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Oswyn (Oswyn)標題 Re: [問卦] 中國一詞在古代的意涵時間 Sun Aug 3 00:49:46 2025
: 推 fishhy: 日本本州就有中國地方,這地方還包含廣島 71.93.196.19 08/02 23:36
去讀點書查些資料
日文的「中国地方」,是日本令制国分類中的「近国」「中国」「遠国」
日本某行政區的遠中近,是跟日本京畿相關,與 The 中國沒半毛關係
※
< 中國 : ㄓㄨㄥ ㄍㄨㄛˊ >辭典檢視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
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119852
1.
上古時代,漢族文化發源黃河流域,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其地為「中國」。後各朝疆土
漸廣,凡所轄境,皆稱為「中國」。《詩經.小雅.六月.序》:「小雅盡廢,則四夷交
侵,中國微矣!」《公羊傳.昭公二十三年》:「曷為以詐戰之辭言之,不與夷狄之主中
國也。」
2.
朝廷。《禮記.檀弓上》:「今之大夫交政於中國,雖欲勿哭,焉得而弗哭。」《漢書.
卷九五.西南夷傳》:「聖王不以勞中國,宜罷郡,放棄其民,絕其王侯勿復通。」
3.
京師。《詩經.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漢.毛亨.傳:「中國,京師
也。」《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帝舜。」
※
周禮
《夏官司馬》
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為
九州。
禮記
《王制》
凡
四海之內九州,州方千里。
禮記
《王制》
中國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東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
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髮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
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國、夷、蠻、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備器
,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
,北方曰譯。
春秋左傳
《僖公》《僖公二十五年》
夏,四月,丁巳,王入于王城,取大叔于溫,殺之于隰城,戊午,晉侯朝王,王饗醴,命
之宥,請隧,弗許,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惡也,與之陽樊,溫
原,欑,茅,之田,晉於是始起南陽,陽樊不服,圍之,蒼葛呼曰,德以柔中國,刑以威
四夷,宜吾不敢服也,此誰非王之親姻,其俘之也,乃出其民。
孟子
《梁惠王上》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
中國而撫
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
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孟子
《盡心上》
孟子曰:「廣土眾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所
性不存焉。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
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
四海之內九州。四海是邊界,九州為王土
但四海與九州的位置與範圍,每個朝代不同,是會變動的
中國就古人拿來自稱本國的其中一種用法
古人的天下觀就是「中天下而立」故稱中國
當然各朝代還有各自的國號,如漢國、大明國、大清國之類的
--
人間五十年、化天のうちを比ぶれば、夢幻の如くなり
^,,,^ 一度生を享け、滅せぬもののあるべきか
(ミ‵ω′)\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235.170 (臺灣)
※ 作者: Oswyn 2025-08-03 00:49:46
※ 文章代碼(AID): #1eZa6j59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54153389.A.149.html
推 hosen: 中國就是中央之國,我是世界的中心、天朝、四方你們都是蠻夷1F 123.195.32.49 台灣 08/03 00:53
是啊,不過現在世界的中心是美國,四方朝貢中
※ 編輯: Oswyn (114.36.235.170 臺灣), 08/03/2025 00:55:59
→ fishhy: 的確跟中原政權的中國沒關係,以前日本稱中原政權「支那」主要是從Sina翻過來,會變成貶意也是侵華戰爭後的事。感謝指教3F 166.196.75.42 美國 08/03 0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