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aseball作者 Oni028 (Godzilla)標題 [新聞] 工研院打造棒球「鷹眼」!電子好球帶誤差時間 Tue Aug 19 07:27:13 2025
https://reurl.cc/1OX7ap
工研院打造棒球「鷹眼」!電子好球帶誤差不到1公分
13:26 2025/08/18 中時 邱立雅
工研院開發「棒球電腦視覺數據捕捉技術」,整合電子好球帶、投打賽事數據收集等關鍵
功能,並攜手AI科技新創公司光禾感知科技,打造美國職棒大聯盟規格的鷹眼系統,今年
導入天母棒球場,完成電子好球帶偵測誤差不到1公分之驗證,展現台灣運動科技產業化
及接軌國際的亮眼成果。
運動科技成為提升選手表現與觀眾體驗的關鍵利器,各國職業運動皆積極導入智慧化的訓
練與比賽輔助系統。工研院中分院執行長黃新鉗表示,為協助球團與球員提升競爭力,工
研院開發的影像辨識與AI分析技術,結合高速攝影機與多視角影像擷取系統,能即時捕捉
投手投球路徑、轉速、擊球初速等關鍵數據,並結合AI自動影像剪輯,提供教練團訓練與
戰術建議。
黃新鉗表示,棒球電腦視覺數據捕捉技術更可延伸應用至電子好球帶,讓電子好球帶偵測
的誤差範圍,與實際位置相差不到1公分,精準度媲美大聯盟鷹眼系統,未來更將降至5mm
,有效降低好球帶比賽爭議,更可提升賽事順暢度。
目前工研院已將該技術授權光禾感知,並導入台中洲際棒球場、台北天母棒球場與台北大
巨蛋,累積收集超過8000球的中華職棒比賽數據。未來觀眾不論在現場或透過轉播平台,
都可透過即時顯示投球軌跡、擊球仰角等進階數據,獲得更豐富的觀賽體驗。
棒球是台灣的國球,黃新鉗表示,根據中華職棒大聯盟官網資料顯示,近年來全賽季的總
觀眾人數已超過270萬人,平均每場比賽的觀眾數都將近8000人,顯示出對職棒賽事的關
注持續上升,隨著賽事行銷、轉播技術與球迷體驗持續提升,國內職棒票房與周邊產業規
模成長可期。
黃新鉗表示,工研院也將持續研發國內棒球AI影像技術,攜手產官學研將運動科技拓展至
更多元應用,打造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運動科技產業生態系,讓科技成為台灣運動實力的強
力後盾。
未來中職比賽會出現鷹眼系統嗎?
希望所有球場都能有鷹眼系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45.35.109 (臺灣)
※ 作者: Oni028 2025-08-19 07:27:13
※ 文章代碼(AID): #1eexRKuL (Baseball)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755559636.A.E15.html
推 bravo: 比人準就可以用了2F 08/19 07:54
推 ChrisPaul03: CPBL應該搶在MLB之前使用 這種行銷機會千載難逢3F 08/19 07:54
推 Yjizz: 什麼時候能上線實裝才是重點5F 08/19 08:02
推 tomlo: 1cm誤差已經比中職一些裁判亂飄的好球帶好很多了6F 08/19 08:04
推 OneSong: 就算3公分我都覺得比大部分準8F 08/19 08:07
→ a910388: 固定誤差總比突然放大跟縮小的好10F 08/19 08:09
推 belucky: 1cm 很多? 亂判的裁判可以差到一顆球的距離內11F 08/19 08:11
推 erwin33121: 會撿123,然後針對打者身高好球帶上下移,就謝天謝地12F 08/19 08:13
→ bxxl: 1cm很夠用了而且才剛開始,技術會進步13F 08/19 08:14
推 MK47: 給完全沒概念亂推的人 棒球直徑是7.3~7.5公分14F 08/19 08:15
推 pogins: 根據Athletic文章介紹,目前MLB的鷹眼系統誤差中位數是0.4318公分左右,期待工研院系統能早日趕上。另外,Jacky主播有發文說目前味全主場用的還是Trackman15F 08/19 08:15
推 same60710: 主要看能不能配合打者身高伸縮好球帶會比較準18F 08/19 08:16
推 v7q4: 至少不會變形19F 08/19 08:17
推 carlchang092: 一公分是指每個球都跟實際位子差一公分內,
還是這個判讀的好球帶範圍比實際大一公分,
前者只能提高器材準度但如果是後者因為是AI訓練
其實應該調整標準後再訓練幾次模型能解決?20F 08/19 08:19
推 Anakin: 2020年以前MLB用Trackman的時候,進壘垂直誤差可以到2公分24F 08/19 08:20
推 Alderint: 1公分根本超小 棒球直徑大約7公分25F 08/19 08:20
推 matsui725: AI可以用在判斷全壘打爭議球上嗎?26F 08/19 08:23
推 double5915: 差1公分真的蠻準的,有的裁判還會海一顆球的距離= =27F 08/19 08:24
→ shifa: 趕快安裝吧 瞎老鼠就不用再判好壞球還給你補哨了29F 08/19 08:24
推 kim: 一公分跟你的食指指甲一樣寬,甚至更窄30F 08/19 08:25
→ carlchang092: 全壘打那個太遠了可能很難,
而且距離不固定參考點之類的很難設計,
在標竿最上方裝鏡頭可能還更可行?31F 08/19 08:25
推 rahim: 1cm以棒球來說很小吧34F 08/19 08:26
推 CFM123: 一公分誤差夠用了如果是挑戰制在誤差一公分內就維持原判也行36F 08/19 08:27
→ artjio: 電子好球帶是因為要配合球員身形所以設計上很複雜嗎38F 08/19 08:27
→ shifa: 電子好球帶的問題是按照規則設計 球員球迷不能接受40F 08/19 08:29
→ shifa: 上下限可以用身高抓出大概42F 08/19 08:30
→ JackeyChen: 坐看什麼時候引進挑戰制
關鍵時刻的誤判實在無法再忍受了43F 08/19 08:30
→ sdiaa: 食指中指無名指寬度就2公分了45F 08/19 08:31
推 hanx5566: MLB ABS平均誤差是0.17英寸,95%的球會在0.39英寸內,99%的球會在0.48英寸內46F 08/19 08:32
推 akiraje: 1cm連球的一半都沒有 叫很大??48F 08/19 08:32
→ shifa: 真的上路就會問 為什麼 削到球皮就是好球 了 顆顆顆49F 08/19 08:33
→ sdiaa: 怎麼這麼多人對一公分沒概念...50F 08/19 08:33
→ akiraje: 有些主審連沒削到都會給了51F 08/19 08:33
推 Ec73Iwai: 有的人只是要挑毛病而已 反正出嘴又不用負責52F 08/19 08:33
→ hanx5566: 所以這個1cm是平均誤差還是99%信賴區間是差很多的53F 08/19 08:33
→ sagarain: 好 但是我們還是要用大聯盟的54F 08/19 08:33
→ shifa: 因為是電子好球帶 所以1公分很大 主審海好球那叫 #醍醐味55F 08/19 08:34
推 KoBuKoLa: 電子誤差單位是公分..亂判的誤差單位是幾顆球...
