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GrafRaphael (德國冰酒)
標題 Re: [討論] 高架化捷運其實就真的是跟私載妥協吧
時間 Thu Oct 16 13:48:38 2025


早期蓋橋的成本是大於挖隧道的,現在則相反,如果單純就立體化來看,高架化在經濟上
的CP值是比地下化高

: 高架..........我真的不知道他有什麼可以拿出來的優點
: 缺點倒是一堆啦
: 平面輕軌有的缺點 他幾乎也都有

立體化的捷運及鐵路不需要考慮到與機動車輛號誌聯動,班距密度高的路線還是有立體化
的必要,不然會影響到路口通行效率

荷蘭及比利時的輕軌甚至有高架及地下路段

: 說真的 除了地形因素需要部份高架我認可外
: 真的覺得高架捷運真的沒有什麼優點
: 防水也沒防水 暴雨來一樣淹 地震來還可能會像新北那樣
: 然後差點忘了絕命中捷站
: 更別提 如果經過民宅 還會有噪音 日照權 隱私權等問題

噪音最少、量體最輕的是高架捷運是單軌系統

順便複習一下中捷綠線的歷史,中市府是希望照原先規劃全線地下的,但它是由高鐵局規
劃,高鐵局說這樣益本比0.99<1,所以駁回

: 我不知道平面輕軌跟高架在佔用路面到底哪裡有優勢
: 地下還可以說是為了活化地上土地使用

淡水線的高架跟地下段,地上土地使用都是給行人,在活化使用上沒什麼差別,差異只在
高架可以遮陰

: 高架我就不懂了
: 有人提到 主幹道車流量大 所以需要高架化
: 啊...這不就是妥協私載了嗎.....
: 所以說到底 現代做高架捷運 除了妥協私載外
: 有什麼其必要性嗎?

焦點在於人行空間是否充足,地下捷運即使沒墩柱,若地面空間大多留給汽車,也是妥協
私載

高架捷運的墩柱也有幾乎不佔用車道的,像紐約地鐵這樣

https://i.imgur.com/g8tGfOB.jpeg
[圖]

但台灣不會想這麼蓋,台灣也幾乎只把落墩放在中央分隔島上,而且不像日本的墩柱會留
出左(右)轉附加車道的空間。台灣的高架捷運比起國外最欠缺考量的點是空間配置的靈
活度


荷蘭鹿特丹的高架捷運則是蓋在路側,出站便有大面積的空間屬於行人,橋下的空間也是
屬於行人與自行車的
https://i.imgur.com/6Ar2S4B.jpeg
[圖]

都市的地面空間珍貴,本來就是要留給行人,街道面積至少一半作為人行道或自行車道才
是比較恰當的

但台灣的思維偏向鐵路、捷運跟輕軌全部地下,地面空間盡量多留幾條機動車道而不是行


如果要避免向私載妥協,應該要檢討的是配置了多少道路空間給行人。而不是計較墩柱搶
了多少機動車道的空間,這樣的核心概念說到底也只是在替私載著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21.204.115 (臺灣)
※ 作者: GrafRaphael 2025-10-16 13:48:38
※ 文章代碼(AID): #1ey8SuuF (MRT)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RT/M.1760593720.A.E0F.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討論] 高架化捷運其實就真的是跟私載妥協吧
10-16 13:48 GrafRaphael
※ 編輯: GrafRaphael (211.21.204.115 臺灣), 10/16/2025 13:55:38
sweizhe: 看當地環境條件,三鶯線的橫溪站附近跟三峽站~國華站間的落墩在道路中央分隔島的比例就很低。1F 10/16 16:00
coffeemilk: 三鶯線鶯歌段其實走法還蠻好的其實,不佔用已經路窄到不行的鶯歌道路,走溪畔,雖然LB11~LB12沒辦法只能走窄路,但LB08~LB10是不錯的3F 10/16 16:03
wdr550: 紐約那個就類似環狀線景平路轉中山路或者板橋站那樣一個門形架卡在兩側人行道上,台灣的地方政府會跟你說這樣蓋有礙市容6F 10/16 18:02
Howard61313: 神奇的是一堆地方對高架公路的容忍度高過高架捷運,真的是何必呢,又不是什麼公路大將軍還輕軌大將軍9F 10/16 18:04

--
作者 GrafRaphael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