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driancheng (亞德利安)
標題 Re: [問卦] 4月就知關稅是累加,台灣這4個月在幹麻?
時間 Mon Aug 11 06:13:30 2025


以下為我的看法 : 開宗明義 "台灣沒有談判的利基點, 沒有談判的籌碼”

目前,除了英國、歐盟與日本採用固定稅率(非累加計算)外,其餘國家大多採用累加稅
率模式。
坦白說,這其實就是變相對美國產業加徵「隱形稅收進而降低國債」—— 一方面對外宣
稱要替美國企業減稅,另一方面卻透過關稅增加收入,同時向海外供應商及其他國家施壓
,迫使他們將投資轉向美國。


回顧稅率變化,美國企業原本公司稅約為 32%,川普第一任期將其降至 21% 左右;拜登
上任後又提高到 28%(理由是財政赤字過高,但又不敢一次性恢復至原本水準)。
如此一來一回的計算下,美國企業實際願意承擔的額外稅負約在 15%–18% 或者更低關稅
,其餘則轉嫁給海外供應商。

換句話說,這套計算方式最終使美國企業的綜合稅負回到原本接近 32% 稅率甚至 更高35
% 的水準。

對美企而言,早在 2017 年左右就已習慣 21% 的低稅環境,如今稅負與營運支出同步上
升,自然難以消化,於是透過壓低供應商價格與裁員並行,來勉強維持目前營運與獲利財
務狀況。


除非是採用穩定的固定稅率,而不是累加稅率,否則情況就完全不同。
固定稅率在本質上,其實就是以資金直接「買」來的稅率優惠——有點類似付保護費,用
錢換取關稅穩定。

觀察各國的貿易逆差與順差數據,會發現,那些拿到固定稅率待遇的國家(如日本),背
後都伴隨著巨額投資承諾。
以日本為例,為了換取固定稅率,他們對美國承諾了 5,000 億美元 的投資金額,這個數
字是日本對美貿易順差的好幾倍。從金融角度來看,這相當於一筆投資與借貸的組合交易
——日本以借款的說法對內解釋,但實際上獲得了約 10% 的收益率,形同一筆高額貸款


很多人只盯著關稅稅率本身的數字,卻忽略了背後更深層的資金操作與談判交換。這其中
的手法與布局,非常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9.25.186 (日本)
※ 作者: adriancheng 2025-08-11 06:13:30
※ 文章代碼(AID): #1ecHcCdt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54864012.A.9F7.html
※ 同主題文章:
08-11 06:13 adriancheng
08-11 06:22 t418010
08-11 06:25 jason0122
08-11 06:39 qqq87112
… ×16
LoveIvy: 但原先所謂美國製造的目標則是永遠達不成1F 114.37.125.246 台灣 08/11 06:15
ahodes: 10%? 跟福島核電廠一樣,騙自己人的. 最可能投資的標的是美國境內的基礎建設,能有回報才有鬼。2F 81.147.134.76 英國 08/11 06:24
cwchang2100: 哪裡來的勉強維持?一堆美企還是在賺.5F 114.32.151.86 台灣 08/11 06:31
chinsong: 當然是談判 不然代購嗎?6F 111.253.192.54 台灣 08/11 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