1公分很屌了 沒看的差好幾顆球都在撿的 紅中不舉的56F 08/19 08:41
推 JerryLian: 真的實戰用再看看吧 這種新聞很多都是被行政部急著出新聞趕鴨子上轎60F 08/19 08:50
→ MACOTOBANK: 聯盟要親量身高吧,不然每個人都給你少報個30cm63F 08/19 08:58
推 RWA: 身高是不是能AI判斷嗎 還要登錄多不科學66F 08/19 09:04
→ gijizi: 至少雙方都統一一公分誤差,打者自己放大好球帶不就好了68F 08/19 09:06
→ d06: 實際投入使用再看看 不曉得要等多久69F 08/19 09:09
噓 QBRoboT: 有些鄉民可能覺得誤差要在±10條內才算準ㄅ70F 08/19 09:12
推 ysy2003: 1公分很多 好嘛
機器標準 不只是要比人高而已
如果調教後 能縮差距 或許能實戰
啊 內文有講鷹眼是5mm 還在那邊沒差很多71F 08/19 09:13
→ ysy2003: 抱歉 看錯 是目標5mm76F 08/19 09:16
→ david12763: ok 了啦,可悲的點是聯盟跟球團都沒有能力77F 08/19 09:18
推 torahiko: 啟用也好啊 不一定要跟MLB一樣堅持人工變形蟲好球帶78F 08/19 09:19
推 misson: 球員身高不是重點,好球帶的手肘下緣到膝蓋高度才是視覺機器要抓取的重點
棒球的半徑3.7公分,直徑7.4公分
要機器視覺辨識的同時,球場的平均照度,亮度可能要再提升一點80F 08/19 09:31
→ carlchang092: 身高是重點啊,這樣就可以套用姿勢算出絕對高度,就可以設定對於每個打者的好球帶的固定位置
直接從球的位移判斷好壞球
建立好球帶跟追蹤球是不同的東西,
系統裡面有設定好好球帶位置就可以直接判讀了86F 08/19 09:37
推 ponsquare: 海螺陳均偉搞不好都超過一公分了 夠用了啦91F 08/19 09:41
→ hans7192: 誤差不能只看球的直徑 是要看好球帶的寬度那就更小92F 08/19 09:47
→ carlchang092: 他沒說那個誤差是每球跟實際位置誤差一公分,
還是整個好球帶四周大小差一公分啊,
前者需要升級提高感測儀器數據精度,
但是後者可能重新調整模型再訓練就能解決94F 08/19 09:50
→ hans7192: 好球帶寬度43.5誤差1公分大約2.3%縮到0.8就只剩儀器誤差100F 08/19 09:55
推 carlchang092: 如果是整個好球帶邊緣差一公分
那明年春訓可能可以試用看看102F 08/19 09:58
→ hans7192: 要是誤差是球的位置那要縮到0.14公分才會小於2%104F 08/19 10:00
推 qazxc312: 兩邊標準一致都誤差一公分不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嗎?喜歡變形蟲的是不是大部分都是得利方107F 08/19 10:38
推 xmax010681: 全都給鷹眼判就好了 挑戰權留給裁判 他看不爽的球自己提出挑戰109F 08/19 10:45
推 Cathay: 其實可以用了吧,韓國也是他們國產的111F 08/19 10:54
推 Arodz: 等MLB開始用再跟進即可112F 08/19 11:00
推 GANTOE: 臺灣之光~與有榮焉~全力支持~115F 08/19 11:48
推 Hsu1025: 用了才知道能不能用116F 08/19 12:07
推 asa851007: 好奇那種走後門或走前門之類的球路怎麼判斷?117F 08/19 12:16
推 ted40905: 要看打者吧 每個打者的好球帶能一樣?118F 08/19 12:20
推 kodo5566: 誤差兩隊都一致我想雙方都不會有意見120F 08/19 12:26
推 utn875: 不能A4變形蟲,差評126F 08/19 1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