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eepingyo (御前一品帶刀龍侍衛)
標題 [新聞] 你以為AI能讓工作更輕鬆?美媒吐槽:別
時間 Sat Oct 25 10:16:38 2025


備註請放最後面 違者新聞文章刪除

1.媒體來源:
※ 例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請參考版規下方的核准媒體名單)
※ Yahoo、MSN、LINE等非直接官方新聞連結不被允許
風傳媒

2.記者署名:
※ 若新聞沒有記者名字或編輯名字,請勿張貼,否則會被水桶14天
※ 外電至少要有來源或編輯 如:法新社
李靖棠

3.完整新聞標題:
※ 標題沒有完整寫出來 ---> 依照板規刪除文章
你以為AI能讓工作更輕鬆?美媒吐槽:別傻了!矽谷現在「996工時」才是顯學
https://www.storm.mg/article/11076278
你以為AI能讓工作更輕鬆?美媒吐槽:別傻了!矽谷現在「996工時」才是顯學 | 李靖棠 | 新聞 - 風傳媒
[圖]
全球人工智慧(AI)熱潮,雖然讓眾多科技大廠或新創企業市值飆漲,掌握相關技術的專業人才,也因此獲得豐厚薪水支票和股份,但對他們來說,口袋雖增加不少、可能夠握在自己手中的「時間」卻大幅減少,因為無論是科技巨頭或新創企業,如今都希望加速接近目標,導致旗下成員每週必須投入80至100小時的工時,或是一度在 ...

 

4.完整新聞內文:
※ 社論特稿都不能貼!違者刪除(政治類水桶3個月),貼廣告也會被刪除喔!可詳看版規

全球人工智慧(AI)熱潮,雖然讓眾多科技大廠或新創企業市值飆漲,掌握相關技術的專
業人才,也因此獲得豐厚薪水支票和股份,但對他們來說,口袋雖增加不少、可能夠握在
自己手中的「時間」卻大幅減少,因為無論是科技巨頭或新創企業,如今都希望加速接近
目標,導致旗下成員每週必須投入80至100小時的工時,或是一度在中國引發熱議,幾乎
將生活奉獻給工作的「996制」,如今也成為矽谷各企業的常態。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指出,如今在矽谷(Silicon Valley
)許多人工智慧(AI)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將這種情況比擬為身處「戰爭狀態」。任職

Anthropic的科學家貝特森(Josh Batson)坦言,「如今的我們,基本上是在嘗試用兩年

時間,加速完成過往需要20年的科學發展進程。畢竟AI 系統的重大進展「每隔幾個月」
就會發生,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有趣的科學問題。」

不只Anthropic,包含Google、Apple、Microsoft、Meta和OpenAI等重要人工智慧推手,
旗下的公司高層和研究人員都認為,自己的工作正處於一個關鍵的歷史時刻,因為所有人
都在競爭,希望搶先擴大的影響力,藉此站穩市場根基。


有鑑於AI市場重要性,外加專業人才短期內處於稀缺狀態,讓包含Meta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在內,矽谷不久前已經啟動人才搶奪戰,激烈競爭也讓這些專業人才的薪水
不斷推高,甚至出現數百萬美元年薪,如果加上相關福利、股權或獎金分紅,其中已有部
份人早就成為千萬富翁。但如今的他們,根本沒有時間享受新增的財富,因為企業願意發
出鉅額薪資,他們當然也要「努力」從這群人身上,盡可能榨取最多的成果與績效。


Google旗下DeepMind研究員塞瓦克(Madhavi Sewak)透露,他眼中看見的每個人,無時
無刻不在工作,公司內部情況一直處於極度緊張,而且似乎沒有任何自然的停頓點發生。

外媒還提到,雖然私下訪問許多科技廠員工時,經常偷偷抱怨,這種工作速度讓他們感到
疲憊不堪,而且完全沒有時間陪伴家人和朋友,但同時他們也強調,選擇保持這麼長的工
時「都是自願」。


塞瓦克提到,當你腦袋有許多好點子,而且知道這就是一場與時間的競爭,不考能浪費任
何想法,所以即時當你處於閒置狀態下,依然會投入工作、並積極探索其他潛在的新點子


996工時制

過往孕育出Google和亞馬遜(Amazon)等大型科技巨頭的「拼命文化」(grind culture
),如今隨著AI熱潮再度復甦。不只矽谷內部「開卷」,就連東岸紐約(New York)許多
AI新創公司,都在提倡拚命工作的生活方式,透過拉長工時、要求員工快速行動,以搶占
市場先機。甚至還能在招聘平台上發現,有些公司會公開鼓勵「996工時」,或甚至設立
公司專屬的「拼命指數」,以此激烈和監督員工。


