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t2003 (椰林的猴子)標題 Re: [討論] 淺談朗希的肩夾擠時間 Thu May 15 13:02:58 2025
好啦 來看看醫生怎麼說
<奇奇醫師談棒球--投手與肩夾擠症候群>
美國時間 5/13(二) 洛杉磯道奇隊把投手佐佐木朗希放到 15 天傷兵名單,並且稍後於記者會公佈受傷原因為「肩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肩夾擠症候群」大部分是指在“ 肩峰下空間(註) ”的棘上肌和二頭肌的肌腱、肩峰下滑液囊和關節唇被夾擠所產生的肩膀疼痛。常見於需經常將手高舉過頭的運動或職業,如:游泳、棒球選手、老師、油漆工人等,也會發生在長期姿勢不良的人身上。(摘自新北市仁愛醫院官網)
註:由肩峰、肩峰喙突韌帶和肱骨頭包圍而成的空間。
「肩夾擠症候群」的特色是在特定動作或者角度下用力會疼痛,例如抬手過肩,但是其他動作幾乎不會。成因可能是拉傷、挫傷、沾黏與疤痕、過度使用、血液循環不良、組織彈性缺乏與特定養分缺乏等等。
目前對於「肩夾擠症候群」的處遇,多以症狀處理與復健為主,若是沾黏與疤痕太嚴重,才會考慮手術處理,由於既有的中文衛教資訊很多,不再贅述。
根據骨科專科醫師的說法,預後取決於旋轉肌(應該是棘上肌)是否有破損。過往旋轉肌受損的投手可以回到投手丘,但通常很難重返巔峰,特別是球速。
對於美國大小聯盟選手而言,「肩夾擠症候群」並不那麼罕見,根據 Chalmers 與其研究團隊(2023)發表的論文,在研究期間(2011~2017)共有 624 名投手被下此診斷。
根據該團隊比對各投手(傷兵和健康的對照組)出賽紀錄後發現,「肩夾擠症候群」的發生與“ 每場比賽的投球局數 ”與“ 每場比賽面對打者的數量 ”高度相關。但是和總投球局數、總面對打者數量以及休息天數無顯著差異。
個人立場,當然是希望包括佐佐木朗希在內,所有罹患「肩夾擠症候群」的投手都平安康復,只是沒有進一步的新聞稿出現之前,也不好妄作論斷。至於 Chalmers 團隊的研究結論到底適用於傷癒康復的選手預防再發,還是適用於尚未發生「肩夾擠症候群」的投手,還需要更多的數據分析。
https://i.imgur.com/4YBzSbw.jpeg
https://i.imgur.com/llbJklB.jpeg
圖源:1. MLB官網;2.樹林仁愛醫院官網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JUk3CM5zB/?mibextid=wwXIfr
心得:以研究來說看起來是過度操勞的問題
但朗希投的局數實在也稱不上多
只能說他的身體強度還是跟不上他的投球
道奇體能團隊得再想點辦法了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2.82.186 (臺灣)
※ 作者: kt2003 2025-05-15 13:02:58
※ 文章代碼(AID): #1e9NM4zk (Baseball)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747285380.A.F6E.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討論] 淺談朗希的肩夾擠
05-15 13:02 kt2003
推 gcgc: 日本至寶應該用緩衝材料細心包覆然後放入溫室, 謝謝4F 05/15 13:15
推 nightcrow: 重訓一年練到有大谷一半壯再讓他回來投5F 05/15 13:15
推 sunnyyoung: 投姿應該改成低3/4接近側投 像巨怪一樣 就會又強又耐投 但指叉就等於作廢6F 05/15 13:16
推 marx93521: 大谷跟達爾到美國第一年就是肉眼可見的大一號,以前大松井也被說過去美國後人粗了一圈,朗希先把這件事做好吧
改姿勢什麼的先等肉體改造結果再說吧8F 05/15 13:24
推 VVizZ: 今年關機全休看看還比較實在
肉體改造什麼的明年再說 後年復出差不多12F 05/15 13:42
→ CCWck: 當不了先發,轉當中繼吧14F 05/15 14:00
→ hantsao: 朗C改姿勢今年應該就沒了,反正是小聯盟約,到小聯盟去改造也合理,明年再來17F 05/15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