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reatelight (創輝)
標題 [新聞] 台青年赴陸受免費招待 專家揭中共統戰伎
時間 Tue Oct  7 20:43:23 2025


1.媒體來源:大紀元

2.記者署名:戴德蔓

3.完整新聞標題:
台青年赴陸受免費招待 專家揭中共統戰伎倆

4.完整新聞內文:
【大紀元2025年10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戴德蔓台灣台北報導)中國吉林大學今年再度
向台灣校園招手,號稱只要出機票、抵達後「吃住行全包」的「北國風情冬令營」。台灣
教育部日前以「單方面落地招待」發函各大專校院示警,呼籲師生勿參與、勿轉傳;陸委
會進一步提醒,中共長年把台灣青年視為統戰重點對象,常以補助機票、全額免費等「不
合一般交流常態」的安排,穿插紅色景點與政治行程,營造「同根同源、血脈相連」的敘
事氛圍,進而拉近心理距離。


《大紀元時報》採訪兩位長期參與兩岸交流、曾受邀協助招團並在學校任教的王添義(化
名),以及長年揭露中共收買與統戰手法的中華保台反共復國黨祕書長,也是前台商的程
凱力。兩人觀點不同,卻共同勾勒出同一個現象:統戰不是一天把人「變色」,而是用補
貼、行程設計與話術,不斷把界線往回推,讓人習慣、麻木,最後不再警覺。


一張機票背後的「計劃預算」

王添義說,他一年最多帶一二個團,名義多為「參訪交流」。行程通常只需半天到一天參
加論壇或座談,其餘則是「旅遊考察」。因配合大會,多屬落地接待;若面向特定產業(
如科技園區)且主題明確,才較常採自費。團員以18至45歲為主,「(一團)全是大學生
其實很難,有一半就很厲害」。


他坦言:「只要帶人去參加一場活動,前後就能排三四天旅遊考察,那筆費用就能寫進計
劃,對岸通常會開接待名額,請熟識的人幫忙找人報名。」表面是文化體驗、參訪交流,
本質卻是「預算先劃好、再填人進來」的對台工作。


在台灣校園公開張貼訊息已成高風險動作,王添義說,貼海報常會被檢舉,學校為免麻煩
就撤下,因此多靠口耳相傳、熟人推薦,或儘量避免在校內動作過大。他說,公開報名也
會「看一下來歷」,雖不做政治審查,但會先提醒「有些話在那邊別講」。


行程設計避免刺耳的政治 改走「淡淡民族情感」路線

王添義觀察,這幾年中共在設計對台參訪行程時,已經很少安排所謂的「紅色教育基地」
。「他們現在其實不太會排這種景點。」他說,「因為無聊,也引不起共鳴。」早些年這
類行程常被台灣團員嫌「硬、枯燥」,反而造成反效果。主辦單位後來學會「柔化策略」
,改走兩條路線,一條是讓人心情愉快的「大好河山路線」,另一條是強調文化底蘊的「
文明歷史路線」。


在他帶團的經驗裡,「大好河山路線」通常以自然景觀、古蹟名勝為主。像登山、遊湖、
參觀古鎮,重點是讓台灣青年覺得「這裡很安全、很方便、也很漂亮」。這是一種直觀的
好印象建立,透過乾淨的街景、寬闊的道路、便利的支付系統,營造出「這裡的生活好像
也不錯」的感受。而「文明底蘊路線」則更像一種文化導覽,參觀大型博物館、紀念館或
歷史人物展,展現「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讓參訪者覺得「自己原來有那麼深的文化
根」。


「他們還是會講愛國主義、抗戰精神」,王添義補充,「只是語氣變得柔一點。」這些博
物館或紀念館不會明說「要你認同共產黨」,但會在展板上不斷出現「中共支隊如何英勇
犧牲」的描述,刻意淡化國民黨在抗戰中的角色,用選擇性的歷史敘事強化「中國人同仇
敵愾」的情感。


他說,他們「會凸顯共產黨的功勞,不講國民黨在做什麼,也不講台灣的角色。結果就是
:你聽完也不生氣,卻會慢慢覺得,反正大家都是中國人一起抗戰」。

王添義形容,這種手法「不是洗腦,而是去警覺化(desensitization)」。主辦方幹部
在行程最後,常會以一句「兩岸一家親、常回家看看」收尾,話不多、語氣親切。「一開
始聽,覺得刺耳,聽久了就變得理所當然,下次再聽也不會反感。」他說,「這就是第一
步。」


