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imi1020b (王一博物館)
標題 [討論] 核災怪物虐日本13年不死 台灣人準備送頭?
時間 Thu Aug 14 07:22:35 2025


2011 年 3 月 11 日的地震與海嘯,讓福島第一核電廠 1~3 號機核心熔毀、氫爆,事故
等級直上最嚴重的 7 級。後續 13 年,日本投入龐大人力物力,卻依舊面對最難的關卡
:如何接近、辨識、切割、取出、運走散落於原子爐與主容器(PCV)內的熔融燃料與結
構物混合物(俗稱 LFCM、通稱「燃料碎片」或「熔落物」)。這種物質在切爾諾貝利留
下了著名的「象腳」(Elephant’s Foot),足以在短時間內致命;福島內部也存在性質
相近的熔融物,但外觀與分布更零碎、環境更複雜。


1.第一批機器人為什麼「一進去就壞」?

事故初期,日本與國際團隊把希望寄託在機器人上。美軍的 iRobot PackBot、東大的
Quince、東芝的各型探查機與「小太陽 Little Sunfish」等相繼上陣,但高輻射劑量、
潮濕、碎屑、狹窄通道與強電磁雜訊構成「地獄級」環境,電子零件產生「單粒子翻轉」
與累積劑量損傷,控制線與鏡頭也易受損,多台機器人迅速失能,不得不一再改版、重來
。到了 2016 年,仍有機器人在進場後不久報廢。2017 年「小太陽」潛入 3 號機水下,
才拍回大面積疑似熔融燃料的影像。


重點:不是日本「不努力」,而是物理環境真的會殺死機器;在這樣的場域,任何作業都
得以「克分子」為單位往前推進。

2.到底有多少要清?

最新統計估計,約 880 噸的熔融燃料/碎片仍分布在 1~3 號機內部。這不只是量大,
位置還難以抵達:部分在壓力容器下方的支撐座(pedestal)附近,周圍水體混濁、視線
差、結構受損、路徑狹窄而崎嶇。


2017 年起陸續以水下與蛇形機器進行探測,畫面顯示如岩漿般凝固的層狀物,局部厚度
可達約 1 公尺。這些線索幫助建立 3D 模型,但「能看見」與「能搬走」之間,還隔著
遙控切割、夾持、裝桶、屏蔽、轉運、暫置與最終處置整條技術鏈。


3.時間表:從「幾年」變「幾十年」,現在甚至是「世代」

日本原本把除役目標訂在2051 年前後,但連第一把「取樣級」的燃料碎片都一拖再拖。
最新進度顯示:全面性燃料碎片移除恐要到 2037 年之後才會開始;專家直言 2051 年恐
難達成,整體時程可能超過一個世紀。這不是行政怠惰,而是工程可行性與輻射安全要求
的現實綁架。

IAEA 2024 年的文件也能看出端倪:光是為了讓 2 號機能安全進行上方作業,就得花上
數季施工完成加遮蔽、澆置混凝土、分區屏蔽等前置工程。在這樣的步調下,每一步都需
以年為單位。


4.錢到底花到哪裡?

2016 年日本政府把福島相關總成本上修到 21.5 兆日圓(含賠償、除汙、存放、除役等
);到 2022 年底,已花掉至少 12.1 兆日圓。其中巨額支出並非「浪費」,而是涵蓋長
期賠償、污染土壤與設備處理、輻射防護工程、臨時設施與專案研發。


5.「象腳」與福島的差別:名詞不同,難度同級

切爾諾貝利的「象腳」是著名的單一巨大塊狀熔融物,輻射與熱量曾經能在短時間致命;
福島的情況則更像多處分散、形貌各異的熔落物。雖然不直接稱為「象腳」,但本質同樣
是高放射、難辨識、難切割的 LFCM,對人員與機器都極具殺傷力。


6.為什麼「知道在哪」仍不等於「能搬出去」?

