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ason748 (第79空中突擊旅)
標題 [新聞] 國軍單兵護具不足、醫療後送應加強
時間 Tue Jul 15 18:39:04 2025


原文來源: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5107474
國軍戰法借鑑俄烏戰爭 賴達文:單兵護具不足、醫療後送應加強 - 自由軍武頻道
[圖]
涂鉅旻/核稿編輯俄烏戰爭爆發已逾3年,儘管雙方在前線死傷甚鉅,但戰場經驗已成各國軍隊借鏡、推行部隊改革的基礎;我國正實施的「漢光41號」演習裡,也可看見舉凡戰車反無人機籠、城鎮戰訓練、戰傷救護等多項課程皆汲取於此。不過,國防院學者賴達文分析,國軍現行單兵裝備不足以防禦爆炸破片攻擊,且醫療後撤程序也未 ...

 

原文摘要:
〔記者陳治程/綜合報導〕俄烏戰爭爆發已逾3年,儘管雙方在前線死傷甚鉅,但戰場經
驗已成各國軍隊借鏡、推行部隊改革的基礎;我國正實施的「漢光41號」演習裡,也可看
見舉凡戰車反無人機籠、城鎮戰訓練、戰傷救護等多項課程皆汲取於此。不過,國防院學
者賴達文分析,國軍現行單兵裝備不足以防禦爆炸破片攻擊,且醫療後撤程序也未周延,
仍有改進空間。


(原文「現代戰場破片防護與戰傷醫療後送」,由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政策分析員賴達
文撰述,本報獲國防院同意全文轉載)

俄烏戰爭進行至今已超過3年,不論是政治協調或軍事支援,仍無停戰跡象,預計戰爭狀
況仍會持續。烏克蘭在戰爭中不斷創新武器裝備運用方式,企圖扭轉局勢,同時醫療後送
等也讓國人意識到止血帶及戰場急救的重要性。近日《英國廣播公司》(BBC)即報導,
烏克蘭士兵因受FPV爆炸產生的破片使心臟受損,經手術利用磁性吸取器(Magnetic

Extractors)將破片取出。

俄烏戰場上的各項作戰及醫療創新,都值得臺灣參考學習,同時也應重視破片威脅及戰場
醫療後送路線安全性問題。目前國軍抗破片裝備僅限抗彈板、抗彈頭盔及射擊眼鏡,其他
部位的防護明顯不足。此外醫療後送程序亦應考量路線安全性問題,當路線被截斷或不安
全的情況下,該如何處置傷員及相關應急方式,值得國軍深思。


一、現代戰場破片傷害
破片傷害大部分是從各種爆炸性武器造成,例如FPV自殺無人機、迫擊砲、手榴彈、火炮
、飛彈等武器,除了近距離命中直接死亡外,最大傷害即是爆炸後產生的破片,其濺射範
圍最大可超過100公尺,距離越遠破片殺傷力越小。


從俄烏戰爭統計來看,有80%傷害是破片造成,俄羅斯《軍事醫學雜誌》研究統計俄軍死
亡原因中,74.5%為爆炸(含破片)、14.7%為小口徑槍傷;雖美軍的單兵裝備防護力較好
,但經統計在阿富汗戰爭,因爆炸(含破片)造成的傷亡佔68%至70%,槍傷為22%至30%;
在加薩地區由於當地醫療匱乏,相較難統計數量,但國外志願醫師表示,大部分救治的平
民傷患都以破片傷為主,而破片傷害對兒童來講傷害最大。


顯示在現代戰爭下,遠程或爆炸性武器,產生的破片傷亡大於槍戰中的槍亡,且由於軍人
通常擁有抗彈板及頭盔等防護裝備,因此主要破片傷害在於四肢,但平民因未有相關防護
裝備,導致破片對平民的傷害遠大於軍人,且破片傷害通常為複合型創傷,除增加戰場急
救的困難,也會對醫療量能產生壓力。


