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gogoguide (汪)
標題 [問題] 早期玉里瑞穗段的選線
時間 Thu Oct 30 13:52:28



舞鶴台地在早期 一直是玉里瑞穗間的瓶頸
那早期的選線
為什麼不避開舞鶴台地
改走秀姑巒溪東側呢 東側並沒有什麼特殊地形需要穿山
只有在瑞穗跨河 和在玉里跨河的差別

如果方向是南向北 玉里是大鎮一定要進去的話
也能從大禹那附近往跨河回東岸(雖然有點繞)?
這樣在早期工程沒這麼進步的年代

應該比挖掃叭或自強隧道簡單很多?

如果是橋樑颱風天損壞考量 我想玉里那個秀姑巒溪橋都屹立不搖了
同條河再架一座橋
可能問題也不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3.131.15.69 (澳大利亞)
※ 作者: gogoguide 2025-10-30 13:52:28
※ 文章代碼(AID): #1f0lqUWD (Railway)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ailway/M.1761803550.A.80D.html
※ 同主題文章:
[問題] 早期玉里瑞穗段的選線
10-30 13:52 gogoguide
※ 編輯: gogoguide (103.131.15.69 澳大利亞), 10/30/2025 13:53:07
zxcc79: 右岸氾濫區?1F 10/30 15:13
easyfish: 日本那時候架橋成本比挖隧道高很多2F 10/30 15:46
Orihimeboshi: 東岸平地少,一樣要穿山或架橋
然後還不能經過玉里市區3F 10/30 16:01
marklin709: 縱貫線選從二水過河,就是不想蓋太長的橋5F 10/30 16:08
iqeqicq: 日本殖民時期,雲林還沒有地層下陷問題
現在是高鐵雲林段十分在意地層下陷
日本當年還有蓋集集線來支持日月潭水電工程的考量6F 10/30 17:27
zxcc79: 人家在問山勢跟跨河架橋的選線,地層下陷跟工程路線插一腳幹嘛9F 10/30 18:40
ckroy: 笑死11F 10/30 18:50
ultratimes: 事實是豐坪溪橋改建後也沒想走右岸,只是往下游走而已舊橋在太平橋旁邊,新橋移到台9線旁邊
而且就算現在,掃叭台地一樣不好穿過
新自強隧道比起其他路段看看晚了多少才蓋好
新山里隧道在沒電氣化時就先通車了,新自強隧道還等到電氣化完才通,讓舊隧道硬是電氣化後沒多久就要廢掉12F 10/30 19:25
NiChu: 河流越下游變數越多,都好不容易在上游找到個過河點
非必要,就不會沒事在主流左右岸切來切去了18F 10/30 20:30
tony121010: 因為你跨過去對岸還要跨回來啊
瑞穗過去就是要連接花蓮南部大鎮玉里,等於要建兩座橋然後河對岸都是原住民部落較多,日本人會怕20F 10/30 21:13
birdy590: 縱谷東側的公路都是近代才修的, 那個年代應該很難走
https://reurl.cc/ZlnMWg
1960年代才有瑞穗大橋 在這之前兩岸交通得靠擺渡23F 10/30 21:45
mstar: 要拿台灣堡圖或當年地形圖來參照,不能以現在形勢思考。26F 10/31 08:33
snocia: 對岸都是阿美族部落,日本人不會怕...甚至鐵路是大量徵招他們蓋的(有給微薄薪水,順帶一提如果布農族不給)
我覺得主因是興建這段時玉里瑞穗都已經發展了(這段興建時期特別晚),以漢人為主,日本人也進入,那當然直接兩地直線幹嘛跨河27F 10/31 09:50
mattc123456c: 1909(1916完成)蕃地地形圖比1898(1904完成)台灣堡圖更適合我們討論的花蓮港廳
地圖已從花蓮港通至水尾(剛好隔年改名瑞穗)32F 10/31 10:17
earthuncuttv: 早期台鐵公路是共用橋35F 10/31 16:15

--
作者 gogoguide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