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hass231470 ()
標題 Re: [新聞] 不景氣是真的 待用餐業者曝:領餐人數增2
時間 Tue Oct  7 06:25:37 2025


※ 引述《hjk11111111 (芭樂大隊長)》之銘言:
: 這裡是股板,理所當然大部分人都在靠著股市賺錢,所以相較於一般沒在投資或只有小額投資的民眾來說,對現實的不景氣是比較無感的。
: 台積電一家公司,就佔台股大盤的42%,營收佔台灣GDP的一成。但在全世界只有8萬名員工。
: 再把其它科技業加一加也差不多佔股市6、70%,總體從事科技業的勞工大約3、40萬,但台灣卻有1160萬勞工人口。
: 絕大部分人是吃不到這塊餅的,台積電1400、股市創新高,人均GDP超越日韓,這些都與一般百姓無關,因為這些「榮景」全都是科技業帶來的。
: 大多數人薪水還是那3、4萬
: 2024年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37,274元
: 29歲以下勞工平均月薪為3.4萬,中位數為3.1萬。
: 所以你跑去跟他們說股市創新高所以景氣好根本是幹話,搖飲料還是在搖飲料、跑業務還是在跑業務。
: 就像南部在缺水的時候,北部狂下雨然後說台灣不缺水,因為台灣整體降水量是夠的!問題是下在北部的雨南部又用不到。
: 政府All-in科技業放生其他產業的行為本質上和依賴石油的國家一樣危險,但差別是石油國還可以把賣石油賺來的錢回饋給全國人民。但台積電是私人企業,它只會回饋給股民,且外資還佔7成。
: 現在就是富人更富、中產變窮、窮人更窮,即使工程師賺很多,消費能力也有限,一顆滷蛋15元他能毫不猶豫地加兩顆,但其它100位民眾連一顆的錢都得省。
: (雖然我認識的工程師中,大部分人都忙到只能吃微波食品,多的錢又拿去買房充手遊)
: 許多月薪能到7、8萬以上的人又選擇去買房,錢都套在房市上。在市場上流動的錢財又更少了。
: 但現在的窮反而產生了精緻窮這種東西
: 賺不了多少錢,買不起房也養不起小孩,少了個存錢的主要誘因,那乾脆對自己好一點!所以反而窮到一定程度的人放棄節儉,甘願多花錢消費。
: 當然副作用就是嚴重的少子化,對未來社會的衝擊會很大。概念跟迴光返照差不多。
: 股板總是在嘲笑傳產是沒競爭力的產業
: 確實,我也相當討厭傳產那種把勞基法當福利的環境,但傳產畢竟是許多台灣人賴以維生的地方。
: 很多老闆其實都抱持著半退休的心態,設備老舊不更新。政府要做的應該是輔導他們轉型或升級。
: 十年前我對MIT很有自信,但出了社會後這三個英文字母對我來說只剩噱頭了...
: 我是那種寧願全國多賺100萬但100個人分,也不要全國多賺1000萬只給10個人分的。

其實傳產老闆,真的沒各位想像的那麼笨。
光是在嬰兒潮人最多時競爭而出,也已是當代的頂了。

: 股板總是在嘲笑傳產是沒競爭力的產業
: 確實,我也相當討厭傳產把勞基法當福利的環境,但傳產畢竟是許多台灣人賴以維生

沒錯,而且所謂「賴以為生」,並不是指就業人口多而已,
而是晶片真的不能吃,從民生所需到外太空產業,都還是需要這些,
更別提維持一個國家社會的運作。

: 很多老闆其實都抱持著半退休的心態,政府要做的應該是輔導他們轉型

而問題就在這;

大多數的老闆其實並不是不知道,而是「How?」
因為它並不是你想像那樣簡單的問題。

政府輔導?其實有實際經驗就知道,不要阻礙就好,
每年訂的那些不切實際的章法,反而才是問題。
所以你即使找麥肯錫來跟我談,也都是笑話。

況且現在政府就是偏向放寬科技,卻緊縮傳產,
本身就相悖於操作這件事。

而在這樣的環境下,你再去討論老闆的心態,或二三代的想法,
其實已是其次、倒因為果,因為大環境如此。


這樣說吧,比如最經典的德國,是如何經營國家的傳產?
相信這樣大家就都能理解了。

(在此簡單請AI列一下):https://imgur.com/DeEWSH1.jpg
[圖]



事實上——

傳產發展是非常重要而且複雜的,甚至是一個國家的經濟支柱。
並不是一個企業老闆能夠決定的,而是國家級的問題。



所以都當到老闆了會不知道?

