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ryannieh (Ryan是這麼幹的是根本沒3)
標題 [討論] 中國百式系列戰車/步戰車
時間 Fri Sep 26 11:40:06 2025



請AI根據我列的論點寫了以下文章:

關於中國百式系列戰車在現代戰爭中的設計
考量與挑戰

中國百式戰車(Type 100 Main Battle Tank)和
百式步戰車(Type 100 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作為新一代地面作戰平台,其設計理
念引起了軍事觀察家的廣泛討論。特別是在無
人機(UAV)技術迅速發展和普及的今天,這兩
款車輛的設計選擇,尤其是其火力配置、步兵
搭載能力及防禦手段,是否能有效適應未來的
戰場環境,成為關注的焦點。


1. 百式戰車的火力哲學:傳統的直接支援思維
與近距交戰想定

儘管當前戰場上,由無人機引導的精確打擊使
得戰車對戰車的正面對決極為罕見,但百式戰
車的設計似乎仍固守於直接火力支援和傳統的
穿甲/破甲攻擊。

   設計傾向: 百式戰車的設計著重於厚重的正
面裝甲和強大的主砲威力(儘管主砲口徑被
在105mm,車重也被限制在40噸左右),這表
明它主要被設想用於在短距離內對抗敵方裝甲
目標或提供近距離火力壓制。這種設計哲學,
是典型的針對正面、近距離目標的直接火力支
援模式。如果說百式戰車的某些設計反映了無
人機時代的作戰需要,但從整體設計看來卻存
在著突兀的邏輯矛盾。

   間接火力支援的缺失: 值得注意的是,百式
戰車的設計似乎缺乏整合遠程導引彈藥或非直
射火力的能力,例如發射射程數公里甚至數十
公里的巡飛彈藥(Loitering Munition)或其他具
有間接攻擊能力的彈種。

   作戰想定: 這種設計選擇暗示其想定作戰情
境仍停留在無人機大規模普及前的時代,即主
要依靠線傳瞄準(Line-of-Sight)的交戰。在現
代戰場,戰車往往需要扮演更綜合的角色,利
用間接火力在敵方視野和射程之外進行精確打
擊,百式的設計在這方面顯得相對保守。

2. 百式步戰車的無人機載具化:功能取捨的爭
議百式步戰車最受爭議的設計之一,是其極度
強調無人機搭載與操作能力,這直接導致了步
兵搭載數量被壓縮至僅三人。


   設計初衷: 搭載多架偵察、攻擊或電子戰無
人機,無疑是為了將步戰車轉變為一個前沿的
情報/火力節點。這套系統可能配備良好的無人
機操作介面,以供車組成員實施操作與控制。

   必要性存疑: 然而,現代無人機的航程和網
路連接能力已大幅提升。理論上,大多數偵察
和中程打擊無人機可以由後方、更安全的戰術
車輛或指揮所釋放和控制。透過先進的戰術數
據鏈,前線步戰車僅需接收和利用無人機的數
據即可,而不必犧牲核心的步兵運輸功能來作
為無人機的發射和控制平台。

   對近戰任務的影響: 步戰車的核心價值是將
步兵安全、迅速地運送到敵前,並在近距離戰
鬥中提供火力支援。僅搭載三人(一個戰鬥班
組的極小部分)極大地削弱了其進行複雜城鎮
戰、近距離突擊或掃蕩行動的能力。在突發的
近距離交火中,車組缺乏足夠的兵力來建立安
全區或執行傷員轉移等關鍵任務。這種對無人
機功能的過度集中,可能導致其在步兵支援方
面產生功能倒置的後果。

3. 主動防禦系統(APS)與武器站防禦無人機
的局限性
百式系列車輛都配備了先進的主動防禦系統
(APS)和帶有速射火砲的遙控武器站(RWS),
以期對抗日益嚴重的自殺式無人機(如FPV-
drone)威脅。然而,這種防禦策略在實際戰場
上可能存在致命的缺陷。

   APS的本質限制: 傳統的APS主要設計用於
應對反戰車飛彈和火箭彈(ATGM/RPG),這些
目標通常飛行速度快、彈道穩定。APS的攔截
彈藥數量有限,且有固定的最小交戰距離和射
擊盲區。面對低速、體積小、數量多且可能從
各種角度(尤其是頂部)同時來襲的無人機群
(Swarm),單一車輛的APS可能無法應付。

