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lifflee (亞爾薩斯)標題 Re: [黑特] 國民黨是如何走到今天這步田地的?時間 Wed Apr 30 21:05:53 2025
※ 引述《Okutaguramu (八星魔王)》之銘言:
: 2000年大選陳水扁靠李登輝棄連保扁當選
: 2004年大選陳水扁靠兩顆子彈當選
: 由於得位不正
: 2008年馬英九反正成功
: 當時民進党謝蘇配得票率是悽慘的41趴
: 馬蕭配是史上最高的756萬票
: 所有人都認為20年內民進党再起不能
: 馬吳在2012雖然只得689萬票
: 但也是史上次高
: 而且兩任都是完全執政
: 2008那次民進党甚至只剩27席立委
: 轉眼之間就要滅黨
: 2016馬吳光榮卸任
: 距離現在不過九年
: 國民黨已經完全看不到當年的氣勢
: 國民黨是如何走到今天這步田地的?
雖然看了看ID,很想直接因人廢言,不過這個標題確實值得聊聊,就忍一忍吧。
要講到國民黨衰敗,可以上從中華文明五千年講起,受限於篇幅,我們就聚焦近代,
從李登輝開始聊。
眾所皆知,李登輝登基存在著意外因素,他在宮廷內鬥中也曾面臨外省派與軍系挑戰。
他的解決方案,便是跟台灣本土的地方勢力(包括廣義的黨外台派)做更密切結合。
如果說蔣經國時期是以「吹台青」路線來安撫,李登輝時代就是讓這些地位低下者,
有更多進入層峰的管道與話語權。
這個做法成功讓李登輝站穩腳步,但相對來說,也讓「黑金」的標籤揮之不去,
更排擠了黨內傳統外省派接班梯隊、升遷路線的規劃。
後續趙少康等人主導的「新連線」派系,表面打著黨內民主化的改革口號,
實際上則有著外省鬥本省、挑戰李登輝體制的政變意圖。
當然,李登輝的政治手段非常高明,最後這些非主流派要不被收編,
要不被逼離政治核心,最終無路可退,只能脫離國民黨,成立「新黨」。
但李登輝千算萬算,還是沒算到連戰這個他捧出來的接班人,
在2000年敗選之後,不只選擇清算李登輝,後續更擁抱親中路線。
親中,無論是為了政治(跟民進黨區隔&可以打恐戰牌),或是為了金錢,
從這一刻開始,國民黨的路線,便從兩蔣時代的實質反共,李登輝時代的ROC主權論,
正式轉移到實質親中。
而這個選擇,便是國民黨在2012年後日益衰敗的第一塊磚。
2000-2008年,陳水扁無論是否得位不正,最終都被國民黨與馬金體制趕下台並整肅。
同一時期,中國則處於經濟起飛,不只GDP快速增長,甚至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
相較於世界各國窘境,中國情勢相對較佳。如此世態,似乎顯得國民黨親中路線正確,
也讓馬英九的第一任期順風順水,相對輕鬆地連任。
大概也就是因為這樣,馬金體制才會越顯囂張,在2013年搞出了九月政爭。
本文之所以要從李登輝時代聊起,正是因為需瞭解當時歷史,
才會理解黑金在國民黨的崛起背景,以及各政治人物的站位基礎。
而馬英九,當年便是站在「清新」的位置,是反對黑金的一員。
馬金體制時期,第一任便開始致力於收緊黨內權力,而當時馬英九聲勢極高,
縱使執政有眾多弊端,也無損馬的威望,因此黨內罕有明顯的反抗情事。
不過,這並不代表沒有陽奉陰違之舉,立院在王金平主導下,仍保有相當的合作彈性。
九月政爭的細節在此不論,但九月政爭的後果是,馬金體制打壓地方勢力的企圖,
從此赤裸裸地曝光與破局,這也間接導致後續在2014年的太陽花事件中,
立院半放水地讓抗議人士能夠長期佔據議場,掌握住媒體聲量,改寫馬金體制形象。
之後,馬政府便陷入「令不出總統府」的窘境,黨內黨外的支持都急遽下滑。
無法處理跟地方勢力的關係,便是國民黨日益衰敗的第二塊磚。
原PO說,2016馬吳光榮卸任,這當然是在做虛假陳述。
馬吳卸任時,即使是TVBS民調,也只做出兩成三的滿意度,可真是一位少數總統了。
蔡政府的八年時期,國民黨面臨了前述「兩塊磚」的雙重挑戰。
遺憾的是,他們並沒有成功整合出新的說帖,才會走到現在這個地步。
第一塊磚的親中路線,先從經濟層面來講。
在中國經濟增長減速、磁吸效應明顯,以及美國開始認真壓制中國的大環境變化下,
親中已經不是台灣經濟成長的萬用牌,甚至可能會引起美國的反彈。
蔡政府甚至在川普第一任期中,藉由關稅戰從中得利。
國民黨從前能打的「經濟牌」,至此正式喪失,民進黨證明他們也做得到。
再來是親中路線的政治層面。
恐戰牌一直是國民黨的獨門招式,但在香港回歸、美國重返亞洲,
以及中國自身為了填補經濟減速後的宣傳,選用大國崛起的擴張式口號與頻繁軍演後,
台灣對中國的好感度,便再也回不到馬政府第一任時期了。
民進黨或許還能靠著反中的政黨基本立場,不需要對這件事做太多新論述,
甚至有空間在 台獨、華獨、憲法一中 等等說法中遊走調整。
但國民黨因為選擇了親中路線,無法這麼做,而 92 共識甚至已經被中國放棄了,
國民黨卻沒有能力與勢力來創造出新的論述。柯文哲在這邊說的很透徹:
「92共識已經被污名化,是否換個名字來解決」
這正是國民黨至今無法解決的問題,只能一直假裝沒看到,或乾脆拿著磚塊砸頭。
