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ock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標題 Re: [新聞] 救國產車!經部擬輔導轉型電動車時間 Mon Sep 22 07:57:22 2025
身為汽車愛好者,這應該是在幫國組車廠開後門XDDD
※ 引述《HCYPMGO (黑白郎君)》之銘言:
: 簡言之,經濟部認為,全球電動車朝高度智慧化發展,台灣是ICT大國,在電動車供應鏈
: 已具備,且成本更有競爭力,將力推國內六大車廠由原本以組裝燃油車為主力,轉型為組
: 裝電動車,且輔導方向必須綁定採用國內車用電子零組件。此舉將使國產六家車廠及汽車
: 電子廠相互受惠。
一台BEV最重要的核心組件就是電池,大概40%吧
但由於電池技術目前就是對岸把持,各位可以去看看對岸每年出產多少電池論文
配合國家主導的電動車市場,除了CATL,BYD、Geely...等大車廠也都有很強的研發能量
同時布局速度也非常快
大家還在苦苦追求80/kWH的成本,CATL直接發表了鈉離子電池25/kWH
而且明年就真的要推出實裝的產品
也就是說,國組車很有可能進一步下降國產零組件的總價值比例
但問題其實更多的來自,台灣BEV目前幾乎已經進入平穩成長期
不會像是23年以前隨著Tesla一系列產品推出從藍海市場開發暴增
因為台灣基礎建設的問題
這邊說的基礎建設,其實反而公共基礎建設比較次要
是私有住宅的基礎建設是真的慘
BEV最理想的使用方式就是家裡可以有Lv2 charger (大概就是5~7kw以上)
但台灣多數住宅別說電路支援,連停車位都沒有
跑快充站是一種選擇沒錯,但就算當前最先進的800V架構
你10%~80%也要20分鐘上下,假如非常態性的出遊中間補給其實都沒太大問題
但每週通勤變成必須要的行程,除非你家住在超充站旁邊,不然加油還是方便多了
所以這件事情衍伸到另外一個更大的民主問題: 土地開發
土地開發其實很簡單,你台北市主要的住三容積率直接開到400%以上
居住正義、電動車、道路規劃、綠地、防災.....等就直接解決大半了
但這麼大的供給量也會有很多人利益受損,這個就是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
我知道會有人跟我扯公共設施服務上限的問題
但我的建議是可以先想想既有公共設施限制從何而來
: 一位熟悉汽車產業人士表示,就像手機一樣,汽車不再只是運輸工具、油耗也不再只是購
: 車考量,而是智慧化、系統介面、座艙舒適、娛樂等多功能,都將改變汽車價值,台灣
: ICT產業都已跨足到車用電子,台灣供應鏈相對完整,藉由電動車來推進智慧化,比日本
: 、歐洲更有條件。
我想這汽車產業人士想太多惹
以為汽車電子化以後就會變成長著四個輪子的iPad或laptop?
事實上近年來受益於老黃帶來的AI浪潮,重點其實在於從0開始的底盤設計成本逐漸降低
過去車輛底盤設計是確立幾個關鍵節點以後,確認安全性、操控性以及車體剛性
隨後再將整個車體零件位置慢慢擺入
但今天隨著電腦運算能力的加強,運算平台已經能夠大幅度減少試錯成本
設計人員甚至可以多數工作都在鍵盤上完成,而整體設計的思維也有所改變:
過去是硬點 (關鍵節點)封死以後再慢慢加上去
現在則是用加減法在每個接觸點做調整
同時運算平台甚至可以在不同路況、輪胎...等去模擬NVH
然後達到最佳的Packaging (包裝)設計,可以有大空間但又保持良好的重心平衡
這部分台灣幾乎是沒有基礎,也沒有人才,但和過去不同
以前一個底盤研發團隊可能基本就是五六十人起跳,分門別類負責各自的領域
然後一個技術總監去整合這些東西,現在大概只要不到二十人就夠了
小一點的車廠甚至只有10~15人
假如是提到"智慧"的概念,我想離台灣目前的產業狀況就差更遠了
汽車的UI/UX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台灣強項是在半導體,完全扯不太上邊
反而是對岸內捲淬鍊出來的經驗是另外一個等級XDDDD
假如單純大沙發 (常常還不符合人體工學坐久了反而會腰痛)
大螢幕、大音響、大冰箱,那就是我們常常笑得對岸車,沒基本的素養造出來的產品
但要打入真正的傳統市場,其實在意的是更多細節
NVH怎麼處理、電池放在底盤的佈置要怎麼讓後座缺乏大腿支撐
線傳方向盤要怎麼樣才能帶給駕駛完整的回饋?
剎車你買iBooster和CRBS要怎麼分配力道?
你要整合軟體版本,如何在更新後重新驗證ECU而不出錯? 還是你要設計像Tesla架構?
如何讓駕駛在底盤這麼重的情況下去設計懸吊和車體依然不會感受笨重?
你要跟說台灣在這些方面比歐洲還有日本有優勢,我是不知道這汽車產業人士要不要具名?