至於這樣的「柔性統戰」有沒有效?王認為「多少還是有一點效果」,但不在政治立場上
,而是在感官與情緒層面。他舉例,像秦始皇兵馬俑這類世界級遺址,「書上看是一回事
,親眼看到成千上萬個真人大小的陶俑,那種震撼感完全不同」。


他說,這種「歷史照進現實」的感覺會讓人印象深刻,「你會覺得人類文明真的很偉大、
很壯觀,書上寫的是真的」。而中共希望的,就是藉這種震撼,讓人心裡種下一顆種子—
—「中國這麼偉大,那你是不是也該一起讓它更偉大」。這就是所謂「文化自豪感」的心
理工程──不是要你立刻表態認同,而是讓你先感覺驕傲,再慢慢模糊界線。


不過,他也強調,這種心理衝擊對年輕人作用有限。「多數台灣學生回來就覺得開了眼界
,看見歷史、看見文明,但不會因此改變認同。」反倒是老一輩、對抗戰記憶還有情感連
結的人,比較容易投入。例如他的岳父那一代,對「抗日」三個字仍有強烈情感。「他們
不會去想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打的,他們想的是中國人打日本人。」所以當那一代人站在
抗戰紀念館前,會真心投入,覺得那是民族的榮耀,但對年輕一代來說,這樣的共鳴早已
斷層。


他進一步分析,這種策略對年輕人影響有限,但對缺乏歷史現場經驗的人仍然有效。「我
們很多台灣學生對近代史本來就不熟,教改之後課本講得更少。去了以後,看到那些大型
模型、3D沙盤、戰役重現,就會覺得,『哇,原來書上寫的是真的』。這會形成一種『見
識衝擊』,讓人覺得自己『開了眼界』。」


這樣的「開眼界」往往就是統戰想要的起點。王說:「他們不要求你回來就變親中,他們
只是希望你記得那個感覺——中國很大、很壯觀、很有文化。這樣下次再談中國,你心裡
的第一個畫面就不會是威脅,而是兵馬俑。」


「所以你說這有沒有用?有一點。它不會讓你變親中,但會讓你少一點敵意、多一點好奇
。這就是他們要的效果。」王添義說。

被刻意遮蔽的另一面 鐵拳不在觀光路線表上

王添義不諱言,中共官方邀請的行程「就是不讓你看到不好的一面」。疫情封控時,少數
留在當地的台人「真的過得很辛苦」,平日裡,「城管執法凶」的傳聞與偶見衝突,並非
不存在,但不在導覽圖上。你若沒有刻意關注,很難看到制度陰影。


他承認:「在那邊,罵國家領導人後果比較嚴重,大多數人會自我審查。」但對很多已在
當地就業成家的台灣人,這些成本被「工作前景」「薪資成長」與「生活便利」抵銷,警
覺心逐年鈍化。


「免疫力」要靠系統教育 不是幾條新聞

談到教育是否能成為對抗統戰的「免疫力」,王添義認為,單靠歷史教育的補課,效果其
實有限。他說:「如果只是了解中共過去的歷史,免疫力增加的幅度不會太大。」

他認為,教育應該要讓學生「有更系統性的中國與中共認知」,尤其在高等教育階段。「
十二年國教的設定,本來就希望在中國和台灣之間切割認知。這套做法很成功,因為現在
年輕人幾乎都認為台灣和中國是兩個不同國家。」他笑說,「我們那一輩不一樣,我們是
被教導『總有一天要回去』,只是後來知道現實不可能。」


王添義回憶,小時候學的地理課本上畫的中國版圖,像「秋海棠」一樣完整,「長大之後
才知道那是中華民國憲法裡的中國,不是現在的中國」。他說:「那時候的教育其實蠻成
功的,我們對那個版圖有感情。現在回頭看,會有一點失落感。」


但他也認為,對年輕世代來說,教育改革後「各自安好」的認知未嘗不是好事。「他們不
覺得一定要統一,也沒那麼想分裂,就覺得各過各的也不錯。」只是,這樣的割裂也帶來
另一個問題——不了解中共、不知道極權的樣貌。


「年輕人對中國好的、壞的都不了解」,王添義說。「他只看到媒體上講的壞的,但去了
一趟發現也沒那麼糟,就會覺得好像也不錯啊。」這正是他所擔心的「感覺誤差」,當人
只靠旅遊經驗判斷現實,反而容易低估制度問題。


