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huzhou (huzhou)
標題 Re: [討論] 美國希望兩岸開打? 西太平洋戰線後撤?
時間 Wed Jul 23 02:10:58 2025


※ 引述《foxconn1080 (鴻)》之銘言:
: 小弟本來的想法
: 1. 美國希望兩岸避免戰爭  => 文章說美國超希望兩岸開打來壓制中共
: 2. 美國會守住第一島鏈壓制中共 (第一島鏈) => 文章說美國打算要退到第二島鏈
目前來說,美國當然不想在東亞開戰。因為如果第一島鏈失守,等於是西太平洋體系崩塌
這至少是當前還不是美國的選項。
但是美國可能會以台灣問題來威脅中國大陸,只不過這種威脅性已經降低了。
之前,我已經在前面的文章提過一個觀點但是版友都不認同。從裴洛西訪台到去年的金門
事件等一些列事件以後,中美之間已經完成了戰略測試並且達成了戰略平衡,即中美已經
淡化台灣,美國近期以來更傾向於以菲律賓作為威嚇中國的方向,而中國則在西太平洋

擁有足夠的自信。

總體來說,對中美來說,西太問題不是當前急迫問題。因為中東、烏克蘭問題是更好的
選項。對中國來說,引爆西太問題等於是把矛盾引到自己身上,這相比中東烏克蘭的
那種置身事外的態勢根本沒法比。因為那種置身事外的超然態度,才是擁有絕對
戰略主動權的。你可以說成是中國在 中東、烏克蘭問題上坐收漁利。畢竟參與方美歐俄
都有損失,唯有中國獲利。

所以說,只要在中東烏克蘭等方向,美歐俄三方不達成對中不利的媾和方案,中國都不會
輕易打破當前的戰略主動態勢。如果美歐俄在上述地區達成對中不利方案,則中國會在
西太平洋有所動作,撬動歐俄兩方,用以打斷三方勢力的媾和。你可以理解為炮轟金門
2.0版。對美國來說,烏克蘭問題是歐洲的問題,中東問題才是美國的問題,西太問題
是美元的問題。美國可以接受烏克蘭的失敗,但歐洲無法接受。歐洲在中東問題上希望
伊朗、以色利,以色利、阿拉伯國家達成一個動態平衡,以維持歐洲在中東的存在。

