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ock作者 davidaustin (茶米奧斯丁)標題 [新聞] 台積電魏哲家劉德音11月赴美領羅伯特諾時間 Tue Jul 29 16:20:57 2025
台積電魏哲家劉德音11月赴美領羅伯特諾伊斯獎 被讚重塑半導體生態
2025/7/29 08:54(7/29 09:21 更新)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29日電)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今天宣布,台積電董事長
暨總裁魏哲家及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獲選為2025年羅伯特‧諾伊斯獎(Robert N.
Noyce Award)共同獲獎者,2人預計出席11月20日在加州聖荷西舉行的頒獎晚宴領獎。
SIA表示,魏哲家和劉德音是半導體業的泰斗,他們重塑了美國國內外的現代半導體生態
系統,並徹底改變晶片製造技術。2人加起來擁有超過80年的產業經驗和專業知識,引領
半導體創新的先驅工作。
在魏哲家和劉德音的努力下,台積電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廠,並是半導體供應
鏈的基石。SIA指出,在他們的領導下,台積電在半導體產業中扮演著至關重要角色,開
發無數突破性技術,重塑運算效能、能源效率和全球供應鏈。
SIA表示,台積電開發的突破性技術協助個人運算、智慧型手機、人工智慧等技術興起。
在魏哲家和劉德音的領導下,台積電顯著拓展全球業務,在美國和其他國家設立重要的製
造工廠。
SIA每年頒發Robert N. Noyce獎,表彰在技術和公共政策領域為半導體行業做出傑出貢獻
的領導者。SIA指出,很榮幸授予魏哲家和劉德音2025年度Robert N. Noyce獎,表彰他們
開創性的工作。
魏哲家說,很榮幸能夠獲得SIA的Robert N. Noyce獎,並追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等眾多
產業有遠見者的腳步。
魏哲家表示,很榮幸能與劉德音分享這一殊榮,因為它體現了無數人的共同努力和奉獻,
台積電員工不斷突破技術和製造的界限,以及台積電的客戶,他們的抱負激勵著台積電每
天創新。
劉德音說,獲得Robert N. Noyce獎既是莫大榮譽,也是一項重大責任。感謝包括張忠謀
在內的眾多導師、同事和合作夥伴,一直支持他,為半導體領域的卓越創新和發展做出貢
獻。(編輯:林家嫻)1140729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507290027.aspx
心得/評論:
SIA每年頒發諾伊斯獎,以表彰在半導體技術、公共政策領域,對產業做出傑出貢獻的領
導者。
恭喜台積電的二位,台積電在半導體越來越不可動搖的地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7.0.97 (臺灣)
※ 作者: davidaustin 2025-07-29 16:20:57
※ 文章代碼(AID): #1eY8Hjvv (Stoc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53777261.A.E79.html
→ NTUKarbe: All in台積電 3年後各國移民金卡隨便拿3F 07/29 16:22
推 decorum: 第一個獲獎者就是張忠謀4F 07/29 16:27
推 lmc66: 回想不久前還有人要魏道歉下台 哈哈哈哈7F 07/29 16:35
推 minazukimaya: 魏哲家也還沒拿過GSA的張忠謀領袖獎 遲早也會拿到XD話說SIA的獎頒給晶圓代工業 本身就有點時代諷刺感8F 07/29 16:37
推 Skydier: 劉德音現在title不是美光董事ㄇ10F 07/29 16:39
噓 g7a7n7: 把門送人去領賞 可撥11F 07/29 16:48
→ stosto: 不可動搖,美國有川沒什麼動不了13F 07/29 17:00
推 jason613: 領這是能衝啥小 還不如學嘻嘻慰炒股14F 07/29 17:12
推 bj45566: 川胖虎:等等,你說台灣的什麼不可動搖?
個人期待台積電能挑戰諾貝爾物理獎或化學獎(去年開始有發表 Nature, Science 論文了,都是和清大電機合作的)
在認真做學問方面,清大真的一直勝過台大,台灣第一篇第一作者的 CELL 論文也是清大發表的
P.S. 台大電機系從創系以來從來沒發表過一篇 Nature 或 Science 論文,唉唉唉15F 07/29 17:49
推 a94037501: 電機搞科學期刊很難吧固態不都物理系在做的23F 07/29 18:09
→ bj45566: 清大那兩篇 Nature & Science 論文都是做 AI 晶片的喔
香港中文大學電子系創系主任(後來擔任中大校長)也是研究光纖通訊投上 Nature, Science,後來獲頒諾貝爾物理獎
諾貝爾物理獎好幾個得主都是電機系教授,台灣的眼界真的太小了
你如果有收看,例如曲博主持的 EE/CS 產學頻道,就會知道國外頂尖大學的電機系/電子系/資訊系投上 Nature, Science 並不罕見24F 07/29 18:21
推 a94037501: 台灣電機系都在幹ic啊諾貝爾獎又不賺錢34F 07/29 18:34
推 bj45566: 奇怪?看不懂中文嗎?清大電機那個團隊也是做 AI IC 的啊,人家還有好幾篇 ISSCC 論文,從那團隊出來的學生全世界都會搶好嗎?
半導體和 IC 的發明者都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你要不要去查查人家賺多少?笑死!35F 07/29 18:48
推 a94037501: nuture上的東西到商用可能作者都死了40F 07/29 18:51
推 bj45566: 又在講超級無知笑話 wwww wwww DeepMind 團隊投上好幾篇 Nature 論文時 AlphaGo 才剛橫空出世震驚世界好嗎?
發表 Nature 論文後 DeepMind 團隊就被 Google 重金併購了41F 07/29 18:55
推 a94037501: 台灣企業不會幹這種開創性的研究要有明確需求才會投資46F 07/29 18:58
推 bj45566: 慢慢在改變中,鴻海研究院做量子電腦/計算的團隊去年才投上電腦科學領域最抽象、最數學、最 tough 的 ACM STOC 會議 -- STOC 收錄的論文離商業化的距離絕對大於 Nature & Science49F 07/29 19:08
推 bj45566: 拜託,台灣很久沒有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的 Nature, Science 論文了,去年清大電機先攻下 Science,今年同一個團隊再攻下 Nature
幾年前中研院好像有一篇?總之是非常罕見
更正,近五年來中研院生物領域相關的有三篇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的 Nature 論文 -- 抱歉我疏漏了,因為之前很多年真的全台灣都幾乎沒有
台灣的學術研究(包含學術機構和產業界)好像從 2024 開始有所甦醒...54F 07/29 19:33
推 spirit119: 對台灣企業來說,研究沒產值,公司是賺錢的地方不是讓你做研究的地方63F 07/29 20:10
推 bj45566: 就我所知在 EE/CS 領域台灣學術界選擇深耕基礎研究的極少,不要講 Nature, Science 或 JACM, ACM STOC 了,連 IEEE ToIT, ToAC 都很少很少台灣的論文66F 07/30 01:29
噓 BKcrow: 被摸頭就嗨起來 唉69F 07/30 01:29
推 bj45566: 我雖然常笑日本是 CS 落後國家,但日本做基礎理論研究投稿 ACM STOC, IEEE FOCS 的表現其實還不差,台灣學術界在這一塊表現就蠻差了70F 07/30 0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