對於該如何提升防範統戰的「免疫力」,王添義建議應該在大學階段建立「系統性理解」
,「不是靠幾條新聞或政治課去灌輸,而是讓學生慢慢了解中國的權力運作、人權狀況和
社會控制方式。」他舉例:「你可以講新疆,但不要只講再教育營。學生如果真的去新疆
,他看到的是草原漂亮、羊肉好吃、切糕貴,他感覺不到那個陰暗面。」


他說,這讓人親眼所見的世界,看起來一切正常,「你去旅遊、甚至在那邊短期工作,都
不會看到鐵拳。那個世界很乾淨,很有秩序,沒有災難、沒有示威。你會以為這個國家沒
問題」。


「所以防衛力要靠教育的深度。」他說。「你要讓他知道,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

真正被統戰的不是觀光客 是留下來的人

談到最容易被統戰的族群,王添義說:「不是去玩一趟的學生,而是已經在那邊生活的人
。」他觀察,很多台灣人在中國工作兩年以上,就會開始「心理轉向」,覺得中國也沒那
麼壞、統一也不是問題。「我有朋友在那邊娶中國老婆、生小孩,以前還會說小孩要送回
台灣念書,現在都說不用了,在那邊讀也不錯。」


原因很現實,王分析,中國教育資源和薪資成長幅度,已讓部分人覺得有競爭力,「他們
覺得大陸的職業學校多、機會多,白領薪水雖不高,但加薪快。台灣這邊三萬、三萬二、
三萬三,加到四萬就頂了;大陸那邊兩千人民幣可以一路漲到七千八千。這種感覺差很多
」。


他指出,對台灣人來說,「那種『生活過得去』的穩定感,其實比政治理念更有黏著力」
。久而久之,他們會覺得「自己是住在中國大陸的人,台灣變成娘家了,偶爾回台灣看家
人而已」。


鐵拳之前與之後

被問到這些人是否看不到中共的黑暗面,王添義說:「當然沒有被鐵拳打過啊。」他表示
,那些生活順利的中產階級,常會覺得中國的問題都還在可接受範圍內,「就像你看到一
隻蟑螂可以接受,兩隻也還可以接受,只是他們那邊蟑螂比較多」。他苦笑著說:「在他
們眼裡,這不叫問題。」


但他也提醒,一旦被「鐵拳」打過,那就完全不同了。「你被剝奪過、被審查過、被約談
過,就不會再說那邊很好。可是在那之前,多數人真的覺得『沒那麼壞』。」

企業與職場的統戰現場

王添義指出,在企業職場裡,也潛藏另一層制度性的統戰。「有些地方政府對台籍員工會
有補貼或獎勵名額」,他說,「那個補貼是有限的,比如只能補十個人。如果你是第十一
個,就拿不到。」這導致台灣人之間也會出現微妙的排擠與競爭。


他說,「你很難想像,有時候反而是台灣人排擠台灣人,怕自己被換掉、被搶位置。中國
同事反而對你比較友善。」這種職場結構下的壓力與獎懲機制,也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
馴化過程」。


「統戰不是洗腦,而是習慣。」王添義說,中共不在於說服,而在於讓人覺得「一切都很
正常」。當生活久了、薪水漲了、朋友變多、家也在那裡,「你自然就會少一點敵意,多
一點歸屬感」。「他們不一定要你愛中國,只要你不再覺得自己是外人,那統戰就完成了
。」


被美化的日常最致命

對於「帶台灣學生赴中參訪」的爭議,中華保台反共復國黨祕書長、前台商程凱力批評,
「共產黨安排你看什麼、你就看什麼。他會帶你去上訪辦公室,看老百姓受委屈、被押走
、被痛打嗎?不會。」他認為,「落地招待」的本質就是由中共單方面設計敘事場景,參
加者看到的必然是「安全、繁榮、有秩序」的一面,「你以為是旅遊,其實是把心理防線
往後推」。


在他眼裡,這類活動的帶隊者「等於在替中共做無償的場景置入」,參與者回台後,日常
時間有限,多半延續原有的媒體與社群習慣,「淺層的好感會被保留下來」。他用兵法形
容這種狀態:「不戰而屈人之兵。不用來打你,你自己就覺得對方也不差;只要再加一點
壓力,社會很快就會鬆動。」