軟體設計不行、底盤設計也不行優勢到底在哪裡啦 哈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6.226.240.114 (臺灣)
※ 作者: zzahoward 2025-09-22 07:57:22
※ 文章代碼(AID): #1eq93a0A (Stoc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58499044.A.00A.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新聞] 救國產車!經部擬輔導轉型電動車
09-22 07:57 zzahoward
推 yes920101: 對岸的紅綠燈app上還能看到下個路口是紅燈還綠燈2F 09/22 08:22
推 Somebody99: 其實何止電池,馬達技術也是在對岸手上,不說技術多高深,光是磁鐵現在就幾乎強迫在對岸生產了3F 09/22 08:22
推 Lexus: 看到沒出過國井蛙秀下限我就放心了8F 09/22 08:35
推 chrischiu: 其實不是要發展,而是補助母廠給東西做9F 09/22 08:41
→ ohlong: 20分鐘理論值啦 小於50有樁有廁所就去充 上完廁所剛好閃人 只有台灣樁的密度有這種環境11F 09/22 08:51
推 loat: 在車版就不可以嘴業內人士囉~14F 09/22 08:51
推 h311013: 台灣老闆只想0.1%的研發費用,賺1000%的獲利,還不給開發時間的哈哈15F 09/22 09:00
推 jimpon: 電動車已經落後了,台灣應該往下一個新興產業布局18F 09/22 09:17
→ zerol: 台積電未來新廠加電動車一直增加,電夠用嗎19F 09/22 09:19
→ noirskakashi: 光是機車電池整合就5566了,還做夢到汽車
家用充電也被管委會把持,基礎設施就不行了20F 09/22 09:23
→ ur260: 至少我們還有音樂22F 09/22 09:25
推 tenjow: 台灣會死在電芯。23F 09/22 09:31
推 zaqimon: 有些公寓一樓自己拉充電線 等於是宣告這是我家車位特斯拉充電口在左側 插入充電槍還會突出一節在外面巷子又蠻窄 走路還要注意不要撞到充電槍
不過這是住公寓1樓才有的特權24F 09/22 09:32
→ maniaque: 唉,照這說法,那挪威電動車幾乎占了新車八九成快10成有真的家家戶戶都是自備充電樁???
人家是停到哪都有得充電,停車位旁的路燈就有
插孔,車主自備一條充電線,就可以在車子停車時充電反觀台灣? 唉歐~~~停車場充電一度九元耶,老子才不充就已經赤裸裸的表明了,不是因為家充,而是家充便宜要是今天政府規定,用家充一度電一律收10元給台電
你看誰還家裡充電.......
就算家家戶戶都裝了充電樁,一樣還是跑去用便宜的電換句話講,哪便宜就往哪邊跑,以前還在公共充電免費時真當那些搞群組排隊交接的,家裡都沒得充嗎???
別傻了,家裡充還要錢,公共的免費,停車又免費,不蹭嗎以前嘴政府都沒有公共充電,現在裝好了又嘴很貴很貴本質上都不是因為有沒有,而是因為$
至於電動車,嗯,大家應該都知道特斯拉的歷史吧
馬誼郎曾經在台灣成立公司過的這一段
至少在老馬組出跟美國政府拿到補助預算的電動車
的實車樣車那時,也確實是在台灣幾家廠商幫忙才有的機會
(當然之後就是資本跟市場的世界)
現在diss 自己起步晚,那跟 diss 大陸在被美歐打壓euv 情況下,投入資金慢慢自研 duv 甚至嘗試往 euv汽車業你不自己找路,你要他們躺著等死嗎??
有試著去做,跟完全放棄,是完全不同的
套句安西教練名言 "現在放棄,比賽就結束了"29F 09/22 09:39
→ auden: 台灣燒維持在煤發電的話, 什麼電動車都是假的啦.
差別只在每台車燒油, 還是集中到電廠燒煤而已.54F 09/22 10:06
推 chigo520: 挪威就跟對岸一樣啊,是政策影響而不是國民覺得好自己買的56F 09/22 10:09
→ bnn: 組裝業你要這些人搞改變 那都上游汽車設計決定的59F 09/22 10:24
推 A0908: 專業文給推60F 09/22 11:47
推 a7983115: 看電動機車就懂了,蛙島連這都搞不定61F 09/22 11:50
→ dream1124: 如果土地不夠,我不太懂為何執意追求電動車而不是再降燃油車的碳排或改良基建鼓勵更多人步行與單車若考量過土地利用效率以及更改利用方法的代價,
那目前電動車顯然不是最佳的選擇。更何況,電動車的安靜在這個我行我素的國家還算是缺點。在人口稠密處動不動就亂衝的人太多了,有聲音都難躲沒聲音還得了64F 09/22 12:27
推 ctes940008: 台北市開什麼車?學新加坡發牌制度,通通去捷運。70F 09/22 13:59
噓 pighouse: 看到非汽車專業人士在嘴專業人員專業不足就覺得很好笑
說得一嘴好研發,看來給你幾十人團隊就能利用AI弄出整車了71F 09/22 1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