劑量限制:就算有屏蔽與遠端操作,設備與人員在高劑量區的「可用時間」極短,
任務必須切成極小單元。

路徑受損:爆炸與後續腐蝕讓結構扭曲、掉落物阻路,「如何抵達」比「如何切割
」更難。

水與沉積物:為冷卻與屏蔽而存在的水,使視線差、沉渣濁,機械臂與夾具「看不
清、抓不穩」。

切割與二次廢棄物:切割會產生碎片與氣溶膠,收集、裝桶、屏蔽、轉運每一步都
需專門設備與流程。

機器壽命:高劑量下電子迅速老化,任何「一次性特攻」都要先做多套備援、能失
敗還能撤。

7.日本到底「多努力」?

機器人大軍:從國際借到自研,含 PackBot、Quince、蛇形臂、「小太陽」等,至
少 20 款以上特化機被設計、測試、報廢、再設計。

一階一階的前置工程:加遮蔽、打孔、搭工作架、建新設備間、降低劑量、開路徑
,每件都要安全評估與審查。

持續影像偵測與模型重建:2017 年起的水下影像讓分布更清楚,但要把「看」轉
成「取」,仍需全套遠端切割與集裝系統。

長期財務與社會成本:21.5 兆日圓估算與已支出的 12.1 兆,反映了十年以上的

持續投入與壓力。

結論

1.時間不是十年,是多世代:有明確機率超過一世紀。
2.成本不是「一次性預算」:會隨新發現上修,需長期、跨部會的財務架構。
3.技術不是「買得到就好」:極端環境會把機器「一台台吃掉」,必須自建研發—測
試—失敗—迭代的體系。
4.社會面要能撐十年起跳:人員防護、心理壓力、撤離與回遷、地方產業與信任恢復
,缺一不可。

別再幻想核災能快速收尾:福島 13 年的真相,遠比你想像的可怕

2011 年 3 月 11 日,福島第一核電廠爆炸,事故等級直上最高的 7 級。
十三年過去,現場最致命的東西——熔融燃料與結構物混合物(LFCM)——依舊靜靜地躺
在反應爐深處,880 噸,分布複雜,輻射劑量高到機器電子瞬間報廢。

很多人以為,福島已經「控制住」了,但事實是:真正的收尾還沒開始。

1. 機器人屍海

從美軍的 PackBot 到日本自研的「小太陽」,十幾年來至少 20 款特化機進入爐心探查
。它們一台台倒下——被輻射殺死,被潮濕短路,被掉落物卡死。
改機、再派、再報廢,這樣的循環已經持續十多年。

在這樣的地方,「一次成功」根本是幻想,每前進一公尺,都是用時間、金錢和硬體生命
換來的。

2. 進度慢到讓人絕望

原定 2051 年完成除役?現在連「第一勺取樣」都被一拖再拖,專家預估,全面燃料移除
可能要到 2037 年後才會開始,而最終清理完成,有可能是下一個世紀的事。

這不是行政怠惰,而是現場物理條件逼的——
高劑量、結構損毀、通道封死、冷卻水混濁、沉渣堆積,每個條件單拿出來都能讓工程延
期,全部加在一起,就是幾十年的延誤。

3. 成本無底洞

2016 年,日本政府將處理成本上修到 21.5 兆日圓;到 2022 年底,至少已經花掉
12.1 兆。
而且這筆錢不是一次性預算,而是長期流血——每一次新探測、每一次機器人改版、每一
次防護工程,都是一筆鉅額支出。

4. 「象腳」級的威脅

切爾諾貝利的「象腳」曾在幾分鐘內奪命,而福島的熔融物雖然分散,但殺傷力一樣恐怖

輻射穿透力高到足以摧毀厚牆後的電子元件,熱量與結構穩定性問題,讓「靠近」本身就
是一場賭命。

5. 這不是日本的事,而是全世界的教科書

福島的現場,是一份寫給全人類的警告:

核災清理不是「幾年」的事,而是幾十年到幾世代。

成本不是「一筆預算」能搞定,而是無限追加。

技術不是「買得到」就行,極端環境會讓你的工具報廢到懷疑人生。

社會必須能撐住十年以上的撤離、封鎖與重建壓力。

當我們說「核電很安全」時,最好先看看福島現在的樣子——因為這就是核災的真面目。

日本花兆元照樣跪 台灣拿什麼擋?


