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atePolitics作者 microsugar (微甜)標題 [創作] 財政紀律、還債是否算得上政績(一)時間 Thu Nov 8 11:13:16 2018
代po,因為近期ptt暫停新申請帳號
文章很長,先上「總結論」
https://imgur.com/a/OLA9OjN
當年希臘爆發債務危機,歷經八年來縮衣節食的貧困生活,逐漸擺脫危機,
而苗栗自爆發縣府員工薪水發不出來的窘境,四年過去仍然處於債台高築的境地,
反觀英國自十七世紀以來由於嚴控預算而稱霸百年之久,
再看看德國在梅克爾的領導下,嚴格執行政府的舉債上限,
即便在風雨飄搖的歐債危機中依然使德國屹立不搖,
如此看來,財政紀律不僅僅只是還債這麼簡單,
它更對一個國家的興衰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那麼你還敢說財政紀律、還債算不上政績嗎!!!
一個堅守不能債留子孫的信念,
就是我支持柯文哲的理由,
這就是進步價值。
---------------------------
很多批評柯文哲的人常常會說:柯文哲沒有政績,
支持者反駁:柯文哲怎會沒有政績,他四年任內還了540億的債務啊,
批評者會說:那是因為他任內沒有建設,才有這麼多錢可以拿來還債,
支持者反駁:可是延宕幾十年的環南市場、第一果菜市場都在他任內動工阿,
怎會沒有建設
批評者則說:那都是他前幾任的市長規劃的。
我們先來說說重視財政紀律、嚴格執行還債計畫算不算政績,
以下我將以明朝末年的財政危機、歐債危機時的希臘,
以及台灣的苗栗、高雄為例,來說明重視財政紀律的重要性。
將近十年前有一齣熱播的古裝劇《大明王朝1566》,
它以明朝嘉靖年間為背景,講述嘉靖帝執政時期的故事,
它的開場就以張居正、高拱、嚴嵩父子針對預算開支爭論為開端,
戲裡張居正是這樣說的:
『據遼東的軍報,
俺答部今年還將有更大的進犯,
而我東北一帶的長城必須要重修,
光此一項就要比去年的開支,
增加二百萬兩以上,
還有就是東南沿海的防務,
如閩浙兩地,
去年全靠戚繼光、俞大猷兩部,
不足兩萬的兵力,
抵禦倭寇在陸上的騷亂,
可是我們的商船,
我們的絲綢茶葉瓷器竟不能出海,
光這一項 每年損失就將達千萬兩以上,
要保證東南海面貨物暢通,
今年的閩浙 廣東的募兵 勢在必行,
而這一項 又將要增加開支二百萬兩以上。
要都像去年那樣,
一年之內 把戶部庫存的銀子全部用光了,
今年朝廷就得加徵百姓的賦稅,
來之前我已經聽說了,
有的省份已經把賦稅加徵到了嘉靖四十五年,
如此下去 戶部這個家怎麼當。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如果還像去年那樣不按預算開支,
寅吃卯糧 則卯糧吃完以後,
真不知道我大明朝還有什麼可吃。』
這幾句話點出明朝中期面臨的幾個困境,
蒙古不斷大肆進入內地騷擾,
倭寇對於東南沿海的侵犯,
海禁而損失的經濟利益,
最重要的是 入不敷出的預算開支,
已經將這不可一世的帝國,
壓的喘不過氣。
嘉靖、隆慶時期,邊疆軍費消耗巨大,
皇室貴族又奢侈浪費,宮廷生活奢侈,支出浩大,
結果造成多年來財政入不敷出,國庫空虛,
明王朝的財政危機,已經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境地。
萬曆初年,張居正當政後,在整頓財政方面,
一方面裁減冗官冗費,貫徹量入為出的原則,盡量壓縮政府的開支,
另一方面將局部試行的清丈土地和一條鞭法等賦役改革推行全國各地。
張居正主政十年期間,改變了嘉靖以來賦役嚴重不均的狀況,
國家的賦稅收入和財政狀況有著明顯的好轉,
據《明通鑑》及《明史記事本末》紀載,
到萬曆十年(1582年),「帑藏充盈,國最完富」,
「太倉粟可支十年,冏寺積金至四百餘萬兩」。
可惜好景不常,
由於張居正改革的過程中得罪不少王公貴族、縉紳地主,
在他死後 他的家產被抄,其子發配邊疆,
與他一同推行改革的 梁夢龍、曾省吾、王篆等官員被罷黜官職,
所推行的改革人亡政息。
從此以後,皇帝沉溺於腐朽生活之中,
官僚們或尸位素餐,
或熱中於朋黨之爭,
相繼出現東北後金進犯,
以及農民起義的侵擾,
使明王朝陷入了新的危機。
崇禎繼位之初,雖有意振衰起弊,
然而根據戶部尚書畢自嚴報告,當年的預算支出超過稅收一百一十三萬兩之多,
由此可見,當時明財政入不敷出的窘困和艱難。
面對各種內憂外患,朝廷便以此為由,在原先額定的正常賦稅之外,加派賦稅,
