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F30 ()
標題 [問題] 垂直振幅(VO)疑問
時間 Mon Jul  7 23:12:29 2025


大家晚安,想請教各位高手有關垂直振幅(Vertical Oscillation,VO)的問題


討論這個問題可能要先敘明一下身體狀態,小弟跑齡2年,今年才開始認真吃
課表的新手(?) 身高181,練習課表從輕鬆跑到長間歇跑配速6:30-4:30。

這兩年跑步都有把每一筆的幾個關鍵數據用excel整理起來,好追蹤自己的變化
看版一陣子也理解「步幅」、「步頻」這兩個東西不用太追求,會隨著肌力與
訓練慢慢成長。


但「垂直振幅」這數值或多或少影響著跑步效率,也反映著某種跑步技術的變化
,以及對雙腿的跑步衝擊,所以就有那麼點在意,也嘗試著以不受傷為前提,
偶爾在輕鬆跑的時候嘗試把這個數值下降,結果還滿有意思的。

https://meee.com.tw/6Se07Jr.png
[圖]
隨著跑步的次數以及肌力增加,步幅逐漸提升,今年開始加入強度課表,步幅
提升也比較明顯。

https://meee.com.tw/7VBFbaz.png
[圖]
平均移動效率,經過新手期的大躍進之後似乎微幅下修,但這個微微往下的趨勢
是靠強度課步幅增加才往下拉的,不然整體趨勢沒進步,甚至可以預期今年進入
盛夏之後,移動效率可能會升高....


https://meee.com.tw/nZmCYPm.png
[圖]
垂直振幅VO,我的老天,竟然隨著訓練也明顯增加,說實在的有點在意這個東西,
而且隨著爬文,知道一些高手可以控制在6-8cm,就在想難道這個是跑步技術的差異?

「除了刻意的縮小步幅」我暫時辦不到"有效"的控制垂直振幅,唯一一次我刻意
的控制腳往下踏,在不明顯改變步頻、步幅的狀態下把VO減了1cm,但是跑感相當
的不舒服,這樣的改變對腿部的衝擊加強很多,而且感覺會受傷的那種,最最重
要的是,這個方式竟然在後面的輕鬆跑中沒辦法穩定重現。


目前感覺「落地緩衝到蹬伸發力」很關鍵,廢話,但在不改變步幅步頻的前提下,
減少緩衝深度跟騰空高度,似乎有很大的學問跟技術? 落地緩衝的肌肉韌性、
抬/收腿技術、動力鍊? 這個算是我開始練跑之後第一個感受到難以控制的東西....

想請問版上高手,垂直振幅這個數值,有辦法透過某些訓練、或是改善跑步技術
而降低嗎? 又或是這個數值其實也不用太在意,不要超過10公分或太誇張就好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6.250.142 (臺灣)
※ 作者: PF30 2025-07-07 23:12:29
※ 文章代碼(AID): #1eQ-FWjm (Road_Runn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oad_Running/M.1751901152.A.B70.html
yur: 數據我都參考用,因為我只是一般般的市民跑者1F 07/07 23:58
剛跑兩年,還有一點熱情跟目標,所以想要把一些知識還有技術多掌握一點~
我也是普通的市民跑者阿(握)
※ 編輯: PF30 (114.136.250.142 臺灣), 07/08/2025 00:08:13
yur: https://i.imgur.com/IM9ufM6.jpeg這是我今天跑400間歇的數據,垂直振幅蠻大的2F 07/08 00:11
[圖]
jimmyfk: http://tinyurl.com/4e3hh2m4 全馬216平均垂直振幅8.1cm4F 07/08 01:36

 
jimmyfk: https://tinyurl.com/5aw2n87n 有無進步可參考移動參數.5F 07/08 01:51
跑起來體感變輕鬆,但垂直振幅卻變大? | 文章 | RQ 跑力
在 5K 的訓練營中,有位學員提到:「我覺得這兩週挺有進步的,體驗越跑越輕鬆的感覺,步頻有很大的提高,觸地時間減少,騰空時間增加。但指標上看垂直振幅也提高了。請... ...

 
Mugiwara: 我只有跑短間歇垂直振幅會進6,半馬96F 07/08 08:28

--
作者 PF30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