--


                     廢文!無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244.28 (臺灣)
※ 作者: mimi1020b 2025-08-14 07:22:35
※ 文章代碼(AID): #1edHu-tc (HatePolitics)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755127358.A.DE6.html
※ 同主題文章:
08-14 04:25 Sinreigensou
… ×3
08-14 06:38 peter2940
08-14 06:50 magicalko
08-14 06:53 rsbbs0611428
08-14 07:22 mimi1020b
08-14 07:29 jej
08-14 07:30 USD5566
08-14 07:39 goetz
… ×15
Sinreigensou: 日本準備重啟 通篇都可以不用看了1F 49.216.40.133 台灣 08/14 07:23
qber: https://i.imgur.com/aALf2U9.png2F 36.232.154.7 台灣 08/14 07:24
[圖]
syensyens: 有藍白你放心,越慘越開心3F 61.58.92.216 台灣 08/14 07:30
appleskin: 簽名檔給推4F 114.43.98.130 台灣 08/14 07:32
eierom: 臺灣還卡到一點就是經不起一次核災,土地太小 然後支持核電方從來沒有說過這點。5F 223.143.227.117 台灣 08/14 07:33
sturmpionier: 那日本重啟那不就是送頭全家7F 39.12.8.135 台灣 08/14 07:33
那要看他們有幾個家

你台灣人啊 有幾個家? 還是你不把台灣當家 當套房暫租?

這東西不是機率問題 只有0跟1

意外就是意外 意外就是你想不到發生的 才叫做意外

日本人會想到 不過就是個小地震311 就爆了兩台發動機?
※ 編輯: mimi1020b (1.171.244.28 臺灣), 08/14/2025 07:35:57
DrGun: https://i.imgur.com/UXLgYBX.jpeg8F 223.137.225.131 台灣 08/14 07:34
[圖]
peter080808: 日本連福島都要重啟了….9F 42.70.31.132 台灣 08/14 07:35
jackysuyu: 憨鳥都全世界逆行了 又要跟全世界唱反調10F 223.138.62.0 台灣 08/14 07:38
USD5566: 所以你知道福島核災原因其實是冷卻水照抄美國環境導致放錯位置嗎?應該不知道吧?看到一篇網文就哇哇叫跑來貼的12F 106.146.23.81 日本 08/14 07:40
所以你覺得你家經得起一次核災 在這邊哇哇叫?
※ 編輯: mimi1020b (1.171.244.28 臺灣), 08/14/2025 07:41:31
imccl: 風向仔可悲啊15F 49.218.143.205 台灣 08/14 07:52
naive7: 風向仔可憐16F 49.216.184.94 台灣 08/14 07:57
naligono: 阿日本怎還不廢核?17F 42.77.96.28 台灣 08/14 07:59
ms883050: 推18F 116.59.126.23 台灣 08/14 07:59
jorden: 核三也差點因為停電沒冷卻水 GG
跟福島核心災難類似 都是停電導致的19F 36.233.23.117 台灣 08/14 08:04
roberttony: 真的可悲21F 223.137.183.167 台灣 08/14 08:07
ramirez: 所以日本怎麼不廢核!????22F 42.77.35.207 台灣 08/14 08:09
neglect: 日本毀滅了嗎
還是福島沒人住了?
台灣還吃了一堆福食呢23F 49.216.16.69 台灣 08/14 08:11
FK6819: 藍白智障去問問新北擋三小核廢料,再來吠26F 121.58.129.245 日本 08/14 08:14
sevenfeet: 垃圾新加坡還在非核家園!27F 36.231.2.172 台灣 08/14 08:36
cloudyst: 所以日本廢核了嗎?28F 42.70.75.224 台灣 08/14 08:39
bubunana: 台灣越慘 藍白紅 才可以當特區 特首啊 看網軍 抹 反核辯論方 多勤29F 114.136.189.113 台灣 08/14 09:21

--
作者 mimi1020b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