「收買」從不會寫在支票上

程凱力強調,中共的「收買」從不會以赤裸裸的現金出現,而是情感符號+制度化誘因。
「我在北京大學念書時,設有『宋慶齡獎學金』專給台灣學生,門檻不高、金額不小。名
字掛著國父夫人,你拿了,心裡自然會有一種被認同、被接住的感覺。」在他看來,這類
資源是「包裝過的金錢」,讓人在自我合理化過程中靠近對方。


他同時將這套邏輯延伸到「落地招待」與各式優待政策,「外界看不到的,是這些安排如
何慢慢把你放進關係網。你不覺得自己被賣,但你的情感坐標已經移動了」。

對「保持沉默就能平安」的反駁:歷史不是安慰劑

面對「只求維持現狀、若被統治就少說話」的論法,程凱力以歷史反證,他舉胡適之子胡
祖望在文革中遭批鬥、走投無路自縊的例子,警告「不發聲不等於安全」,「他自認沒罵
共產黨,還欣賞共產黨;結果呢?當極權需要標靶、需要整肅對象,你以為的中立不會保
護你」。


他進一步指出,極權政體不是一般政黨,「那是一個幫派式的權力體系」,一旦掌控台灣
,「不是戒嚴與否的比較題,而是全面性的專制接管:你的言論、財產、身分都被重新定
義。」


程凱力說,中共體制內人士曾對他透露:「落地招待的名冊會建檔。」他的推論是:若台
灣失守,第一波被清算的不是最反共的人,而是最早被收買、最容易被認為「要論功行賞
」的人——「先處理親共、再處理反共,因為前者最可能自居功勞、要求位置,這是極權
最忌諱的」。


他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你接受誰的飯局,總有一天要付代價;在極權的字典裡,
代價往往不是補貼、是處置。」

對於那些認為「親共無妨、少說話即可平安」的人,程凱力的結論很直白:「別把極權當
成可談判的對手。它要的是可控的臣民,不是有功的同路人。」在他看來,台灣社會真正
該守住的,是對自由的直覺與對威權的過敏,「當你覺得『也還好』的時候,就是你最危
險的時候」。


責任編輯:鄭樺#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5/10/5/n14609865.htm
台青年赴陸受免費招待 專家揭中共統戰伎倆 | 收買 | 陸委會 | 教育部 | 大紀元 中國吉林大學今年再度向台灣校園招手,舉辦「北國風情冬令營」,號稱只要出機票,抵達後吃住行全包。教育部日前發函各大專校院,勿參與、轉傳涉及「單方面落地招待」活動;陸委會進一步提醒,中共長年把台灣青年視為統戰重點對象,常以全額免費等「不合一般交流常態」的安排,穿插紅色景點與政治行程,營造「同根同源、血脈 ...

 

6.備註:

--
歷史的教訓是:共產黨的任何承諾都不能相信,任何保證都不會兌現。
誰在甚麼問題上相信了共產黨,就會在甚麼問題上送掉小命。

——《九評共產黨》九評之二:評中國共產黨是怎樣起家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7rd7nNRcL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7.88.134 (臺灣)
※ 作者: createlight 2025-10-07 20:43:23
※ 文章代碼(AID): #1evGhkUL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59841006.A.795.html
bonfferoni: 照舔0:1F 118.232.105.90 台灣 10/07 20:43
merkx051: 有免費招待中國小三嗎2F 223.139.253.51 台灣 10/07 20:44
pomelolawod: 大疆空拍機台派手燈都笑出來了3F 111.249.214.113 台灣 10/07 20:45
hermanwing: 網路時代,一搜就有總書記語錄,不需要招待
https://reurl.cc/Y3QaMO 反觀台灣4F 101.8.87.34 台灣 10/07 20:45
polestar0505: 自己把台灣搞得比不上人家在那邊禁7F 42.73.34.36 台灣 10/07 20:48
webster1112: 如果能玩到 東北大妞 可以走一趟的柯P: 一家親 勝 一家仇的8F 118.168.13.65 台灣 10/07 20:53
RisingTackle: 北國風情 哪一國?10F 218.34.137.71 台灣 10/07 20:55
linbsing: 統個雞巴戰 這麼容易 你也放人來洗腦啊11F 27.242.70.222 台灣 10/07 21:02

--
作者 createlight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