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oveSports (我要當一個渣攻)
標題 Re: [問卦] 花蓮堰塞湖7月形成,這2個月在忙什麼
時間 Wed Sep 24 20:58:23 2025


※ 引述《dispptt (dispptt)》之銘言:
: 花蓮堰塞湖7月颱風之後形成,那這2個月在忙什麼?
: 有人清楚的嗎 可以說一下嗎
: 有什麼事比處理這個跟南化水庫一樣大的湖還重要的嗎
: 花蓮這個根本就是人禍吧 沒辦法處理 那你遷村啊 不遷的才能說他後果自負吧
: 什麼叫沒辦法處理 然後放著等他出事wwwww 笑死 這個能國賠吧
: 花蓮堰塞湖7月形成,這2個月在忙什麼??

看了新聞災情畫面真的很難過

我也很好奇兩個月期間政府到底做了什麼

問了三家AI  為什麼政府放任堰塞湖溢流

AI都說真的很難根治處理  只能監測與撤離降低災害

我繼續逼問  如果台灣首都在花蓮堰塞湖下游也一樣嗎?

如果政府官員家屬都住那邊也一樣嗎?

只差沒問如果AI主機設在那邊也一樣嗎?

(一直被說沒辦法真的氣到想問這個)

都是說真的沒辦法  只能監控+撤離


以下貼兩篇AI文  如果有興趣的話請看看吧

第一篇的問題點拆得比較清楚  但評估方法較悲觀且較侷限

第二篇主要提供多種解決方法  但細節不具體  兩篇各有優缺點

============================================
第一篇:

好的,這是一個非常專業且關鍵的問題。我們就以花蓮馬太鞍溪這個案例為藍本,假設它
在7月形成、9月潰決,來詳細拆解在這關鍵的兩個月(約60天)內,為什麼「人為介入處
理」在技術上幾乎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以下是基於現實工程與地質條件的技術性理由:

1. 進場路徑:零,唯一的通道是垂直的天空

這是所有困難的根源。這個堰塞湖位於中央山脈深處,周圍沒有任何道路,連可供人員徒
步的林道都可能已在颱風中被摧毀。

.陸路建設計畫:完全不可行

時間估算:要在兩個月內,從數十公里外的現有道路,穿越地質極不穩定的山區,開闢出
一條能讓重型機具(如大型挖土機、砂石車)通行的臨時便道,工程時間至少需要一年以
,這還是最樂觀的估計。


二次災害風險:在剛發生過大規模崩塌的山區進行道路開挖,本身就是極度危險的行為。
施工擾動極易觸發新的崩塌,造成工程人員傷亡,甚至讓更多土石滑入堰塞湖,使問題惡
化。


.結論:空中運輸是唯一選項

所有後續的討論,都必須建立在「所有人員、設備、燃料、物資都只能依賴直升機吊掛」
這個嚴苛的前提上。這立刻為所有工程方案設定了極高的門檻和極低的效率。


2. 壩體土質與結構:一個浸滿水的「巨型Jenga積木塔」

堰塞壩不是均質的土壩,它是一個異質、鬆散、高孔隙、低強度的混合體,其穩定性極差


組成成分:根據上游地質(大南澳片岩),壩體是由大小不一的片岩碎塊、巨石、細沙、
黏土和枯木混合堆積而成。片岩本身質地脆弱,遇水易軟化崩解

內部力學:

高孔隙水壓:湖水會滲入壩體內部,填滿土石間的孔隙。這些「孔隙水」會產生巨大的向
上壓力,大幅降低土石顆粒之間的摩擦力。這就好像在兩個物體間加了潤滑油,讓它們更
容易滑動


Jenga效應:整個壩體的穩定,可能就依賴於幾塊關鍵巨石的嵌合支撐。任何外部開挖,
可能像抽掉Jenga積木塔的關鍵一塊一樣,導致整個結構瞬間連鎖崩塌。

技術結論:在這個極不穩定的結構上進行任何形式的開挖,都不是「移除土方」,而是「
進行一場無法預測結果的力學實驗」。風險不是工程延誤,而是當場觸發潰壩


3. 驚人的水量補給:水龍頭的進水速度遠大於排水孔

這是常被忽略但至關重要的因素:台灣山區的降雨效率極高。


集水區估算:假設馬太鞍溪上游形成堰塞湖的集水區面積為80平方公里(8,000萬平方公

尺),這是一個山區河流的合理估算。

暴雨水量計算

一場典型的午後雷陣雨,降下50毫米(0.05公尺)的雨量,灌入堰塞湖的水量就是:
8,000萬 m2  ×  0.05 m = 400萬立方公尺的水。
一次颱風或西南氣流帶來的豪雨,若降下500毫米(0.5公尺),灌入的水量則高達:
8,000萬 m2  ×  0.5 m = 4,000萬立方公尺的水。

