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immy5680 (還想飛的企鵝)標題 [分享] 沒有人失去台灣:這座島嶼暫時依然安全時間 Thu Sep 25 13:45:24 2025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taiwan/nobody-lost-taiwan
外交政策雜誌的文章
兩位作者都是美國民主黨前官員
本文僅供參考,讓大家看看有些美國學者對台灣竟然這麼樂觀 XD
因為原文涉及政治,推文請謹慎
=====
沒有人失去台灣
這座島嶼暫時依然安全穩定
在過去的幾年裡,國際關係中鮮少有議題比中國可能入侵台灣獲得更多關注。而這關注並
非沒有理由:中國從未放棄對台灣的主權聲索;它正進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擴張之一
;它定期侵擾台灣的空域與海域;而且根據美國高層官員的說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
指示其軍事領導層,在 2027 年之前具備可在他下令時攻佔台灣的能力。對於任何懷疑此
類攻擊在二十一世紀是否可能發生的人來說,2022 年 2 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就是一個尖
銳的提醒,證明了領土戰爭並非過去式。俄羅斯總統普丁當時認為自己抓住了一個機會,
可以奪回一塊他視為正在流失的「迷途領土」。習近平遲早也可能嘗試做出類似的行動。
其他因素也加劇了人們對台灣未來的焦慮。幾乎沒有人懷疑,如果中國認為已用盡其他手
段以阻止永久分離,它會嘗試以武力佔領台灣,但北京更偏好的方式是和平接管——同時
保留台灣的經濟、科技與人力資本。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中國正結合持續不斷的宣傳、滲
透與軍事壓力,削弱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並試圖說服台灣居民,讓他們相信別無選擇,只
能接受承認台灣為中國主權領土一部分的政治安排。
過去兩個月,人們對北京在這方面取得進展的擔憂日益加劇。台灣政界人士以言辭激化了
黨派分歧,互相指責對方破壞台灣安全;台灣執政黨推動的一次失敗的「罷免」行動讓反
對黨成員陷入深度分裂,也使社會對立加劇;而總統賴清德的支持率正在急速下滑。
與此同時,台灣與美國的互動變得更加棘手。川普政府拒絕了賴清德例行性的美國過境申
請,推遲與台灣達成貿易協議的努力,暫停了一些原計劃的軍售,並對台灣的國防支出發
表了嚴厲批評。美國還放寬了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管制,這顯示川普總統在對台灣的堅定
支持與與北京改善關係、達成貿易協議之間,更重視後者。
對台灣未來的悲觀情緒在八月達到高潮:一篇前川普政府官員撰寫的文章在台灣瘋傳,標
題為《台灣如何失去川普》。
對台灣未來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些擔憂也被過度渲染了。與其他許多擔心自身未
來的美國夥伴不同,台灣手上還有寶貴的籌碼可以運用。台灣的內部遠比其紛亂的政治表
象來得團結,其民主制度與公民社會也非常健全。台灣同時擁有世界最先進的科技,經濟
依然強勁且具韌性。正是基於這些優勢,台灣終於在國防改革與增加支出方面取得進展,
即使美國支持減弱,也能降低對中國的脆弱性。如果台灣善用這些籌碼,它不僅能持續繁
榮,還能挫敗中國的軍事或政治圖謀。
棘手的局勢
沒有人應低估北京對台灣構成的軍事威脅,而台灣人也幾乎沒有這樣做。特別是自 2022
年夏天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 佩洛西訪問台灣以來,中國已在台灣海峽建立了專家所稱的
「新常態」。這包括更頻繁的飛越海峽中線的空中與海上行動、多次模擬封鎖情境的實彈
包圍演習、對台灣進行前所未有的導彈試射,以及定期侵入台灣防空識別區。同時,為了
在很大程度上阻止美國直接介入台灣衝突,北京增購了更多高超音速與反艦導彈及彈道導
彈,在過去五年中將核武庫數量加倍,並大幅提升海軍的規模與作戰能力。
但台灣並非袖手旁觀。過去幾年,台灣的政治與軍事領導層已達成共識,採取非對稱防禦
戰略,並將軍事教義、部隊結構及預算決策圍繞此戰略進行調整。過去那種為對抗中國力
量而在台灣海峽中線投資昂貴高端軍事能力的日子已大幅減少。如今,台灣將資源集中在
打造島嶼如「豪豬般」的防禦——外表棘手、難以吞食。
台灣的防衛創新也從烏克蘭抗俄經驗中獲得加速啟發,包括發起全民韌性運動,在防衛訓
練中模擬中國軍事攻擊的真實情境、擴大公眾參與民防、模擬應對網路攻擊與灰色地帶威
脅。2022 年,台灣成立了「全民防衛動員署」,以更好地整合後備部隊。台灣的防衛領
