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NARUTO (鳴人)標題 [問卦]學校歷史課還在教不存在的元朝四等人制嗎?時間 Sun May 18 14:59:31 2025
以前國中或高中的歷史課教中國史教到元朝時
通常會提到所謂的「四等人制」來說元朝蒙古人壓迫漢人
但根據這本書
書名:《是誰在抹黑明朝》
作者:覃仕勇
出版社:新銳文創
出版日期:2017年8月25日
引用頁數:第19頁-第20頁
https://i.imgur.com/wxj4bMU.jpeg
甚至,曾出現在教科書上、言之鑿鑿地描繪的元朝「四等人制」也是不存在的。
「四等人制」最早見諸於民國史學家屠寄一九三四年出版的《蒙兀兒史記》。屠寄在沒有
提供任何歷史材料為依據的前提下,第一次破天荒地提到了元朝統治者把國民分為蒙古人
、色目人、漢人、南人四個等級,這四等人在政治權利、法律地位、科舉仕進等方面存在
著巨大的差別,其中的蒙古人居最高等級,可以享受各種特權,色目人屬於二等公民,漢
人、南人則屬於底層公民。
也不知怎麼搞的,屠寄這「一家之言」竟然獲得了人們的廣泛認可,後來竟寫入了高中歷
史教科書中。
這個問題,只要保持頭腦的冷靜,認真想一想,就可以知道,元朝統治者安心做自己的統
治者就好,他即使要偏向蒙古人,也沒有必要故意挑事似専門制定一個「四等人制」來激
怒占全國多數人口的民族啊。讓這些民眾三天兩頭地跟起來作亂造反,除了給自己添麻煩
,還能帶來什麼好處呢?
實際上,元代各民族之間的界限極為模糊,
統治者在進行戶籍統計的時候壓根就沒登記民
族成分,蒙古語中甚至沒有「色目人」這個辭彙。
而且,查一查典籍就可以知道,元代的各級別官員中,漢人(南人)所占的比例高達七〇
%!這也是元朝政府退居漠北後,出現了很多漢人(南人)選擇為元朝守節殉國的原因。
所以,現在史學界的主流觀點已經認定元朝「四等人制」並不存在,並已經將這種說法從
歷史教科書上刪除。
由此可知
「四等人制」就是屠寄只看到元朝將人民分成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就覺得元朝
一定有將這四種人分等級做排序
但是元朝法律像是《大元聖政國朝典章》或《皇朝經世大典》都沒有「四等人制」
「四等人制」就是屠寄自創的東西
所以對岸教科書已經不教「四等人制」了
那我們學校歷史課還有在教這不存在的制度來洗學子的腦嗎?
修黃河修到引發紅巾之亂的工部尚書就是漢人耶
--
https://i.imgur.com/ANeaGhq.gif
第七代火影
https://i.imgur.com/4YK69K7.gif
小智喝莎莉娜的水壺
https://i.imgur.com/UZ6by8k.gif
第十五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70.136.102 (臺灣)
※ 作者: NARUTO 2025-05-18 14:59:31
※ 文章代碼(AID): #1eAOLLDM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47551573.A.356.html
→ krousxchen: 你以前不是說中華民國課本不會有錯?1F 1.165.127.175 台灣 05/18 15:00
推 pondaha: 現在還是有啊,党,青鳥,黑熊,其餘60%2F 39.9.194.192 台灣 05/18 15:01
→ krousxchen: 事實是,中華民國就是謊言3F 1.165.127.175 台灣 05/18 15:01
→ pondaha: 賤民4F 39.9.194.192 台灣 05/18 15:01
→ krousxchen: 根本代表不了中國,也沒有台灣主權
課本講的都是謊言5F 1.165.127.175 台灣 05/18 15:02
推 marktak: 我是吠舍喔7F 39.10.46.59 台灣 05/18 15:03
推 JGOBUYO: 漲知識8F 1.163.215.56 台灣 05/18 15:04
推 ziso: 我只知道以前學一堆沒屁用的中國歷史地理==9F 111.240.151.47 台灣 05/18 15:08
→ tanted: 國立殯儀館編的 的確是這樣講10F 123.193.229.55 台灣 05/18 15:14
→ tn907915: 我唸書時還九大行星所以才要終身學習啊11F 101.12.162.212 台灣 05/18 15:15
→ tanted: 難道這個是國立殯儀館掰出來的嗎12F 123.193.229.55 台灣 05/18 15:15
推 ImBBCALL: 你唬爛13F 42.73.7.193 台灣 05/18 15:15
推 seasinger: 那麼南美洲的階級制度呢?印度教的種姓制度應該是沒問題,但是南美洲的半島人那四個階層也是用掰出來的嗎?18F 42.72.224.143 台灣 05/18 1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