyMother)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750302164.A.444.html
推 sunnie5566: 當下直接告知他請他不要這麼做、請他道歉,也要教導自己的小孩如何應對,至於讓他學習到什麼,你只是個路人,也許就見這一次而已,別想太多,你改變不了什麼的。1F 06/19 11:12
推 Malcha: 我會看這件事有沒有重複發生,然後跟自己小孩說不要靠近他,萬一一直發生就直接換公園,畢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教育他也沒用還惹人嫌5F 06/19 11:21
推 cc4: 教自己小孩就好不要試圖教別人的小孩8F 06/19 11:25
→ tiiyuway: 把你教育別人孩子的想法丟掉12F 06/19 12:26
推 sweetJ: 如果你在公共區域看手機還是幹嘛, 有個陌生人站在兩部距離一直盯著你看, 你會不會不舒服
小朋友還不太會表達自己的不舒服, 所以可能會有些不洽當的作為.
我們家小姐也會因為好奇在公園盯著人家玩具看
從以前我就慢慢教導說這樣可能會造成對方緊張
如果你想要跟對方玩的話可以開口問
這樣比較容易交到新朋友
她們在公園與新的小朋友接觸我都會先跟著一段時間覺得OK了才會離遠一點給她們多點空間跟自由
有的小朋友可能動作比較大或是有些不洽當言語或是行為, 我就會跟比較緊, 找機會帶她們轉移13F 06/19 14:10
→ pentw: 遇過類似的我喊你在幹什麼對方媽媽就趕快帶小孩走了25F 06/19 15:46
→ nanayoru: 你沒有說對方小孩看起來多大?我家的1歲多現在什麼東西都會拿起來丟,開心也丟、不開心也丟,這就是小孩的發展;你沒有看到整個過程,表示不清楚事情發生的緣由,還有,真的不要想說幫人教小孩
同樓上sweet大,我也從很小就跟小孩說盯著別人看很不禮貌,因為連我很外向的人,一直被盯著看都會覺得怪怪的…26F 06/19 15:52
推 anniekk: 我去公園幾乎都全程盯著小孩,有狀況的話我就會直接出聲制止然後教正確的言行舉動,
不停下來的話會直接嚴厲口氣,
人家最愛說的,爸媽不教給社會教,
我遇到的目前直接講都可教化,
有問題的小孩,阿公也會出來引導和接受陌生人教育(可能自己也教不動吧 哀)。33F 06/19 22:25
推 greensdream: 我是會直接帶小孩過去說:你丟到人了,看看對方小孩怎麼反應,正常家長看到都是趕快抓著自己小孩道歉,那種輕描淡寫或是根本不管的基本上都蠻恐龍的,碰到這種我都直接帶走孩子,免得後續起衝突小孩嚇到40F 06/20 08:58
推 hydeless: 直接教訓對方,其實趁機教育自己的孩子,遇到恐龍不用廢話直接帶離,孩子其實會學到滿多東西44F 06/20 13:14
下面簡單補充,以不專業判斷,男童B特徵看起來應3Y。
另原文提到男童B疑似不一般,想表達的意思是,依特徵及肢體判斷似乎為「多關懷對象
」,原對於此文字有所顧慮,故原文表達隱晦。
因本事件的對象及身份是第一次遇到,所以才上網尋求因應對策,謝謝各位爸爸媽媽的寶
貴留言,目前已初步歸納思考出適合自己的應對方式。
※ 編輯: ken00087 (49.216.24.159 臺灣), 06/20/2025 15:32:44
推 greensdream: 即使是特殊兒童,你還是要去提出需要對方道歉或是提醒的目的,第一:特殊兒童他們本來就容易社會化不足,在以不刺激情緒的前提之下適當提醒,其實大部分的孩子還是能接受的,第二:遇到類似情況你如果沒有幫孩子出面,孩子沒有被保護的感覺,加上他學到家長就是息事寧人的態度,未來如果真的發生被欺負的情況,可能下意識不會知道要保護自己,這其實不太好。46F 06/20 1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