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ndyken (碎夢殘刀)標題 [新聞] 台灣的走鋼索之路 美對中威嚇開始失衡時間 Sat May 24 14:13:56 2025
原文來源:
https://reurl.cc/o86n8g
外交事務
原文摘要:
隨著台海緊張局勢持續升高,華府的政策辯論依然分裂不一。美國的整體戰略大致圍繞著
「嚇阻中國攻打台灣」,而過去三任總統的核心策略包含三大要素:提升美台的軍事防衛
能力;透過外交展現保護台灣的決心,同時向中國保證華府並不支持台灣獨立;以及運用
經濟壓力減緩中國軍事現代化
然而,對於這三者之間應如何取得正確的平衡並無共識,而這種平衡在實務上將形塑嚇阻
的樣貌。有人主張,應以外交施壓並配合克制在亞太的軍事部署,以避免威嚇之餘過於激
怒中國;也有人警告,若華府不大幅強化在亞太的軍事部署,嚇阻將會失效;而《外交事
務》近期一篇由珍妮佛· 卡瓦納與史蒂芬· 沃特海姆撰寫的文章則提出第三種看法,強調
強化台灣自我防衛能力並提供美國離岸支援,是維持嚇阻、同時降低美中直接衝突風險的
最佳方案
這些主張都有其道理,但都尚未觸及美國戰略核心的矛盾點。嚇阻可能從兩個方向失效,
做得太少,中國可能冒險賭一把,在華府有效反應前就奪下台灣;而做得太多,中國領導
人可能反而認為武統是唯一選項。要突破這個困境,不只是靠強大的軍力或更激進的外交
手段,而是需要一套精準拿捏的戰略:重整軍備、謹慎安撫、適度克制,在「軟弱」與「
魯莽」之間走鋼索。若能妥善結合趨前部署的軍事能力、外交上的節制與有選擇的經濟互
賴,這三者可相互強化,既維持可信的嚇阻力,又可避免過於挑釁
然而,到目前為止,川普政府對台的政策一直搖擺不定,一方面對台灣祭出32%的高額關
稅,另一方面又以跨黨派官員訪台與暫緩關稅等方式默默展現支持。雖然政府仍有時間整
合出一套一致性的戰略,但這個機會之窗正在關閉
目前,美國軍方正在強化其在台灣周邊的軍力部署,尤其是透過與菲律賓擴大基地合作、
強化日本西南地區與西太平洋的戰略佈署。透過《強化國防合作協議》,美國在菲律賓新
獲得四個戰略據點,總數已達九個,其中包括距台灣僅數百英里的卡加延與伊莎貝拉兩省
在日本方面,美日於2023年達成協議,將駐沖繩美軍的第12陸戰團(以火砲為主)重組為
2,000人編制的「濱海作戰團」,這是一支可在「第一島鏈」行動的快速反應部隊。為了
支援此重組,美軍亦增強了與盟邦的聯合軍演與整合防空與飛彈防禦體系
不過,美軍在印太的發展不該僅止於數量擴充,更需質變,才能真正阻止中國以武力統一
台灣。美國應強化其在區域的趨前部署,並配置可封鎖台海的關鍵戰力,如戰略轟炸機、
潛艦與反艦飛彈等。此外,美國應優先確保潛艦可在日本與菲律賓前線補給,而無須返回
關島或夏威夷,並在澳洲與菲律賓建立永久的轟炸機基地,在日本西南諸島與菲律賓北部
部署反艦飛彈系統
至今,美國尚未推動這類改變,部分原因是它們在國內與駐軍國引發政治敏感性。駐軍國
擔心成為中國的報復目標,而部分美國政策制定者也憂慮此舉會觸動中國紅線。但只要遵