二、現行抗破片能力
在個人裝備中的抗破片防護分為頭盔、射擊眼鏡、前後抗彈板、抗彈側板及外掛護甲,美
軍現行推展的士兵防護系統(Soldier Protection System,SPS),將外掛護甲整合至戰
鬥服,稱為抗彈戰鬥服(Ballistic Combat Shirt),除減輕重量外,亦不會妨礙戰術動
作,在全裝時亦有外掛骨盆大腿防護(Blast Pelvic Protector);日本自衛隊近年更換
的戰術背心,在全防護裝備下,同樣有針對肩膀及胯下的外掛防護裝備。以下盤點國軍抗
破片裝備。


(一)頭盔防護等級為NIJ 3A等級,依據測試影片,符合抗破片能力。

(二)射擊眼鏡,規格要求須抗破片,但其應是為兼容近視眼鏡,設計體積較大及重心靠
前,可能導致在行動中下滑,降低保護性,且僅有黑色鏡片選擇,不利於夜間或低光源場
域配戴。以美軍使用的ESS射擊眼鏡來看,在未配戴近視內框的情況下,為整片大面積貼
合覆蓋眼睛及周圍,配戴近視內框後,雖無法緊密貼合,但縫隙相當小,兩者比較如下圖


(三)抗彈板,目前國軍僅有前後抗彈板,並無配發側邊抗彈板,因此軀幹側邊如遭破片
穿入,可能傷及重要器官造成嚴重出血。

(四)外掛防護裝備,目前未配發上肩頸及胯下大腿抗破片防護裝備。

從戰爭統計來看,破片濺射的威脅性遠比槍傷高出許多,但有效的防護裝備能大幅降低破
片傷害的嚴重性,抗彈板及抗彈頭盔的裝配是士兵防護裝備的基礎,抗破片裝備則能讓士
兵在面對爆炸時提高生存率,且依現代戰爭常態性使用爆炸性武器來看,抗破片裝備早已
成為士兵必備的防護裝備。


依現行國軍個人防護裝備,僅停留在相當基礎的抗彈裝備,從各種演訓來看,射擊眼鏡並
未強制配戴,但其是為保護眼睛免受破片威脅的重要裝備,即便四肢受破片傷害,經緊急
處立後,或許仍能保有最低限度的作戰或自保能力,但眼睛受傷卻很難以維持作戰能力。

此外強化國軍單兵抗破片能力,除提升士兵生存能力,亦能有效減輕醫療負擔,而對於強
化整體單兵防護能力是否造成單兵負擔,在第89期《國防安全雙週報》已有相關文章,在
此不另贅述。


三、現行戰場醫療及後送
國軍現行裝備僅有基本防護能力,在面對爆炸性武器下,士兵容易因破片濺射,導致嚴重
出血、氣胸或骨折。但由於醫護兵在班、排配員有限,同時也是相當重要的人力,是否隨
班於前線救助仍需視情況而定。因此士兵除止血及氣胸的緊急處置外,亦須對常見的戰場
傷勢,如燒燙傷、骨折、臉部及腦部外傷等,有扎實的判斷及緊急處理訓練,才能提高傷
員後送的存活率。


因此針對上述情況,除必須確實配發可用之緊急戰傷醫療器材及藥物,例如固定夾板、多
條止血帶(目前僅1條)、傷口封膜及敷料等。在訓練上也須模擬真實情況,善用戰傷處
理模擬裝置,例如傷員救護假人或穿戴式戰傷模擬裝置,都能模擬實際血液從體內噴流的
狀況,甚至能實際演練處理氣胸狀況,相比目前從外部噴灑紅色顏料,會更有臨場感。


從城鎮作戰角度來看,現行的傷員後送機制是由醫護兵或隊員,針對傷員進行傷口緊急處
理後,拉離火線並後送野戰醫療區照護分檢,穩定傷員狀況後,再送至地區醫院,此程序
在後送補給路線安全的情況下,可快速有效的將傷員後送治療。但城鎮作戰的補給線容易
被截斷,例如俄烏戰爭中城市Mariupol內的烏軍遭俄軍包圍,截斷補給線,導致糧食、醫
材及彈藥無法進入,傷員亦無法送至其他醫院救治。


