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arkerDuck (達克鴨)
標題 Re: [閒聊] Visa日本CEO:停止成人內容的支付是為保護品牌
時間 Thu Jul 24 06:02:17 2025


arcanite: 笑死 穩定幣去中心化?我就問是哪個機構發的?07/23 10:47
Porops: 穩定幣去中心化?你根本沒接觸吧...07/23 11:06

提到穩定幣,那兩大龍頭穩定幣的確都是中心化的。

USDC是Circle以短期國債為擔保發行的。

USDT嘛~~~Tether則連有公信力的公開審計都沒有,不過還有三年的時間讓他們慢慢玩。

聽說Tether要搞美國特規USDT繼續打混下去XDDD。


像這些穩定幣都是有特定機構發行且有黑名單機制。

所以理論上要的話,也是可以跟信用卡公司一樣,阻擋特定的錢包地址使用USDT和USDC。


不過當然也是有相對去中心化的穩定幣,他們使用加密資產超額擔保機制去中心化發行。

它的價值是由鏈上資產擔保,並且由智能合約調控讓他發行出來的穩定幣穩定在一美元。

鑄造的人要準備超額加密資產擔保去鑄造這些穩定幣,當然也可以隨時贖回。


所以通常也沒有黑名單機制,無法禁止這些穩定幣轉手給特定的錢包地址。

因此可以像使用美元現鈔那樣,轉手給任何想要轉的人。

以前最有名的就是DAI,不過現在加入美國國債RWA當作超額擔保品,

所以對我來講已經不夠去中心化。

我還是偏好像是LUSD或是RAI這種非常純粹用去中心化加密資產的超額抵押穩定幣。



回到支付這部分,其實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線就是Bitcoin白皮書理想失敗的世界線。

Bitcoin白皮書在第一頁就非常明確地的指出,他是為了解決支付中介問題

Bitcoin是為了讓人們可以用做日常交易使用,而且成本比傳統信用卡更低。
https://i.meee.com.tw/GB95mN3.png
[圖]
http://satoshinakamoto.me/zh-tw/bitcoin.pdf

在2017年那個勢頭繼續擴容下去,早該成功了。

那個時候支持Bitcoin支付的商家比現在還多,連台灣都有。

光遊戲相關網站就有:
Steam、GMG、Humble bundle,Groupees、GamesPlanet、Indie Game Stand、
Daily Indie Game、DMM、Indiegala、instant-gaming、G2A、GASH

大公司則有:
微軟、Dell、NewEgg

在台灣則有Wmall:
https://news.cnyes.com/news/id/2045004
華義Wmall購物商城 元旦起接受比特幣支付 | 鉅亨網 - 科技
華義國際(3086-TW)今(11)日宣布,旗下Wmall購物商城自2014年1月1日起,接受虛擬貨幣「比特幣」(Bitcoin, 簡稱BTC)為其付款貨幣 ...

 
我的PS4就在Wmall買的

而且當時在台灣要購買BTC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方便的,根本勢不可擋。
#1LiIlq9c (Steam)
[其他] 免銀行帳號免註冊-使用比特幣購買遊戲 - 看板 Steam - 批踢踢實業坊
[圖]
作者: DarkerDuck (達克鴨) 圖片好讀版:  最近一兩年已經有許多遊戲購物網站已經支援比特幣付款,包含了一直刷卡不過的GMG、 Humble bundle,Groupees、GamesPlanet、Indie Game Stand、Daily Indie Game、DMM Indiegala、coinplay.io、instant-gaming、G2A、GASH,也可購買Steam wallet code,

連外國黑人都來朝聖:
https://youtu.be/Ybcor1IyGeI

和現在大家認為的相反,Bitcoin交易是可以數秒內完成且永遠不塞車的

在中本聰時代的2011年就已經如此,那個時候可是一個沒有LinePay的時代:
https://youtu.be/DNpcf9rSBIk

假如這世界上被Bitcoin這個金流網際網路全面攻佔,商家支援BTC付款將會變成理所當然。

因為這網路效應太強大,連政府都必須正面應對,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幾乎是全面封鎖。