   武器站火砲的有效性: 遙控武器站上的小口
徑火砲理論上可用於「硬殺」無人機。然而,其
射速、彈藥儲備和反應時間都遠遠低於應對無

人機群所需的標準。更重要的是,多架無人機
的飽和攻擊(Saturation Attack)很容易耗盡
APS 和火砲的彈藥或使其系統超載。

   可行性挑戰: 現代戰爭趨勢表明,敵方可能
使用數十架甚至上百架廉價無人機進行協同攻
擊。在這種情況下,依靠單車的 APS 和 RWS
來防禦,無疑是不可行的。成功的防禦更需要
系統級的解決方案,例如電子戰(EW)干擾、
廣域的車隊協同防空以及專門設計的防空武器
系統(如鐳射或微波武器)。

總而言之,百式戰車和百式步戰車的設計試圖
將傳統的裝甲作戰能力與新興的無人機技術相
結合,但其結果似乎是一個戰場思維的混雜體
。它們在強調某種新興能力的同時,卻犧牲了
傳統平台的核心戰術功能,並且對現代飽和無
人機攻擊的防禦能力,可能被過度高估。這些
設計上的取捨,將決定它們在未來高強度、高
科技戰場上的實際表現。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3.40.10.105 (日本)
※ 作者: ryannieh 2025-09-26 11:40:06
※ 文章代碼(AID): #1erWiOy8 (Military)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758858008.A.F08.html
※ 編輯: ryannieh (113.40.10.105 日本), 09/26/2025 11:40:46
※ 編輯: ryannieh (113.40.10.105 日本), 09/26/2025 11:41:30
SIL: 論點跟前提就有問題的文章不會因為用AI產出就變有價值。
今天這是一台戰車,不是防空車,一直刻意在那邊強調無法對抗無人機飽和攻擊根本本末倒置。
今天就算回到沒有無人機的時代,又有哪部戰車可以扛得住ATGM/RPG的飽和攻擊?1F 09/26 11:44
ryannieh: 根本就沒人強調它是AI幫忙產出所以有價值,你是急什麼?7F 09/26 11:49
peterlee97: 不是 你為什麼都用ai來大談9F 09/26 11:51
SIL: 我陳述我對這篇AI產出文章的評價不行,你在急什麼10F 09/26 11:51
h0103661: 不是字多就是好,重點是你想討論什麼12F 09/26 11:54
saccharomyce: Garbage in, garbage out.13F 09/26 11:59
ryannieh: 你知道和那些反戰車武器相比,無人機最大的不同點是什麼嗎?