技術結論:堰塞湖的總蓄水量約2,000萬立方公尺。這意味著一場豪雨就能將整個湖從空
到滿再溢流一次。任何抽水或小型開挖的泄洪速度,在這驚人的自然補給量面前都顯得微
不足道。工程進度會不斷被降雨打回原點,甚至惡化。



4. 機具需求的巨大鴻溝:用湯匙挖游泳池

這是將前述所有限制條件,轉化為具體數字的計算。

目標設定:我們不求移除整個4,000萬立方公尺的壩體。目標是開鑿一條相對安全的溢洪
道。保守估計,這條溢洪道至少需要挖掉40萬立方公尺的土石(僅佔總量的1%)
工具與能力:

運輸工具:陸軍CH-47直升機,單次最大吊掛約10-12噸,可吊運一台6噸級的小型挖土機
(PC60型)。

作業機具:6噸級挖土機在理想條件下,每小時約可挖掘50立方公尺土方。考慮到是在鬆
軟、危險的壩體上作業,效率打折,我們算每小時30立方公尺。

時間估算(不含任何延誤)

總工時:400,000 m3  ÷ 30 m3 /小時 = 約 13,333 小時。
換算天數:假設每天能有效工作8小時(這已是極度樂觀,未考慮天氣、維修、人員輪班
),則需要:

13,333 小時 ÷ 8 小時/天 = 1,666 天。
這相當於4年半的時間,這還只是一台挖土機不間斷工作的時間

後勤的乘數效應:

這台挖土機每小時消耗約10公升柴油。工作13,333小時需要超過13萬公升的柴油。
13萬公升柴油,加上潤滑油、維修零件、操作人員的飲水和食物……這一切都需要CH-47
直升機成百上千趟的來回飛行運輸。只要天氣不好,直升機無法起飛,所有前線作業就會
立刻停擺。


總結:
綜合以上四點,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清晰的圖像:在兩個月內,面對馬太鞍溪堰塞湖,我們
面對的是一個**「沒有道路可達、結構極不穩定、水量補給超乎想像、工程需求遠超運載
能力」**的無解困局


這不是一個投入更多錢或更多人就能解決的問題。這是一個在物理定律、地質條件和現有
科技極限下的「硬限制」。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倉促的人為介入,都極有可能不是解決問
題,而是親手按下了那顆不定時炸彈的引爆鈕



===================================================
第二篇:

好——下面我直接把以花蓮(馬太鞍溪)這座在 7 月形成、9 月開始溢流的堰塞湖當作
範例,逐項說明「為何在短期(大約兩個月內)很多看起來『應該能做』的工程事實上很
難做到」,並給出量化估算(可讓你有數量級的直觀)。我會把最關鍵的事實與數字標明
來源,方便你檢驗。


快結論(先看三句話)

1.
這座堰塞湖從 7 月形成以來即被監測,滿水位估計在數千萬到約 9 千萬立方公尺的量級
(不同報導有不同估算),屬於「非常大」。

2.
在兩個月內要「把湖水快速抽乾或快速挖通」以在下游避免災害,需要巨量的抽排能力與
/或大量機具與道路,全局物流與泥砂問題(堵塞、磨損)會讓短時效內完成變得近乎不
可能。下方有量化示例。


3.
更重要的限制不是單純「技術不存在」,而是三個同時出現的限制:(1)進場可及性(
道路/直升機)、(2)壩體與土質脆弱(會被擾動即潰決)、(3)暴雨補給與泥砂堵塞
(抽排容易被打回原處)。這些在現場評估裡都被強調為決策關鍵。



一、關鍵事實(來源與規模)

1.
監測與時序:林務/地方與各新聞報導指出該堰塞湖於 7 月下旬形成並從 7 月底起被持
續監測;在 9 月(颱風帶雨過來)出現壩頂溢流。監測資料與空拍被用來判斷壩高、蓄
水量與警戒水位。


2.
蓄水量(不同報導差異):多數主流報導與官方監測圖值域約在數千萬到約 9,100 萬立
方公尺(.1× 10^7 m3 )之間;也有較小數值(如 1,400 萬 m3 )為不同方法/時序
的估算。結論:量級是「十萬立方公尺× 百(或更大)」,屬於非常龐大。


