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unbysea (忠言逆耳良藥苦口)標題 [新聞] 分析:中國電動車行業或重蹈房地產覆轍時間 Wed Oct 1 10:45:24 2025
1.媒體來源:
大紀元
2.記者署名:
大紀元記者楊旭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分析:中國電動車行業或重蹈房地產覆轍
4.完整新聞內文:
https://i.imgur.com/YNMfOKc.jpeg
圖為2025年8月10日,中國製造的汽車停放在江蘇省連雲港港口的碼頭上。(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大紀元2025年09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楊旭報導)中國新能源汽車業產能過剩,引發
「零公里二手車」「汽車墳場」等亂象叢生,車企幾乎無利可圖,而中共政策正是其始作
俑者。分析師們認為,中國汽車業將重蹈房地產和光伏產業的覆轍,唯一的出路是讓許多
車企倒閉,但地方政府會提供支持極力避免車企倒閉,使汽車市場陷入惡性循環。
逾七成二手車經銷商虧損 新能源汽車陷惡性循環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28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73.6%的二手車經銷商陷入虧損。在
《2025年上半年中國汽車流通行業報告》中,今年上半年,二手車交易量有所增長,但均
價卻出現了下降,成交均價從2024年同期的61,180元(人民幣,下同)降至53,673元,跌
幅達12.3%,呈現量升價降態勢。而新能源車的銷量占中國汽車銷量的36.7%。
此外,二手車庫存壓力增大。2025年6月,二手車平均庫存周期延長至43天,庫存周期30
天以上的企業占比提升至35.6%,顯示出車商經營壓力仍在加大。
諮詢公司AlixPartners預測,到2030年,中國129個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品牌中,只
有15個能夠實現財務可行性。
中國電動車初創公司小鵬汽車CEO兼聯合創始人何小鵬在2023年預測,到2030年,一家車
企要想生存,年銷量必須達到300萬輛,而最終只有八家企業能做到。小鵬汽車2024年僅
僅賣出19萬輛。
中國汽車的價格戰已進入第三年。一些分析師認為,唯一的出路是讓許多車企倒閉。但許
多官員抗拒這種「硬手段」,因為可能導致大規模裁員和消費下滑。
研究機構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中國中心首席經濟學家張裕涵(Yuhan Zhang,譯音)表示
,這導致汽車製造商和地方政府陷入惡性循環。他說:「它們互相影響、互相強化,這可
能會使市場陷入惡性循環。」
地方政府和車企深度綁定 堅持不退場
今年6月,廣州市政府發布政策文件,表示希望培育多達三家新能源汽車企業,每家年產
能達到50萬輛。作為回報,廣州承諾每家企業在三年內新建生產線並生產10萬輛車時,每
年可獲得最高5億元人民幣(約7000萬美元)的獎勵。
政策文件顯示,從2023年至2025年,至少還有六個地方政府公布類似政策,鼓勵車企擴大
產能。
中國最大的卡車製造商之一三一重卡董事長梁林河表示,中國的汽車製造商即使虧損嚴重
,也要繼續銷售和生產,因為這可以確保現金流,而現金流對於生存至關重要。他告訴路
透社:「這就像騎自行車:只要你繼續踩踏板,你可能會感到筋疲力盡,但自行車仍然保
持直立。」
不僅地方政府,中共國資委同樣為汽車央企撐腰,擴大產能。
2024年國有車企如長安、東風和一汽在電動車競爭中落後於民企時,國資監管機構宣布,
希望國企擴大市場份額和產量,而不是關注盈利。今年7月,長安汽車宣布,到2030年將
新能源汽車銷量提高四倍。
長期產能嚴重過剩 將重演房地產業的劇烈動盪
與此同時,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業產能過剩問題長期存在。近日,新能源汽車大量出現在類
似TikTok的社交媒體網站上,以低價甩賣的形式出售。還有一些嶄新的車輛被貼上「二手
車」的標籤,然後運往海外,還有一些最終被遺棄在雜草叢生的汽車墳場裡。
路透社的近日調查發現,中國車企正努力實現受政府政策而非消費者需求影響的生產目標
。業內高管表示,這使得所有的中國汽車製造商都幾乎無法盈利。中國電動汽車的起售價