92共識沒有用了,但缺乏能取代它的東西,而中國也沒興趣幫忙設立新框架,
因為中國既瞧不起國民黨,又已經轉為擁抱武統的恐嚇路線,不再需要配合國民黨。
接著,來討論第二塊磚的地方勢力問題。
在馬金體制垮台後,歷經洪秀柱、吳敦義、朱立倫等人主導黨政後,
國民黨從昔日重視外省血統與資歷,成功轉變到有實權實利的地方勢力能大聲的體制。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轉型成功,但同時也產生了新問題。
不像民進黨在2008年慘敗後,蔡英文成功整合+鬥倒黨內的反對勢力,權威定於一尊。
國民黨在2016年慘敗後,並沒有真正出現能夠壓制眾生的新領袖,即使有韓國瑜,
也更像是被推出來的神像,本人形象與大眾觀感都沒有把他當成具備操盤大局的能力。
於是,各地方勢力淪為誰也不服誰,即使不在檯面上撕破臉,暗地也是優先考慮自家。
民進黨還有執政權,來平衡各勢力之間利益與官位,而國民黨已經沒有這種能力了,
連過去的絕招,黨產(金錢面)與提名權(政治面),也在清算與黨內體制變化下,
導致黨中央實際上已經沒有讓地方諸侯聽命行事的權柄。
而國民黨更悲哀的是,在2024年賴政府時代,居然是由傅崐萁取得黨內實質最大權柄。
國民黨體制變化後,由地方勢力主導本為合理,若形象不佳,總會找個能看的代理人,
例如盧秀燕、張善政、高虹安,都是類似脈絡下的產物。
但傅崐萁顯然不符合上述情事,更糟糕的是,立院的傅黃結盟體制毫無遮掩,
明白展現出立院奪權(符合黃的聲量需求)、奪錢(符合傅的綁樁需求)的短線企圖。
搶錢搶權沒有不行,但人選太噁、手法太差,讓民進黨找到絕佳的施力點反撲。
有趣的是,國民黨在面對此番困局,居然還能夢迴九〇年代,重演歷史。
蔣萬安與戰鬥藍趙少康的倒閣提議,某種程度上正如當年主流/非主流之爭,
血統/聲量派 嘗試挑戰 掌握實際權柄的建制派。
至此,第二塊磚的構圖已經完備。
地方勢力雖然成功改寫國民黨的體制,卻同時把自身最不堪的人選展現給大眾。
黨產喪失與缺乏中央執政的分配權,使得國民黨極度依賴地方資助的狀況無法逆轉。
缺乏領袖的問題延續至今,使得新舊之爭沒有強權能調和鼎鑊。
這並不代表國民黨從此無法重返中央,因為政治總有得比爛,存在「換人做」的心態。
只是在地方勢力主導的現實下,始終有著搶短線、偏安一隅的心態。
當個「花蓮王」,把錢搶回家,中央再怎樣也無法奈我何吧?
這種心態的後果,便造就了前述的兩塊磚,一直會是國民黨重返榮耀的絆腳石,
因為地方勢力不需要也沒興趣處理,厚植實力、待價而沽、等人收買,或許更有利。
原PO所說,國民黨已經完全看不到當年的氣勢,解釋起來需要了解歷史。
但要長話短說,倒也不是做不到,那就是:
「國民黨已經不是當年的國民黨了」
體制不是,領袖不是,利益也不是,所瞄準的優先項目自然也不同於當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8.62.43 (臺灣)
※ 作者: clifflee 2025-04-30 21:05:53
※ 文章代碼(AID): #1e4Y0p7R (HatePolitics)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746018355.A.1DB.html
推 Beckhung: 對,傅崐萁真的名聲很臭2F 111.83.253.225 台灣 04/30 21:12
推 rwhung: 寫的很棒 不過馬在太陽花之前就已經令不出3F 118.171.17.219 台灣 04/30 21:13
→ WINDHEAD: 馬第二任就不是馬金體制了4F 1.163.101.69 台灣 04/30 21:17
推 arhuro: 傅崐萁形象很差 居然能當黨鞭 黃國昌以前也一直臭傅崐萁 結果兩個搭在一起 畫面太5F 125.230.100.43 台灣 04/30 21:21
→ Pissaro: 寫得很棒,挑個瑕不掩瑜的小錯誤,調和鼎鼐7F 42.72.35.130 台灣 04/30 21:22
→ arhuro: 美麗 然後他倆做的事情你內文都說了就這樣我個人是覺得黃國昌很噁心 為了目的是個沒有原則的人9F 125.230.100.43 台灣 04/30 21:22
→ clifflee: 唉呀 想掉書袋反而出錯了 真糗 QQ
黃國昌需要另篇專文 或等他進入kmt黨史12F 118.168.62.43 台灣 04/30 21:24
推 rwhung: 美牛案那時候,馬就已經管不太動立法院(王柯體制)之後一直想找人取代老王都沒成功14F 118.171.17.219 台灣 04/30 21:27
推 Fanling: 國民黨的地方勢力不需要強勢,集大權一身的黨中央17F 223.139.66.34 台灣 04/30 22:02
推 windyroad: 好文推19F 223.143.216.197 台灣 04/30 2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