雖然俄烏戰場與臺灣不盡相同,但臺灣都市的巷弄街道亦能讓解放軍繞行包圍,亦或後送
車隊遭攻擊必須繞路,都可能導致傷員延遲後送,降低其存活機率。對此應善加利用臺灣
整體醫療院所進行應變,以台北為例,依據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初步統計,2024年底共計有
3,964家診所,這些診所中包括牙醫診所、聯合診所、醫美診所等具備基本醫療器材及藥
物。


在無法確定後送路線安全與否的情況下,這些診所除能設立臨時據點外,其設備與藥品將
有助於增加傷員的存活率,此外如能與診所合作,有助於傷員分流並減輕大型醫院及野戰
醫療的壓力,增加整體醫療韌性。


四、結論與建議
單兵防護裝備是保護士兵的重要裝備,尤其現代戰爭中,高度使用自殺型無人機及遠程武
器,爆炸產生的破片威脅不可小覷,但目前僅有基本的抗彈裝備明顯不足,必須加快強化
防護裝備的規劃及配發。在戰時的醫療後送部份,也應考量臺灣各地方診所林立的特殊性
,加強與地方中小型診所合作,強化戰時醫療韌性。針對以上提供建議如下。


(一)強化單兵整體防護裝備,納入抗彈側板並強制要求配戴射擊眼鏡,相關抗彈板及戰
術背心分析建議,請參見第89期《國防安全雙週報》;另外建議參考美軍抗彈戰鬥服(
Ballistic Combat Shirt)的設計,將上臂、肩及上背的抗破片防護融入戰鬥服中,增加
士兵的防護力,此外在重新研製戰鬥服時亦應考量並強化排汗等機能,避免增加士兵負擔


(二)由於臺灣近視率偏高,在射擊眼鏡設計上應給予如多樣選擇,如搭配內鏡框或抗彈
近視鏡片(有度數限制),且不應僅有黑色鏡片,應多配發透明鏡片給予更換;由於市上
射擊眼鏡品牌眾多,屬相當成熟產品,亦建議應開放官兵可自行採購符合自身臉型的射擊
眼鏡,才能有效防護眼睛。


(三)深化對戰場常見創傷緊急處理措施訓練,建議採用預埋水路之假肢及假人,真實模
擬傷口出血、實際操作氣胸插針及傷口封膜敷料,增加使用經驗,而非因擔心士兵不會操
作將其移除,例如氣胸用的減壓胸針。


(四)戰傷醫療訓練所使用之各項消耗材料,應視為正常訓練使用,且部隊須備有庫存進
行補齊,不應有官兵須先自費補齊的狀況發生,否則將無法落實有效訓練。
(五)利用臺灣診所林立的特性,建議國防部及衛福部應與地方政府之衛福機關合作,篩
選有意願且可緊急安置及分類傷員的診所,增加醫療物資存放點,形成點線面的戰時醫療
網,減少因補給路線中斷造成的生命損失,並減少大型醫院的壓力,強化醫療韌性。


(六)配合第五點建議,應審視並補強目前在戰時緊急徵用,民間診所、房屋(據點)、
車輛等器具空間的法規,從法源根本支持,讓軍人在合理的狀況下,能快速徵用物資及空
間,進行有效的抵抗作戰。


心得感想:

國防院原文連結
https://indsr.org.tw/focus?uid=11&pid=2868&typeid=30
國防安全研究院-即時評析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際論壇,國際戰略 ...

