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u22 (裝配匠)
標題 [新聞] 「內捲」將成四中全會焦點 華爾街日報:
時間 Mon Oct 20 23:04:12 2025



原文標題:「內捲」將成四中全會焦點 華爾街日報:中國經濟恐將陷入全面停滯

※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9nMy2n
「內捲」將成四中全會焦點 華爾街日報:中國經濟恐將陷入全面停滯 - 自由財經
[圖]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中共20日將召開第20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四中全會),華爾街日報18日指出,中國正深陷一種競爭過度的循環,這場激烈的內鬥正在摧毀企業利潤,讓勞工陷入殘酷的生存競 ...

 

※網址超過一行過長請用縮網址工具

發布時間:2025/10/20 05:53

※請以原文網頁/報紙之發布時間為準

記者署名:

※原文無記載者得留空

原文內容:

中共20日將召開第20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四中全會),華爾街日報18日指出,
中國正深陷一種競爭過度的循環,這場激烈的內鬥正在摧毀企業利潤,讓勞工陷入殘酷的
生存競賽,並助長通貨緊縮惡性螺旋

華爾街日報18日報導,這種現象被稱為「內捲」(involution),這是1個原本冷僻的學
術詞彙,如今卻成為中國人生活的寫照,也是描述這個世界第2大經濟體主要問題的關鍵
詞。


簡而言之,內捲意指即使中國正努力在人工智慧(AI)、再生能源、機器人等未來產業上
追求全球主導地位,其經濟的多數部分卻陷入惡性競爭的低價循環,正逐步滑向全面停滯
的邊緣


價格戰與供給過剩也愈來愈成為地緣政治的包袱。中國工廠出廠價格已連續第4年下跌,
消費者物價幾乎停滯,顯示內需不足。由於國內市場疲弱,中國製造商出口量持續上升,
世界各地的政府則抱怨廉價中製商品湧入,衝擊當地產業。


隨著美國和中國的貿易緊張再起,川普政府押注中國經濟的這些脆弱點,將使北京在談判
處於劣勢,並認為美國可藉加徵關稅、打擊中方出口,來施加更大壓力。

「內捲」將是中共高層在四中全會上的焦點議題之一。該會議將討論下一個5年計畫,面
臨如何在創新與過剩之間取得平衡的高風險抉擇。技術創新預料仍是北京藍圖的主軸,但
這種產業政策可能反而加劇生產過剩與價格戰。決策者也同時考慮新的措施以刺激內需。

報導指出,「內捲」這個詞不會出現在經濟學教科書中。在人類學上,「內捲」原指一種

「沒有進展的變化」(change without progress)。一般而言,它意指過度競爭,但如
今已成為一系列經濟病灶的代名詞,尤其是通貨緊縮與產能過剩

「內捲」最早在2020年於中國社群媒體上流行起來,當時主要被年輕人用來形容他們在教
育與職場中面臨的無盡壓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社會人類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cial anthropology)所長項飆指出,「整個遊戲毫無意義、令人崩潰
、筋疲力竭。他們想逃離,卻找不到出路,因為所有人都在做相同的事。」

此後,「內捲」也被延伸用來形容產業中供需失衡導致的激烈價格戰現象。在近幾年房地
產市場低迷之際,中國擴大對製造業的依賴做為成長引擎,透過補貼與貸款扶持企業,尤
其集中於政府偏好的高科技領域,例如電動車與太陽能板。與此同時,房市蕭條削弱消費
者的信心,家庭傾向儲蓄、減少支出。


當商品太多而需求不足時,企業便會降價吸引消費者,出清庫存。以汽車業為例,中國有
超過100家電動車製造商為求生存而廝殺。今年稍早一輪低價促銷後,部分比亞迪車款售
價甚至低於8000美元(約24.5萬台幣)。根據中國汽車經銷商協會的調查,今年上半年僅
3成經銷商有盈利,近4分之3曾以低於成本的價格賣車。


這種低價促銷短期內或許會讓消費者受惠,長期卻會讓企業被迫削減成本:壓低工資、凍
結招聘、裁員、甚至壓縮整條供應鏈的利潤空間。

勞工壓力也急遽上升中國受薪階級早已抱怨所謂「996」工作制(早上9點到晚上9點,1
週6天)。如今,他們甚至自嘲已變成「007」(0點到0點,1週7天)

報導指出,中國過去也曾經面對產能過剩,但經濟學家指出,這一輪的規模更廣、影響更
。上一次嚴重通縮約在10年前,過剩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與鋼鐵等大宗商品行業。北京
當時透過「供給側改革」設立產量配額、推動合併、關閉「殭屍工廠」。


