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utn875 (utn875)標題 [情報] 潛艦國造曝「爛尾」徵兆 必須盡速搶救時間 Sat Oct 4 14:36:42 2025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9049357
這篇是聯合報社論,只能算是分析
不過觀點顯然出自軍事資深記者,摘錄幾段:
蔡政府任命的前國造潛艦(IDS)召集人黃曙光,近日請辭國安會諮詢委員,引發各界
對潛艦國造前景的憂心。曾獲黃曙光聘為顧問參與IDS計畫的郭璽,更到海軍司令部前
抗議,聲稱黃曙光是被現任海軍司令唐華氣走,選擇辭職是要跟IDS切割。他並批評,
IDS原型艦「海鯤號」故障叢生,除十一月交船的計畫鐵定跳票,明年也未必能完成。
海軍對郭璽的罵街並不回應,國防部與台船也解釋,賴政府上台後,潛艦回歸海軍司令部
主導,不再另設「召集人」。跡象顯示,IDS正面臨大麻煩:海鯤艦至今從未下潛,反
而出現長期進塢維修的異常現象。明年度預算書也透露不祥訊息:
海鯤艦原應編列九.一億元,
卻只編一.四五億;
後續七艘量產艦,原應編列一七○億元,
只編一一九.五億。
這顯示,潛艦計畫遭遇嚴重阻礙,付款期程大幅延後。曾被蔡政府捧成頭號成就的IDS
,已露出「爛尾」兆頭。
.....
潛艦製造的技術門檻極高,韓、星等軍工產業新興國都先與老牌潛艦生產者合作,引進對
方成熟設計,從零件組裝開始逐步提升自製率,再配合需求調整設計。反之,貿然投入自
製潛艦而弄得灰頭土臉的,如澳洲的六艘柯林斯級,研發時號稱自由世界最強柴電潛艦,
服役後卻問題不斷,包括系統無法整合及管線安全性不足等。澳洲政府只好找美方合作,
歷經幾年大規模系統更換,才達到應有性能;但造價已從卅九億澳幣飆漲到六十億澳幣。
.....
更根本的重點是,決策高層必須承認,海鯤「自力拼裝」的模式淪於志大才疏,明顯通不
過現實挑戰。政府必須盡速邀集具實務經驗的國外廠商加入團隊,分析現況並檢討後續工
程整合。近年西方亟欲反制中共崛起,台灣要替IDS找「外國導師」,難度低於當年。
即使計畫走回正軌,IDS所需的金錢與時間仍將超越先前預估;若增幅太大,也需配合
國家財力務實調整量產規模。
-----------------------------------
國防部自己編列的預算,承認進度落後
連預備付錢的預算都可以省去
....
而聯合報認為趁西方國家普遍更反中的現在
快點去找外國導師
也是中肯的建議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71.95.128 (臺灣)
※ 作者: utn875 2025-10-04 14:36:42
※ 文章代碼(AID): #1euC1zxU (Military)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759559805.A.EDE.html
推 twVent: 不是喔,不是這樣喔1F 10/04 14:40
推 st9061204: 有無人機就要蛋雕潛艦了 這樣前任就少政績了2F 10/04 14:45
→ idolater: 以前會自製不就是因為除了美國找不到人幫忙?3F 10/04 14:45
→ pf775: 這篇會鎖文嗎5F 10/04 14:51
→ badid: 台灣的潛艦國造是一定會爛尾,因為沒有國家敢合作6F 10/04 14:52
噓 ryannieh: 聯合報裝死喔?潛艦國造的技術顧問已經是洛馬了7F 10/04 14:52
→ pf775: 自由時報怎麼說呢8F 10/04 14:52
→ badid: 自己瞎子摸象debug,兩三年後工程師早就跑光了9F 10/04 14:52
推 Brioni: 志大才疏也不只潛艦10F 10/04 14:52
推 rommel1: 接下來就看11月海軍會不會收了11F 10/04 15:00
→ utn875: 看郭璽講的內容,現在海鯤遇到的問題,不是原先洛馬簽約的內容了,洛馬不願或不能解決,那就趕快另找高明吧12F 10/04 15:02
