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eam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標題 [情報] 分析師談Steam成功因素:消費者喜歡「買時間 Thu Jul 10 17:14:06 2025
※ [本文轉錄自 GameDesign 看板 #1eRu36Ui ]
出錢不出力?分析師談Steam成功因素:消費者喜歡「買遊戲放著不玩」
https://game.udn.com/game/story/122089/8863618
遊戲行銷分析師 Chris Zukowski 提出 Steam 平台成功背後的原因,其母公司 Valve 成
功破解了 Netflix 等其他娛樂服務可能面臨的問題,那就是成功與否都得要看消費者實
際參與內容的程度,而這背後的關鍵,就在於那些常常衝動購物的「收藏家」們。
Zukowski 表示, Steam 最大的優勢在於玩家們喜愛「囤積」,並以樂高玩家比喻,表示
一些死忠玩家並不在意自己在這平台上花了多少錢。他也談到了 Steam 備受爭議的 30%
抽成機制,表示各大遊戲開發商之所以願意承擔這樣的抽成,是因為就算玩家們買了他
們的遊戲後放著不玩,他們依然能獲得收益。
「在明白 Steam 玩家都是囤積狂後,就解釋了為何你們願意承擔那 30% 抽成,因為你
們可以接觸到一群花錢不負責任的醉酒水手。」Chris Zukowski 說道。
Zukowski 指出,如果玩家們真的只買他們會實際遊玩的遊戲的話,Steam 的銷量很可能
導致整個遊戲產業受到衝擊,甚至有一半的廠商會直接消失。
他認為一款遊戲需要有明確定位:如果玩家能一眼就看出遊戲類型,衝動購物的機率也會
隨之提高──例如一位喜愛開放世界建造類生存遊戲的玩家看到一款類似類型的遊戲走紅
,就可能會買來嚐鮮,即使他的收藏庫裡面還躺著 20 款這類的遊戲沒玩。相對的,如果
一款遊戲的定位太模糊,就不會吸引到這些囤積狂玩家的注意了。
--
※ 文章代碼(AID): #1eRu36Ui (GameDesign)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ameDesign/M.1752137926.A.7AC.html
※ 編輯: filmwalker (220.128.156.69 臺灣), 07/10/2025 17:14:22
推 ClixTW: 當作抖內整個遊戲產業4F 07/10 17:22
→ yzelly: 是特價吧,都砍到骨折5F 07/10 17:24
推 unorthodoxy: 應該不是Steam適合衝動購物吧 各家都有線上商城
實體片時代也是囤囤囤 衝動購物適用各種東西吧
說白了就是平台最後比下來 大家罵歸罵
最後發現還是Steam最好 就會去最好用的平台衝動購物爛平台就只是找理由說別人的用戶很愛囤XD6F 07/10 17:25
推 DevilCool: 值得參考的評價標準、迅速不囉嗦的退款機制、強大社群討論及工作坊支援,放眼業界沒一個能打
哪來的廢物分析師11F 07/10 17:30
推 akles111: 事實就是比其他平台更好用啊,不然EPIC一直送贏了嗎14F 07/10 17:32
推 scorpioz: 那些都只是冰山一角,最重要的是g胖跟steam都是為玩家想,花的甘願15F 07/10 17:36
→ sexygnome: 買了不玩也不行,其他平台難道買了不玩就會退款?就算我今天是買實體片也可以放著不玩吧。這議題感覺就是為了酸而酸而已17F 07/10 17:37
推 pekka: 好爛的分析 囤積是果 好的介面跟社群才是因吧20F 07/10 17:39
→ horstyle0411: 這分析...我給九分,好像別的平台不會囤遊戲一樣,為什麼囤特別多怎麼不分析,像是收藏庫遊戲十年前的還在、有/沒DRM、會不會被收回、Linux是否原生支援收藏庫.....等22F 07/10 17:52
推 qq204: 白癡 這根本不是主因26F 07/10 17:54
推 selvester: G胖因為喜愛遊戲,所以思考到底怎樣才會讓玩遊戲的人開心,玩家需要哪些東西,然後才有一堆別人永遠看不到車尾燈的措施,喜歡囤遊戲是前面那些厚實的建設後
才出現的副作用,這個應該是個超外行
光是第一點:誠實 不知道有哪些廠商辦得到了 連微軟都完全辦不到27F 07/10 17:58
→ horstyle0411: 不知道是不是只用英文介面,自然不會發現介面支援語系體驗差異或神奇的機械翻譯、甚至是遊戲調整語言、預設問題33F 07/10 17:59
→ horstyle0411: 有些平台連區網都要連線費、或是原先不用偷改成要連線費,消費者會更想囤嗎XD?37F 07/10 18:01