當時明朝為了消滅東北的後金以及平定相繼爆發的農民起義,
故征「遼餉」、「剿餉」、「練餉」以充軍費,
此後各種加派接踵而來,但也無法扭轉財政困境。
萬曆初年張居正主持朝政時候,是明朝經濟狀況最好的時代,
當時戶部積存白銀達到400多萬兩,號稱國庫充溢,
而到崇禎年間,「三餉」加派每年多達近2000萬兩白銀,遠遠地超過了正稅的收入,
崇禎十三年,給事中孫承澤說:「派之里下者,比比是矣。
是以私派多於正賦,民不堪命」,
可見,百姓負擔之重,已經到了難以言表的程度,
苛捐雜稅泛濫,致使廣大農民傾家蕩產,
全國各地小規模農民起義不斷發生,並最終星火燎原,
而明朝為了鎮壓義軍繼續加稅,陷入惡性循環直到明朝覆滅。
從張居正死後到崇禎於煤山自縊而亡,
只短短六十二年的時間明朝就急速走向崩潰,
從原本「倉庫裡面儲存的糧食可供十年使用,積存白銀達到四百餘萬兩」的局面,
竟落到財政年年虧空,年年赤字、入不敷出的困境,
使得國家財政困難,難以應對危及國家穩定的天災、戰事,
旱、蝗災害不斷,更加深農民貧戶生活更加困苦,
明朝面臨著內憂外患的雙重夾擊,
使得本已捉襟見肘的財政更是雪上加霜,
可想而知崇禎晚期已經到了「耗盡國力」的地步。
明朝是因為財政危機唯一走向衰滅的王朝嗎?
當然不是,讓我們看看法王路易十四,
耗竭國力不斷對外侵略,又大興土木興建凡爾賽宮,
使政府連年超支,未能嚴格管控預算,
沈重的債務卻完全由平民負擔,
形成超支、負債、濫稅等惡性循環下,
民眾終於忍無可忍,衝進巴士底監獄,爆發法國大革命,
法王路易十六夫婦被送上斷頭台,
此後法國動盪近百年,國力耗損殆盡;
與法國大革命同時代的英國,
卻在政府嚴控預算平衡之下、建立金融信用、吸引全球資金,
此後,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強權稱霸百年。
法國未能嚴格管控預算而瀕臨亡國,
英國由嚴控預算而成日不落國,
一興一亡,難道不發人深省嗎。
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2.226.77
※ 文章代碼(AID): #1RuwdFQj (HatePolitics)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541646799.A.6AD.html
→ VieriKing: 不管算不算政績..財政紀律本身就很重要2F 11/08 11:15
推 wintu: 不算,但是要選好人和正常人...4F 11/08 11:17
推 VieriKing: 公開透明、財政紀律這麼正常的事情卻變成稀有...7F 11/08 11:19
推 lwamp: 財政紀律本來應該是低標 拿到台灣變高標 就知道我們政客有多廢9F 11/08 11:20
推 victorly: 丁丁:只要是柯文哲作的 通通不算11F 11/08 11:22
推 zebra7: 好文 多來幾篇12F 11/08 11:24
推 fattor: 丁丁就2招 大撒幣和容積獎勵13F 11/08 11:29
→ saisai34: 財政紀律有高下之分 上等開源 中等 損益平衡 下等節流柯是下等那種 但台灣政治人物多數都比下等還不如 真悲哀14F 11/08 11:31
→ Asasin: 柯粉好棒棒,台北的建設都是柯這四年完成的,英明神武
柯不但蓋完了所有捷運還有多的錢可以還債,好棒棒16F 11/08 11:32
→ yuwenxa: 財政紀律算基本,但很可惜在台灣風氣撒錢才上有做事,沒人care財務紀律,才會導致後面接任者還債可以當作政績。韓總加油QQ18F 11/08 11:40
推 Eijidate: 明朝國庫空虛,但李自成事後從官員身上拷打出多少銀兩22F 11/08 12:07
→ Eijidate: 其實明朝還是很有錢,但官員們都不肯捐出軍餉,自作自受24F 11/08 12:07
→ ketrobo: 資進黨願意看中國的歷史?26F 11/08 12:47
推 w7382010: 財政紀律本來就是該做,結果台灣沒幾個政治人物有做到27F 11/08 13:22
推 amongoo: 財政紀律=公務預算轉為基金預算公務負債降低,基金虧損。好棒棒!朝三暮四的猴子28F 11/08 13:28
※ 編輯: microsugar (39.12.226.77), 11/08/2018 14:5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