如今情況不同,各種行業的民營企業都受到波及,使中央政府難以透過行政手段全面調整
。經濟成長放緩、房市低迷、青年失業率高,讓政策空間更受限。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
究所高級研究員陳波說:「這是前所未有的局面。」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內捲」,必須重塑整個經濟結構,讓消費成為主導
力量,而非繼續依賴投資與製造業。否則,「內捲」將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追求「產業
自主」與「科技領先」所付出的代價。


澳洲麥格理金融集團(Macquarie Group Ltd)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Larry Hu)指
出:「內捲既是中國模式的特徵,也是它的缺陷。」

心得/評論:
網路上有個猶太人跟中國人開店的笑話
很直接就點出中國人內捲的缺陷阿
不久前還有人會說內捲很好,通縮很好
但最近連中國官方都跳出來制止打臉,雖然已經有點晚了
一旦跌入通縮的泥沼
真的很難爬出來阿
中國要陷入長期停滯,變成失落的N年了嗎?

※必需填寫滿30正體中文字,無意義者板規處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4.10.189 (臺灣)
※ 作者: Su22 2025-10-20 23:04:12
※ 文章代碼(AID): #1ezazllJ (Stoc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60972655.A.BD3.html
tom77588: 大紀元不可信1F 10/20 23:06
BBKOX: 對外國消費者來說有更多的便宜貨了2F 10/20 23:06
woulin: 中國搞機器人/AI 讓更多人失業
當初互聯網事業太發達,讓大部分的實體店經營困難3F 10/20 23:13
ikachann: 沒差啦 韭菜們都沒抗議了 我們幫他們擔心幹嘛
他們很享受黨統治下的生活5F 10/20 23:15
fman: 這不是大紀元 XD  而對岸又不能抗議,所以人民最後選擇躺平,另外也選擇不婚不生,所以中國生不如死的7F 10/20 23:34
bcismylove: 全面智障9F 10/20 23:35
fman: 狀況已經開始了,未來人口結構帶來的影響會很大,最明顯就是退休金與各種保險問題10F 10/20 23:35
Iperfection: 改成消費主導航母就修不好了12F 10/20 23:36
fourkg: 反正捲 也響影不了美股 台股 VVVVVVVV13F 10/20 23:51
glen: 垃圾新聞每天PO14F 10/20 23:54
reko3703: 我川是要去解放中共的15F 10/21 00:01
tenka92417: 先擔心美國自己的農業就業跟通膨吧..阿共經濟怎樣讓他們政治局去操心就好16F 10/21 00:15
maxangel: 人家有Blue bottle分店 台灣有??18F 10/21 00:50
healworld: 說真的台灣媒體也沒比大紀元好多少了
台灣有%啊 我個人喜歡%19F 10/21 00:53
sdiaa: 通縮很好 傳說不就維尼講的 XD21F 10/21 01:14
shiki1988: 哈哈大紀圓也有講真話的時候 孺子可教22F 10/21 02:26
pimba17: 便宜難道不好嗎23F 10/21 03:54
wsx26997785: 又在唱衰正在崛起的中國  看看美國大豆農民需要中國24F 10/21 04:23
yeswecannot: 支那有支那的玩法25F 10/21 06:00
acolam: 淘宝没降很多啊26F 10/21 06:33
wed1979: 阿扁後期跟馬英九時代的台灣,所得停滯&通縮27F 10/21 06:40
Iperfection: 中國近期的通縮主要受到食品與能源(特別是電力)價格下跌的影響,這反映的是成本壓力減輕,而非需求崩退,整體而言並非壞事。
食品和電價上漲不是好事,不要被特權階級騙了。28F 10/21 07:28
guowei616: 996領高薪 讚阿 反觀台灣8小時週休2日 懶散32F 10/21 07:40
xxxkey: 捲毛狗33F 10/21 07:40
lwamp: 美或贏34F 10/21 07:44
Iperfection: 把中國社群的討論拿出來寫新聞沒有實質根據,跟拿PTT心得文出來寫新聞是一樣的。
一個人說台灣周休二日不包括所有台灣人35F 10/21 07:54
xxxcat: 我看大妓園會先崩潰38F 10/21 08:44
evangelion05: 大紀元反著看就對了39F 10/21 09:03
ljh109: 總書記說通縮很好,房價下跌是好事40F 10/21 09:16
piece1: 可是購物網站都沒優惠便宜了....41F 10/21 09:19
GanKer: 其實這才是中國最大優勢
中國內部再怎麼慘咧,政權都不會顛覆,留下來的反而是強中強~42F 10/21 10:22

--
作者 Su22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