推 as5688ck: 我玩的就是買遊戲,這分析師到底懂不懂?39F 07/10 18:02
推 selvester: 喜歡囤遊戲,怎麼不在epic平台囤?不想想看嗎 分析師這分析師大概是看圖說故事而已,不知道前後脈絡40F 07/10 18:03
→ s07y06: 講那麼多,我買就是在玩!42F 07/10 18:07
→ selvester: 先是把1.「此遊戲距上一次更新有n天」 然後再列出評論2.這個遊戲是年貨 像是2K運動 我就是需要一個「忽略」的按鈕 不要再出現在我的首頁以及推薦裡 或者某類型
3.線上人數開放給人爬蟲,才讓ubi這種不要臉的行銷
無所遁形,這些講不完的善待消費者的措施 哪間會去作每一間都是想著怎麼扒更多的羊皮 怎麼跟gamers本位打講不完的主因,結果分析師講一個副作用結果而非原因43F 07/10 18:10
→ greenx: 買是最好玩的遊戲50F 07/10 18:24
推 smallsalix: 只買我認可/喜歡的遊戲當支持
只是時間不多大概只玩了一半
免費送但沒興趣的遊戲我倒是沒領51F 07/10 18:30
噓 Hard1980: 怎不說steam好 玩家願意在steam囤
這也算分析 484騙稿費阿54F 07/10 18:31
推 WuDhar: 什麼鳥分析師啊有在打電動嗎?Steam10年前還是CS啟動器跟獨立遊戲亂葬崗勒,以一己之力扛PC數位平台的穩定服務(+社群)才逐漸讓大廠進駐才成功的好嗎(另外獨立遊戲也愈做愈好),再加上一堆特賣才有囤積玩家的狀況,整個倒果為因57F 07/10 18:40
→ yulis: 買遊戲的遊戲61F 07/10 18:42
推 deray: 都花錢買遊戲了 誰他媽還花時間去玩?65F 07/10 19:08
推 iceyeman: 要用錢買才有價值 你用送的我還嫌佔空間 買著不玩就是任性66F 07/10 19:10
噓 alex0973: 各行各業所謂的分析師都是...呵呵69F 07/10 19:13
→ pc026276: 看成就就知道多少人買了沒玩
法環將近1/4連圓桌都沒去。等於沒玩70F 07/10 19:32
→ jerrylin: FF7都有七成的人沒全破了75F 07/10 20:01
→ RaiGend0519: 尤其一堆遊戲過EA進1.0還大漲價,乾脆先入手
如果那天名牌包商家們也學Steam搞個名牌包平台輪番特賣,回家可能就能看到老婆領一堆包回來擺著76F 07/10 20:01
推 chiky: 都花錢買了還要我們花時間玩? 不覺得太過分了嗎!!79F 07/10 20:24
推 jerrylin: 不在epic屯遊戲因為我連epic的程式都不想安裝 不行嗎80F 07/10 20:25
推 ssarc: 抽手遊讓我沮喪,買遊戲讓我開心81F 07/10 20:37
→ Fakhrou: 只有steam可以持續搾出殘餘價值 其他平台有打到骨折的嗎82F 07/10 20:38
噓 bairn: 嗆我嗆夠了嗎83F 07/10 20:39
推 shadowblade: 我自己是打完封片比例343/396,全成就比例256/396的異類就是了85F 07/10 20:44
推 skullno2: 囤遊戲讓我像個大爺 玩遊戲讓我像個社畜87F 07/10 20:59
推 asd22236: epic一直送遊戲,應該是有搶到一些玩家,可惜平臺幾乎沒長進,跟steam不能打88F 07/10 21:23
→ jqs8ah5ar: 照這個邏輯epic現在應該已經打爆steam了 有送又能買90F 07/10 21:38
推 BUMAS: 領遊戲才開epic啊,玩遊戲用steam,不衝突
領一堆我也沒啥開過,純領91F 07/10 21:47
推 hmcedamon: 扣掉一些玩不完的策略4X 我買遊戲就是為了要玩要體驗93F 07/10 21:54
推 topmao: 在steam買遊戲的回饋感很好 值得各網路消費平台借鏡96F 07/10 22:28
推 jyekid: 人類的原始慾望 屯東西的安全感97F 07/10 23:02
→ smch: 確實99F 07/10 23:54
推 OTPi: 我都花錢買了,還得花自己時間玩?100F 07/10 23:55
推 Litfal: 蛤 我都花錢買了 還要花時間玩喔103F 07/11 01:15
→ bloodruru: 說啥呢 90年代盜版滿天飛的時代 你看消費者跑去買正版?然後放著不玩嗎? 明明就是折價便宜 平台方便等因素
說白了 撰稿人不敢講便宜不就是怕被廠商盯104F 07/11 02:15
→ Dirgo: 沒特價我沒事先買起來幹嘛107F 07/11 07:47
→ syldsk: 我也喜歡囤便宜的房怎麼沒有一直買房?108F 07/11 08: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