以往冷戰時期對付這類戰線武器的裝甲戰術之一是:集中力量找弱點穿插,即使付出損失都在所不惜,反正大家互相在對方射程內,交換比不會差太多;而突破之後,因為機動力和防護力上的差距,裝甲部隊難以被反戰車武器追上阻止。
….
上面講的這些,無人機時代無法複製:一是戰車根本就打不到無人機;二是無人機的活動範圍太廣,突破太困難,還沒突破前就全死光比較可能;三是即使突破了,防守方要在後方重新建立無人機的活動容易得多,反而裝甲部隊從矛頭到輜重全部都可能被打14F 09/26 12:02
Gdiaofuta: 「AI根據你的論點」28F 09/26 12:03
saccharomyce: 反戰車武器追不上裝甲部隊,敢問你是活在二戰嗎?29F 09/26 12:04
ryannieh: 你會叫拖飛車去追擊敵人喔?你也太天才,一個不小心遭遇戰就全滅好嗎?30F 09/26 12:09
SIL: 笑死 到現在都還沒發現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一直把次要目的當主要目的,然後再來挑剔說裝備能力不行會滅亡。32F 09/26 12:10
bellas: 重點是能變型成鋼蛋 您沒寫出來35F 09/26 12:12
SIL: 然後要戰車能發射射程幾十公里的巡飛彈?啊幾十公里的目標你不用砲兵、專業無人機部隊,然後拉戰車去不務正業是哪招。36F 09/26 12:14
ryannieh: 請問你所謂的主要目的是什麼?戰鬥艦的主要目的就是依賴裝甲接近敵人到艦砲射程內射擊,現代海戰中做不到,所以就被淘汰,你要吵「抵抗飛彈攻擊」不是主要目的所以戰鬥艦不應該淘汰嗎?誰理你啊?
我的論點一直都很清楚:戰車和自走砲終究要合併角色,所以你講得沒錯,交給(角色合併後的)砲兵就好39F 09/26 12:18
rommel1: 跟美國以前推的FCS差不多,通用底盤45F 09/26 12:27
kira925: 你還沒學會不要用AI寫東西嗎?46F 09/26 12:32
SIL: 笑死 講陸戰還硬要扯海戰來護航?戰鬥艦真要講也並沒有滅亡,只是由於飛彈發展導致交戰手段和距離拉長,在設計和配置上電子化飛彈化。然後你的論點清不清楚有差嗎~反正一個世界各國都沒看到有誰這樣搞的東西誰理你啊~ XD47F 09/26 12:37
jimmy8019: 請對該領域至少有高中以上的知識再用AI,不然無法辨別其中錯誤訊息。52F 09/26 12:41
ryannieh: 你那已經牽強鬼扯了。現代海戰,一不依賴重裝甲,二不依賴大口徑火砲砲擊,請問怎麼跟戰鬥艦扯上關係?54F 09/26 12:43
saccharomyce: 你為什麼堅持要TOW車單獨出擊?
直升機飛的比戰車快 打擊範圍又廣
你覺得這是無人機的優勢點?56F 09/26 12:52
Gdiaofuta: 因為問AI問不出來吧59F 09/26 12:56
ja23072008: AI文60F 09/26 12:58
ryannieh: s你的論點就是二三十年前,包括臺灣的軍武論壇有人主張直升機會取代戰車的論點之一喔!(天啊!時間過得真快)
但這個論點最大的問題是:直升機比戰車貴多了,採購貴、後勤貴、人員養成也貴,而且沒辦法一直出擊。所以直升機在無人機出現之前一直被視為更高一級的機動作戰工具,但是取代傳統裝甲部隊就只是想想而已,連美國都沒那個錢。61F 09/26 13:15
SIL: 嗯 上回嗆人不識字、這回說人鬼扯,果然水準就只有這樣69F 09/26 13:33
ryannieh: 好啦,我知道你寫了那麼多,唯一目的只是想噓我而已,但好歹也寫點有營養的吧?71F 09/26 13:37
Gdiaofuta: AI文最營養了XD73F 09/26 13:56
SIL: 笑死 好像用AI寫出個跟自己主張前後矛盾的文章就好像很有營養一樣。74F 09/26 14:05
ARCHER2234: ai可信度頂多五成
一般可能只有3成,他媽的六大派圍攻黑木崖,連基本的內容都會說錯,被質問還不改的76F 09/26 14:07
SIL: 等會又跳出來說是別人不識字鬼扯啦~可能各國軍方和軍火商也是~因為吹到嘴巴抽筋就沒人搞他那一套79F 09/26 14:13
rinkai: AI只會說你想聽的話82F 09/26 14:28
jason748: AI83F 09/26 15:01
ryannieh: AI只是幫我把論點寫成文章而已。你們這些人真的是不識字,文章開頭第一句話都看不懂
所以我說你們這些人不識字,我還真沒冤枉你們84F 09/26 15:04
bigsun0709: 百式鋼彈我熟87F 09/26 15:24
hibemi776: 如果AI能生成人類沒有的論點才厲害88F 09/26 16:03
Gdiaofuta: 寫文章最會諂媚用戶的AI× 最會幻想裝備和戰術的砲兵大師,厲害了,巨文登場