就像是現在幾乎各行各業連同政府機關都有自己的網站接入網際網路一樣。

而且在當時早就有一堆方案可以鎖定匯率波動,
無論是第三方支付還是手機錢包商都有方案。
https://youtu.be/AxriIkGaY60

更不用說Bitcoin本來也有智能合約執行能力,有直接去中心化穩定方案。

這在Bitcoin Cash上都有實證過了。
https://www.bchbull.com/
Non-Custodial Leverage Trading | DeFi on Bitcoin Cash (BCH)
Non-custodial crypto trading with 7.77x leverage. Hedge BTC, ETH and more on Bitcoin Cash's low-fee blockchain - no KYC required. ...

 
https://www.moria.money/
Moria Protocol
Moria is a decentralized borrowing protocol that allows you to draw defi loans against BCH collateral Ⓜ️ $MUSD ...

 

不過Bitcoin被銀行養的BlockstreamCore被木馬屠城,違背了中本聰的擴容遺願。
https://satoshi.nakamotoinstitute.org/posts/bitcointalk/485/
Re: [PATCH] increase block size limit | Satoshi Nakamoto Institute Advancing and preserving bitcoin knowledge ...

 

最後就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世界線。

BTC變成被美國政府與華爾街徹底捕獲的賭博籌碼。

當然未來其他這些中心化穩定幣未來還會繼續發展,單一機構擔保跑在私鏈上的記帳單位。

並且用區塊鏈當作理由,省去了KYC/AML。

要看例子的話,可以到indiegala網站去支付看看,用加密貨幣支付還打七折喔
https://www.indiegala.com/
IndieGala | Buy PC Games, Steam Keys, Bundles, Steam downloads
[圖]
Buy PC Games & Steam keys at Indiegala! Get awesome Steam bundles, best prices & exclusive game deals daily! ...

 
https://i.meee.com.tw/I24JD2k.png
[圖]

這也是我希望的用加密貨幣正向回饋,商家省成本且低詐欺風險,那就打折回饋消費者。

但假如是用跑在私鏈上的穩定幣。


在我看來這東西和20年前的就已經有的電子化支付技術差別根本不大。
https://tinyurl.com/2j4x3p82
自由儲備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自由儲備銀行(英語:Liberty Reserve),是一個以哥斯大黎加為基地的數字貨幣服務,標榜自己為「最古老,最安全和最流行​​的付款處理者......服務數百萬世界各地的用戶」[1]。該網站在其結束時有超過100萬用戶。美國聯邦檢察官認為,由於疏於安全,犯罪活動在很大程度上也未被發現,最終導致他們介入。[2]

只是以前那個因為缺乏KYC/AML被美國政府抄家。

現在這個美國政府需要他們支持美國短期國債買盤,所以讓他們神功護體發大財罷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21.144.56 (臺灣)
※ 作者: DarkerDuck 2025-07-24 06:02:17
※ 文章代碼(AID): #1eWLlruz (C_Chat)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753308149.A.E3D.html
※ 編輯: DarkerDuck (122.121.144.56 臺灣), 07/24/2025 06:16:44
DarkerDuck:轉錄至看板 Bitcoiners                                07/24 06:16
※ 編輯: DarkerDuck (122.121.144.56 臺灣), 07/24/2025 06:23:18
※ 編輯: DarkerDuck (122.121.144.56 臺灣), 07/24/2025 06:53:06
iorittn: 當年我就覺得比特幣這種國家無法監管的東西,本來就很難變主流,錢是國家的命,怎麼可能讓一般人自由搬來搬去
只是沒想到現在這麼有價值1F 07/24 07:08
DarkerDuck: 因為現在已經完全被美國捕獲,P2P交易已經幾乎廢棄
,世界上的主流交易所則卡你KYC/AML,逃不過老大哥的宣稱BTC為SoV可以讓過多的投機資金有去處
而幣圈印鈔機穩定幣則可以兜底美債,對於美國超爽的4F 07/24 07:12
tsubasawolfy: 現在的BTC不是被每秒交易次數鎖死了?8F 07/24 07:34
DarkerDuck: 內行的,永恆牛市就是要配永恆的7tps9F 07/24 07:41

--
作者 DarkerDuck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