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benjin (WBJ)標題 [閒聊] Panasonic推出LUMIX S1II時間 Wed May 14 08:54:55 2025
官方
https://tinyurl.com/s1iiforptt
繼Nikon Z6III後第二台使用Partially Stacked CMOS Sensor的相機
非常明顯是錄影導向,4K60 ProRes RAW內錄已成新一代Hybrid相機標配
看來是覺得Red被Nikon吃下來後不會隨便告人了
CineD測試
https://tinyurl.com/ze92jn5n
Gerald Undone
https://tinyurl.com/59rkmpkj
Peta Pixel
https://youtu.be/ivmCqR94M-A
可想而知這台的直接(可能也是唯一)對手就是Nikon Z6III
身為Z6III用戶看完各方測試有些不專業想法
‧Readout比Z6III慢一點,但似乎換來更好的動態範圍和暗部雜訊
‧RAW連拍機械快門10fps vs Z6III 14fps,電子快門30fps vs Z6III 20fps (?)
‧可付費(200USD)解鎖Arri LogC3,雖然V-Log已經比N-Log好很多
‧自動對焦有進步,但好像還是差CNS一點
‧傾斜+翻轉螢幕 vs Z6III只有翻轉
‧定價3200USD vs Z6III目前售價2100USD
‧體積重量都比Z6III更大,尤其是體積P家一貫的肥
感覺就是台錄影工作機吧,Z6III雖然帳面規格很強但實際錄起來還是很多小毛病
光是N-Log只有12檔動態範圍就不用比了
ProRes codec只給422 HQ 沒有422或422 LT,檔案快要跟RAW一樣肥
沒有H265 422 All-Intra
接Atomos Shinobi II亮暗部顯示直接被裁掉(這真的很瞎)
總之Nikon離專業錄影還有不少路要走
但對以拍照為主休閒錄影的客群來說應該還是買Z6III更有性價比
看這台能不能讓Z6III鬼島盤子價76K正常一點
同時發表的還有新鏡頭Lumix S 24-60mm F2.8,啊~真香
總之個人很樂見市場上越來越多廠商投入hybrid camera這塊
Make L-mount Great Agai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9.236.9 (臺灣)
※ 作者: wbenjin 2025-05-14 08:54:55
※ 文章代碼(AID): #1e8-dZ3h (DSLR)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747184099.A.0EB.html
推 konwewe: 台松開價不會讓人失望吧~3200USD 開個10W 之類了...1F 05/14 09:09
推 xoy: 昨晚看了幾個國外評測跟討論區,以Sensor來說這兩台對標Z6 III跟Z5 II,價格都高出一截,當然硬體規格有不一樣的地方加上Panasonic在錄影的強項,就看人了,NP兩家最近也都在搞手機輸入調色,還蠻好奇兩邊的差異2F 05/14 09:17
推 diablohinet: 24-60mm f2.8 香 直接對手就是 24-50mm f2.8G
希望能有更多廠商做這種低倍變焦f2.8 qq6F 05/14 09:27
推 xoy: 這顆24-60有比RF 28-70小嗎?濾鏡77mm還蠻胖的8F 05/14 09:28
→ wbenjin: 所以Nikon可以出些酷酷的變焦鏡不要再f/1.2軍備競賽了嗎以前單反時代24-70mm f/2.8的濾鏡就是77mm 還好吧9F 05/14 09:29
→ rinkai: L環沒有great過好嗎,只有價格great而已11F 05/14 09:33
推 matlab: 期待看看今年的Z6III V2.0 韌體能不能改變什麼~16F 05/14 09:38
→ wbenjin: 忘記補P家錄影防手震應該是世界強 Nikon完全看不到車尾Z6III只剩下4K60p內錄N-RAW能勉強贏一手......17F 05/14 09:38
推 nocesst: 松下的體積雖然肥,但散熱一直以來都做的不錯19F 05/14 09:46
推 rinkai: 之前以為進到FF領域P的防守震會不夠力,但實際看還是很強到頭來防手震還是只有OP的好20F 05/14 09:46
→ wbenjin: S家搭配Gyroflow效果也很好 但要犧牲視角22F 05/14 09:49
→ rinkai: 我們期待2460的濾鏡只有67mm啊,自然覺得77很肥23F 05/14 09:49
→ wbenjin: Sony 24-50mm就67mm了 望遠多10mm怎麼可能口徑不變...