習慣寫AI文就是會慣性不動腦去檢查內文到底有沒有問題,100式官方定義明明就是“支援戰車”,開篇就先來個“步兵戰車”秀一波鬼扯下馬威,從一開始AI寫文就開始在夢了,果然是被砲兵大師觀點灌輸訓練出來的AI才會寫出這麼厲害的文章89F 09/26 16:23
ptgeorge2: 你到底想說什麼,自己的中心思想都沒有嗎96F 09/26 16:46
hsinhanchu: 吹捧百事的那些阿里不達觀點全部都可以套用在M2布萊德雷上面,美軍1980年就完成了陸戰體系的未來躍進和改革97F 09/26 17:08
ryannieh: 笑死,攻擊不了論點,直接攻對方用AI寫文?我跟你說啦!你會講那種鬼話就表示你沒用過AI100F 09/26 17:10
whitertiger: 戰車面對無人機有解決辦法,加裝可反無人機的APS、無人機柵欄、遙控武器站、戰車用的源偽裝網,戰車明明有這麼多方式可以對抗無人機,搞不好以後科技進步有更多方式在無人機面前保護自己,例如戰車自己也攜帶無人機去反無人機、反無人機彈藥等等
但大師講的戰車面對無人機攻擊只能等死一樣,可是我看世界各國沒有國家放棄戰車,反而越來越多國家要嘛102F 09/26 17:20
Gdiaofuta: 嗆人沒用過AI真的是會笑死,就是以前工作被要求常用多用,才知道用AI寫文特點是什麼,只
我看也就只有砲兵大師才會把用AI寫文當作稀罕物來109F 09/26 17:20
whitertiger: 發展新一代戰車或增加戰車部隊數量,還是大師講一下哪個國家的裝甲部隊面對無人機威脅的做法是把戰給淘汰了?
戰車是最能執行多種任務的平台,你把戰車淘汰要用啥載具平台去頂?
在美國戰車要擔任攻擊部隊矛頭、為其他單位提供火力支援、除雷、監視及偵查任務、呼叫砲兵、空軍、直升機火力支援、重要車隊護航、擔任戰略預備隊、跟步兵一起掃蕩城鎮,光我臨時想到的就這麼多任務可以讓戰車擔任,板上裝甲兵出身的大佬可以講更多,如果沒有戰車不就要花大錢建立新的多種載具系統去頂戰車,搞不好還沒戰車來做的好
我是想不到有啥載具系統可以取代戰車上的戰車砲或3到4挺車載機槍,大概也只有另一台戰車吧
如果軍隊有錢到把戰車淘汰用新的替代,以及把戰車部隊的人搞定好了,陸軍其他單位不會有意見?上前線遇到對方戰車群往防線衝過來怎麼辦?113F 09/26 17:20
Gdiaofuta: 這就要看大師最喜歡的動力機甲步兵手上可以抗幾門砲幾把槍了130F 09/26 17:38
whitertiger: 我看大師是看戰車不順眼,希望戰車從他的世界上消失罷了132F 09/26 17:41
ryannieh: 中國就是啦!雖然如我所說的,其實只改一半,而且充滿矛盾,路線大概還會再修正。美國就看明年M1E3改成什麼樣子,不過反正你也不承認減重那麼多一定會減正面裝甲,你就等明年去看好了。俄國是早就放棄原本的路線,T-14的砲塔的正面裝甲基本上是靠反應裝甲撐的,而且從一開始就打算遠程交戰,只是俄國眼高手低,生不出必要的電子設備。歐洲是也在實驗豹二A RC 3.0,最後MARTE大概也會和現在很不一樣。你的問題是你以為歲月靜好會一直持續下去,把各國摸索的階段當作什麼都沒發生,但實際上各國早就都在試著改弦易轍了134F 09/26 18:42
aweincku: 寫的我都高潮了145F 09/26 18:50
jason748: 沒救了146F 09/26 20:45
pcfox: 你是軍武板吵架王?147F 09/26 21:02
SIL: 講了一大堆落落長,結果從M1E3、T14、到豹二A RC3.0有哪個在往跟自走砲整合合併靠攏的啊?然後沒人在歲月靜好當作什麼都沒發生啊~但是更沒人會把自以為的幻想跟一些實驗概念吹成板上釘釘的事情啊 XD148F 09/26 22:33
whitertiger: 我是等著看M1E3怎麼在減少正面裝甲重量的情況下維持正面裝甲防禦力的,大概是啥黑科技,因為戰車經常以正面面對威脅,不太可能為了減重犧牲正面防禦力,所以我才認為不太可能動正面裝甲,因為有其他地方可以減重152F 09/26 22:54
chauan: 貼你的prompt出來吧157F 09/27 00:02
jansan: 只有百式鋼彈才有資格稱百式158F 09/27 08:09
ryannieh: 要是黑科技裝甲,就不會2026年原型車就出來了。而且美國人最不想花錢的就是戰車,別傻了好嗎?
至於變成砲兵…戰車的殺傷力範圍往6-12公里外發展是這20年一直在發生的事,像是美國有MRM、T-14的射控也強調可以打到12公里,這些都還是無人機興起前的事,只不過最近無人機的興起和大國對抗加速原本緩慢的發展而已。159F 09/27 08:59

--
作者 ryannieh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