這就是錯把「轉型」當成「個人意願」問題,
卻忽略了這是一個國家層級的系統問題。


德國之所以能撐出強大的傳產,不是因為他們的老闆比較聰明,
而是整個國家知道該如何支撐發展下去。

而台灣則是把傳產當成落後者,然後在輿論也是這樣帶,
特別人這幾年,連一般人都在反傳產。


而且轉型也不是口號,要有現實撐底。

德國的傳產,是國家級系統性工程在做:
研究院、學徒制度、技術、稅制、地方銀行融資、出口信用保險。

台灣卻常以「輔導」兩字帶過,實則只有一堆模糊口號和 PPT,
剩餘就是請你自己買單,還會被法規綁東綁西。


所以讓很多人都以為:「轉型問題」=「老闆不想做」,
其實都是把這些問題極度粗暴簡化,甚至歸因為個人心態的結果。

甚至有人誤以為轉型就是把舊的收掉、改做高科技。
那我們賴以為生的東西,全部都去做晶片了,
這樣真的可以永遠股市高漲、不愁民生、經濟長紅了嗎?

(只想炒股的,就不用說了)


所以講這些「一代老闆心態如何、二代不想接」的話題,
只是讓一般人茶餘飯後比較好聊,也讓人都直接忽略結構性問題罷了。

不然都當到老闆或高層了,業務也是要出差交流,或是國際參展的,
真的會不知道這些?不知道其他國外傳產怎麼做?


這就是為什麼大多傳產都是這樣。

因為這些對他們來說都只是口號,沒有實質,那為什麼要我出錢買單?

是的,重點在這,講白一點:

憑什麼要我再一次賭身家,付出代價,還要被你們罵?


(不要跟我說輔導是指上 AI 課這種事情)



所以你真的去問這些老闆,這些到底是在助我還是在搞我?
挖我多年積累去補貼另一群人升起?是有什麼問題嗎?

那就算真要幹,也滿腔熱血好了,請問你們怎麼看待?
認為這是國家重要的經濟支柱?還是落後產業?


加上這幾年下來還莫名其妙成了有些人認為「拖累股市」的族群。
但一碰觸,馬上又是一堆政策和法規的死結,
處處紅燈,不像科技業到處都是綠燈,請問你要人家怎麼搞?

為什麼提供一個國家多年最重要的支撐、承擔最多責任,
結果這幾年風向甚至成了被仇視的對象?

那麼即使有心,也不一定想再拼了,
甚至還要因為你畫的口號而賠上自家積累、付出代價?