在這一點上,歐洲和美國是有一定立場上的差距的,但是他們也不是沒有共同接受的方案
那就是北約維持烏克蘭不失敗,而歐美聯合維持中東問題不失控。

對俄國來說,最好是中東問題失控,西太問題失控,這樣他才能更好的解決烏克蘭問題

如果關注俄國內部的話,你會發現,俄國現在恢復蘇聯版圖的野心,所以俄國可能會
謀求吞併整個烏克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207.130.153 (中國)
※ 作者: huzhou 2025-07-23 02:10:58
※ 文章代碼(AID): #1eVzGq2_ (Military)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753207860.A.0BF.html
ja23072008: 中美淡化台灣,美國加強菲律賓衝突這點就是倒果為因的後照鏡解讀
因為現實是菲律賓海上實力最弱,現在中共開始加強壓力後,菲律賓感到頭大,開始尋求各方外援。
台灣防務加強的時間與進度都比菲律賓快很多。1F 07/23 02:19
事實是台灣已經放棄海峽中線和近海的制空權、制海權了。台灣已經沒有任何抵抗能力。
ja23072008: 至於皇俄派想法老早就不是新聞了,就算不是2014,最晚到2022也該醒了。但意圖與能力反映在現實就是巨大落差。6F 07/23 02:22
並非如此,蘇聯解體以後,北約一直東擴,俄國戰略收縮。其實俄國一直幻想被歐美接納
所以他起初並沒有要恢復蘇聯,蘇聯解體本質上來說也是俄國的一個失敗的地緣政治調整
幻想通過改變意識形態以加入美西方陣營,直到2014年才意識到這種努力的失敗,
2022年烏克蘭危機則是幻想破滅。
※ 編輯: huzhou (115.207.130.153 中國), 07/23/2025 02:27:47
ja23072008: 先不講普丁上台的民族主義許諾是宣傳還是認真政策,加入北約這件事最晚到2008年喬治亞戰爭後,就完全沒有可能。你總是lag很多年才開始反應
另外如果ROC海空對峙的情況叫“沒有抵抗能力”的話,菲律賓問題嚴重到處於裸奔狀態。連海上執法能力都不足。9F 07/23 02:46
Two2Seven: 2000年的時候,俄羅斯就搞過一個南奧塞梯共和國手法跟2014年搞DPR跟LPR一樣,搞一個傀儡共和國,亂發護照,然後人家過去就說你打我公民,我要入侵你,然後怪人家覺得你不老實我很無辜,這不笑死人?
俄羅斯人腦子裡有一種被害妄想症,都覺得人家天天要入侵自己,出問題別人不相信我肯定都是西方太壞15F 07/23 03:02
hogu134: 不要回廢文==21F 07/23 03:22
IloveZ: 責任全在西方,跟黃俄一樣不知道問題全在自己。22F 07/23 03:44
nanozako: 證明原文應該砍的 只會吸引到胡謅文的柵欄餌食23F 07/23 03:58
pcfox: 早餐吃豆漿包子 讚24F 07/23 05:27
Stigmata: 中國網路長城應該再高一點,最好變網路穹頂25F 07/23 05:51
eemail: 怎每次都會講自己提一個觀點別人不認同就記著@@26F 07/23 06:54
Mystiera: 喝屎吃鉛長大好像真的會影響思維能力欸27F 07/23 06:58
rtwodtwo: hu 胡 zhou 謅28F 07/23 07:12
gyannor: 看到北約東擴 俄羅斯幻想歐美接受就知道是廢文29F 07/23 07:13
whitertiger: 5202年了還在北約東擴30F 07/23 08:09
Y1309: 有見地31F 07/23 08:13
pp761211: 寫的很精闢32F 07/23 08:15
TinCanEngine: 北約東擴?東歐各國倒是想兩頭吃,
你俄羅斯除了吸小弟的血還幹了什麼好事?
中國至少在一帶一路詐騙案計畫上出了點人,
你俄羅斯弄了個沒屁用的集安組織就開吸33F 07/23 08:19
hsinhanchu: 啊吉安組織就沒屁用,華格納進軍的時候全部裝死37F 07/23 08:25
chenyeart: 我們也許陸軍活在韓戰時代,但並沒有放棄空優好嗎?38F 07/23 08:31
BIKOMAN: 前一篇說美國巴不得兩岸開戰,到底美國是要東亞戰還不戰,你們說法可以統一一點嗎?還是你要提台灣是東南亞不是東亞這種論述?39F 07/23 08:35
Jeff1989: 一樣是韭菜國,聾淫比你的回覆好很多www42F 07/23 09:01
VANNN: 就中國中央電視的觀點,,去賣中國就好43F 07/23 09:08
cwjchris: 你那邊還來得及44F 07/23 09:36
john371911: 前一篇被鎖,借這篇回。那篇轉文中有說,美國促成中臺開戰,除了借臺灣消耗中國,還能促成更多東亞的資金、技術、人才轉移到美國。上篇推文大多沒提出反駁論點,反而鎖文禁推管控言論自由,這操作動機反而讓人懷疑。45F 07/23 10:14
Pegasus170: 因為戰時不可能快速轉移的東西不需要拿來討論……而且你說要轉移就能轉移?要不要看看出差到美國支援的多久就開始膩了?50F 07/23 10:26
king9122: 美國現在已經把重心放在印太好嗎 中東由以色列搞
烏克蘭由歐洲搞 然後第一島鏈中心點就是台灣 你說比菲律賓還不重要?要洗也專業一點53F 07/23 10:34
catyawned: 3人一起筒!要回應去八卦板56F 07/23 11:13
TinCanEngine: 轉移?
工程師的至親、台灣的自然風光、
慣用的工作及社會支援體系一起轉移?

在外地長期駐留工作就需要這些,
不然一兩個月新鮮感一過,
馬上精神萎靡給你看,
然後思鄉病一起來,懷念東懷念西,
大家糾糾磊團隊士氣一崩到底
再離譜一點,台北被一發核彈炸成台北內海,
整個台灣下起黑雨,
你看那些被強行轉移的工程師會不會當場心態爆炸57F 07/23 11:19
whitertiger: 把產業轉移當搬家一樣簡單是吧
胡扯還敢把言論自由搬出來69F 07/23 11:24
qaaz: 看你的回覆就知道平常沒在關注軍事哄71F 07/23 12:12
skyhawkptt: 公子 7月的KPI還沒達成嗎?72F 07/23 12:26
wardraw: "中美已經淡化台灣"? 最近共機持續繞台 美國持續軍援 牆內資訊有這麼不透明嗎73F 07/23 13:18
poikz: 說台灣沒扺抗能力 又不再進一步推進 共產黨變得這麼客氣了哦?75F 07/23 13:24
debaucher: ???77F 07/23 13:29
thehospital: 中美淡化台灣?平行世界嗎?78F 07/23 13:58
john371911: 事實是例如臺積電就已經增加在美國投資,還包含研發中心。這些有可能有臺海戰爭風險的歸因。資金方面戰時應該能比較快撤,而造成很多市場崩盤的狀況79F 07/23 14:07
poikz: 為什麼是以台積電在外投資當判斷依據?
台灣歷年整體對外投資金額 會輸台積電一家公司嗎
要用"對外投資"當判斷依據  那每年都你都得恐慌了好83F 07/23 14:12
bella1815: NV都擴大在台投資了,有人還在造謠美棄台論87F 07/23 14:18
whitertiger: 有些不常見的ID,講來講去到最後都會變成台積電在國外投資當棄台依據,這是讀同一本教戰手冊嗎88F 07/23 15:44
prawinra: 本篇重述無論俄烏中東印太地緣變化,中國都「贏麻」90F 07/23 19:47
espresso1: 中國人外宣91F 07/23 19:58

--
作者 huzhou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