導層也在訓練與賦權前線指揮官,使其能主動行動,而非僅等待中央指令。
台灣正在汰換舊有系統,例如冷戰時期的戰鬥機與坦克,轉而部署多種現代化能力,包括
在烏克蘭已被證明有效的 HIMARS 多管火箭系統與 NASAMS 3 防空系統。美國企業與台灣
單位也正探索創新合作,將美國的防衛創新與台灣世界級的先進製造能力結合起來。聯合
武器生產正快速擴張。先進防衛科技公司與台灣合作,擴大島嶼對尖端能力的獲取,包括
滯空彈藥、海雷、無人航空系統、無人水面載具、無人水下載具,以及電子戰與通訊設備
。
在台灣各政治光譜間,也普遍達成增加國防支出的共識:賴清德承諾明年將國防支出提高
至 GDP 的 3% 以上,到 2030 年超過 5%。
台灣必須落實這些承諾,並且需要進一步、更加緊迫的改革,以鞏固國防準備。然而,台
灣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美國及其夥伴也採取行動,以阻止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圖謀。近年來,華盛頓首次直接從現
有美國武器庫提供軍事援助給台灣——這種方式過去僅用於對積極衝突中的盟友提供緊急
支援。此外,美國還批准台灣獲得對外軍事融資,透過補助與貸款,使台灣能購買美製防
衛裝備。
美國及其夥伴——包括澳洲、日本、菲律賓、新加坡與越南——也在太平洋推進「分散部
署戰略」,以支援多地投射軍力;美國並在區域各基地預置彈藥及其他非對稱能力,以加
強威懾力。許多區域夥伴也在建構自身先進的軍力投射能力,並與台北更密切合作,以維
護航行自由與海上安全。
最後,儘管北京的軍事實力強大且持續增長,但它仍面臨重要的內部挑戰。在習近平的第
三任期內,許多中國高層軍事官員因貪腐或不忠被清洗。正如《外交事務》雜誌的
Jonathan Czin 和 John Culver 所指出,習近平並未擁有他理想中的軍隊,也似乎不相
信現有軍隊會完全執行他的指令。
新的平衡
台灣對中國的滲透行動的防備,比許多人—包含北京方面—所認知的更為充分。中國投入
大量資源影響台灣輿論,包括透過網路攻擊、宣傳、收購台灣媒體公司,以及使用
TikTok 等社交媒體平台——所有這些手段都是為了吸引對北京抱有好感的台灣民眾,進
而推動最終統一。中國的目標是讓台灣人民認為抵抗徒勞無功,從而同意統一。然而,目
前並無充分證據顯示這些努力已取得成效。
原因很簡單:台灣極少有人會輕易受到中國宣傳影響。即便台灣民眾在黨派上存在分歧,
他們在強烈反對共產主義、捍衛台灣主權與民主規範的立場上卻是一致且團結的。事實上
,北京對台越強硬,反而越讓台灣民眾排斥而非靠攏。如 Lev Nachman 與顏維廷在《外
交事務》所寫:「北京許多試圖恐嚇台灣公民的努力,帶來的更多是尷尬,而非恐慌。」
根據近期民意調查,超過九成的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台灣人」(63%)或「台灣人兼中
國人」(30%),而自認「中國人」的不到五%。絕大多數人支持維持兩岸現狀,只有不
到八%的人希望與中國「盡快統一」(2%)或「最終統一」(6%),這使北京幾乎無從下
手。毫無疑問,中國結合軍事壓力的滲透行動——例如網路攻擊或以海關執法名義進行海
上封鎖——對台灣將構成重大挑戰,但這些手段同樣可能激起台灣民眾對北京的敵意,而
非削弱其決心。
台灣政治的極化程度也可能被誇大了。確實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言論,例如賴清德最近提
到要「清除台灣政治系統中的不純之物」,以及某位反對黨政治人物將賴的一些行動比作
「納粹德國的作為」。但如果退一步看,台灣在重大議題上的政治氛圍其實相當具有共識
。台灣三大主要政黨——賴清德所屬的民主進步黨、反對黨中國國民黨,以及台灣民眾黨
——都不支持與北京統一。三黨皆支持民主、反對共產主義,都希望維持與美國的關係,
且都不支持立即宣布獨立。
各黨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如何最佳維持兩岸現狀,而非是否要維持現狀。三黨在幾乎所有
內政議題上意見一致,唯獨在核能與死刑議題上存在分歧。在大多數議題上,差異更多源
自個人特質,而非意識形態。
與台灣過去以及當今其他先進民主國家相比,台灣的政治其實相當溫和。台灣並未陷入日
益加深的黨派對立,反而可能正在邁向一種新的政治平衡。三大主要政黨的領導人都承認
,為了推動特殊國防預算,他們需要做出妥協,而這筆預算對台灣的安全至關重要。此外
,跨黨派共識也顯現出來:現在並非測試全球對台灣獨立容忍度的時刻,而是展現台灣作
為區域穩定貢獻者的時刻。
制勝之道
鑑於台灣所面臨的利害關係堪稱生死存亡,掉以輕心絕非選項。為了在中國迅速擴張的國
力面前維持現有生活方式,台灣領導人必須以緊迫感與共同目標行動,強化脆弱環節。這
條道路仍然為他們開啟。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台灣領導人必須為國防與韌性提供足夠資源。這需要在兩類領導人之