這才是大多老闆寧可就這樣的原因,
甚至包含他們的二代、三代也是如此。

有的人不接班,也與有心無心無關,
因為與其如此,那不如低調做自己的事算了。




--
補充:其實社會結構上,他們很多下一代就是科技業。
而很多科技業老闆其原生家族也都有傳產實業,也才提供了他們最好的資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8.199.22.152 (日本)
※ 作者: hass231470 2025-10-07 06:25:37
※ 文章代碼(AID): #1ev47ZnH (Stoc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59789539.A.C51.html
k798976869: 站在風口上的豬而已 之後只會被詐騙騙光 敗光1F 10/07 06:29
roseritter: 推 但傳產遇到是終極大魔王  中國  連德國也不敢說會繼續贏下去2F 10/07 06:35
HiuAnOP: 傳產的問題就是傳產4F 10/07 06:59
processior: ai文 法規那裡綁住了5F 10/07 06:59
mntonmylife: 是傳產老闆不思長進,只想用便宜勞工6F 10/07 07:08
mytropicfish: 國家政策沒那麼厲害 到可以拖累傳產7F 10/07 07:13
bnn: 講白了不就別國可以加萊克多巴胺 你怎麼法規不鬆綁8F 10/07 07:13
wsx26997785: 傳產真的很愛用外勞 而且從不想培訓 都要勞工自己摸像我兄長自己掏錢找培訓課程  老闆知道後開始凹他做然後還要我兄長去教外勞 傳產老闆真的很會省錢9F 10/07 07:17
icecubes: 看電視問中小企業傳產這問題 回答是轉型是要轉到哪裡去 如果沒有技術門檻 怎麼不人人賺大錢
這就像問美國大豆農 為什麼你要種大豆 不種草莓12F 10/07 07:33
A80211ab: 真的限縮一堆 少管一點才能增加活力15F 10/07 07:41
qwe78971: 看前三段就知道沒料 以前政策是 創業 設備 銷售 全部包好 比較好找資料的就泰山 哪來啥人中龍鳳16F 10/07 07:44
kevinaa: 人家是精密工業 你是螺絲不淘汰你淘汰誰18F 10/07 07:45
qwe78971: 就是現在上市櫃公司 我是指當年至今還活著的 九成九都有政府扶持的影子 幾乎找不到真正白手起家 全靠自己打拼19F 10/07 07:46
FULLHD1080: 臺灣2300萬人口,不可能全產業鏈的,電子業利潤高,人才資本自然會聚集22F 10/07 07:47
catboost: 通篇啥都沒說。一股AI味24F 10/07 07:47
good5755: 叫傳產老闆拿錢出來投資設備  好像要他們命一樣25F 10/07 07:53
k91011022: 沒這麼多 選擇 這裡有強烈的地緣政治26F 10/07 08:18
yoyoleader: 好文,推一個27F 10/07 08:29
boydoop: 傳產最大問題就是努力得不到什麼回報吧,做的流汗嫌到流涎,薪水獎金又給的很摳
我表弟的公司年資獎金一年才加月薪100元,年薪也才多120028F 10/07 08:32
gn22431347: 應該是說傳產的現實 客戶願意給高價買產品嗎? 給不出高價老闆哪來利潤提高薪資 沒高薪請猴子來研發? 看看實際統計資料 傳產的毛利多少 科技業的毛利多少 根本問題時怎麼轉成高附加價值的產品 這就是一個很高門檻 德國日本也是得經歷傳產死一片練蠱出幾家很強的傳產公司不是嗎32F 10/07 09:06
deedo: 1.沒競爭力毛利低,要嘛你提升附加加值,要嘛你提升毛利啊
2.不轉型,你給出成績來。一直該該叫。
3.就如同理則比較好找工作,文組除了少數行業比較高薪
4.政府的輔導,不就是把你導向好賺錢的方向38F 10/07 09:11
pponywong: 想太多 傳產一堆吃時代紅利的44F 10/07 09:26
ruve: 傳產也是不少轉型成功的,要清掉的是那些農地工廠浪費資源製造汙染,毛利又低到爆炸只能壓榨員工自己開跑車這種45F 10/07 09:38
strlen: 猶點意思48F 10/07 09:39
poco0960: 台灣隔壁有個傳產大魔王,還有一堆人想跑去跟他綁在一起
德國雖然也是很想跟那個大魔王綁一起,但是還離的遠遠的,要跑容易
然後傳產一堆老闆天天喊沒錢賠錢,結果房子一間一間買,車子一台一台換的這種大家也都看多了49F 10/07 10:03
truewell: 一個沒有工業基礎的國家多半是經濟體蠻弱的國家,
偏偏我們已經走向這個方向,偏偏只有政府鬼遮眼,
只看高科技真的太短視了,高科技基礎是那些基本工業55F 10/07 10:10
octaplus: 傳產反而是景氣擴張時設備投資過度 畢竟餅就那麼大跟動輒千萬的設備比起來換個雙B其實也就正常而已58F 10/07 10:25
foolwind: 先叫傳產老闆不要在那邊萬年三萬啦60F 10/07 10:47
TameFoxx: 講的好像舉國對不起傳產一樣 沒欠欸61F 10/07 10:49
a1252352: 德國有半導體嗎?兩個都共存再說62F 10/07 11:12
roseritter: 德國還真有  沒TSMC這麼大隻63F 10/07 11:42
※ 編輯: hass231470 (138.199.22.152 日本), 10/07/2025 12:05:31
Kydland: 先後順序的邏輯根本錯誤 你的論點是在說德國政府因為很會輔導所以德國的製造工藝很強嗎?先後順序是這樣嗎?從歷史的演化來看 應該是德國的製造工藝本身就有一定水準 德國政府的體制來鞏固產業地位吧?我覺得很多人都忽略了國家之間的產業差異 他的根本是溯源自國家文化長久以來的歷史演進
今天去忽略了歷史文化的演進背後的脈絡 很容易陷入一個思維 就是好像大家好像可以照抄 成功有公式可循 大家照著抄就能完全成功複製 一樣的成功 產業發展是這樣嗎?
拿台灣的半導體來說就好了 難道別的國家照著抄 也可以有竹科這種半導體聚落盛況嗎?或是拿美國的SaaS軟體業大爆發 為什麼其他國家無法複製這種軟體盛況?
產業的發展 背後都有很深的歷史文化脈絡 是長遠的演進所埋下的各種根基 不是依靠政府去制定什麼規劃藍圖 大家照著抄照著做 哪有這麼簡單就可以複製 如果是這樣 那為什麼全世界各個國家的產業結構和擅長的地方不同?如果可以照抄就能成功 這隱含著一個意思 那就是大家各個國家可以半導體很強 SaaS軟體業很強 傳產製造工藝很強 電動車很強 航太很強 製藥生技很強 造船造飛機很強 軍工很強 精品很強 紡織很強 鋼鐵水泥很強 樣樣都很強 因為 成功有公式 這邏輯有通嗎?你信嗎?
傳產抄德國 軟體抄美國 基礎化學抄日本 造船抄韓國 精品抄義大利 產業發展真簡單 照抄別國的公式就好了 是這樣嗎?64F 10/07 12:42

--
作者 hass231470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