推 rommel1: 前任弄的案子後任肯不肯接手15F 10/04 15:02
噓 SIL: 馬後炮的垃圾文,當初有辦法的話會需要自製?16F 10/04 15:04
→ ja23072008: 洛馬可能遇到的問題有兩種可能。一個是整合難度要加錢。一個是要成為戰系主承包商,甚至IPMS系統整合。21F 10/04 15:18
→ ppt123: 在商言商本來就不意外。倒是政府方怎沒有棋先一步預想到這方面來預先規劃,只以為外商會輕易來幫解決?23F 10/04 15:22
推 forgiveus: 還沒跑光啦,海發的顧志中少將、台船的柳思巍廠長也都256背景,只是官太小沒什麼影響力25F 10/04 15:27
→ rommel1: 有規劃阿 當初不是還說有找替代商源
立院開機密會議時有把出口許可給立委看過27F 10/04 15:28
推 Pegasus170: 要是能找到外援,早就找了……當初會成案不就是因為外國根本不肯認真幫忙。29F 10/04 15:33
→ ppt123: 指的是願意做各不是其生產的拼裝系統「整合」的外商。當初決定造拼裝車時,就要先想好如何找到願意接手整合的外商啊~31F 10/04 15:36
→ ja23072008: 黃曙光在賴上任的時候曾請辭獲挽留。如果當初請辭成功,類似新聞也會出現。34F 10/04 15:38
→ pooznn: 光"外傳"魚雷從系統端發射不了 就很瞎!?當初約怎簽?37F 10/04 15:40
推 rommel1: 魚雷管 跟 系統後端 可能是不同來源38F 10/04 15:42
→ pooznn: 不同來源不是問題 魚雷發射時 怎麼連線 送什麼訊號這些不可能不給吧!39F 10/04 15:43
→ ppt123: 歐洲造聯合戰機,至少讓相關廠商簽約擔保技術支援;軍方弄海鯤號拼裝車計畫,A設備買X廠商的、B設備買Y廠商的、C設備買Z廠商的。設備都運來了、也焊上去了,但是不同廠商的不同設備,電子訊號能彼此互通嗎?這就是整合啊!智商正常的人事先都要想到~
不然A廠商的指令面板訊號,無法連通B廠商的魚雷怎辦41F 10/04 15:48
推 JOHN117: 海鯤的那套戰鬥系統應該跟劍龍升級後的差不多47F 10/04 15:52
噓 ReeJan: 聯合報有資深記者沒錯
但不管資深資淺,都是軍事唬爛者
毫無例外48F 10/04 15:52
→ thigefe: 先不論到底台船有沒有技術,這種新聞多半就是放話,要求變更契約加錢,而台船或國防部則認為這是乙方得工作範圍,不願妥協。和美商交涉過就知道這是他們慣用手法,差別是這次案子比較好找的媒體和政黨來施壓。最終還是要開的scope怎麼訂,也許工項在scope內,但是超出乙方預算,也許不在scope內,但是甲方不敢輕易修約。
美商什麼都要加錢不是只有這個案子,就看甲方say no的能力在哪
這是第一次國造潛艦,scope和介面的寫法一定很容易被外商挖到漏洞,國內掮客就會幫忙傳聲找媒體51F 10/04 16:02
→ pploj: 放不放話不知道 但看來是真的可能爛尾64F 10/04 16:45
推 godog: 現在就是新聞說的 國防部也不否認阿 國防部應直接說明delay原因 打臉這些唱衰者67F 10/04 16:51
→ ppt123: 而且別忘了美國也是法治國家,如果當初訂約時有訂好69F 10/04 17:02
→ ppt123: 外商負責整合的範圍、程度、與不充分履約的鉅額違約金,外商若「事後」搞鬼搞怪,會在訴訟上自討苦吃。71F 10/04 17:02
→ ppt123: 美國法院也不會偏袒外商。現在是問拼裝造艦的整合約74F 10/04 17:04
→ thigefe: 寫一篇說明就能終止風聲?還是產生更多筆戰?看來有人是沒被媒體的鐵拳修理過75F 10/04 17:04
→ ppt123: 到底怎麼訂的、怎麼要約中要求外商善後義務程度的?政府當然可不依媒體出一張嘴的找其他廠商「加入」團隊,但前提是「原本團隊」內的「原有的處理整合」的廠商哪裡去了?(進度慢如龜步地整合是一回事,但看來海鯤號的整合現在像是一團迷霧?能否整合都不知)這種多方當事人的契約,竟然沒有把各方各自的義務訂清楚!不然現在要看的關鍵不就是:啊那個在契約中本應負責整合各系統的廠商幹什麼吃去了?