不到1萬美元,而美國電動汽車售價低於3.5萬美元的車型寥寥無幾。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前4個月,新能源汽車庫存量從66萬輛激增至85
萬輛,庫存同比增速達到市場終端銷量增速的3.2倍。諮詢公司蓋世汽車研究院(Gasgoo
)稱,2024年中國車企的產能5500萬輛,是實際產量的兩倍。
卡內基中國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邁克爾‧佩蒂斯表示:「中國產能過剩問題是一個系統性
問題。」
路透社報導,許多中國汽車行業的業內人士和分析師認為,中國汽車市場嚴重供過於求,
將重演房地產和光伏產業的劇烈動盪。
該調查基於成千上萬條汽車銷售信息、數百份政府文件、官方媒體報導、法院檔案和消費
者投訴,此外記者還採訪了約20位業內人士,包括經銷商、買家、分析師和車企高管。
中共的新能源產業政策優先考慮就業和經濟增長目標下的銷量和市場份額,而非利潤和可
持續競爭。地方政府為了產能和稅收,向車企提供廉價的土地和補貼,導致新能源汽車產
能過剩。
中共是始作俑者 新能源汽車替代房地產經濟
中共是中國汽車業亂象的始作俑者。2009年北京開始鼓勵車企生產電動車,推動消費者購
買,並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補貼支持。2017年北京起草了一份汽車產業政策藍圖,計劃到
2025年年產汽車3500萬輛,幾乎是美國年度銷量紀錄的兩倍。
當時中國正在處理過熱的房地產行業,並開始抑制過度投資,汽車產業由此成為地方政府
依賴土地出讓和房地產稅收後的替代性經濟支柱。
地方政府為汽車製造商提供激勵措施,並要求其設定產量和稅收目標,所以汽車製造商往
往更注重實現這些目標,而不是盈利。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被市場淘汰的製造商會因為
地方政府的支撐而得以存活下去。
2021年安徽省長豐縣政府以廉價土地吸引了汽車巨頭比亞迪。路透社根據中共公布的房地
產銷售文件確定,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在五年內購買了長豐8.3平方公里的土地,平均價
格比其他買家低40%。
2022年智能手機製造商小米開始在北京亦莊區購置土地,用於建設電動汽車工廠。土地出
售文件顯示,到2024年,該公司已購得價值超過206個足球場的土地,平均價格比其它工
業用地價格低22%。文件還顯示,北京市要求該工廠滿負荷生產時的年收入至少達到人民
幣470億元(約合66億美元)。
大紀元曾報導,2014年至2019年,市場上一度有超過60家造車新勢力,但現在僅剩理想、
零跑、蔚來、小鵬、小米、極石等少數企業。這些停擺的造車新勢力預估已落地產能389
萬輛,累計融資額1070億元。
隨著絕大部分造車新勢力的破產、倒閉,絕大部分地方政府在造車新勢力生產基地上的投
資,基本已經難以收回本金。
責任編輯:孫芸#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5/9/29/n14605414.htm
6.備註:
--
清界線,善惡報應之時才不至於隨惡黨一起遭報,給自己選擇一個光明美好的未來!
https://i.imgur.com/MGxr2Ng.jpg https://youtu.be/OSqNGxXB1t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7.72.63 (臺灣)
※ 作者: sunbysea 2025-10-01 10:45:24
※ 文章代碼(AID): #1et9N7PL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59286727.A.655.html
→ jma306: 房地產是貸款借錢 洗錢捲去國外
汽車可以賺外國的錢
日本不就是那樣2F 114.26.65.62 台灣 10/01 10:46
→ kasim15: 原來打房不是好事5F 49.216.89.107 台灣 10/01 10:47
→ jma306: 日本車又不是只賣日本人6F 114.26.65.62 台灣 10/01 10:48
噓 silveryfox99: 還不如唱雖十年到了要換電池了8F 61.216.153.157 台灣 10/01 1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