循幾項原則,這些軍事增強並非必然會引發挑釁。首先,美國不應高調宣布其軍力部署變
化,而在軍演、航行自由行動或訓練增加的同時,美方應避免發表易引起中方反彈的聲明
。軍事強化行動應隱蔽推進,待部署完成再公開,以降低中方強烈反制的風險
另一方面,增強台灣國防自主雖符合美國長期政策,但其挑釁風險甚至更大。中國擔憂,
台灣若確信自己具備足夠的防衛能力,可能會走向單方面宣告獨立。台灣近年持續購置不
對稱作戰裝備,如反艦飛彈與海馬斯多管火箭,減少對傳統高價載台如潛艦的依賴,並承
諾2025年的國防支出超過GDP的3%,聚焦於精準彈藥、防空升級、指管系統、後備裝備與
反無人機科技。這些發展固然合理,但也帶來風險,因為台灣對美國的依賴越少,中國越
會擔心賴清德總統會單方面宣布獨立,進而提前啟動武統計畫
因此,美國應優先提供需要美方協助才能有效運作的軍事系統。例如拜登政府在2024年批
准對台出售三套NASAMS防空系統,該系統需與美軍高度協同才能發揮效能。美方也應持續
推動台灣加強不對稱防衛,包括快速交付海馬斯、NASAMS、以及魚叉反艦飛彈等系統,同
時也應強調這些戰力與美國緊密相連,讓中國相信台灣無法單獨行動
安撫中國也是成功嚇阻策略的關鍵,但近年來,美國已逐步淡化「戰略模糊」政策。拜登
與川普政府皆展現越來越明確的挺台傾向,例如拜登邀請台灣外交代表參加就職典禮,甚
至明言若中國發動攻擊,美軍將保衛台灣(儘管白宮仍稱其政策未變)。而川普第二任期
的官員如麥克· 瓦爾茲則呼籲轉向「戰略清晰」。2024年2月,國務院網站更刪除了「不
支持台獨」的說法,遭中國視為挑釁
這類外交動作雖看似象徵性,但後果真實且重大。它們使中國更難維持「和平統一」的假
象。對中國而言,台灣走向獨立將會直接威脅其政權合法性。於是,美國對台的外交互動
、稱台灣為國家、或鼓吹美台聯盟,都可能加速中國對台開戰
因此,華府應如小布希政府般,當台灣領導人採取挑釁行為時公開表態。例如2003年小布
希在與溫家寶的聯合記者會中,警告陳水扁不要片面改變現狀,2006年亦因陳廢除統一委
員會而取消其過境美國安排。這些訊號曾有效說服北京,未來仍可和平統一,並降低開戰
風險
美國也應持續推動國際共識維持台海和平。例如在今年G7與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均重申維
持台海穩定、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華府應配合此類外交表態,重申其「一中政策」未變
,任何決議都必須和平進行,且不反對在台灣同意下和平統一
然而,比起軍事與外交調整,美國對中施壓的第三支柱,也就是經濟政策,是最為棘手也
最具兩面性。從川普政府起,美國開始對中國實施經濟圍堵,藉此拖慢中國科技進步與軍
事投資,手段包括關稅、出口管制、與要求企業轉移供應鏈。拜登政府基本延續甚至強化
此政策,並特別針對半導體與電信設備加強管制
川普第二任期更揚言實施全面性、不附條件的關稅,雖因擔心對美國經濟的衝擊而暫緩,
但這種政策將對中國造成長期的經濟損傷,特別是在其面臨人口與環境挑戰的情況下。美