若該外商擺爛,那就去(美國法院亦然)依約告倒它啊77F 10/04 17:04
推 naly0617: 各種推測也沒有相關資訊.最後全案交司法才能釋疑86F 10/04 17:17
噓 SVVG: 用來魚雷管測試的慧龍不是已經射過了?87F 10/04 17:28
推 naly0617: 大家質疑的不是魚雷管能不能射擊.而是整套系統有沒整合成一體吧88F 10/04 17:45
推 kload: 對岸急不急不曉得 幫政府護航的倒是蠻急得90F 10/04 17:46
推 shawncarter: 潛艦國造引起大量中國協力者的反應,因為這就是中共最感受到威脅的武器。91F 10/04 17:50
→ ppt123: 各碼可同時出現,一碼歸一碼。中國協力者立委有反應是一碼,海鯤整合似乎出問題,是同時存在的另一碼。如果是因為台船工人太悠閒(比照歐洲工人福利,每天還有下午茶時間,一天工作沒幾小時)才導致整合慢而海測慢,軍方在說詞上會是另外說法。現在軍方的說法懂中文的就懂,不是「必會整合成只是龜速所以再稍等」,而是「哇哩咧無法整合,現在像無頭蒼蠅到處求救」,再配合當初營造的一副「一切」沒問題的大話,才讓有識之士(可惜不在其位只能眼睜睜看著)傻眼。93F 10/04 17:52
推 kload: 要錢的時候振振有詞大話說盡 吹破牛皮再來護航唉呦好難喔要多給點時間 做錯就站好挨打不是在那邊靠北靠母 罰台船錢以為就了事了嗎?軍方沒有人下台負責?當初誰答應這個時程的倒是出來放個響屁 只會裝死102F 10/04 18:01
噓 jimmy8019: UDN 恩
軍武掮客人馬互相放話108F 10/04 18:13
→ thigefe: 某123說得很好,都是正論。實際上工程實務法院不是辨明誰是誰非,而是用來幫甲方解套的,法院背書應該要契變,這樣甲方就安全下庄,不用讓月領幾萬的去扛數十億的契變責任。而契約細項只有該案loop裡面的人才能看,但是甲乙兩造權利義務高達87成不會有太大問題,有問題的是條文後的但書。比如說,但書會指引你去看某工作說明書的X條X款X目,接著引某手冊的規格要求或操作程序,再來可能有更多文件要參閱,或直接叫你看IEEE、IEC是怎麼寫。問題來了,如果你家工程師經驗不夠,審合約時他就不知道為什麼外商要引這條規定,等出事了才會知道。這邊就假設系統整合是scada的鍋,這是不是靠合約條文就不會起爭議的領域,沖到就沖,沒沖就放乖乖。有些廠商願意在這種糾纏不清的情形下先把事情做完,請尾款時再來一筆一筆加倍算,而有些美商就咬定,不澄清前不幹。坦白說美商還算文明人,打筆戰就好,美商覺得有機會早早拿錢,就不會想慢慢去跑法院,算算訴訟費不一定划算,國內廠商是知道要找誰去你家有效果。以上都是假設,和潛艦無關。110F 10/04 1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