Sony已經是把鏡頭體積縮到極致的廠商了24F 05/14 09:55
推 xoy: RF 28-70跟Tamron的都是67mm濾鏡,RF那支體積重量都比24-60小跟輕
L接環是PSL三家的標準F2.8變焦都很大支,24-60就顯得相對輕便,也比20-60大一些而已26F 05/14 10:04
推 msucoo93: 因為當初L環鏡頭都做太重,24-60還行,另外就是價格還不錯,台松怎麼定價就是另一回事就是了。我知道更新這管對L環有其必要,但超望遠也該有點消息了吧…30F 05/14 10:20
推 yellow528: 真的很希望松下可以改掉正面的紅包實體鍵,紅紅的一顆很像長青春痘,看了覺得好醜,S5m2x就很好看34F 05/14 10:53
推 cybercat: S1II電子快門連拍看規格是70fps;S1E是30fps37F 05/14 11:01
推 xoy: 現在國外討論區戰Z6 III跟S1 II很勤快,錄影方面讀取速度跟DR的取捨P家都留選項給用戶,不太清楚的是拍照的DR,Z6 III比沒堆疊的IMX410差一點一直是個話題,S1II會不會拍照DR比S1IIE差就很有趣了38F 05/14 11:06
→ bben900911: 果然鄉民的宿命就是戰XD
是說很好奇那個DR Boost能否用在拍照上42F 05/14 11:12
推 porscheruf: S1IIe很奇怪還是用24mp那塊cmos,等於S5II不用賣了,如果換成33mp那塊cmos不是很好?44F 05/14 11:19
→ bben900911: 價格有差
Sony 33mp那塊好像都沒其他廠家用?46F 05/14 11:20
→ wbenjin: DR Boost只能用在錄影 照片不能用
回cybercat 我po的數據是RAW連拍 我去補充一下48F 05/14 11:31
※ 編輯: wbenjin (36.239.236.9 臺灣), 05/14/2025 11:32:34
→ wbenjin: 那些在討論DR的人有多少真的清楚DR怎麼算的 我很懷疑50F 05/14 11:41
推 xoy: 這個喔,有數據的地方就有江湖,習慣就好。另外根據DPreview的說法,二代S1群跟S5群的處理器是不一樣的,不過S1IIE的上市價跟Z6 III R6 II A7 IV等都是美金2500附近,就很微妙,眼看著R6 III跟A7 V都快來了51F 05/14 12:02
推 stand1234: L環有Sigma不用擔心望遠,要擔心的是重量……55F 05/14 12:31
推 rgbff: 覺得P家的機身都有種厚重的肌肉感56F 05/14 12:47
→ helldu: 這次有一些小功能感覺蠻方便的,像是可以直連SSD備份記憶卡,24-60可以設定AF時對焦環當機身轉盤用57F 05/14 13:19
推 xoy: 說到L接環長焦,Sigma最新的300-600好像是L接環可以裝加倍鏡,E接環不行?59F 05/14 14:15
→ msucoo93: 沒記錯的話Sigma的增距鏡是L環獨有61F 05/14 14:20
推 gn322118: Sigma增距鏡只有L環能用 實測過panasonic跟leica的鏡頭都能正確抓到數值62F 05/14 14:28
→ wbenjin: E-mount不給副廠用teleconverter64F 05/14 14:32
→ tazi: 用新sensor給推,阿那個維納斯處理器...65F 05/14 18:20
推 Roset: 推72F 05/15 2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