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heerf (蝦米)標題 [新聞] 登革熱、屈公病、類鼻疽…小心風災淹水ꬴ時間 Fri Aug 1 06:56:39 2025
原文標題:
登革熱、屈公病、類鼻疽…小心風災淹水後「隱形敵人」!11種病恐肆虐,這4種嚴重會致死,症狀有哪些
原文連結: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29/post/202507280031/
發布時間:
2025-07-30 09:00
記者署名:
胡肇芳 整理
原文內容:
受到低壓帶及西南風影響,周一(7/28)雨彈狂轟中南部地區,嘉義縣、台南市等多縣市都出現淹水情形。根據氣象署資訊,中南部入夜雨勢將再加劇,直到周三(7/30)降雨情況才會緩和。
只是災情過後,要留意的是「風災後的隱形敵人」。醫師黃軒就提醒,要留意3大隱形敵人所帶來的11種疾病,包括登革熱、屈公病、類鼻疽等。其中霍亂、登革熱、日本腦炎、破傷風這4種「嚴重恐致死」,他也提出6大因應風災過後的防疫措施。
而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也說,今年類鼻疽個案已累計27例,為歷年新高。他提醒,颱風後1個月內為類鼻疽高峰期,民眾需提高警覺。
豪大雨過後讓南台灣一片汪洋,其中以嘉義縣、台南市最為嚴重,民眾容易因接觸污水、污泥或環境積水孳生病媒蚊,導致感染登革熱、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病及腸道傳染病等。
對此,醫師黃軒就表示,暴雨帶來的積水,不只影響交通,還隱藏病菌滋生的隱患,可能攜帶著致命的病毒。他指出,積水可能導致污染感染、蚊蟲孳生、接觸感染3大風險11種疾病。
風災後的隱形敵人:你該小心的健康危機
1、污染感染:腸胃拉警報
常見疾病:
霍亂:劇烈腹瀉、嘔吐、脫水、休克
傷寒:高燒、頭痛、腹痛、玫瑰疹
桿菌性痢疾:腹痛、血黏便、發燒
A型肝炎:疲勞、噁心、黃疸
防線: 飲用煮沸或瓶裝水、食物煮熟、勤洗手
2、蚊蟲孳生:致命傳播者
常見疾病:
登革熱:高燒、關節痛、皮疹
屈公病:劇烈關節痛、持續數週
日本腦炎:高燒、腦炎、意識障礙
防線: 清除積水、用蚊帳、穿長袖、塗防蚊液
3、接觸感染:皮膚的隱憂
常見疾病:
鉤端螺旋體病:發燒、頭痛、腎肝受損
類鼻疽:肺部、皮膚感染,可能致命
破傷風:肌肉痙攣、呼吸困難
恙蟲病:發燒、焦痂、淋巴腫大
防線: 戴手套雨鞋、不赤腳、傷口消毒、避免污水接觸
風災後防疫 6 大關鍵措施
1、飲水與飲食安全
飲水煮沸、瓶裝水、食物煮熟、生熟分開、低溫保存
2、環境清潔與消毒
清積水(巡、倒、清、刷)、戴防護、用漂白水消毒、垃圾封好快清運
3、個人衛生防護
勤洗手、傷口消毒、穿防水鞋、不戲水
4、防蚊與防蟲
紗窗紗門、蚊帳、長袖、防蚊液、遠離蚊蟲叢生區
勤洗手、傷口消毒、穿防水鞋、不戲水
5、關注健康、及早就醫
發燒、紅疹、腹瀉等症狀要盡快就醫並說明災後接觸史
6、心理健康調適
規律作息、適度休息、與親友支持、必要時找心理師
類鼻疽8大病徵一次看
疾管署指出,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潛伏期平均為9天,短則數小時,亦可長達21天。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
類鼻疽常見病徵有哪些?
發燒
頭痛
局部腫痛
潰瘍
胸痛
咳嗽
咳血
淋巴結腫大
疾管署呼籲,近期持續有颱風生成,外圍環流可能帶來大量降雨,民眾在颱風天應該儘量待在室內並避免開窗,建議於室內外皆佩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氣中帶有病菌的塵土或水滴,並應做好其他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
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先前在粉專發文表示,類鼻疽伯克氏菌是一種存在於土壤和死水中的環境腐生菌,可以經由割傷傷口直接進入或被吸入,容易演變為肺炎,「細菌在肺部易化膿吃破開洞,死亡率1、2成,如果瀰漫性感染死亡率8成。」
他提醒,糖尿病、肝病與腎病與其他慢性病患者都是高風險對象,而平常也該好好清除淤泥,才不會導致疫情大爆發,「之前在吵那個縣市淹水,其實類鼻疽就是最好評量結果」。
心得/評論:
大雨積水從中南部到中部,清潔防蚊概念股有毛寶,類鼻疽口罩恆大,致死率高,加上美國示警要將大陸納旅遊警戒,蚊子造成的肯亞熱(屈公病)會造成長期身體損傷,台灣風雨後的清潔需求增加
-----
Sent from JPTT on my Xiaomi 2412DPC0A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2.104.168.137 (臺灣)
※ 作者: cheerf 2025-08-01 06:56:39
※ 文章代碼(AID): #1eY_Igmo (Stoc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54002602.A.C32.html
推 lolic: 哪有淹水 明明一下就退了 造謠7F 08/01 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