 

自由軍武版真的有點改變,連幾天都有認真探討國軍弊病,不然以前報國內軍情基本上就
是青年日報翻版

單兵防護的部分,除了大家講到爛的抗彈板部分,只要看一下烏俄戰場上士兵的著裝,再
對比一下國軍,就知道國軍的單兵防護標準完全不合格,側身、肩頸、胯下毫無防護,士
兵嫌裝具重,就該加強體能訓練,而不是上戰場時被炸到蛋蛋才再哭


至於醫療後送機制,以前Gd大跟jobli大都有剖析過,聯兵營有衛生排編制有救護車,傷
兵生存的機會,至於步兵旅的傷兵就真的等死了......軍方跟政府要好好研究一下戰時如
何應對大量傷患的問題


--
推  ryannieh : 戰車如果是資產,烏克蘭人為何叫西方不要再送任何主戰車來了?
    資產負債表知道吧?資產不是應該越多就淨值越高,所以越好嗎?05/16 08:14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羅馬舉行的深夜會議上向總理安東尼· 阿爾巴尼斯表示感謝,
並確認這批二手 M1A1 戰車正在運送途中。」 2025.05.1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56.58.97 (臺灣)
※ 作者: jason748 2025-07-15 18:39:04
※ 文章代碼(AID): #1eTY_E0M (Military)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752575950.A.016.html
Gdiaofuta: 今年的步兵旅衛生排有接新式救護車就是了,不過僅限灘岸旅1F 07/15 18:46
jerrylin: 醫院的救護車也可以用啊  哪會只靠衛生排
戰爭很多時候都是軍民混用
反正衛生排的駕駛也是隨便找個有駕照的就上了3F 07/15 18:51
Gdiaofuta: 衛生排跟醫院救護車能是同一個情境嗎?6F 07/15 18:52
jobli: 又在醫院參戰了7F 07/15 18:55
wowu5: 以前閱兵照片見到國軍曾有M113救護車,是不是退光了8F 07/15 19:01
afv: 診所大概也只能提供場地給軍醫院派出的前進手術小組運用而已,很多診所的醫護沒有太多戰時外傷醫療功能(例如牙醫那種、聯合診所),還是要靠急救責任醫院才能做最終戰傷處置9F 07/15 19:02
[圖]
patrickleeee: 救護車最多是幫你冷區送去醫院 軍隊要自己送去冷區14F 07/15 19:19
jimmy5680: 用醫院救護車去戰場搶送根本與自殺無異
除非你認為草菅人命的俄軍是楷模15F 07/15 19:21
saccharomyce: 2025年了還有人在想醫院前支?17F 07/15 19:56
heinztzeng: 夜視鏡也沒有 居然拿登山頭燈 笑死人18F 07/15 20:02
jobli: 國軍第五作戰區上午9點在苗栗頭份地區實施「戰傷救護及大量傷患前接後送處置演練」,演練官兵遭敵攻擊後產生大量傷患,衛生營官兵依照「前接、後送、穩定、分流」4大原則,迅速完成戰場初級救護、檢傷分類、現場穩定處置後,將病患轉運至頭份為恭紀念醫院,完成任務。
為什麼會幻想醫生跑去戰場?19F 07/15 20:07
batatas: 演練戰傷救護與大量傷患處置 步兵302旅出動野戰護26F 07/15 20:10
peterlee97: https://i.imgur.com/lrhGql7.jpeg 真剛好 有花崗石醫院的新聞28F 07/15 20:34
[圖]
afv: 熱區要把人送下來的話,還是要暫時火力壓制敵人,把人撤離火線,才談得上送上悍馬或野戰型救護車,之後再用城市型/醫院救護車把人從營級載去醫院30F 07/15 20:50
aloness: 打仗打後勤, 跑一次就懂完全毫無準備…然後大概率只跑這一次
跟國軍談救傷,先看看步兵連標配幾個救傷兵33F 07/16 03:09
bigsun0709: 我比較好奇整套抗彈版下來的重量是多重
一片抗彈版4.2KG 前後各一片就8.4KG了 再加其他側邊抗彈版....再加原先裝備 全身直接突破20公斤 = =a36F 07/16 05:58
aloness: 警察差不多也是如此39F 07/16 06:41

--
作者 jason748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