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ock作者 yakimochi (設備達人)標題 [新聞] 10億台!大摩:2050年人形機器人產值狂飆時間 Sat May 10 16:13:45 2025
原文標題:10億台!大摩:2050年人形機器人產值狂飆5兆美元 家庭市場20年後才成熟
※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原文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970009
※網址超過一行過長請用縮網址工具
發布時間:2025-05-09 13:40
※請以原文網頁/報紙之發布時間為準
記者署名: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原文無記載者得留空
原文內容:
摩根士丹利 (下稱大摩)(MS-US) 上周二 (4 月 29 日) 發布一篇名為《人形機器人:5
兆美元的全球市場》的研究報告,揭露人形機器人產業即將掀起的產業革命。這份長達數
百頁的報告分析預測,2050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突破 5 兆美元,部署量有望達
到 10 億台,遠超過目前全球汽車產業規模。
大摩這項顛覆性預測不僅勾勒出未來三十年的技術演進圖景,更揭示中美科技競爭、全球
供應鏈重建與經濟形態變革的深層邏輯。根據該投行研究模型,人形機器人市場將經歷階
梯式成長,2036 年僅 2206 萬台投入商用,到 2040 年滲透率突破 1.27 億台,2044 年
佔據總量 44% 的 4.07 億台進入應用階段,最終在 2050 年形成 9.35 億台的全球部署
規模。
大摩上述預測是基於對美中兩國勞動市場的深度解構,透過分析製造業、服務業等重複性
勞動崗位的「人形機器人適用係數」,結合技術成熟度曲線與社會接受度演變。
報告中發現,當成本從目前的 5 萬美元級別降至 2050 年的 1.5 萬美元級別,人形機器
人將在工業製造、工業製造、物流等領域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場景的滲透率將顯著延後。儘管家用人形機器人存量預計達 8420 萬
台,但受限於安全隱私顧慮與科技瓶頸,市佔率始終低於 8%。大摩分析師說:「家庭環
境需要通用型 AI 支撐的非結構化任務處理能力,這比工廠流水線的標準化作業複雜十倍
。」
大摩分析師這一判斷也解釋為何特斯拉 Optimus 等企業將首批落地場景聚焦於工業領域
。
報告還揭示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格局的鮮明分野,中國在硬體製造端佔據絕對優勢,美國
則主導軟體與數據生態。以特斯拉、輝達為代表的美企正將自駕演算法、多模態大模型與
算力晶片整合為「具身智慧」的核心架構,中國則靠完整的汽車零件供應鏈,在馬達、感
測器、諧波減速器等環節形成壁壘。
這種差異在區域市場分佈中尤其明顯,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將貢獻全球 43% 的裝機量,其
中中國佔比超 70%,北美則聚焦高端研發與服務業場景,打算部署 8.6 萬台人形機器人
在醫療護理與金融服務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印度、越南等中低收入國家憑藉著勞動力替代需求,將在 2040 年後形成
20.4 萬台的增量市場,但技術依賴性恐使他們陷入「低端鎖定」困境。
此外,大摩在報告中也模擬貿易摩擦對產業鏈的衝擊。若美國對中國永磁體等關鍵材料加
徵關稅,短期內將推高 Optimus 等產品的製造成本 15%-20%,但長期可透過日韓供應鏈
替代與本土產能建設緩解壓力,而更深層的矛盾在於技術標準爭奪。
當特斯拉開放 Optimus 專利試圖建構開發者生態時,華為、輝達等企業正加速推動自主
作業系統與 AI 框架的標準化進程。
中國「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 2025 年製造業機器人密度較 2020 年翻倍
的目標,透過財政補貼引導車廠轉型,大摩也特別示警稱「地緣政治恐導致技術路線分化
,形成美中兩大技術陣營」。
目前全球已有超過 150 家人形機器人企業獲得融資,光是去年中國就新增 80 餘家新創
公司。
不過,大摩在報告中也尖銳指出,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已現「揠苗助長」跡象,多數企業
聚焦概念驗證,僅 4% 具備完整軟硬體整合能力。
馬斯克在特斯拉股東大會的示警更有警示意義,曾稱「設計原型與量產之間隔著馬達、電
力電子、大規模製造三座大山。」這種技術鴻溝導致產業呈現「金字塔型」競爭態勢,4
家主要整合商掌控 60% 市佔率,而供應鏈企業分散在細分領域。
大摩在報告中描繪的不僅是技術圖景,更是經濟典範的革命。當人形機器人承擔全球 3
成製造業崗位與 15% 服務業工作,勞動市場將分成「人類創意層」與「機器執行層」。
這種改變將倒逼社會保障體系重構,催生「機器人稅」與全民基本收入等新型政策工具。
報告最後也向投資人示警說:「技術落地速度、地緣政治風險與倫理爭議恐延緩產業進程
,但具身智能浪潮不可逆轉」。
值的注意的是,大摩今年 2 月 6 日也曾發布一篇名為《人形機器人 100:全球人形機器
人產業鏈梳理》,報告按「大腦」、「身體」和「整合商」詳細梳理人形機器人領域
100 家核心供應鏈上市公司、技術發展、投資機會、市場潛力以及未來趨勢。
大摩兩份報告皆肯定人形機器人產業廣大前景,相較於 2 月份研報圍繞 Humanoid 100
清單展開,上周二的研究報告更側重於商業化模式探索和技術層面解讀。
心得/評論:
人形機器人有望在2050年成為普及的生活助手,你我都很有機會見證機器人世界
未來人類對便利、照護與陪伴等等需求。
