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immy5680 (還想飛的企鵝)
標題 [分享] 戰地記者對烏克蘭戰局現況研析
時間 Sat Aug  2 09:22:05 2025



本文是目前基輔獨立報借調的戰地記者Francis Farrell
引用Michael Kofman的發文,提出的補充文章
https://x.com/francisjfarrell/status/1951035045692526813

一如既往,這是一篇及時且全面的宏觀掃描,展現了分析人士定期親赴烏克蘭與前線所帶
來的不同。補充幾點:(串文)

2025 年的烏克蘭戰爭有一個核心矛盾:
基輔面臨的最大問題,也是俄軍取得進展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具備作戰效能的步兵;但在
過去一年中,無人機的全面飽和,讓前線零距離陣地的致命性呈指數級上升。

許多人認為需要擴大動員並加強訓練,這本身並沒有錯,但戰場另一端快速變化的威脅環
境意味著,不論做什麼,步兵不足的更大危機都不可能徹底解決。(圖表為本人製作)

https://pbs.twimg.com/media/GxN0-KTXoAMOys5.png
[圖]

這個矛盾,以及烏克蘭被迫改變防禦方式的轉變,正在即時地改變日常戰鬥的戰術局勢。
我在兩個月前為 @KyivIndependent 製作了這份解說,現在我們已經在夏季戰役中看到了
其結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sXE3LpHdBQ

不過,同時在與規模遠大於己方的敵人進行消耗戰時,沒有任何理由不盡全力去保護士兵
的生命——體系性的指揮問題加劇了兵力不足的困境,並在防線上打開更大的缺口。

在我看來——許多烏軍指揮官(那些敢於發聲的人)也持相同看法——這是由於一種蘇聯
式的指揮文化在軍隊中作祟,特別是在旅級指揮官以上的層級,從臨時的 OTU/OSUV 指揮
架構一路到總參謀部。


今年春天我與 @n_yermak 一起在 @KyivIndependent 詳細撰文談過這件事,請務必讀一
讀。自那之後,軍團改革雖然有所推進,但根據許多公開與私下的證詞,核心的文化問題
依然存在。完。


https://t.co/45qxHNKktX
As Ukraine’s fate hangs in the balance, ‘Soviet’ command culture damages war effort Editor's note: This article has been updated to include the official response to the Kyiv Independent from Ukraine's General Staff, which came a few d ...

 

--
You ask, what is our policy? I will say: It is to wage war, by sea, land and
air, with all our might and with all the strength that God can give us; to
wage war against a monstrous tyranny, never surpassed in the dark and
lamentable catalogue of human crime. That is our policy.
        ~ Winston Churchill,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5/13/194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7.149.18.244 (美國)
※ 作者: jimmy5680 2025-08-02 09:22:05
※ 文章代碼(AID): #1eZMX00t (Military)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754097728.A.037.html
victoryman: 人數多寡也是陸戰的重點之一呀
沒人沒兵容錯率就低1F 08/02 09:24
andyken: 畢竟瑟總本身就是蘇聯教範的最大實行者之一...3F 08/02 09:26
aegis43210: 就指揮層的怠惰,明明有北約裝備,進攻上卻很差勁4F 08/02 09:48
utn875: 戰線長,存人失地,一直是空間換時間的局勢5F 08/02 10:33
kistar: 不該怪瑟總,北約裝備戰術都要建立在空優上6F 08/02 15:10
schooldance: 很多人很喜歡一廂情願支持走"高檔"的北約路線XD7F 08/02 15:34

--
作者 jimmy5680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