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bike3905 (RKTxLeo)標題 [討論] AI說台灣不可能發展新式核能時間 Sun Aug 17 20:35:14 2025
這是一個非常專業、同時牽涉技術、地理與政治的問題。台灣是否適合發展小型模組化反應
爐(SMR,Small Modular Reactor)或其他新式核能技術,主要有以下幾個不利因素:
---
### 1. **地震與地質風險**
* 台灣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地震頻繁,且強度不可忽視。
* 不管是傳統核電廠還是 SMR,關鍵挑戰是如何確保在強震或地層滑動下,反應爐的安全停
堆與冷卻。
* 即使 SMR 設計上強調「被動安全」(Passive Safety),若發生超設計規模地震,風險
仍然存在。
---
### 2. **人口密集與土地限制**
* 台灣國土狹小,人口密度高,難以設置緩衝區。
* SMR 的優點是規模較小、模組化,但若要滿足台灣的電力需求,需要建置相當數量,分散
在不同地區,這會造成安全管理、民眾接受度與緊急應變的挑戰。
* 反觀加拿大、美國或俄羅斯推動 SMR,多數是為偏遠地區或工業區域供電,台灣並不具備
類似條件。
---
### 3. **核廢料處理困境**
* 台灣已經在既有核電廠燃料棒與低階核廢料處理上面臨困境。
* SMR 雖然有些設計承諾能延長燃料週期或減少廢料,但仍無法完全解決「最終處置場」問
題。
* 在台灣地狹人稠、又有地震與火山活動的情況下,要找到穩定、安全的核廢料最終儲存地
點幾乎不可能。
---
### 4. **能源政策與社會接受度**
* 台灣社會經歷過「核四爭議」及福島核災的震撼,民意普遍對新核電案高度敏感與排斥。
* 新式核能(如 SMR)在國際間仍處於試驗與商轉初期,缺乏足夠的長期運轉經驗與信任。
* 若政策推動 SMR,可能會再次引爆激烈社會爭論,政治成本極高。
---
### 5. **經濟與技術成熟度**
* 目前 SMR 技術尚未大規模商業化,多數案子仍在示範階段(如美國 NuScale、英國 Roll
s-Royce、日本東芝等)。
* 投資成本高、技術供應鏈依賴國外,台灣短期內難以自給自足。
* 若進口技術,電力成本可能不如再生能源具競爭力。
---
**總結**
台灣發展新式核能(SMR)的主要限制在 **地震風險、人口密集、核廢料處理困境**,再加
上 **民意反彈與成本效益不明**。
相比之下,發展再生能源(風電、太陽能)、加強儲能與電網韌性,對台灣來說更具可行性
與社會接受度。
___
連AI都知道台灣不可能發展新核能了
不如我們就老實把核電廠拆掉,然後別再想蓋什麼核五還是什麼SMR了吧?
如果美中或日韓蓋了新式核能廠發電出了什麼大事,我們說不定就躲過一劫了
全力推動光電和天然氣、火力不好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3.232.39 (臺灣)
※ 作者: bike3905 2025-08-17 20:35:14
※ 文章代碼(AID): #1eeSo4FV (HatePolitics)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755434116.A.3DF.html
→ wax207: 你Prompt怎麼下?用哪一套?1F 125.229.14.194 台灣 08/17 20:36
→ wax207: 你這個Prompt應該只有一兩句話吧?
你嘗試把地質資料放進去,可能會有不同結果
model 可以用 5o 或者 cc ,可能結果好一點3F 125.229.14.194 台灣 08/17 2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