間取得妥協:一類優先提升職業軍人待遇並延長義務役服役期,另一類則偏向建構新型軍
事能力。台灣還需在機動打擊武器上進一步投資,例如機動火箭發射器、可攜式防空導彈
及防空系統。小型、可消耗的無人系統與水雷可增加關鍵防禦層,而冗餘通訊網路與強化
的網路安全基礎設施則能提升韌性。預先配置彈藥,以及儲備能源、醫療與糧食,也可讓
中國領導人打消「台灣可迅速廉價拿下」的念頭。所有這些措施不僅對台灣自我防衛至關
重要,也有助於回應美國對台灣未盡責任的批評。
台灣還擁有幾乎所有美國夥伴都夢寐以求的優勢:經濟實力,這可成為國家安全的基礎。
台灣企業生產全球約 95% 的最先進半導體晶片,在世界經濟中享有壟斷地位。隨著人工
智慧革命興起,台灣在全球市場的核心地位只會進一步提升。這使台灣有財政空間穩步增
加國防支出,並將其呈現為對川普政府的成就。
這也意味著,像台積電這樣的領先企業可以在美國進行投資,滿足川普政府的需求,而不
損害其競爭地位。即便在德國、日本和美國設有大型廠房,台積電在台灣的設施仍生產公
司總晶片產量的 80% 至 90%。全球根本沒有任何替代方案能生產台灣頂尖企業所製造的
尖端晶片。這也意味著,即便在川普政府以交易手段主導的總統任期下,美台關係傳統的
民主基礎逐漸削弱,美國在未來多年仍將對台灣的安全抱持長期利益。
台積電在全球晶片市場的主導地位,為台灣創造了其他國家只能羨慕的強勢地位。當外界
傳出川普政府可能要求接受美國補助的科技公司部分所有權(如對英特爾所為)時,台積
電明確表示寧願放棄補助也不願稀釋股權——最終川普退讓了。當美台貿易與關稅協議進
入最後談判階段時,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將為台灣提供談判籌碼。
簡言之,透過增加國防支出、在美國投資,以及展現台灣是維護全球重要熱點和平與穩定
的穩定夥伴,台灣在與川普互動中擁有強大的籌碼。當然,這並不代表可以完全防範川普
為換取貿易協議或改善與習近平的關係而對台灣做出讓步。歷任中國領導人都曾嘗試,但
未能說服美國領導人接受此類協議。習近平幾乎肯定會在預定的秋季會晤中向川普提出類
似要求,可能要求川普承諾減少對台軍售,或正式表態美國反對台灣獨立並支持最終統一
——而川普為了達成心儀的協議,可能會心動。
但即便在這種情境下,台灣仍擁有相當的自主權與充足資源來塑造自身未來。台灣面臨中
國的嚴重威脅、美國日益不確定的政策,以及內部的分歧,但有充分理由相信,只要台灣
領導人與民眾做出正確選擇,它不僅能生存下去,更能持續繁榮。
--
地獄裏最熾熱之處,是留給那些在出現重大道德危機時,仍要保持中立的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7.149.18.244 (美國)
※ 作者: jimmy5680 2025-09-25 13:45:24
※ 文章代碼(AID): #1erDRv1n (Military)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758779129.A.071.html
推 ZackRyo: 川普領導的就是沒救,更爛的是現在的政府只會跪1F 09/25 13:47
推 Wooctor: 要樂觀前拜託先輸出技術跟軍火好嗎
要不然東卡西卡也只有這幫傢伙會樂觀4F 09/25 15:35
→ jinkela1: 是怎麼從“中國嚴重威脅 美國不確定政策 內部分歧”引導到“正確選擇就能生存持續繁榮”?邏輯之跳躍我以為少讀了一句7F 09/25 15:37
→ dz01h: 台灣還很安全:軍援可以暫緩,武器出貨可以延後 :)10F 09/25 15:55
推 kobebrian: 簡單來說他們不相信台灣有賣國政黨 end13F 09/25 16:29
→ andyken: 與其說盲目不如說也沒其他更好選擇17F 09/25 17:51
推 andyken: 照民調,親中似乎並不是多數人的認知19F 09/25 17:56
→ kobebrian: 就是有所以美國才這樣講啊…又不是他們沒數據隨便嘴20F 09/25 17:58
推 HeilHitler: 我可沒說親中 是畫三角形
難道多數人不是還想沉靜在三角形的夢幻泡泡裡嗎?22F 09/25 17:59
推 andyken: 劃三角形?是像某馬姓總統那樣嗎?XD
那看來我不是多數人了(嘆24F 09/25 18:00
推 kobebrian: 多數人以為自己在畫三角形 但看看台股 哪來的三角形 不就美股形狀 國防就更不用說了 大眾覺得的三角形根本就是往美國一邊倒
大眾以為有自主的錯覺 笑26F 09/25 18:04
推 Idiopathic: 台灣親美天經地義 如果中美二選一 誰都會選美啊!美國世界第一中國世界第二 有什麼道理去選第二啦30F 09/25 1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