方一直希望中國經濟能持續加速放緩成長,將使其無法與美匹敵
但持續升級的貿易戰與投資禁令加深了中國的猜疑,強化了其「美國意圖遏制中國」的說
法。這些壓力不僅可能讓中國更加強硬,也讓其塑造「全球貿易秩序的守護者」形象,並
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歸咎於美國。同時,這也刺激中共轉向「內需導向」,強調自給自足
與本土創新,降低對外依賴
這樣的戰略對中國軍力的長期發展影響有限,因中國以低成本推動軍事現代化,迴避了傳
統的「槍桿子還是奶油」的難題。它不像二戰的納粹德國或冷戰時期的蘇聯那樣,與美國
展開軍備競賽,而是針對短期快速戰爭進行目標投資。這使得即使經濟停滯,中國仍可透
過提高軍費佔GDP比例持續升級軍備
事實上,貿易戰反而可能使對台開戰看來更具吸引力。當前中國只會在有把握在美軍介入
前奪下台灣的情境下才可能考慮動武,但若美國進一步加大經濟打壓,中國可能會因此認
定對台戰爭是擺脫美國束縛的唯一出路
因此,美國若要維持嚇阻,就需提出能強化中國維持現狀利益的實質讓步,使其相信美國
沒有敵意。暫停或逆轉經濟脫鉤是一個起點,美方應取消部分關稅(或至少與中方的回應
掛鉤),並放寬非敏感技術領域的出口與投資限制。這不僅有助於穩定中國政權內部,也
可降低其對台動武的誘因。更重要的是,維持雙方一定的經濟互賴,可讓美國在必要時施
加更具殺傷力的制裁
當然,強化互賴也需限制對中國關鍵進口的依賴,如稀土、電訊網路設備、藥品、高科技
零件等。美國應尋求替代供應來源,將中國來源佔比降至可接受的水準。但消費產品進口
則可維持,以避免刺激中國反彈,同時保留未來可行的制裁威脅。最後,為提升制裁效力
,美國應與盟邦建立對中制裁聯盟,必要時提供補貼與讓利
對華府許多人而言,「嚇阻」意味著展現強硬態度,但這些姿態對台灣安全的實質幫助有
限。美國應低調強化軍備、謹慎發言、維持經濟韌性與中國經濟有限互賴。嚇阻的悖論,
就是它既可能成為挑釁,也可能變成拖延,迫使我們走在一條鋼索上。而如果這樣的平衡
策略對某個地方最有價值,那就是台灣
心得感想:
https://x.com/josephwutw/status/1925435723811025076
國安會秘書長直接引用邱吉爾的「選擇恥辱未來仍需面對戰爭」名言回覆這篇文章,不知
是褒還是貶
這篇文章非常有趣,有一些觀點看似合理,但也有很多槽點
有點類似一種另類的巨棒胡蘿蔔策略,暗地加強亞太軍力部署然後在經濟與外交上上不要
太刺激中國,但又保留未來可用的手段
然而在對台策略方面,認為讓台灣國防太過自主反而會刺激中國,應該讓台灣在軍事上需
依賴美國
如果讓台灣一直加強不對稱作戰反而是挑釁中國的話,那意思是要賣台灣高級載台嗎?不
然要怎麼能讓台灣軍事受制於美國?
可是賣F-35、鷹眼、神盾等,不就讓我們變得更像以色列能對美國愛理不理?這樣理論上
中國應該會覺得更挑釁吧?難道意思是要台灣整個減少軍事發展,還是連所謂的不對稱武
器也要全部依賴美國供應?問題是以美國目前的軍火產能,恐怕連供應所謂的不對稱武器
都比國產還慢
使用NASAMS需與美軍高度協同,有這回事?那使用愛國者不用嗎?