※必需填寫滿30正體中文字,無意義者板規處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65.20 (臺灣)
※ 作者: yakimochi 2025-05-10 16:13:45
※ 文章代碼(AID): #1e7mgxmE (Stoc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46864827.A.C0E.html
※ 同主題文章:
[新聞] 10億台!大摩:2050年人形機器人產值狂飆5兆美元 家庭市場20年後才成熟
05-10 16:13 yakimochi
→ kivan00: 看到人型就不用當真了2F 05/10 16:16
推 DDDDRR: 2050年XDDD5F 05/10 16:17
→ kivan00: 打螺絲只需要手 你造整個身體幹什麼呢6F 05/10 16:17
→ karcher: 人形機器人未必是男、女性,搞不好通殺,該有的都有9F 05/10 16:19
推 goodevening: 2050年看股版平均年齡剛好是需要機器人幫忙翻身的年紀10F 05/10 16:20
→ yycbr: 2050時幾歲?還用得着?12F 05/10 16:20
推 jo4: 不用吹那些 客製化機械女友出來就大賺了16F 05/10 16:22
推 DDDDRR: 股板ok啦 30-40歲 退休差不多可以買了17F 05/10 16:26
推 neowfish: 磁磚跟家電隨時被撞壞 要買的先去當白老鼠18F 05/10 16:27
推 Usmall857: 自動駕我猜測10年內就有人形機器人,拐點已經突破了,其他都不是問題22F 05/10 16:39
→ cobrasgo: 樂見啦,長照悲歌就靠這個解了25F 05/10 16:41
推 nocash: 2050年還沒退休的舉手27F 05/10 16:43
推 touchbird: 20年後才看得到機器人女友 太慘了28F 05/10 16:45
噓 bunjie: 2025還沒過完 已經先吹2050了29F 05/10 16:45
噓 ck326: 吹這個不如吹比特幣100萬美,反正意思差不多31F 05/10 16:46
推 stepnight: BTC1萬的時候吹10萬人家也當他傻子
就看你敢不敢想而已,小事33F 05/10 16:53
推 IPJ: 大型玩具 沒屁用35F 05/10 16:58
推 imba789: 吹到2050都不知道還活不活著36F 05/10 17:00
推 hopecity: 我記得之前Abf也說到XXXX年都滿載??37F 05/10 17:00
→ cct1121: 2050 作夢做到那麼遠 無聊餒38F 05/10 17:05
→ bnn: 還早啦42F 05/10 17:20
推 frozenmoon: 以後少子化沒差了 資產階級不需要底層人再自我複製43F 05/10 17:25
推 sdbb: 少子化還是有差啦,卵子可以冷凍,子宮仍會老化44F 05/10 17:33
→ bbcer: 急了47F 05/10 17:46
→ pk9993: VR都沒普及,已討論到更貴的機器人?48F 05/10 17:52
→ ab4daa: 2050 呵呵52F 05/10 17:56
推 dsrte: 想太多 關稅 美國會貴到買不下去 十億台 大概打個一折還太多53F 05/10 18:02
推 coaka: 吹太遠55F 05/10 18:02
推 onekoni: 你先給ChatGPT 當皮套狗 虛擬女友先來57F 05/10 18:02
推 joe00477: 股版平均年齡40歲,應該都用得到58F 05/10 18:03
推 hkcdc: 大摩按讚60F 05/10 18:03
→ brunchbug: 在大摩上班是不是只要很會吹數據就好啊?61F 05/10 18:08
推 ntr203: 20年後我還硬得起來嗎?62F 05/10 18:08
→ laechan: 我就說多軍主力放新聞要碾壓空軍主力了63F 05/10 18:12
噓 NightMeow: 北七 2050年 誰可以預測20年後的事65F 05/10 18:18
推 iahc5566: 好了啦 40年前說20年後會有67F 05/10 18:23
噓 gladopo: 2050年大魔都到了吧69F 05/10 18:32
推 turgnev: 自動駕駛幹嘛要人形機器人70F 05/10 18:34
噓 binco: 呵。205071F 05/10 18:39
推 Lhmstu: 2050,哭了太久了吧74F 05/10 18:48
推 dickey2: 人形機器人出去幫你做事啊75F 05/10 18:54
→ WEYNI: 小米跟發哥會搞一台人人可入手的…79F 05/10 19:06
推 ccdrv: 吹到2050是怎樣80F 05/10 19:07
推 CAFEHu: 夢想很鋼彈,現實鋼坦克81F 05/10 19:32
推 wellzx: 異形已經預言了未來仿生人的世界89F 05/10 20:56
→ rexwis: 懂了 2045再來炒90F 05/10 20:56
推 djbell: 又在吹牛畫大餅91F 05/10 21:15
推 d4015394: 2樓那個就是自以為聰明 為了打螺絲製造一隻手
成本有多高 沒有商業腦袋 難怪領薪水XDDD
有些人不會想到量產跟成本的問題 人形泛用大量製造才能把成本降到目前機械手臂的10分之194F 05/10 22:11
→ d4015394: 大家都在說自動化很貴 那是因為你每個機械手臂外觀外觀都不一樣 不能大規模量產 當然自動化會很貴
所有自動化都統一做成人形 一次產一億台 成本才20萬有的做手形 有的做腳形 有的做輪子形99F 05/10 22:13
→ yunf: 看就知道不用大腦的發言
還要自己去充電那要他幹嘛? 充電還只是其中一個關鍵瓶頸
等那麼久原來是掃地機器人長腳了
真的要不間斷使用至少要兩台 除非他充到滿只要不到一小時而且要在你旁邊充 還隨叫隨到 不會固障
怎麼想問題都一堆如果他是泛用型
去玩幾天 怎麼充電?215F 05/11 1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