所謂「996」的工作模式,這個詞源自中國職場,指的是從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9點、每週
工作6天的制度。

扣除大型企業集團,新創公司之所以崇尚996工時,很多時候與創辦人或執行長有直接關
係。《華盛頓郵報》在報導開頭,就詳細描述一位AI新創企業共同創辦人的生活和工作狀
態,「全年無休、從早上7點一直工作到午夜或凌晨1點。」


共同創辦人工智慧新創公司「Browser Use」的穆勒(Magnus Müller),受訪時坦言,
自己非常樂愛工作,甚至為了提高溝通效率,他和其他五人共同居住在舊金山(San
Francisco)一處共享空間,透過合住模式、讓團隊能在凌晨1點冒出新點子時,也能圍在
白板前討論接下來的AI構想與提案。

穆勒表示,他的公司從不計算每個人的工作時數,但他希望能聘請、那些與自己一樣「對
工作上癮」的人,「大多數人認為是工作的那些業務,在我看來、其實都不算是工作!」
這位年僅24歲的創辦人自豪地表示,那就好像打電動一樣,可以一整天都在做這件事。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創業孵化中心「
SkyDeck」執行董事溫內特(Caroline Winnett)認為,「由於生成式AI的出現,我們都
知道、新的巨頭企業即將誕生,所以在現在這個潛伏發展階段,新創公司都在加倍努力,
心中想著『讓我們看看、誰能成為那個最終成功者』。」


創投合夥人貝倫格(Inaki Berenguer)則指出,「現實情況是,誰能最先在AI領域建構
出實用且可獲利產品,他們幾乎就能拿下市場;而想搶到這個機會,你最好跑得比別人快
。」


報導中還提到一家位於舊金山的AI新創公司,他們也奉行這種拚命文化,該公司執行長南
迪(Kinjal Nandy)甚至在X平台上發布職缺,「要求」員工每週七天都得到公司上班。
受訪時還強調,雖然每天10小時工時聽起來很多,但公司會提供員工福利,包含共享空間
免費住宿、外送餐點補助與約會平台「Raya」的免費訂閱會籍。


年僅21歲的南迪強調,當團隊所有人都專注於共同使命,企業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大提高,
而這些福利與工時,能讓自家企業首批員工,不必再為住房、飲食或交友煩惱。

有人支持、自然也有人反對。創投合夥人迪迪達斯(Deedy Das)表示,過長時間工作反
而更容易造成拖延,人都需要休息,才能讓大腦保有創造力與思考能力,在他看來,這些
崇尚996的企業創辦人,多半是年輕、不夠成熟且經驗不多的狀態,這些老闆不知道真正
有經驗的人,一週只需工作40到50小時,就能完成比上班80小時還多的成果。


事實上,多數屬於領薪水階級的美國民眾,幾乎都不接受996工時,許多人認定這種工作
模式,只會讓自己變成毫無生活的奴隸。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 當新聞連結過長時,需提供短網址方便網友點擊
https://www.storm.mg/article/11076278

6.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以天為單位),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9.14.219.114 (臺灣)
※ 作者: leepingyo 2025-10-25 10:16:38
※ 文章代碼(AID): #1e_3CEfE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61358606.A.A4E.html
william456: 中國又再領先世界1F 1.170.232.215 台灣 10/25 10:17
adios881: 台灣領先數年 笑死2F 162.120.248.82 美國 10/25 10:17
syldsk: 工時一直都不是問題,重點是薪水Zzz3F 39.10.10.109 台灣 10/25 10:18
tm731531: 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4F 203.121.248.44 台灣 10/25 10:19
zakijudelo: 同意3樓,但台灣做功德居多5F 101.10.111.93 台灣 10/25 10:19
gunfighter: 工業革命造成工人失業潮 但也開始了機器不停人不停的輪班工作 AI不會讓你減輕工作 只會讓你有更多工作6F 42.73.145.117 台灣 10/25 10:19
bumerang: 以前工作能靠建立知識壁壘來排除大部分競爭者 新人想卷先把書讀完技能知識學完再來 現在AI打破知識壁壘當然就大家都殺入場 越來越卷9F 194.233.100.212 美國 10/25 10:22
kaodio: 沒差啊 我還沒在AI上花錢 加油13F 114.44.1.210 台灣 10/25 10:24

--
作者 leepingyo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