還有一個槽點是中國嘗試建立航母船隊哪算啥麼短期戰爭投資?@@
--
https://i.imgur.com/WQa9ChL.jp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240.236.151 (臺灣)
※ 作者: andyken 2025-05-24 14:13:56
※ 文章代碼(AID): #1eCMEdoy (Military)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748067239.A.CBC.html
→ icemaydays: 單看內容要表演的意思就是要台灣減少軍事發展沒錯,轉頭依賴美國保護,是這樣的意思吧1F 05/24 14:19
推 chyx741021: 這篇就是不敢明著替中國講話,只好拐個彎單方面指責台灣加強軍備會增加中國武統決心
要注意的是外交政策近來有越來越多放棄台論或是這類批評台灣挑釁中國的文章,是不是美國政界學的風向有變?3F 05/24 14:32
推 utn875: 風向很亂,連賴總統都說,開放大中國出價併購小台灣了,這樣軍購還要不要買?美國會繼續賣嗎?會出貨嗎?併購說也一週了,看賴政府520到現在的狀況,真的很多問號9F 05/24 14:47
→ Orianna: 無解的 台灣怎麼武裝到牙齒中共都不會怕你 嚇阻力其實只和美軍打仗與否正相關 也就是駐軍和安保協議 也就是 嚇阻力要用美軍的風險升級來交換 沒有免費的午餐13F 05/24 14:50
推 Scion: 工啥小,通篇都在自己幻想"可能"的狀況17F 05/24 15:02
推 Wooctor: FE長期以來的論述都對我國不友善
立場很親中,所以不意外18F 05/24 15:17
→ chitaom: 台灣淪陷=日本經麻六甲海峽繞上來的能源航線淪陷
日本在這種情況下不往中國靠攏,很難
更別提中國有系統的洗日本人口21F 05/24 15:19
→ poikz: 中國人: 台灣武裝不足為懼,加上沒駐軍也沒安保,嚇阻力為0,請問,中國共產黨現在在等什麼?
如果在座有中國共產黨黨員 就回一下吧24F 05/24 15:21
→ chitaom: 台美斷交和張憲義,歷史會押韻,可惜有人不懂思考27F 05/24 15:29
噓 JotaroKaga: 寫出這篇的人跟低能兒沒兩樣,裡面的論點真的智障到不行28F 05/24 15:30
推 wardraw: 熊貓派的姑息作法正是讓中國茁壯起來的一大因素 川普首任就開始扭轉並進行貿易/科技戰 現在又提這套只是走回頭老路 一樣沒救zzz 台灣問題是活生生的中美霸權之戰 而非台灣內部政治勢力可以左右 中美冷戰/熱戰仍然避無可避31F 05/24 15:38
推 qaz596: 在烏克蘭的失敗看來沒有讓這些傢伙得到教訓36F 05/24 15:43
※ 編輯: andyken (123.240.236.151 臺灣), 05/24/2025 15:46:44
→ iqeqicq: 是赤化不是統一,且中共意欲挑戰二戰戰後秩序
再次圍堵共產主義擴張刻不容緩
台灣本質是美國二戰太平洋戰爭的戰利品
被上了台灣關係法緊箍咒的台灣,
想變成脫韁野馬難如登天37F 05/24 15:59
推 gn02118620: 懂王都喊中國開放美資有利和平跟統一了
關稅戰打半天然後又滑跪 跪完又開舔
這代表什麼自己想想42F 05/24 16:20
→ tony121010: 他還說要轟炸北京哩,整天糾結著他的嘴砲
來帶風向又甚麼意義呢?自己多想想45F 05/24 16:25
→ eemail: 反艦有了 至於戰略轟炸機跟潛艦沒必要佈署這麼近47F 05/24 16:29
推 whitertiger: 我只知道對面來的或幫對面講話的,照他們說的反著做就對了48F 05/24 16:29
→ ppt123: 這類背景的是某大師與近期常來此的柵欄板常客g某人50F 05/24 16:50
→ jeff0811: 我從二戰到現在台灣的地位都是美國人決定的吧,有沒有走不走鋼索與否是看美國人的態度
美援,協防、台灣關係法都是美國的態度,中間的差異就是美國與中國眉來眼去時台灣人多半忙著辦移民51F 05/24 17:13
推 wahaha99: 1F 如果真的是這樣(看起來也像)
那又要台灣花10%GDP備戰不是在搞笑嗎55F 05/24 17:36
推 mrsix: 美國是台灣的堅定盟友,所以台灣有義務以一國之力來重振美國經濟,這樣美國才更有信心來守護台灣的民主價值。
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怎麼凝聚台灣人的信念,和美國並肩作戰,一起抗中保台。
所以大家一定要團結,盡力配合政府的施政方向,這樣美國對台灣才會更有信心。57F 05/24 17:52
推 kmsm: 既要又要,笑死65F 05/24 1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