二、短期(兩個月)內常見的工程想法與為何難做到(條列+量化)

我把常被提出來的「馬上做」選項逐一拆解:抽水(虹吸/泵)、開溝(挖通)、直升機
空運機具、受控爆破、下游築防。

1) 大量抽排(虹吸管 / 大流量抽水機)

技術上可行的設備:大型移動泵能達到幾千到上萬 m3  / hr(例如 3,000–5,000 m3
/hr、甚至 34,000 gpm鸞3,400 m3 /hr 的超大機型都有商用/專案規格)。但這些是

理想化的額定流量,實際放在山區=輸送管線長、抬升高度大、泥砂含量高會大幅降低有

效流量與增加故障頻率(磨蝕、堵塞)

量級計算(示例,方便理解)

.假設湖容量 86,000,000 m3 (一個代表報導量級)。

.一台 5,000 m3 /h 的大型泵每天能抽 120,000 m3 。

.→ 1 台 5,000 m3 /h 泵抽乾 86M m3  需要 717 天(約兩年)。

.→ 10 台同規格泵(理想情況且24/7運作)需要 72 天。

.→ 若能部署20 台,理論上約36 天。(以上均未扣除泥砂堵塞、吸程、抬升損失與維
護停機時間)。(計算依據:大型泵產品規格與市場數據)。

實務障礙:要在山區快速布設 10–20 台 5,000 m3 /h 級別泵,必須同時具備:足夠輸
送管(數公里)、穩定動力(柴油發電機)、泵座固定、管路抗磨與沉砂處理系統、以及
修護備品;若暴雨或泥砂太多,泵常常被磨壞或堵塞,實際平均輸出會下降很多


2) 用挖掘機「快速挖通溢流道/降挖溢洪口」

所需機具:常見中型至大型挖掘機(20–30 噸級)可以開挖臨時溢流道;例如 20t 類挖
掘機操作重量約 20–30 噸,30t(CAT330)級約 30 吨。搬運這些機具需要可通行道路
或用大型低床車運送


運輸限制:若現場道路被沖毀或無路可進,需要以直升機吊運小型機具或以組件方式空運
再組裝。直升機吊運受載重限制(例如 Mi-26 外掛載重約 20,000 kg;CH-53K 最大單鉤
測試可達 ~16,000 kg),很多 30t 機具單次吊運就超過此載重,無法一次整台吊到現場
即便可以分解吊運,組裝時間與現場基礎也會很長


安全風險:許多天然壩為「鬆散堆積土石」,當工程人員挖掘或侵擾壩體表面時,壩體可
能突然整段崩落,導致不可控潰壩(比不做還危險)。專家通常要求先做穩定性評估與逐
段受控處理,不能盲目大挖


3) 使用直升機空運大件(模組化虹吸管、泵或堤防模組)

直升機能派上用場,但單架載重與吊運次數限制——把數十公里管道、數十台大泵與大量
燃料運上山,是龐大的後勤工程(每次吊運耗油、天候限制、需安全著陸/吊掛點)。
Mi-26 等超重型直升機的取得在外交、空域與保險面向也不是「立刻就能」完成的事

4) 受控爆破(強硬打開一個出水口)

理論上可以在壩體或上游開一個受控溢流口,但在壩體由巨石-細土混合、且上游仍有補
給雨量時,爆破不當會引發瞬間大規模崩塌與極高洪峰,可能造成下游更嚴重的災害。此
必須在詳細流量/潰壩模擬後才考慮(HEC-RAS 或類似數值模擬是常態)


5) 下游「即時防線」與全面撤離(常是短期主選)

當上游干預風險太高時,能做且有效的短期策略往往是密集監測 + 大規模疏散 + 下游臨
時防線/攔砂,透過縮小暴露人口來避免傷亡。這也是多起歷史案例與官方實務選擇的原
因。



三、把上面量化匯成幾個「直觀數字」:(便於比較決策)

湖容量量級:報導與監測數字多在 1.4× 10^7 m3 (較保守)到 9.1× 10^7 m3 (較高)
之間;用 8.6× 10^7 m3 (6M)作代表計算。

單台大型泵(5,000 m3 /h)每日理想抽量 120,000 m3 (但實務會更少)。

.→ 86M m3  /(1× 5,000 m3 /h) 717 天(1 台)

.→ 86M /(10× 5,000 m3 /h)72 天(10 台)

.→ 86M /(20× 5,000 m3 /h)36 天(20 台)。(理論值,未計維護、堵塞與抬升
能耗)

挖掘機物流:一台 20–30 t 等級挖掘機(運轉重量約 20–30,000 kg),若道路可通、
以低床車運送,調度時間可能是幾天到一兩週;若無道路,直升機吊運或分解吊運會把時
間拉長並增加成本且受天氣限制。



四、關鍵的「現場條件」會決定是否能在短期內做事(不只是技術數字)

當時是否仍在豪雨或颱風過境? 若是,不能安全進場。現場監測紀錄顯示該湖在颱風環
境下曾被雨量快速補給並在 9/23 溢流。這種情況下任何進場動作都極危險。

壩體材質(巨石還是細砂)與坡面穩定性:鬆散堆積會被迅速沖刷或整段崩塌,工程擾動
風險很高。專家通常會要求先做穩定性與潰壩延時模擬。

進場可達性(道路是否暢通):若道路被沖毀或現場無路,只靠空運會大幅增加時間與成
本並受限於直升機載重與次數。

泥砂含量:大量泥砂會讓抽排系統頻繁停機、管路磨損與堵塞,抽排效率遠低於額定值。
必須配合沉砂池、泥沙截留設施,這些都需時間與場地。


五、實務結論(懶人包)

不是「完全沒辦法」——有技術手段(抽排、開溝、爆破、空運機具、下游防線),但要
在「兩個月」內把一個達到數千萬至上億立方公尺量級的堰塞湖徹底處理(抽完或安全拆
除壩體)並不現實除非能在短時間內完成下列條件之多數:大量高規格泵(數十台)、
完整管路與沉砂系統、連續且安全的道路/直升機輸送、壩體穩定評估確認可挖掘或爆破
。上述任何一項若缺一,都會大幅推遲時程或提高風險。


現場最合理的短期策略通常是:密集監測、預警與大規模撤離 + 建立下游緊急防線。同
時進行可行性評估(HEC-RAS 等數值模擬)、改善路通性與逐步引入泵與挖掘機做有限度
的漸進式降水或局部引流。


我可以補充給你的東西(你擇一我就立刻做)

把上面「泵/挖掘機/直升機」的量化估算做成單頁表格(含不同湖容與不同泵數的天數
表),方便你貼出或引用。

幫你把「官方從 7 月到現在做了什麼(監測時間線、重要公告)」做成時間軸並附來源
(新聞 + 林保署/水利署公告)。

幫你把一份可直接用於質詢或詢問政府的問題清單(例如要求公開哪些會議記錄、哪幾台
機具為何沒到場、為何未採用哪些方案的技術評估報告)。

你要我直接做(1)、(2)還是(3)?我會把資料整理好並附出計算假設與來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2.171.224.172 (日本)
※ 作者: LoveSports 2025-09-24 20:58:23
※ 文章代碼(AID): #1eq-hoCE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58718706.A.30E.html
snow3804: 7月大罷免大成功
8月大罷免大成功1F 111.71.212.32 台灣 09/24 20:58
bebehome: 我懷疑這裡有人跟你認真3F 61.228.5.112 台灣 09/24 21:01
jupei5566: 忙著大罷免啊 垃圾民進黨4F 116.241.152.25 台灣 09/24 21:01
sali921: 叫AI用唐家山堰塞湖處理方式重推啦5F 114.33.43.42 台灣 09/24 21:02
sheng76314: https://i.imgur.com/TE4n2GX.jpeg6F 114.47.25.190 台灣 09/24 21:02
[圖]
applewolf: Ai廢文 字可以少一點嗎7F 114.136.234.138 台灣 09/24 21:03
a221877890: 你這麼認真也沒用,沒人要看
很多就像是一樓一樣 腦子卡住的8F 124.218.229.213 台灣 09/24 21:04
snow3804: 我看標題都在問7月在做什麼,我就回什麼你要我看15頁的內容?
你有看完嗎,好了啦10F 111.71.212.32 台灣 09/24 21:06
Silent0523: 對對對,你說的都對,AI最聰明13F 118.231.136.22 台灣 09/24 21:09
sexygnome: 能不能做工程跟有沒有評估到危險是兩回事14F 223.136.155.231 台灣 09/24 21:09
e2699096: 所以中下游該做緊急處置工程做了嗎?甚至堤防還有缺口?16F 36.237.147.8 台灣 09/24 21:15

--
作者 LoveSports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